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3國際合作學案【學習目標】1.運用圖文資料,說明國際合作的必要性和途徑。2.結合實例,說明中國在國際合作中的態度和行動。【學習重難點】1、國際合作的必要性和途徑2、中國積極參與國際合作的表現3、運用圖文資料,說明國際合作的必要性和途徑【預習新知】國際合作的必要性和途徑1.必要性(1)有些資源、環境問題具有 ,單靠一個國家無法解決,需要全球 。(2)有些資源、環境問題具有 的影響。(3)在 時代,任何一個國家都要有 ,在保障本國資源、環境領域國家安全時,都不能以鄰為壑,不能以犧牲他國的安全為代價。2.途徑(1)當前資源、環境安全領域的國際合作具有意愿高、 廣、影響面寬、活動頻繁等特點。(2)國際社會圍繞共同關心的資源、環境問題,實施了多種途徑的 。有些國際合作進展良好,有些國際合作雖 但仍在艱難前行。(3)主要途徑:簽署公約及履約,簽署 合作協議,資金援助,人員 建設,技術援助和科技合作。中國在行動1.主要姿態(1)我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一向持積極態度,愿意承擔合理的國際義務,作出應有的貢獻。(2)我國已經從環境保護國際合作的一個學習者、 、受益者,逐步變成分享者、 、貢獻者。2.主要表現(1)我國批準了關于臭氧、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危險廢棄物跨境轉移等的一系列環境公約和議定書,履行 公約成效顯著。(2)我國與世界許多國家開展了資源、環境領域的國際合作,已經形成高層次、多渠道、寬領域的合作局面。(3)我國提出的建設 、推進 等一系列新發展理念,不僅有利于解決自身資源環境問題,還將為其他國家提供可資借鑒的經驗,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重視,對建立新的全球環境治理體系產生了積極影響。[視野拓展] 黨十九大報告指出,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第一次將“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納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集中體現了黨中央全面提升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的堅定決心和堅強意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樹起了生態文明建設的里程碑。【鞏固訓練】1.一般情況下,國際范圍的流動性較小的是( )A.勞動力 B.技術 C.政策 D.市場2.下列關于中國環境法規體系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憲法中有關環境保護的規定是制定環境法的基本依據和指導原則B.我國加入的國際環境保護公約,負有相同的國際義務,但不一定具有法律效力C.違反環境保護法須承擔的民事責任是“賠償損失”和“排除危害”D.我國其他法律,如刑法、民法通則和經濟法中涉及的有關環境保護條款,也屬我國環保法體系的組成部分3.2020年3月26日,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特別峰會歷史上首次舉行視頻峰會,攜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穩定全球經濟。習近平總書記出席峰會,并結合中國抗擊疫情的實踐經驗發表了重要講話。特別峰會的召開,說明了( )①疫情無國界,應加強全球合作,團結協作應對挑戰②各國共享抗疫研究成果,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③等全面消除疫情影響后,再迅速恢復各國間經貿往來④各國疫情蔓延程度不同,需“各自為政”、“以鄰為壑”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環境問題已經作為一個不可回避的重要問題提上了各國政府的議事日程。保護環境,減輕環境污染,遏制生態惡化趨勢,成為政府社會管理的重要任務。環境管理需要加強國際合作,這是大勢所趨。結合相關知識回答下面小題。【小題1】下列關于環境管理進行國際合作必要性的敘述,正確的是( )A.重大環境問題,單靠一個國家可以解決B.有些環境問題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需加強國際合作C.所有環境問題都具有跨國、跨地區的影響D.