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2資源跨區域調配學案【學習目標】區域認知:結合西氣東輸案例,了解實施資源跨區域調配的原因。綜合思維:結合實例分析,理解資源跨區域調配的影響。地理實踐力:分析西氣東輸案例,掌握不同類型資源跨區域調配的特點。人地協調觀:結合實例,說明資源跨區域調配對區域發展和自然資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意義。【學習重難點】1.結合實例,分析自然資源跨區域調配的原因。2.辯證認識資源跨區域調配的正面影響和負面影響。3.結合實例,說明資源跨區域調配對區域發展和自然資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意義。【預習新知】一、資源跨區域調配與區域發展1.調配原因:國家為了解決國內 及其產品 和消費的 問題。2.調配背景(1)自然資源:區域分布很 ,存在明顯的資源 和 ,產品的生產地具有一定的 。(2)區域發展:區域間的發展水平 ,一些區域由于 和 的集聚,對自然資源的 ,也會出現嚴重的資源短缺。3.資源調配與區域發展項目 內容調配前提 區域之間存在 和 , 、 為保障條件,在更高資源 的區域中實現影響因素 、 和 調配目的 達到優化配置資源、 效益最大化,實現區域的共同發展主要影響 將資源優勢轉換為 ,對 、 造成影響4.我國主要的大型資源跨區域調配工程: 、 、 、 等。二、實施西氣東輸的原因1.輸出地和輸入地:(1)輸出地:新疆和中亞。(2)輸入地: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2.主要原因:(1)能源資源生產和消費的地區差異大。我國總體狀況 東部沿海地區 西部地區區域能源資源賦存量與區域發展不匹配 經濟發達,能源需求量大,但能源相對貧乏,使經濟優勢得不到充分發揮 受經濟水平的限制,豐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開發利用(2)調整能源消費結構。能源 使用占比 對環境的影響煤炭 60%以上 大氣污染、酸雨、全球氣候變暖,對交通造成壓力天然氣 3%~6% 清潔,污染小(3)西部是我國油氣資源未來開發的戰略重點之一:20世紀80年代,我國實施了“穩定東部,發展西部”的油氣發展戰略;在“一帶一路”建設中,西部是油氣進口的重要通道。三、西氣東輸對區域發展的影響地區 影響西部地區 將西部地區的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效益推動中西部地區天然氣勘探開發和管道等 建設,增加 推動 發展東部地區 緩解 的能源緊狀況,優化東部地區能源的 推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及 的建設,促進東部地區 天然氣可替代部分煤炭,利于改善東部地區的 區域 將西部地區的 與東部地區的經濟、技術優勢 ,緩解了東西部地區 與 的矛盾為沿途各省級行政區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契機,激活了沿線地區的 、 、 等產業的發展潛力【鞏固訓練】下圖為我國正在實施的資源跨區域調配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小題1】④工程可能加重沿途某些地區土壤的次生鹽堿化。其成因是沿途( )①河水滲漏補給地下水,使有些地區潛水面上升②有些地區土壤中的鹽分有向地表積聚的可能③城市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④該地區春秋時節蒸發量大于降水量⑤有大量海水的入侵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小題2】②工程對于區域發展的意義是( )A.緩解我國由于能源消費以石油為主所帶來的環境壓力B.根本上改變我國的能源結構,以氣代煤C.可以實現“東西部雙贏”,根本解決能源供應緊張狀況D.促進沿線地區,特別是長江三角洲地區大氣環境改善“引江濟淮”工程由引江濟巢、江淮溝通、江水北送三段組成,溝通了長江、淮河兩大流域,以城鄉供水和發展江淮航運為主,對沿線地區影響深遠。左圖為引江濟淮工程示意圖,右圖為安徽省內淮河及長江流域部分數據占比統計圖。完成下面小題。【小題1】“引江濟淮”工程線路依次穿越的三大區域是( )A.皖江城市帶、合肥經濟圈、中原經濟區B.中原經濟區、皖江城市帶、合肥經濟圈C.中原經濟區、合肥經濟圈、皖江城市帶D.合肥經濟圈、皖江城市帶、中原經濟區【小題2】“引江濟淮”工程沿線( )A.北段水土資源匹配度較高B.地勢南高北低,均自流供水C.引江濟巢段工程難度最大D.人口稠密,工程移民數量多【小題3】“引江濟淮”工程產生的影響是( )A.促進水能開發,優化能源供給B.增加淮河水量,緩解城鄉爭水C.貫通南北水運,利于南糧北運D.增加入湖水量,降低巢湖水質2023年2月16日,我國首個進入川藏高原腹地的特高壓工程開工建設。該工程從金沙江上游出發,最終接入華中特高壓交流骨干網架。下圖示意該工程輸電線路。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小題1】該輸電工程建設的根本原因是( )A.地形起伏大,河流徑流量大B.環保要求高,減輕沿線的大氣污染C.科技進步,輸電技術水平高D.資源不平衡,生產與消費地相背離【小題2】該輸電工程的建設( )A.占用土地資源影響糧食安全B.緩解西藏電力供應緊張的局面C.改善華北地區能源消費結構D.賦能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近年來,為了更好地利用丹江口水庫豐富優質的水資源,出現了一種新的調水方式——丹江口水庫的水源搭上“北煤南運”列車的返程空車,運至陜西、山西、內蒙古等沿線缺水城市。