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3產業轉移學案【學習目標】區域認知:了解世界及我國主要的產業轉移,探究產業轉移的時空變化。綜合思維:結合圖文資料等,分析產業轉移的影響因素,說明產業轉移的一般規律及其對區域發展的影響。人地協調觀:辯證地認識產業轉移的影響。【學習重難點】難點:結合產業轉移和世界經濟一體化的背景資料,綜合分析產業轉移和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影響因素及意義。重點:實例分析,分析產業轉移對遷入地和遷出地經濟、社會、環境的影響。【預習新知】影響產業轉移的因素1.20 世紀60— 70 年代:日本陸續將紡織、鋼鐵、化工和造船等工業轉移到韓國、新加坡等國家和中國臺灣地區、中國香港地區。2.20 世紀80— 90 年代: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家,以及中國臺灣、中國香港等地區都致力于發展技術密集型產業,家電、服裝、汽車、電子等產業陸續轉移到中國東部沿海地區及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等國。3.21 世紀以來:更具有勞動力優勢的中國中西部地區,以及越南、柬埔寨、老撾、緬甸等東南亞國家,成為服裝、制鞋、家電等產業轉移的承接地。四、東亞、東南亞產業轉移對區域發展的影響1.促進區域產業結構調整(1)對于產業轉出國家或地區:原產業向外轉移,可使區域內的生產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導產業,為產業結構調整創造條件。(2)對于發展中國家或地區:承接發達國家的產業轉移,可以加快本國或地區的經濟結構調整,縮短產業升級時間,從而加快工業化進程。2.促進區域產業分工與合作 國際產業轉移使不同經濟發展水平的國家或地區根據自己的優勢條件選擇發展相應的產業,從而促進國際產業分工與合作。產業轉移還通過企業把轉移國和承接國對同一產品的生產活動聯系起來,形成產品生產過程的分工與合作。3.改變勞動力就業的空間分布(1)對于產業轉出國家:伴隨產業大量向國外轉移,減少國內就業機會,引起失業人口增加。(2)對于產業承接國家:大量吸收國際產業轉移,有助于緩解就業壓力。東亞、東南亞的產業轉移時間 產業轉移20世紀60年代 日本開始向國外轉移產業,推動東亞、東南亞持續、大規模的產業轉移20世紀70年代 日本將鋼鐵、化工和造船等產業轉移至東亞、東南亞的國家和地區時間 產業轉移20世紀80年代開始 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家,以及中國臺灣、中國香港等地區產業向中國東部沿海、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轉移21世紀以來 中國中西部地區、越南、柬埔寨、老撾、緬甸等國家和地區成為服裝、制鞋、家電等產業的承接地東亞、東南亞產業轉移對區域發展的影響(1)促進區域產業①產業轉出的國家或地區:原產業向外轉移,可使區域內的生產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導產業,為產業結構順利調整創造條件。②發展中國家或地區:可以加快本國或地區的經濟結構調整,縮短產業升級的時間,從而加快工業化的進程。(2)促進區域產業①國際產業轉移使不同經濟發展水平的國家或地區根據自己的優勢條件發展相應的產業,從而促進國際產業分工與合作。②形成產品生產過程的分工與合作。(3)改變勞動力就業的國家或地區 影響轉出國或地區 減少國內的就業機會,常常引起失業人口的增加轉入國或地區 緩解就業壓力【鞏固訓練】全球價值鏈的發展促成了研發設計、組裝加工、營銷售后等不同環節在不同國家(地區)進行的新局面。推動沿線各國產能合作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我國與沿線國家產業結構調整與優化、加強經濟聯系的重要途徑。據此完成下列小題。【小題1】下列關于我國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產業轉移的說法,正確的是( )A.轉入地主要為發達國家B.東南亞是我國對外投資重點C.轉移規模與距我國的距離呈正相關D.