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1張PPT)遵循邏輯思維規則關于概念(第四課)關于判斷(第五課)關于推理(第六課)含義含義和基本特征語言表達方式推理內涵與外延方法:定義、劃分簡單判斷復合判斷演繹推理歸納推理類比推理第二單元 單元結構第二單元 遵循邏輯思維規則第四課 準確把握概念第一框 概念的概述目錄課標要求 目標達成01議學結合 培養素養02探究啟迪 知識生成03歸納總結 構建體系04實踐演練 能力提升05目標達成1.明確概念的含義;2.理解概念的特征。必備知識科學精神:理解概念的含義與特征,正確運用概念,搜集經典概念,分析其內涵和外延,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發揚科學精神,提高辯證思維能力。公共參與:遵循規則,正確進行下定義、進行劃分。核心素養總議題:如何準確把握概念?1議學環節一:從“方便”二字多重意思中理解概念的含義23議學環節二:從“人事”與“人世”曲解中掌握概念的特征議學環節三:遵循邏輯思維規則,有效避免概念性出錯議學概括01概念的含義議學環節一從“方便”二字多重意思中理解概念的含義【議學情境】關于“方便”的笑話子議題一:結合議學情境,小組合作,分析老外遇到這個尷尬問題的原因。議學提示:老外因為概念認識錯誤導致的尷尬,概念是一種思維形式,概念只有通過語詞才能表達出來,但并非一個語詞在任何場合一定表達同一個概念。同一個語詞在不同的場合可以表達不同的概念。1.概念與屬性一、概念的含義(1)屬性①事物的性質和關系統稱為屬性。②事物的屬性可分為本質屬性和非本質屬性。本質屬性:一事物成為自身并使該事物同其他事物區別開來的內部規定性。非本質屬性:是指既為某事物所具有,也可能為其它事物所具有的屬性。例如:“葡萄是甜的的”。其中“甜的”是“葡萄“的性質。“5大于4”,這里“大于”表示的是“5”與“4”的關系。一、概念的含義(2)概念1.概念與屬性①概念是通過揭示事物的本質屬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維形式。②概念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的。例如:在表示“人”這個概念時,“能思維并能制造和使用生產工具”是人區別于其他動物的本質屬性。人的本質屬性是客觀存在的,人們認識了這些本質屬性,才能產生“人”的概念。反映某一客觀事物的概念不等于客觀事物本身,它們之間是反映與被反映的關系。“人”這個概念,一方面舍去了人的男、女、老、少等個性特征,抽象出“人”所共有并且區別于其他動物的本質屬性;另一方面又不專指某個具體對象,比如張三或李四,而是指所有的“人”。概念是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的。一、概念的含義2.概念的表達⑴詞語是概念的物質外殼。概念是一種思維形式,概念只有通過語詞才能表達出來,但并非一個語詞在任何場合一定表達同一個概念。概念詞語事物的本質屬性思維形式(對事物作出的反映)思維的內容(反映的對象)物質載體(標識這一反映的符號)體現為表達一、概念的含義2.概念的表達⑵ 概念和詞語不是一一對應的關系。①不同的語詞可以表達同一個概念(多詞一義)。②同一個語詞在不同的場合可以表達不同的概念(一詞多義)。例如:“道”這個詞表達的含義就有多種,即一詞多義。道聽途說 “路”的意思; 河道 “水流通行的途徑”的意思;同道之人 “方向”的意思; 生財有道 “方式、方法”的意思.如果不作區分,就容易引起概念混淆。例如:“母親”、“媽媽”“mother”是不同的語詞,但表達的是同一個概念。一、概念的含義【易混易錯】比較概念與語詞(1) 概念只有通過語詞才能表達出來。語詞是概念的體現者,沒有語詞,概念就不能存在。(2) 概念只有通過語詞才能表達出來,但并非一個語詞在任何場合都一定表達同一個概念。不同的語詞可以表達同一個概念。同一個語詞在不同的場合可以表達不同的概念。(3) 任何概念都必須通過語詞來表達,但并非每一個語詞都表達概念。①一般,漢語中的實詞都表達概念,而虛詞(除連詞外)不表達概念。連詞“如果……那么……”“或”“而且”“只有……才……”等,雖屬虛詞,但把它們組合到判斷中,卻能表達概念。②孤立的助詞和嘆詞則通常不表達概念。02概念的基本特征議學環節二從“人事”與“人世”曲解中掌握概念的特征子議題二:結合議學情境,小組合作,分析視頻中的男子為何會表現的如此詫異?議學提示:該男子因為把“人事”理解成“人世”、把“十八層”理解為“地獄”等,混淆了兩個具有全異關系的概念。二、概念的基本特征1.概念的基本特征——內涵與外延⑴內涵:①要知道一個概念究竟反映什么,就要弄清楚這個概念的內涵是什么。②概念的內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質屬性,它反映事物“質”的規定性,說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種事物究竟“是什么”。例如:“人”這個概念,其內涵是“能思維并能制造和使用生產工具的動物。二、概念的基本特征1.概念的基本特征——內涵與外延⑵外延:①要知道一個概念究竟是在指“誰”,就要弄清楚這個概念的外延是什么②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質屬性的事物的范圍。