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3資源枯竭型城市的轉型發展學案【學習目標】1.結合具體實例,分析資源型城市的發展條件、衰退原因及其轉型之路。2..歸納總結資源枯竭型地區可持續發展的措施,樹立人地協調觀和因地制宜的城市發展觀。【學習重難點】重點:運用綜合思維,通過實例分析,明確資源型城市的概念及生命周期、資源枯竭型城市的成因及轉型發展。難點:結合具體案例,分析資源型區域的發展條件、衰退原因及其轉型之路,培養學生的人地協調觀。【預習新知】資源枯竭型城市及其轉型一、資源枯竭型城市1.資源枯竭型城市的共同點(1)隨著資源枯竭,產業效益下降。(2)產業結構單一,資源產業萎縮,替代產業尚未形成。(3)經濟總量不足,地方財力薄弱。(4)大量職工收入低于全國城市居民人均水平。(5)由于資源產業與資源型城市發展的規律,資源型城市必然要經歷興起—繁榮—衰退—轉型—振興或消亡的過程。因此,資源枯竭型城市都面臨著如何尋找新出路的問題。2.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發展的主要措施資源枯竭型城市需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轉型發展。(1)延長產業鏈,提升原有資源的利用價值。有的資源枯竭型城市,實施資源深度開發, 延長資源產業鏈,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2)開發新的資源,培育新的主導產業。例如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以旅游業為龍頭, 帶動第三產業快速發展。例1 閱讀材料,完成下題。 資源枯竭型城市指礦產資源開發進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階段,其累計采出儲量占可采儲量的70% 以上的城市。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問題幾乎是世界各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都經歷過或正在經歷的突出問題。簡述資源枯竭型城市面臨的困境并提出對策。解析:根據材料提示,資源枯竭型城市指礦產資源開發進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階段,其累計采出儲量占可采儲量的70% 以上的城市。說明資源開采量明顯減少,產業結構單一,資源產業萎縮,經濟效益低下,職工失業人數增加,同時生態環境問題日益嚴重。針對這些問題,需要從產業升級、產業結構調整、環境治理和區域合作等方面進行分析。答案:困境:產業結構單一,資源產業萎縮;生態環境面臨嚴重挑戰;經濟效益低下,職工失業人數增加。對策:政府加大力度支持產業轉型;調整產業結構,積極發展第三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加強環境保護力度,治理污染,美化環境;加強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區域內外經濟合作;加大勞動力導向型產業的發展,促進城市人口就業。焦作市以煤炭為基礎的產業興衰自學參考1.焦作市以煤炭為基礎的產業興衰2.焦作市煤炭資源的開發條件評價開發條件 具體內容資源條件 ①煤炭資源儲量豐富;②煤炭資源分布范圍廣;③煤質優良,是全國優質無煙煤生產基地;④開采條件好市場條件 ①市場廣闊;②我國能源以煤炭為主;③我國能源需求量持續增加交通條件 ①位置適中,焦作市地處我國中部地區,距離我國主要的能源消費地較近,輸煤、輸電的距離都不遠;②交通便利,區內鐵路主要有焦柳鐵路、新月鐵路、鄭焦城際鐵路等,同時通過區內鐵路還可以同京廣鐵路連在一起水源條件 南臨黃河,水源條件較好3.焦作市產業衰退的原因4分析資源型地區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問題 成因 影響經濟結構單一,多以傳統重化工業為主 經濟發展充分利用當地礦產、能源,但也存在過分依賴現象 受技術革命和資源枯竭影響,經濟衰退;產生資源、環境問題資源枯竭,環境污染,生態破壞 主要資源為不可再生資源;經濟結構以傳統重化工業為主 傳統產業衰退;新興產業不愿入駐用地緊張,交通擁擠 工業高度集聚,達到過飽和狀態 企業效益下降,出現外遷轉移焦作市的轉型之路(1)推動工業多元化發展①不斷改造、提升傳統產業。②重點發展有色金屬冶煉及加工、汽車零部件制造、化工及醫藥、農副產品深加工及高新技術等產業。(2)大力發展旅游業。(3)加快農業產業化步伐。2.焦作市的轉型發展措施措 施 具體表現推動工業多元化發展 在不斷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基礎上,重點發展有色金屬冶煉及加工、汽車零部件制造、化工及醫藥、農副產品深加工及高新技術等產業,推動工業多元化發展大力發展旅游業 1999年,焦作市政府作出“把旅游業作為龍頭產業進行培育”的重大決策,2001年,著力打造“焦作山水”等旅游品牌,利用獨特的地質地貌等自然旅游資源和人文旅游資源發展旅游業。具體影響如下: ①促進了產業結構調整,直接拉動了交通運輸、餐飲、住宿、文化娛樂等服務業的發展;②優化了投資環境,帶動了產業轉移和戰略重組,工業層次明顯提升;③促進了生態環境改善;④促進了社會就業;⑤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加快農業產業化步伐 農業生產條件較好,是全國糧食高產區之一,所產小麥、玉米品質優良。