資源簡介 舞劇《軍民團結一家親》欣賞教學設計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1、通過教學,使學生學會欣賞三段體舞劇《軍民團結一家親》,明白各段的劇情發展、音樂變化和舞蹈設計等。2、學會唱歌曲《軍民團結一家親》,通過領唱、齊唱、歌舞多種方式讓學生體會作品中飽含的軍民之間的魚水深情。3、了解什么是舞劇?明白舞劇所包含的各種舞臺表演藝術,了解吳祖強、杜鳴心兩位人民音樂家。(二)能力目標:通過學習,培養學生的體驗欣賞能力、合作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能較好的完成體驗欣賞環節。(三)情感目標:通過學習,培養學生擁軍愛民的品德,同時認識到民族音樂文化的博大精深,播下傳承、發展和創新民族音樂文化的種子。教學重點:舞劇《軍民團結一家親》欣賞。教學難點:舞劇中各種藝術表現形式的認知、舞劇表演體驗。教學準備:課件、電鋼琴、斗笠。教學過程:引入讓學生欣賞他們喜愛的玖月奇跡改編的《軍民團結一家親》來引入舞劇《紅色娘子軍》中的選段《軍民團結一家親》的欣賞教學。(這個環節音樂性、趣味性、知識關聯三者兼備,起到了很好的激情激趣的作用。)舞劇《軍民團結一家親》的欣賞與思考(一)、讓學生欣賞舞劇《軍民團結一家親》的第一段。通過剛才的欣賞,請回答下列問題:1、劇中有哪些特定人物?該劇段表現了什么戲劇情節?2、該劇段的音樂表達了什么樣的情緒?3、該劇最主要藝術表現形式是什么?還有哪些藝術表現形式?(這個環節的欣賞和提問,為下一個環節“什么是舞劇?”作好鋪墊。)(二)、了解什么是舞劇?舞劇是一種以舞蹈為主要表現手段,綜合音樂、戲劇、美術和文學等藝術形式,表現特定的人物和戲劇情節的舞臺表演藝術。舞劇的整個創作過程包括編劇的構思和編寫舞臺腳本,作曲家根據舞劇的內容和風格創作音樂,指揮家對音樂進行處理,編導設計舞蹈并組織指導演員排練,加上布景、燈光、服裝、道具及人物造型等,最后在舞臺上合成演出。(這個環節有了欣賞舞劇《軍民團結一家親》第一段的認知基礎,從《詩經》中的“情動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談起,并用通俗的比方“舞劇就是舞臺表演藝術的滿漢全席!很好的解釋了舞劇這個抽象的音樂名詞。也為后面的欣賞提供了理論認知。)、欣賞舞劇《軍民團結一家親》第二段提問:1、與第一段對比,該劇段音樂表現的情緒發生了什么變化?2、該劇段的劇情有何發展?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四)、欣賞舞劇《軍民團結一家親》第三段提問:1、與第二段對比,該劇段音樂表現的情緒又有何變化?2、該劇段的劇情有何發展?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五)、完整欣賞舞劇《軍民團結一家親》欣賞總結:這是幾段體的舞劇?各劇段的舞蹈、音樂和戲劇情節有什么變化?第一段:人民軍隊初來咋到,受到人民群眾的歡迎和愛戴。(舞蹈:以百姓為主體,動作舒展。音樂:優美、親切、熱情)第二段:人民軍隊和人民群眾魚水相依、互助互愛、和睦相處。(舞蹈:軍民合舞,動作輕快、節奏感強。音樂:歡快、愉悅)第三段:人民軍隊和人民群眾情感升華、團結一心、勇往直前。(舞蹈:場面壯觀、氣勢磅礴。音樂:堅定、激昂向上)學唱歌曲《軍民團結一家親》會唱的同學先唱一遍。全班同學齊唱。(這個環節既鍛煉了音樂素質好的同學,使他們有學習音樂的價值感,又讓其他同學在循序漸進中學會歌曲,安排科學合理。)舞劇《軍民團結一家親》體驗學生分組討論如何創編動作表演歌曲的A段。分句回答討論的結果。讓積極參與表演的學生進行表演,其他同學助唱。(這個環節分為討論、整合、表演三個層次進行,順理成章的完成了舞劇的體驗欣賞環節。)可敬可愛的人民音樂家吳祖強(1927——)作曲家,音樂教育家,主要作品有交響音畫《在祖國的大地上》,清唱劇《與洪水搏斗》,舞劇音樂《魚美人》(合作),《紅色娘子軍》(合作),弦樂合奏《二泉映月》等。杜鳴心(1928——)作曲家,音樂教育家,主要作品有舞劇音樂《魚美人》(合作),《紅色娘子軍》(合作),交響詩《飄揚吧,軍旗》,交響音畫《祖國的南海》,交響幻想曲《洛神》以及鋼琴協奏曲、小提琴協奏曲等。(這個環節讓學生了解兩位可敬可愛的人民音樂家,為了創作好舞劇《紅色娘子軍》中的音樂,深入海南黎族生活、采風,才寫出了《軍民團結一家親》這首經典作品,使學生明白音樂傳承、發展、創新的不易和廣闊的前景。)課堂小結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這個環節在學生總結之后,引導學生課后繼續體驗舞劇《軍民團結一家親》,讓課堂學習延伸到課余娛樂中,提升課堂學習的效果和課余生活的質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