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3海一氣相互作用學案【學習目標】通過相關的統計圖表,運用綜合思維了解海—氣相互作用,理解海—氣相互作用對全球水熱平衡的影響。通過視頻資料和圖表資料和動手繪圖,了解厄爾尼諾現象、拉尼娜現象,從區域認知的角度運用綜合思維理解這兩種現象對全球氣候和人類活動的影響。【學習重難點】1.分析海氣相互作用對全球水熱平衡的影響,解釋厄爾尼諾、拉尼娜現象對全球氣候和人類活動的影響。2.解釋厄爾尼諾、拉尼娜現象對全球氣候和人類活動的影響【預習新知】海—氣相互作用與全球水熱平衡1.海—氣間的水分交換2.海—氣間的熱量交換(1)海洋是大氣最主要的熱量儲存庫,海洋通過 、長波輻射等方式把儲存的太陽輻射能輸送給大氣,為大氣運動提供能量,驅使大氣運動。(2)大氣主要通過 向海洋傳遞動能,驅動表層海水運動。3.實現途徑海—氣相互作用通過大氣環流與 環流,驅動水分和熱量在不同地區傳輸,維持地球上水分和熱量的平衡。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現象正常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東部的表層海水溫度較 ,大氣較穩定,氣流下沉;西部海水溫度較 ,氣流上升。1.厄爾尼諾現象(1)概念:赤道附近太平洋中東部表層海水溫度異常 的現象。(2)影響地區 影響赤道附近 太平洋東部 下沉氣流減弱或消失,甚至出現上升氣流,氣候由原來的干燥少雨變為 ,引發 災害 東、西部海面的溫度差異減小太平洋西部 上升氣流減弱或消失,氣候由溫潤多雨轉變為 ,帶來 或森林大火全球 與更廣大范圍的 現象呈現一定的相關性2.拉尼娜現象(1)概念:赤道附近中東太平洋海面溫度異常 的現象。(2)影響:拉尼娜現象發生后,赤道附近太平洋東西部的溫度差異 ,同樣會引起氣候異常。【鞏固訓練】讀北半球海洋熱量收支分布曲線圖,完成下面小題。 【小題1】關于海洋熱量收入與支出的敘述,正確的有( )①熱量凈收入從低緯度海區到高緯度海區逐漸減少②各緯度海區的熱量收支基本平衡③赤道地區熱量收入最多,極地海區熱量支出最多④海洋熱量的主要收入是太陽輻射,主要支出是海水蒸發耗熱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小題2】有關海洋表層水溫的敘述,正確的有( )①表層水溫低的海區,是因為向大氣釋放了大量熱量②海水運動可減小高、低緯度海區之間的水溫差異③熱量輻射是各緯度海區之間熱量交換的主要方式④水溫的年變化幅度近岸海區大于同緯度大洋中部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氣候變化通過引起海表水溫、鹽度、溶解氧以及局部海域上升流發生變動,進而影響魚類生長、繁殖能力和分布。下圖為我國北部灣海域2017—2018年強拉尼娜事件前后竹英魚生物量分布圖。據此完成下面三題。 【小題1】拉尼娜現象產生的原因主要有( )①赤道附近中部和東部太平洋海域溫度異常偏高②東南、東北信風勢力減弱③赤道附近中部和東部太平洋海域溫度異常偏低④東南、東北信風勢力增強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小題2】強拉尼娜事件后,北部灣北部海域竹莢魚生物量增多的原因是( )A.水溫升高,繁殖生長速度加快B.沿岸上升流增強,餌料豐富C.降雨增多,海水鹽度下降D.水溫降低,繁殖生長速度加快【小題3】推測竹莢魚的習性和棲息空間分別為( )A.喜暖水,棲息于中底層水域B.喜暖水,棲息于表層水域C.喜冷水,棲息于中底層水域D.喜冷水,棲息于表層水域2021年5月,面積達4320平方千米的A-76冰山從南極洲羅恩冰架脫落,隨后開始緩慢漂移。下圖示意A-76冰山脫落位置及周邊海域地理環境。據此完成下面兩題。 【小題1】導致A-76冰山在脫落后出現ab心位置變化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①海陸輪廓②極地東風③地轉偏向力④西風漂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小題2】A-76冰山對所經海域海—氣相互作用的影響主要表現為( )A.下墊面反射率減小 B.大氣逆輻射增強C.水汽輸送量增大 D.大氣吸收的海面熱量減少東亞副熱帶西風急流是一條獨立環繞副熱帶地區的強鋒帶,終年在東亞上空活動,常出現在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北部邊緣,具有明顯的季節變化特征。東亞梅雨的開始和結束與亞洲上空南支西風急流的兩次北跳關系密切。平均而言,這兩次北跳分別發生在6月上旬和7月初,對應著江淮流域梅雨起始和結束。