這里出產的懷藥,歷史悠久,遠銷國內外。依托這些農產品,焦作市重點培育優質糧食等農產品品牌,并發展蔬菜、水果等特色產業實施“生態立市”戰略,堅持污染防治和生態建設雙向發力 ①淘汰落后產能企業,關閉污染企業,實施“氣化焦作”建設;②嚴格落實工程減排、結構減排、管理減排三大舉措,強力實施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③實施全國水生態文明試點市、省海綿城市試點建設“雙輪驅動”,著力打造南太行生態旅游集聚帶等六大生態帶3分析資源型地區轉型發展的主要措施①發展科技。這類地區一般隨資源開發而興起,隨資源枯竭而衰落,應注重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②發展第三產業。例如,以旅游業為龍頭,帶動第三產業快速發展。③調整產業結構,發展多種產業,延長產業鏈,增加產品附加值,大力發展城市經濟。例如從資源主導到科技主導、從開發礦產到開發旅游,使經濟重新煥發生機和活力。④綠化、美化環境,治理環境污染。4資源型區域可持續發展的措施對我國老工業基地改造的啟示①在改善投資環境中,除了注意加強軟、硬件建設外,還應該加大對外宣傳的力度,提高區域的知名度。②在培育新產業的同時,應注意加強對原有產業部門的更新改造,減少企業破產、倒閉數量,以便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③在制定區域產業結構調整規劃時,應注意原有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之間的協調。把新興產業的發展建立在原有傳統產業以及區域未來發展的客觀要求之上,揚長避短,以求得區域持續穩定的發展。④加大教育的投資力度,注重下崗職工的轉業培訓和在職職工的技能提升,以適應未來的新興產業發展對職工技能的新要求。【鞏固訓練】雙鴨山市位于黑龍江省的東北部,三江平原腹地,人口約120.9萬,市域耕地總面積約為106萬公頃,占全市土地總面積47.98%。該市曾是黑龍江省著名的煤城,2011年被國務院批準列為第三批資源枯竭城市。圖為2010—2019年雙鴨山市GDP及三大產業比重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小題1】下列不屬于資源枯竭型城市發展共同特點的是( )A.失業人口過多,經濟發展緩慢B.資源儲量不足,產業結構單一C.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環境惡化D.淡水資源短缺,能源消耗量大【小題2】2014年雙鴨山市GDP下滑最嚴重,是由于( )A.第一產業比重上升 B.第二產業比重下降C.第三產業迅速發展 D.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小題3】雙鴨山市轉型發展亟需采取的措施有( )①利用煤炭資源優勢延伸產業鏈條,增加附加值②擴大耕地面積,進一步優化第一產業內部結構③發展現代生態農業和休閑旅游,完善旅游服務④培養和吸收各產業專業性人才,鼓勵技術創新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白銀市位于甘肅省中北部,礦產資源豐富,曾是我國有色金屬工業基地的搖籃。經過50年的開發,隨著主要大中型礦山的關閉,白銀市也逐漸出現了危機。2009年起白銀市開始探索城市轉型發展,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小題1】2006-2017年間白銀市( )A.GDP總量持續快速增長 B.GDP增速波動上升C.第二產業主導地位增強 D.產業結構趨于合理【小題2】推斷白銀市城市轉型發展采取的措施( )①淘汰產能落后、污染大的工業企業②轉變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灌溉農業③將傳統產業轉向高精尖領域發展,提升產業競爭力④充分利用當地旅游資源,大力發展旅游等第三產業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下圖陰影地區分布著我國特大煤田,被稱為“黑三角”或“烏金三角”,位于晉、陜、內蒙古交界處。目前已成為我國優質動力煤生產和輸出基地。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小題1】“烏金三角”地區大規模開發露天煤礦可能引發的環境問題是( )①土地鹽堿化②水土流失③土地荒漠化④地面下陷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小題2】下列做法與“烏金三角”地區能源基地的可持續發展相違背的是( )A.積極進行生態環境整治,控制“三廢”污染B.調整產業結構,延長煤炭產業鏈,提高經濟效益C.發展技術,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減少浪費D.努力擴大煤炭的開采量和外運量,提高經濟效益植被總初級生產力(GPP)是指在單位時間和單位面積內綠色植被通過光合作用所固定的有機碳的總量。徐州在煤炭資源開采助力經濟發展的同時,也造成了生態環境惡化。近年來,徐州陸續關閉了部分煤礦,并對采煤塌陷區進行土地填充和修復再利用,成為國內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發展的成功案例。下圖為徐州某礦區2005—2020年GPP統計圖。完成下面小題。 