只受轉入地的資源狀況影響【小題2】“一帶一路”倡議中,我國提高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分工地位的可行措施為( )A.對人才進行創新培養 B.降低勞動力價格C.承接所有國外產業 D.引導本國人才外遷“飛地經濟”是指兩個相互獨立、經濟發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區,打破區劃限制,在特定區域合作建設開發各種產業園區。2010年以來,廣東省推動一系列“飛地經濟”合作案例,如深汕特別合作區、廣州(梅州)產業轉移工業園等。深汕特別合作區位于廣東省汕尾市西部,構建以新能源汽車產業為主的現代產業格局,吸引比亞迪等新能源企業入駐。圖示意深汕特別合作區的位置。完成下面小題。 【小題1】比亞迪等新能源企業入駐深汕特別合作區,主要目的是( )A.降低生產成本 B.占領消費市場C.提升技術能力 D.帶動區域發展【小題2】深汕特別合作區的建立對深圳發展的主要作用是( )A.緩解交通擁堵問題 B.加快產業結構升級C.緩解能源供應緊張 D.促進人口大量流動【小題3】與廣州(梅州)產業轉移工業園相比,深汕特別合作區的主要優勢是( )A.勞動力充足 B.土地租金低廉C.距離市場近 D.港口運輸便利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制造業轉移出現幾次較明顯的調整,對轉出地區和轉入地區產生了不同的影響。在此期間,我國成為世界中、高、低端制造業強國,并且還出現了大量企業向南亞、東南亞地區轉移的現象。下圖示意二戰后(包括部分預測時段)制造業轉移路徑。據此完成下面小題。全球四次產業轉移時間 產業轉出經濟體 產業承接經濟體第一輪 20世紀50年代 美國 日本、聯邦德國第二輪 1960年—1970年 美國、日本、德國 亞洲“四小龍”第三輪 1980年—2000年 美、日、德、四小龍 中國大陸第四輪 2008年 美、日、德、四小龍、中國大陸 南亞、東南亞【小題1】我國成為世界中、高、低端制造業強國,主要是因為承接了發達國家和地區的( )A.少部分生產環節 B.主要的高端環節C.幾乎全部的環節 D.大部分低端環節【小題2】大量企業向南亞、東南亞地區轉移,對我國產生的主要影響是( )①國內經濟增速降低②產業結構優化③國際市場明顯萎縮④就業壓力增加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海南澄邁游戲產業起步晚,發展快,眾多小微企業從事游戲創作與運營。2023年國家新聞出版署發放的游戲版號中,共有56個發放給了海南澄邁縣的公司,數量僅次于北上廣深杭,排名全國第六。借助海南自貿區的優勢,澄邁積極推進“游戲出?!?,已有52款游戲完成備案申請,并受到境外市場歡迎。據此完成下列小題。【小題1】與北上廣深相比,澄邁發展游戲產業需要付出更高的( )①信息對接成本②場地辦公成本③版權專利成本④人才招募成本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小題2】海南自貿區為澄邁“游戲出?!碧峁? )A.技術 B.市場 C.資金 D.交通【小題3】澄邁積極探索“游戲出?!?主要為了( )A.保障跨境數據傳輸安全B.優化自貿區內產業結構C.增加游戲產業就業機會D.避開國內游戲激烈競爭近年來受多種因素影響,我國低成本優勢逐步弱化,一些發展較成熟的產業為追求更低廉的成本和更廣闊的市場,積極探索走出去拓展海外業務。我國逐漸叢國際產業轉移的承接國轉變為轉出國。據此完成下面小題。【小題1】我國低成本優勢逐步弱化的主要原因是( )A.政策支持力度弱化 B.基礎設施老化設備陳舊C.企業集聚規模擴大 D.勞動力成本和地價上升【小題2】針對我國在國際產業轉移中的形勢變化,我們的應對措施是( )A.加快產業升級,有序推進產業對外轉移B.挖掘傳統產能,發展勞動密集型等產業C.利用國內市場,產業優先向中西部轉移D.利用西部優勢,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造船業是資本、技術以及勞動力融合的密集型產業。二戰后,歐美主要造船國家開始向亞洲國家進行產業轉移。上世紀60年代日本造船業穩居世界第一,隨后韓國后來居上超越日本。近十年來,中國在世界造船業中的完工量、手持訂單、新增訂單三大指標均已達到世界前列,讓原本穩坐行業頭把交椅的韓國“亞歷山大”。