它說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種事物“有哪些”。例如:“人”這個概念,它的外延包括古今中外、不同種族、不同膚色、不同語音和不同生活習慣的所有的人。二、概念的基本特征1.概念的基本特征——內涵與外延(3)二者的關系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任何概念都是內涵和外延的統一。例如:“人”這個概念,揭示了“能思維并能制造和使用生產工具的動物”這一事物的本質屬性(內涵);也確定了這個概念所指的那些對象(外延)。二、概念的基本特征2.概念之間的外延關系——相容關系和不相容關系(1)相容關系: 兩個概念在所指范圍上具有相同的部分依據兩個概念在所指范圍上是否具有相同部分,概念之間的外延關系分為相容關系和不相容關系。《史記》的作者與司馬遷“動物”與“馬”“馬”與“動物”“中學生”與“球迷”二、概念的基本特征2.概念之間的外延關系——相容關系和不相容關系(2)不相容關系(全異關系):兩個概念不具有相同部分矛盾關系:兩個具有全異關系的概念包含在一個屬概念中,且外延之和等于該屬概念的外延。反對關系:兩個具有全異關系的概念包含在一個屬概念中,且外延之和小于該屬概念的外延。如“有效合同”和“無效合同”如“輸”和“贏”議學環節三遵循邏輯思維規則,有效避免概念性出錯議學延伸:概念性錯誤往往令人尷尬,請你說說你身邊發生的或者你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概念性錯誤案例,并談談如何遵循邏輯思維規則,有效避免這種概念性錯誤問題。課堂總結課堂練習1.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對概念認識正確的是( )①概念反映事物的屬性②是思維形式最基本的組成單位③是構成命題、推理的要素④是人腦對事物的正確反映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解析】選B。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是思維形式最基本的組成單位,因而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②③正確,選B; ①④錯誤。課堂練習2.下列對概念認識正確的是( )①概念是反映事物屬性的思維形式②概念的基本特征是抽象性和概括性③概念只有通過語詞才能表達出來④任何概念都是內涵和外延的統一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選D。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概念只有通過語詞才能表達出來,概念的基本特征是內涵和外延,任何概念都是內涵和外延的統一,①②錯誤,③④正確。課堂練習3. 有兩個獵人老伊和老鮑看見一棵大松樹上有一只可愛的小松鼠。奇怪的是,老伊和老鮑干脆圍繞著這棵大松樹走了一圈,沒想到的是,這只松鼠也在樹上繞了一圈,它的臉一直對著兩個獵人,并且雙眼緊緊盯著他們。這時候,在旁邊觀望的另一個獵人問他們:“你們有沒有繞著松鼠走了一圈 ”“有,”老伊說, “不對不對!”老鮑馬上表示反對。從科學思維的角度,兩個人的分歧在于( )A.不明白“圍繞松鼠轉一圈”的內涵B.不明白“圍繞松鼠轉一圈”的外延C.不明白“圍繞松鼠轉一圈”的表達形式D.不明白“圍繞松鼠轉一圈” 的抽象性和概括性【解析】選A。本題旨在考查概念的重要性。老伊和老鮑不明白“圍繞松鼠轉一圈”的內涵,因此發生爭論。B、C、D與此題中爭論無關。課堂練習4.漢語中,中國人用“三角形”這個語詞來表示三角形,而英國人用“Triangle”、德國人用“Dreieck”、越南人用“Tamgic”這些語詞來表示三角形。這說明( )①概念是通過語詞表達出來的 ②不同語詞可以表達不同概念 ③不同語詞可以表達同一概念 ④同一語詞可以表達不同概念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選A。三角形”這一概念通過語詞表達出來,①正確;“三角形”的概念在不同的語詞中表達不同,但意思相同,③正確。課堂練習5.在海外疫情前景不容樂觀和美國大搞保護主義的雙重影響下,中國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布局、發展“雙循環”迫在眉睫。據此可知( )①“雙循環”若作為一個概念,我們可以通過一定的語詞來表達 ②“雙循環”作為一個語詞,在任何場合都一定表達同一個意思 ③“雙循環”在不同場合表達概念時,其內涵和外延一定是相同的 ④在使用“雙循環”這一概念時,如果不作區分,容易引起概念混淆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選B。概念只有通過語詞才能表達出來,同一語詞在不同的場合可以表達不同的概念,不同的語詞也可以表達相同的概念,因此,我們如果不作區分,就容易引起概念混淆。由此可知,“雙循環”若作為一個概念,我們可以通過一定的語詞來表達,在使用“雙循環”這一概念時,如果不作區分,容易引起概念混淆,①④正確;根據以上分析,“雙循環”作為一個語詞,在不同場合可以表達不同的意思;“雙循環”在不同場合表達概念時,其內涵和外延不一定是相同的,②③錯誤。感謝您的觀看Thanks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