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1 區域發展的自然環境基礎學案【學習目標】1.區域認知:通過資料、圖像,認知典型區域發展的主萎自然條件、自然資源。2.綜合思維:從要素、時空、地方綜合的角度,分析自然條件、自然資源對區域發展的影響。3.人地協調觀:能夠從資源安全的角度,理解自然條件、自然資源對區域發展的重要性。【學習重難點】學習重點: 辯證地分析自然條件、自然資源與區域發展的關系。學習難點:辯證地分析自然條件、自然資源與區域發展的關系。【預習新知】一、自然條件與區域發展1.自然條件對區域發展的重要影響:(1)重要性:任何一個區域的發展都離不開自然條件,特別是在古代。(2)案例:四大古代文明發祥地。[選一選]下列符合四大古代文明發祥地優勢條件的有:①②④⑤⑥。①河流中下游 ②平原、地勢平坦 ③礦產資源豐富 ④溫度適宜、降水適中⑤水源充足 ⑥土壤深厚、肥沃[連一連]將四大文明古國發源地與其對應河流連線。【思考】 為什么資源對于古代區域的發展非常重要 提示:古代社會生產力水平低,工具落后,對環境改造能力差,所以對自然資源的依賴程度較高。2.自然條件不是區域發展的唯一條件:表現 舉例自然條件優越,區域發展水平不高 南亞的孟加拉國自然條件較差,能夠發展得很好 西北太平洋島國日本[辨一辨]判斷下列說法正誤。①地理位置是區域發展的唯一條件。 (×)②自然條件越優越的區域,發展水平一定越高。 (×)③我國東部地區的自然條件優于西北地區,發展水平較高。 (√)④日本依靠社會資源發展成為世界上較富裕的國家之一。 (√)3.人類對自然條件的改造:(1)原則:遵循自然規律,謀求人地和諧。(2)案例。案例 評價都江堰水利工程 人類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成功典范20世紀30年代,美國大面積開墾中部大平原 破壞了草原植被,土壤遭受風蝕,出現“黑風暴”[辨一辨]判斷下列說法正誤。①人類改造自然是為了生存和發展。 (√)②我國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金沙江上。 (×)③我國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主要功能是發電。 (×)④美國中部大平原的土壤是黑土。 (√)二、自然資源與區域發展1.自然資源是區域發展的物質基礎:(1)不同發展階段,影響區域發展的自然資源種類不同。發展階段 影響較大的自然資源農業社會 土地資源工業社會 礦產資源(2)在一定生產力水平下,自然資源豐富程度是區域發展的重要基礎。(3)自然資源的種類和儲量區域分布與組合極不平衡。 [辨一辨]判斷下列說法正誤。①自然資源對區域發展的影響是不斷變化的。 (√)②在工業社會,土地資源對區域發展影響較大。 (×)③自然資源越豐富的區域,經濟發展水平越高。 (×)④沙特阿拉伯因盛產石油使得其由貧窮到富裕。 (×)⑤澳大利亞因石油、煤礦豐富,被稱為“坐在礦車里的國家”。 (×)2.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1)過度依賴礦產資源,會制約經濟發展。(2)利用其他資源,促進經濟發展。[連一連]將自然資源與區域發展連線。【鞏固訓練】讀我國某區域土地利用類型面積變化示意圖(濕地和農田對應左側縱坐標,建設用地對應右側縱坐標),完成下面小題。 【小題1】該區域用地類型面積的變化對自然環境服務功能的主要影響有( )①降水量增加②氣溫變化幅度增大③土壤肥力增加④生物多樣性減少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小題2】當地要實現可持續利用自然環境服務功能,最需要( )A.大幅減少建設用地 B.大力建設人工濕地C.關停所有高耗水工業 D.積極進行退耕還濕甘肅玉門是中國第一個大型石油基地,但近年來資源趨于枯竭。目前,甘肅省正在河西走廊建設千萬千瓦級發電基地,打造 “ 陸上三峽 ” ,玉門是其主戰場。下圖為河西走廊簡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小題1】河西走廊能夠建設千萬千瓦級發電基地,其主要優勢資源是( )A.風能 B.核能 C.水能 D.煤炭【小題2】玉門發電基地發電量最大的季節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風光水火儲一體化”以大型火電或水電基地為基礎,采取風能、太陽能、水能、煤炭等多種能源發電互相補充,適度增加一定比例儲能,對各類能源進行統籌。下圖為某省四季平均風速日變化曲線圖。完成下面小題。 【小題1】該省風力發電的最佳季節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小題2】在“風光水火儲一體化”發電項目設計中,對電網起調峰作用的是儲能設施與( )A.水電站 B.火電站 C.風力電站 D.光伏電站【小題3】建設“風光火儲一體化”項目最有優勢的省份是( )A.黑 B.川 C.內蒙古 D.浙我國東西相距 5000 千米,跨經度 60 多度地域遼闊,資源豐富,文化豐富多彩,這為我國經濟發展創造了優越的條件。讀圖回答下題。 【小題1】我國東西相距5000千米,跨經度60多度,這就造成了( )A.同一時期全國各地所處的季節不同B.同一季節海南和黑龍江的穿著不同C.同一時刻新疆和黑龍江晝夜狀況可能不同D.