【小題1】該礦區開始大量關閉煤礦,并進行生態修復的年份最可能是( )A.2007年 B.2011年 C.2015年 D.2020年【小題2】該礦區提高采煤塌陷區GPP的合理措施是將礦區用地轉化為( )A.農業用地和濕地 B.住宅用地和林地C.交通用地和草地 D.工業用地和水域河南省焦作市因煤而興,擁有以煤為基礎、較為完善的化學、機械、電力等工業體系。當前,焦作市煤炭逐漸枯竭,環境污染嚴重。經濟轉型成為該市發展的重要任務。完成下面小題。【小題1】該市曾經煤炭資源豐富,從屬性上看體現了自然資源的( )A.地域性 B.非可再生性 C.多用性 D.整體性【小題2】焦作市轉型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①提高煤炭資源的利用效率②整治污染,推動新興工業的布局③加速擴大傳統工業的規模④大力推動服務業與制造業相融合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下表反映了我國四個省區煤炭、太陽能、天然氣、水四種資源的豐歉程度(★號越多,代表資源分布越豐富)。據此完成下面小題。資源種類省區 甲 乙 丙 丁新 ★★ ★★★★ ★★★★陜 ★★★★ ★★★ ★★ ★★★川 ★★ ★ ★★★★ ★★★★粵 ★ ★★ ★★★★ ★【小題1】讀表,下列組合正確的是( )A.甲—天然氣、乙—煤炭、丙—水資源、丁—太陽能B.甲—天然氣、乙—太陽能、丙—水資源、丁—煤炭C.甲—煤炭、乙—天然氣、丙—水資源、丁—太陽能D.甲—煤炭、乙—太陽能、丙—水資源、丁—天然氣【小題2】甲類資源豐富區資源開發方向為( )A.產業升級,第三產業全部替代第二產業B.調整產業結構,多元化發展C.穩定以煤炭開發為核心的工業體系D.提高重工業產值比重在賦煤區建設光伏發電系統、光熱系統和太陽能化學轉化系統等組成的太陽能綜合利用系統,可助力我國“雙碳”目標實現。如圖示意我國賦煤區與太陽能總輻射資源分布圖。完成下面小題。 【小題1】我國煤炭與太陽能資源組合最好的賦煤區是( )A.滇藏賦煤區 B.西北賦煤區 C.華北賦煤區 D.華南賦煤區【小題2】在賦煤區構建煤炭+太陽能耦合發展模式的優勢有( )①賦煤區基礎設施完善②賦煤區土地租金廉價③賦煤區太陽能波動小④賦煤區能源消費量大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中國的資源型城市,在經歷了初期的快速發展后,正面臨著資源枯竭的嚴峻挑戰。在十大資源型城市中,洶涌澎湃的變革正呼嘯而過,留下的或是城市的蕭瑟,或是轉型的活力。遼寧省撫順市,這座曾憑借煤炭和石油化工業崛起的城市,正面臨著“鶴崗化”的陰霾;而以傳統的釀酒工業聞名的四川省瀘州市,則通過擁抱多元化經濟,保持著快速的發展步伐。下圖為資源型城市發展機制和發展軌跡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小題1】資源型城市發展的新生期面臨著經濟轉型,下列舉措不屬于瀘州市新生動力的是( )A.擴大釀酒規模 B.拓展交通網絡C.制造高端裝備 D.發展生物醫藥【小題2】撫順產業轉型應采取的措施是( )①增加科技投入,積極改造傳統工業②控制人口規模,重點發展特色農業③依托資源開采歷史文化,大力發展旅游業④產業重心由開采轉為深加工,提高附加值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大慶 , 別稱 “ 油城 ”, 以石油、石化為支柱產業。大慶油田自 1960 年開發建設以來 , 創造過輝煌的歷史 , 被譽為 “ 世界石油開發史的奇跡 ” 。經過幾十年的開發建設 , 大慶油田出現了資源枯竭問題 , 制約著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讀大慶市鐵路和采油區分布圖 , 完成下面小題。 【小題1】大慶成為我國重要石油基地的首要條件是( )A.鐵路交通便利 B.國內市場龐大C.石油儲量豐富 D.科技力量雄厚【小題2】由于石油資源日趨枯竭,大慶開始走上轉型之路。下列措施中符合可持續發展模式的是( )A.利用區位優勢,發展新興產業B.利用技術積累,尋找新的石油產地C.組織城市人口向農村流動,發展農業D.向我國西部油氣資源豐富的地區搬遷轉移支付是中央政府按照一定的標準將集中到中央的收入撥給地方政府的財政支出。從2012年開始,我國對69個資源枯竭型城市給予轉移支付資金,用于產業轉型升級等方面支出。受資源類型、城市規模、地區經濟等因素影響,轉移支付資金對資源枯竭型城市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效果差異較大。完成下面小題。【小題1】資源枯竭型城市獲得的轉移支付資金,還可能用于( )A.增加行政開支 B.開發商品住房C.治理環境污染 D.擴大資源開采【小題2】轉移支付對資源枯竭型城市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效果最好的是( )A.中部大城市 B.東北小城市 C.東部大城市 D.西部小城市【小題3】轉移支付對森工類資源枯竭型城市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效果不明顯的原因( )①產業鏈不完善②生態破壞嚴重③地理位置偏僻④經濟規模過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參考答案1.答 案解 析2.答 案解 析3.答 案解 析4.答 案解 析5.答 案解 析6.答 案解 析7.答 案解 析8.答 案解 析9.答 案解 析10.答 案解 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