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教學課題 血流的管道——血液學科 初中生物 年級 七年級 時長 1課時教學背景分析 本節課是人教版 《生物學》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生物圈中的人”第四章:“人體內物質的運輸”里的第二節“血流的管道—血管”內容。課標要求:從結構與功能的角度,說明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在形態、結構和功能方面的差別。教學目標 1.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流動現象,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2.描述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的結構與功能特點。 3.嘗試區分這三種血管以及血液在這三種血管內流動的特點。重難點 1.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流動現象,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2.描述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的結構與功能特點。教學方式與策略 教法:1.演示實驗法2.講授法3.小組討論法4.比較歸納法學法;1. 自主學習法2.交流討論法3.總結歸納法教學活動設計 活動內容 活動意圖 時間分配創設情境、導入新知 播放武漢交通運輸體系視頻,以城市的經濟發展最重要的是交通運輸,交通運輸是城市的管道,引出本節課的課題:血流的管道——血管。 通過生動的視頻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自然地導入新課。 2啟發思維、探究新知 以提問、視頻演示的方法,回顧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流動實驗,討論交流實驗現象。 首先,以提問的方式檢測學生對上節課的知識點掌握情況。接著通過學生所觀察到的實驗現象視頻設計了幾個問題,學生針對問題,觀察視頻,討論歸納了血管的種類,以及各血管的血流速度。 回顧實驗,鏈接上節知識點,方便學生建構知識體系。了解血管的類型,為本節課學習的方向明確了目標,方便下一個環節的順利進行。 5理清思路、歸納新知 以小組活動的形式,對血管的結構和功能特點這個重點知識點進行處理。 教師組織:指令清晰、分工明確,時間把握精準。 學生分組交流討論:快速進入討論狀態(畫表格記錄、動脈、毛細血管、靜脈) 學生匯報和集思廣益總結歸納的同時教師完成板書表格填寫,并引導學生對三種血管的結構和功能進行比較、歸納,加深學生記憶。授課過程中有一些零碎的知識點需要多次強調,同時要求學生拿筆對知識點進行圈點勾畫。 如:①動脈、毛細血管、靜脈的連接情況:以板書畫圖的形式呈現,幫助學生的理解血管的概念和位置,體現了生物學的結構適應于功能的科學思維。②毛細血管的作用,以視頻演示,教師講解的形式呈現,為下一節血液循環系統奠定了一定的基礎。③靜脈中的靜脈瓣以問題和動態圖的形式呈現,培養了學生觀察和思考的能力。最后聯系生活拓展了靜脈瓣功能老化會導致靜脈曲張,以此提升學生對生命觀念的認識。 學生活動:幫助學生系統地理解和記憶血管的相關知識,通過思維導圖的形式形成清晰的知識體系,便于學生記憶和理解。 14聯系生活、開拓新知 課堂上,創設生活中的情境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本課新知的理解,同時以生活化的情境,讓學生將生物課堂中所學的知識能夠應用到日常生活中,樹立生物知識來源于生活,也能幫助我們更好的去生活的觀念。 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健康問題,培養學生的健康意識和自我保健能力。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了解生物學知識在醫學中的重要應用,激發學生對生物學的興趣。 11鞏固練習、升華新知 教學設計中,利用課堂最后五分鐘對本課知識進行練習和鞏固,習題選擇貼合近年來新疆結業考試大趨勢,題型難度適中,能幫助大部分學生檢測學習效果。 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鞏固所學知識。 8板書設計教學特色與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注重從學生的身邊事物入手,以生活化的情境和實例,激發學生的興趣,引發學生思考,結合課標要求的教學內容,準備了大量的圖文資料和視頻素材,以學生自學、合作探究、同桌互學等多種形式,體現學生主體,教師主導,同時講練結合的有效課堂。存在的不足:沒有引導學生自制各種形式的血管模型,并且,相關的中西醫知識了解有限,有些內容沒能展示和涉及,是學生感到科學知識與現實生活還有差距,這方面有待進一步學習提高。 今后努力的方向:學生方面:進一步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課堂中體現學生主體地位,鍛煉學生動手動腦能力,提升學業水平。教師方面:在做好專業提升的同時,了解更多跨學科知識,融合到今后的課堂中,豐富學生課內外學科素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