根據公平的原則,全球所有國家應承擔相同的責任【小題2】下列屬于全球性環境問題的是( )①全球變暖②臭氧層破壞③生物多樣性減少④土壤污染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小題3】下列國際合作協議中,主要解決平流層“臭氧空洞”問題的是( )A.《維也納公約》B.《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C.《哥德堡議定書》D.《京都議定書》塞內加爾河發源于素有“西非水塔”之稱的富塔賈隆高原,是西非的一條國際性河流,海水可上溯到河口以上 200 千米。該河流下游河谷地帶人口稠密,河口淡水資源短缺問題突出。 1972 年,塞內加爾、馬里和毛里塔尼亞三國聯合成立了開發塞內加爾河的組織——塞內加爾河流域治理開發委員會,負責流域治理開發規劃和工程實施。下圖是塞內加爾河流域及河口三角洲前緣的沙洲示意圖。據此回答下面小題。 【小題1】塞內加爾河河口淡水資源短缺的主要原因包括( )①受海水上溯影響大②下游地區需水量大③全流域降水量小④氣溫高,蒸發量大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小題2】三國聯合成立了開發塞內加爾河的組織,說明有些資源開發需要( )A.全球共同行動 B.開展多邊合作C.尋求資金援助 D.開展技術合作6.歐洲西部各國之間,為了加強聯系,形成了一個區域性的國際組織叫做( )A.歐盟 B.世界貿易組織 C.石油輸出國組織 D.東南亞國家聯盟《中巴經濟走廊遠景規劃(2017~2030年)》將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與巴基斯坦“愿景2025”深入對接,為中巴合作帶來新機遇。下圖為“我國企業在中巴經濟走廊重大投資項目分布示意圖”。讀圖回答下面小題。 【小題1】我國企業投資的項目主要集中于( )A.采礦和制造業 B.金融和零售業C.交通和能源 D.教育和醫療【小題2】影響我國企業投資項目地域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A.市場規模和勞動力數量 B.區位和資源稟賦C.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 D.政策和文化傳統澳大利亞國民銀行(NAB)的研究團隊稱,印度經濟于2016年喜迎開門紅,躋身全球經濟主引擎之列,這主要得益于近年來歐美、日本、中國等國家及地區的資本和產業的進入。而在“一帶一路”建設的帶動下,印度經濟還將繼續快速增長。據此完成下面小題。【小題1】資本和企業進入印度會產生的影響是( )A.加大印度經濟危機的風險B.緩解印度人口眾多引起的就業壓力C.嚴重沖擊印度國內市場D.勞動密集型企業的進入不利于產業升級【小題2】印度參與我國“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勢有( )①自然資源豐富,有利于經濟發展②瀕臨太平洋,利對外交通便利③人口眾多,利于參與全球分工④經濟較為發達,國內資金充足,利于參與“一帶一路”建設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自西漢張騫出使西域以來,“絲綢之路”興起;唐朝中后期,“海上絲綢之路”興起。中國與中亞、西亞、北非和歐洲一直保持著良好的政治經濟交往。為了尋求更大范圍的資源和市場合作,增進亞歐非大陸的互聯互通,加強交通設施技術標準體系的對接,暢通陸水聯運通道,增進各國人民的人文交流與文明互鑒,中國將與各國開展深度合作。據此完成下面小題。【小題1】“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能夠促進國家間的( )①文明交流②經貿合作③政治交往④歷史聯系⑤軍事聯盟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小題2】中國與亞歐非各國的合作能給諸多行業帶來發展機遇,下列行業中受益不明顯的是( )A.文化旅游 B.國際金融C.環境治理 D.基礎設施建設【小題3】中國與中亞、西亞、北非和歐洲各國優先深度合作的領域主要是( )A.旅游資源開發 B.科技人才交流C.新能源研發 D.交通設施建設10.為控制平流層中臭氧空洞而實施的國際環境保護公約是( )①《京都議定書》②《蒙特利爾議定書》③《生物多樣性公約》④《維也納公約》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參考答案1.答 案解 析2.答 案解 析3.答 案解 析4.答 案解 析5.答 案解 析6.答 案解 析7.答 案解 析8.答 案解 析9.答 案解 析10.答 案解 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