LNG船被稱為“海上超級冷凍車”,建造難度極高,目前僅有美國、中國、韓國、日本等少數國家有能力建造。韓國定價是中國的近3倍,但仍然把持世界絕大多數LNG船的訂單。據此完成下面小題。【小題1】二戰后,歐美主要造船國家轉出造船業的主要原因是( )A.市場需求少 B.技術落后 C.人力成本高 D.資金短缺【小題2】中國船企訂單量增長,但利潤增長卻有限的主要原因是( )①原材料價格上漲②高端船訂單比重低③市場飽和低價競爭④質量問題導致利潤低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2005年以來,有大量企業家和農民工從武漢回流至漢川、仙、天門等地創業,從事服裝生產和經營。左為武漢城市圈內的部分城鎮和工業園區分布簡圖,右示意回流創業的三個階段。據此完成下。【小題1】2005年以來,武漢市服裝企業外遷的主要原因是( )A.武漢勞動力數量減少 B.武漢經濟結構轉型C.遷人地的技術進步大 D.遷人地市場潛力天【小題2】2016年以來,家庭作坊主回流,說明服裝行業的變化是( )A.大規模批量化生產 B.機械化程度提高C.小規模的定制生產 D.高端定制需求大【小題3】2016年以來,天門一些農村家庭服裝作坊興起,對當地的主要影響是( )A.城鎮化的進程加快 B.土地撂荒嚴重C.促進產業結構調整 D.環境污染大增通信設備、電氣機械、器材制造是目前粵港澳大灣區在全球具有競爭優勢的產業。如下圖是粵港澳大灣區范圍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小題1】大灣區優勢產業高度集群但未形成向外的產業轉移,其主要原因是( )A.產業從業人員多 B.產業鏈較長、協作條件好C.對當地市場依賴性大 D.對機場和港口依賴性大【小題2】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升級的主導方向是( )A.推進金融服務業、現代物流業B.推進海洋生物、海洋醫藥產業C.推進文化創意、文化旅游產業D.推進“科技+制造+金融”產業融合黑龍江省鶴崗市是東北重要的老工業基地,百年煤城。目前,鶴崗市在尚有 26 億噸煤炭資源有待開發的條件下,自身發展卻面臨諸多困難。據統計,截至 2020 年 11 月 1 日零時,鶴崗市常住人口為 89.1 萬人,與 2010 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 105.9 萬人相比,減少 16.8 萬人,下降 15.81% 。鶴崗人正努力把鶴崗從 “ 一煤獨大 ” 到 “ 多業并舉 ” ,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小題1】鶴崗市在城市發展水平中,目前處于( )A.成長期 B.興盛期 C.衰退期 D.再生期【小題2】鶴崗市今后的發展面臨諸多困難,其外部因素主要是( )A.環境污染嚴重 B.國際市場萎縮C.新技術的沖擊 D.煤炭資源枯竭【小題3】鶴崗市“多業并舉”可行的有( )①發展煤化工業,延長產業鏈②加大技術研發,促進廢棄物循環利用③實行科技振興,重點發展高新技術工業④加大開采力度,促進煤炭資源綜合利用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燈塔工廠”指大規模應用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5G等新技術,全方位推動制造業全過程、價值鏈和商業模式轉型的示范性工廠或企業,代表全球數字化生產的最高水平。下圖示意世界“燈塔工廠”所在的主要國家及其中三國“燈塔工廠”所屬的行業分布情況。完成下面小題。 【小題1】推測圖中甲、乙兩國應為( )A.德國、美國 B.英國、日本C.法國、加拿大 D.意大利、韓國【小題2】中國的“燈塔工廠”與甲、乙兩國相比( )A.高新技術產業比例小,產品附加值較低B.研發投入更高,產業升級轉型成果顯著C.多為能耗較高、勞動密集型制造業D.傳統重工業比重大,產業鏈比較短參考答案1.答 案解 析2.答 案解 析3.答 案解 析4.答 案解 析5.答 案解 析6.答 案解 析7.答 案解 析8.答 案解 析9.答 案解 析10.答 案解 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