青藏高原,夏季形成熱源,冬季成為冷源,受其影響,東亞副熱帶西風急流會產生季節性突變。下圖示意1979—2013年平均東亞副熱帶西風急流南界(a)、北界(b)逐月變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小題1】據圖判斷,東亞副熱帶西風急流( )A.冬季控制范圍小,位置偏北B.北界變化范圍較大,變化速度較快C.夏季控制范圍大,位置偏南D.冬季位置偏南,夏季位置偏北【小題2】受青藏高原影響,推測東亞副熱帶西風急流的季節性突變現象可能是( )A.夏季,西風急流向西北突變B.夏季,西風急流向東南突變C.冬季,西風急流向東北突變D.冬季,西風急流向西南突變【小題3】湖北省大部2020年6月8日入梅,8月1日出梅,推測2020年亞洲上空南支西風急流的第二次北跳可能發生在( )A.5月下旬 B.6月上旬 C.7月下旬 D.8月上旬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極地海冰大量消融,受北極海冰的影響顯著,可能對海—氣相互作用產生重要的影響。一般來說,海域越開闊,升溫越明顯,海面溫度越高,海一氣相互作用越明顯。下圖為白令海峽區域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小題1】圖中阿留申群島附近海域多海霧,其主要影響因素有( )A.洋流、大氣環流 B.洋流、海冰C.地形、海冰 D.地形、大氣環流【小題2】圖示海一氣相互作用最強的區域為( )A.甲 B.乙 C.丙 D.丁熱帶氣旋“朵拉”的“胚胎”自2023年7月21日在西非附近海域生成,向西越過北大西洋、中美地峽,于7月28日進入東北太平洋,能量快速加強,并一路快速西行,于8月12日進入西北太平洋,成為2018年以來西北太平洋首個“進口臺風”。完成下面兩題。【小題1】熱帶氣旋“朵拉”一路快速西行,其加速的動力主要來自較強的( )A.東南信風 B.東北信風 C.北赤道暖流 D.赤道逆流【小題2】“朵拉”越過中美地峽后,其能量快速增強,說明東北太平洋可能出現( )A.厄爾尼諾現象,水溫較高B.厄爾尼諾現象,水溫較低C.拉尼娜現象,水溫較高D.拉尼娜現象,水溫較低2021年1月1日至4月12日,廣東全省平均降水量較歷史同期偏少58%。專家稱,廣東省本次干旱天氣和拉尼娜密切相關,拉尼娜造成了西太平洋副熱帶高氣壓帶的被迫移動,并使北半球高低緯之間大氣環流產生明顯的變化。下圖示意拉尼娜年太平洋水溫和氣壓分布。據此完成下面兩題。 【小題1】受拉尼娜影響,冬季廣東省最可能出現的現象有( )①冬裝售賣增多②河流徑流量大③甘蔗凍害加劇④油菜花期提前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小題2】受拉尼娜影響,我國南方夏秋季節( )A.臺風登陸頻次增多 B.干旱持續存在C.冷鋒過境增多 D.氣溫異常增高赤道附近太平洋東、西部海域海水表層溫度差異較大,其中海水表層溫度較低區稱為東太冷舌、較高區稱為西太暖池,太平洋海水表層溫度變化能反映厄爾尼諾、拉尼娜現象波動。下圖示意某年太平洋表層海水溫度分布。據此完成下面兩題。 【小題1】導致西太暖池形成的大氣環流是( )A.極地東風帶 B.副熱帶高氣壓帶C.赤道低氣壓帶 D.東南信風帶【小題2】厄爾尼諾現象發生時,圖示海域發生的變化是( )A.東太冷舌海表水溫降低 B.赤道逆流增強C.西太暖池海表水溫升高 D.北太平洋暖流增強感熱通量是指由于溫度不同而引起的大氣與下墊面之間發生的熱交換。下圖示意某年7月份北印度洋感熱通量分布狀況(單位:卡/平方厘米),正值代表熱量由下向上傳遞,負值代表熱量由上向下傳遞。據此完成下面兩題。 【小題1】北印度洋西部沿岸地區感熱通量數值的絕對值較大的主要原因是( )A.夏季氣溫較高,熱量傳遞快B.底層海水上涌,海氣溫差大C.高緯海水流經,海水溫度低D.赤道暖流流經,海水升溫快【小題2】此時段北印度洋海氣感熱通量的特點會加強海面的( )A.偏北風 B.偏南風 C.偏西風 D.偏東風下圖示意2020年2月至2021年3月赤道附近太平洋中東部表層海水溫度距平變化。據此完成下面兩題。 【小題1】圖示新一輪拉尼娜現象形成的時間是( )A.2020年6—7月 B.2020年8—9月C.2020年10—11月 D.2021年2—3月【小題2】2020年2—3月,(面朝北觀察)赤道附近太平洋上空的大氣熱力環流及南太平洋大洋環流的運動方向分別呈( )A逆時針、逆時針 B.順時針、順時針C.逆時針、順時針 D.順時針、逆時針參考答案1.答 案解 析2.答 案解 析3.答 案解 析4.答 案解 析5.答 案解 析6.答 案解 析7.答 案解 析8.答 案解 析9.答 案解 析10.答 案解 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