2023年12月5日,“丹水北運”列車首發,滿載著100個集裝箱共2150噸丹江水,駛向內蒙古鄂爾多斯。據此完成下面小題。【小題1】“丹水北運”選擇鐵路運輸的主要原因是( )A.充分利用鐵路運力 B.運量大且成本低C.能夠保障水質安全 D.方便為沿線供水【小題2】“丹水北運”利于沿線缺水城市( )A.緩解河湖水污染 B.減輕土壤鹽堿化C.提供生活飲用水 D.發展水產養殖業2023年12月5日,湖北武漢鋼鐵集團與河南平頂山煤炭集團聯手,將滿載2150噸丹江水(用高品質尼龍液袋灌裝)的100個集裝箱通過浩吉鐵路,從河南平頂山站運往內蒙古鄂爾多斯。浩吉鐵路(北起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終到江西省吉安市)是國家“北煤南運”的運煤專線鐵路,此趟列車將丹江水“捎腳運輸”至陜西、山西、內蒙古沿線缺水城市,為晉、陜、蒙地區1500萬人民群眾提供優質的瓶裝飲用水。據此完成下列小題。【小題1】“使用鐵路集裝箱進行“丹水北運”的直接原因是( )A.巨大的陸運閑置返空運力B.廣大的西北水源需求市場C.高品質的尼龍液袋灌裝D.先進的鐵路站點裝卸技術【小題2】與傳統的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相比,鐵路集裝箱運水的優勢主要體現在( )A.水量較大 B.水質較好 C.水價較高 D.連續性好丹水北運是指利用北煤南運專用通道“浩吉鐵路”,將丹江口水庫的優質淡水運至西北缺水地區的項目,為南水北調開辟了新途徑。2023年12月5日,丹江口水庫的優質淡水首次通過鐵路運往鄂爾多斯地區,其采用了密閉液袋及自動集裝箱裝卸水系統。據此完成下題。【小題1】北運的“丹水”主要用于( )A.農田灌溉 B.工業冷卻 C.瓶裝銷售 D.生態修復【小題2】相對于傳統跨流域調水工程,丹水北運選用鐵路及液袋運輸的優勢有( )①充分利用浩吉鐵路的返空運力②充分利用現有線路,建設成本低③液袋及自動裝卸,損耗少④運輸量大,運輸速度快,運費低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0 世紀 90 年代后,烏蘭察布市因大面積墾草種糧導致生態退化嚴重,從 1994 年起,烏蘭察布市開始重建生態。 2023 年 4 月,我國首條 “ 西氫東送(綠氫) ” 管道(始于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終于北京市燕山石化)建設項目正式啟動。氫氣按其獲得途徑可分為 “ 灰氫 ”“ 藍氫 ”“ 綠氫 ” ,其中 “ 綠氫 ” 是利用可再生能源提供電力,再電解水制備獲得。氫氣有重量輕、燃燒性能好、環保、運輸耗損少等特點。據此完成下面小題。【小題1】烏蘭察布市重建生態的措施有( )①大面積植樹造林②提高土地利用效率③調整農牧業結構④全面實施生態移民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小題2】“西氫東送”工程的建設利于( )A.實現“碳中和碳達峰”目標B.調整西部能源消費結構C.帶動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D.改善沿線地區大氣質量塔霍河—塞古拉河跨流域調水工程主要用于供應西班牙東南部塞古拉河流域的農業灌溉用水、飲用水等。下圖示意塔霍河—塞古拉河跨流域調水工程。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小題1】西班牙實施塔霍河—塞古拉河跨流域調水工程的地理背景是( )A.塔霍河洪水頻發,徑流豐富B.西班牙人口和城市分布不均C.塞古拉河流域徑流少,生產生活需水量大D.塔霍和塞古拉兩河流域有天然河道相通【小題2】塔霍河—塞古拉河跨流域調水工程的實施,對塞古拉河流域環境的影響有( )A.緩解城市地面沉降 B.有效防止洪澇災害C.減少污染物排放 D.遏制土地荒漠化川氣東送工程西起四川達州普光氣田,東至上海,管道總長2170km,年輸送天然氣1.2×1010m3。2020年第一季度,川氣東送管道輸氣量達3.52×109m3。下圖為“川氣東送工程主干管道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小題1】與輪南至上海的西氣東輸管道干線相比,普光至上海的川氣東送方案具有的優點是( )①沿線經濟發達,市場需求量大②途經我國水能最豐富的三峽地區,供氣更方便③經過的高原山地少,工程量小④供氣來源更多,供氣更穩定⑤運輸線路短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小題2】西氣東輸和川氣東送的目標市場都有上海,主要原因是( )①上海經濟發達,天然氣需求量大②可以增大上海港對外出口天然氣的能力③增強對上海供氣的安全性和可靠性④可以合理規劃上海城市布局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傳統火電廠的濕冷系統是利用大量自然狀態水對鍋爐水蒸氣進行蒸發冷卻。建在新疆戈壁灘上的五彩灣坑口電廠是大型煤電一體化項目,也是我國疆電東送配套工程之一,其新型制冷系統工作原理如圖所示。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小題1】五彩灣電廠選址新疆戈壁灘的主要原因是( )A.風力強勁 B.靠近煤礦 C.地價低廉 D.市場廣闊【小題2】五彩灣火電廠采用新型制冷系統的主要目的是( )A.降低工程建設成本 B.提高煤炭利用效率C.減少發電用水量 D.減少廢氣排放量【小題3】“疆電東送”對新疆的主要影響是( )A.緩解能源緊張狀況 B.擴大能源生產規模C.降低電力生產成本 D.改善城市環境質量參考答案1.答 案解 析2.答 案解 析3.答 案解 析4.答 案解 析5.答 案解 析6.答 案解 析7.答 案解 析8.答 案解 析9.答 案10.答 案解 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