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牛頓第三定律》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牛頓第一定律和牛頓第二定律解決的是單個物體在不同的力學情景下所遵循的規律。而力是不能脫離受力物體和施力物體而獨立存在的, 在探討力時必然要涉及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及它們所遵循的規律, 牛頓第三定律揭示的恰恰就是這一規律。牛頓第三定律使我們能更加全面的認識到物質世界的關系及其運動規律, 現實生活中許多實際問題才得以圓滿順利解決。教材對于牛頓第三定律的討論是漸次深入逐層推進的: 先通過司空見慣的實例得到物體之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再通過實驗總結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定量關系,然后分析匯總得出牛頓第三定律。最后再回到實際應用中去, 讓學生體會牛頓第三定律的應用, 以達到對定律的深入理解和融會貫通的目的。二、 設計思想在對充分分析本節教學內容和具體學情后, 采用“參與一體驗一內化一遷移”的教學思路。課堂教學按照定律本身的形成過程分為四個層次。第一層次是從學生實際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出發得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同。第二層次是教師針對學生可能存在的錯誤前概念,“制造”情境矛盾, 引導學生思考。學生通過自己分析生活實例、 動手實驗及D IS 實驗自然的得出牛頓第三定律。第三層次是通過辨析(一對作用力和一對平衡力的作用點的區別) 加深對定律的理解。第四層次是應用定律解釋物理現象(汽車前進、火箭升空) 讓學生感到物理知識在生產、 生活中的巨大的應用及其對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將教學過程有機劃分成這樣四個層次,重現規律形成過程, 重視了知識的獲取過程,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 培養了學生觀察能力、 動手能力、 邏輯思維能力, 并親自體驗到科學探索的樂趣和艱辛, 促成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三、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根據上述對學習任務和學習者情況的分析,確定本節課教學目標如下: 1、聯系生活實際,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2、通過探究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關系,大膽質疑、 勇于探索,理解牛頓第三定律,培養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3、運用牛頓第三定律解釋生活中的有關問題,培養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自信心。重難點:1、聯系生活實際,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2、通過探究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關系,大膽質疑、 勇于探索,理解牛頓第三定律,培養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 四、教學方法 探究法、講授法等 五、教學器材每組學生:彈簧測力計(2個)演示:風扇、力的傳感器儀器全套、玩具汽車、長木板(輕?。?、磁鐵、燒杯、數字臺秤、彈簧測力計、橡皮筋、實物投影儀、多媒體課件等。六、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達到目標 引入新課 一、聯系生活實例引入新課: 實驗一:風扇吹紙屑,在把風扇放到小車上,小車隨風扇后退。 1.激發學習的欲望和好奇心,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學理念。 認 識 作 用 力 和 反 作 用 力 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定性關系: 實驗一: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方向關系 1、對生活中常見的幾種現象進行受力分析(手壓桌面、兩同名磁極相互排斥、拉橡皮筋)2、引導學生回顧生活中有關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其他實例。 教師總結,板書:牛頓第三定律1、作用力與反作用力3、引導學生得出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關系:作用點:作用在相互作用的兩個物體上。2、方向: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 學生列舉生活中的一些實例,體驗生活中存在的一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學生根據課件上所舉的例子和課堂學生所舉實例,自己得出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在作用點和方向上的規律。 培養觀察能力。體驗 探 究 牛 頓 第 三 定 律 三、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關系:1、實驗二:兩個彈簧測力計的掛鉤掛在一起,然后對拉。觀察示數的大小關系。學生根據方案自己動手實驗。之后請兩位同學將兩個彈簧測力計的掛鉤掛在一起,然后對拉。拉到一定的狀態,保持穩定,學生觀察比較兩彈簧測力計的讀數,看是否相等。改變幾次讀數,重復以上實驗。 啟發思考:本實驗的現象說明了什么? 實驗三: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關系 (1)用力的傳感器進行實驗,教師先介紹傳感器的使用,然后請學生上來實驗,在靜止時對拉或對壓。教師和學生一起分析圖像。(2)再請另外的學生將傳感器勻速、加速、減速運動,再師生一起分析電腦中的力隨時間變化關系的圖像。 啟發思考:(1)本實驗的現象又說明了什么?【演示實驗】面的臺秤放有盛水的燒杯,降低平臺,然鉤碼緩慢浸入水中觀察臺秤的示數和彈簧測力計示數的變化關系,你可以得出什么結論?(2)總結實驗三和實驗四,可得到什么結論? 總結: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這就是牛頓第三定律。(板書) 學生上臺操作力的傳感器 學生討論、總結: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定性關系:無論物體在什么狀態,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 學生觀察、思考后回答,上面臺秤的示數為負值,說明水給鉤碼向上的浮力,下面的臺秤示數為正值,說明水受到鉤碼向下的力。兩個臺秤的示數大小也相同,進一步說明鉤碼和水之間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通過自己動手進行實驗,培養實驗操作能力、觀察能力以及總結歸納實驗信息的能力。 通過和同學合作進行實驗,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敢于提出與別人不同的見解,勇于放棄或修正自己的錯誤觀點,既堅持原則,又尊重他人。 鼓勵學生從物理現象和實驗中歸納科學規律,并能書面或口頭表達自己的觀點,使學生認識到實驗、分析,論證在科學探究中的重要性。 區分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和平衡力 演示實驗3:玩具電動小汽車放在塑料板上,吊起驅動輪,啟動汽車,汽車不動,放下驅動輪,汽車向前運動,這說明塑料板給汽車一個向前的摩擦力,作為汽車的驅動力。四、區分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和平衡力例:如圖所示,物體受幾個力的作用?這幾個力的反作用力是哪些力?哪幾個力是平衡力? 學生進行受力分析,找出反作用力,說出平衡力,并找到平衡力與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區別。 辨析(一對作用力和一對平衡力的作用點的區別) 加深對牛頓第三定律的理解牛頓第三定律的應用 拔河比賽力量大的同學所站滑板車上拔河比賽。 在班上挑一個力量最大的和一個力量最小的兩個同學拔河比賽 研究物理規律的一般都要經歷一個由簡單到復雜,由定性到定量的過程。 七、板書設計 牛頓第三定律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定義:物體間由于相互作用而產生的一對力。 (2)特點:性質相同,有同時性,分別作用在兩個物體上。 2.牛頓第三定律 ﹙1﹚內容: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 3.作用力與反作用力跟一對平衡力的比較 八、本設計主要特點 本節課教學設計注重學生學習過程的親身體驗,體現了“自主性學習”和“探究性學習”的教學思想。其主要特點是: 1.安排學生分組探究實驗,代替以前的演示實驗,讓所有學生都參與進課堂教學活動,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結合生活實例,創設物理情景,啟發引導學生,幫助學生建立形象直觀的認識,提高課堂教學和學習的效率。 3.在學法上突出學生自主發現問題,開展合作探究,進行實驗探究,引導分析總結等以學生為主體的特點。尤其關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個體差異產生新的教學資源并較好地進行利用,運用評價手段不斷引導學生學習,較好地將新課程理念結合于教學實際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