同處于平原但華北和長三角的耕作方式不同【小題2】關于圖中的信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Ⅰ:50元背面所示地區少數民族以壯族為主②Ⅱ:圖中車牌顯示的城市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③Ⅲ:圖中是陸上接壤國家最多的省區④Ⅳ:圖中所在省區擁有我國四至點中的兩個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長江江豚俗稱“江豬”,體型較小,壽命約20年,喜單獨活動或三五成群,食物以魚、蝦為主,眼睛退化后依靠聲吶進行捕食和探路,主要分布于長江中下游一帶。據統計,現存于長江流域的江豚數量僅為1000只左右,屬于瀕危動物,2021年升級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作為長江生態的“晴雨表”,近年來,江豚逐浪的生動景象(圖)頻頻出現,彰顯長江大保護的成效。完成下面小題。 【小題1】作為哺乳動物,江豚在大風大雨到來之前,需要頻繁地出露水面“透透氣”,這主要是因為( )A.氣壓變低 B.氣壓變高 C.氣溫降低 D.氣溫升高【小題2】長江江豚瀕危的自然原因是( )A.生存環境惡化 B.自然繁殖率低C.天敵數量眾多 D.食物資源匱乏【小題3】近年來,江豚數量的逐步恢復體現了自然環境( )A.支撐服務功能增強 B.供給服務功能增強C.調節服務功能增強 D.文化服務功能增強資源型城市是以礦產、森林等自然資源開采與加工為主導產業的城市,往往會經歷從興起到衰退的過程。下圖示意資源型城市生命周期。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小題1】資源型城市的共性特點是( )A.因資源開發而形成城市B.資源枯竭,產業效益下降C.產業結構單一,資源性產業萎縮D.資源性產業在城市經濟中所占比重大【小題2】相對原有的發展,資源型城市新生期的發展主要著眼于( )A.擴大原有產業規模 B.拓寬資源進口通道C.培育新經濟增長點 D.關停重污染企業下圖示意世界兩大葡萄酒主產區(陰影部分)。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小題1】下列關于甲、乙兩地區氣溫變化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甲地區氣溫年較差大、日較差大B.甲地區氣溫年較差小、日較差大C.乙地區氣溫年較差小、日較差大D.乙地區氣溫年較差大、日較差大【小題2】與甲地區相比,乙地區發展葡萄酒產業的優勢條件是( )①熱量充足②勞動力素質高③光照充足④技術先進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二十世紀 70 年代瑞典提出可再生能源替代構想,計劃 2040 年實現 100% 可再生能源發電。當前,該國風力發電和太陽能光伏發電發展較快, “ 風光 ” 電站分布 ( 圖 ) 日趨合理。圖中 a 、 b 代表風力和太陽能光伏兩類電站。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小題1】圖中a、b電站類型及其發電量季節變化為( )A.a為風力電站,四季發電量均勻B.a為太陽能光伏電站,四季發電量均勻C.b為風力電站,冬季發電量較大D.b為太陽能光伏電站,冬季發電量較大【小題2】瑞典國內( )A.東部沿海年降水多,光伏電站數量較少B.西部地形較為平坦,風力電站數量較少C.南部電力需求量大,兩類電站數量較多D.北部政策支持較早,兩類電站數量較多2023年6月26日,全球最大的水光互補電站——雅碧江兩河口水電站水光互補一期項目柯拉光伏電站正式投產發電,水光互補的開發模式,可以通過水電和光伏的互補性,提高能源輸出穩定性。下圖為雅礱江柯拉光伏電站圖。讀圖回答下列小題。 【小題1】雅礱江清潔能源豐富的原因有( )①河流水量大,水能豐富②太陽輻射強,太陽能豐富③水熱條件好,生物能豐富④板塊交界處,地熱能豐富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小題2】與單一的水電相比,水光互補可以( )A.實現了全天候發電 B.取代常規能源發電C.實現發電的穩定性 D.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自然資源的區域分布很不均勻,常出現空間不匹配的問題。我國的耕地資源與水資源空間不匹配,資源的跨區城調配是應對措施之一。下圖示意我國山西、湖北、河北、黑龍江、西藏五個省級行政區的耕地和水資源總量占全國比重。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小題1】甲、乙、丙、丁所對應的省級行政區正確的是( )A.甲—黑龍江 B.乙—湖北 C.丙—西藏 D.丁—河北【小題2】下列關于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對沿線區域發展的影響,正確的是( )A.甲水資源短缺緩解,耕地面積擴大B.乙產業結構發生變化,第一產業比例上升C.山西省灌溉水量增加,土壤鹽堿化加劇D.丙資源優勢轉變成經濟效益,收入增加參考答案1.答 案解 析2.答 案解 析3.答 案解 析4.答 案解 析5.答 案解 析6.答 案解 析7.答 案解 析8.答 案解 析9.答 案10.答 案解 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