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2氣壓帶和風帶學案【學習目標】1.運用示意圖,說明氣壓帶、風帶的分布2.結合資料,掌握理解大氣環流的形成因素3.分析圖文材料,理解海陸分布對氣壓帶的影響【學習重難點】1.氣壓帶和風帶的分布2.海陸分布對氣壓帶的影響【預習新知】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1.東亞季風與南亞季風比較 成因 風向東亞季風 _____ 冬季:_____夏季:東南風南亞季風 _____ _____ 冬季:東北風夏季:_____ 2.下圖為某半球極點為中心的氣壓帶風帶示意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示為____半球氣壓帶,填出氣壓帶的名稱: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2)填出圖中風帶的風向:⑤____風,⑥____風,⑦____風。(3)此時地球處于____附近(填近日點或遠日點),鹽城晝____(填長于或短于)夜。3.甲為大氣環流示意圖,乙為某區域近地面天氣系統分布圖(單位:hPa)。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甲圖表示北半球______(冬、夏)季氣壓帶分布狀況,判斷理由______。(2)乙圖表示北半球______(冬、夏)季的大氣環流狀況,判斷理由______。(3)乙圖中印度半島此時季風的形成原因是______。(4)甲圖中常年受氣流A影響下形成的氣候類型為______,特點是______。4.讀圖回答下列問題。自然地理環境各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影響,構成了一個有機整體。同學們可以從氣壓帶、風帶的分布規律推測氣候的形成與特征;而氣候又是影響自然帶分布的最重要因素。(1)“氣壓帶與風帶模式圖”、“氣候類型分布模式圖”與“自然帶分布模式圖”之間的對應關系體現了地理環境的 _______性。(2)在“氣壓帶與風帶模式圖”中甲地位于______(風帶),風向為________。(3)A地終年受赤道低氣壓帶的控制,形成的氣候類型是____,對應的自然帶①是____帶,其氣候特征是______。(4)在“自然帶分布模式圖”中,沿著自然帶①②③④的變化體現了地理環境地域分異規律中的__地域分異,這種分異是以_______為基礎的。沿著自然帶⑤⑥⑦⑧的變化體現了地理環境地域分異規律中的_____________ 地域分異,這種分異是以_______為基礎的。5.讀“某區域某季節季風環流圖”,回答下列問題。(1)我國東部地區季風環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___,該圖反映了北半球____(季節)的季風環流。(2)該季節甲處形成了___(高或低)氣壓中心,在其控制下多出現___天氣。(3)乙處的風向為___,受其影響,徐州地區以______天氣為主;丙處位于___(風帶),受其影響,多出現________天氣。(4)此季節,圖中赤道低壓帶處于一年中偏___(南或北)的位置,受該氣壓帶影響,丁地氣候特征為___海陸分布對氣壓帶和風帶的影響1.原理:海陸的熱力性質差異,海陸相間分布。(1)冬季陸地降溫比海洋快,陸地氣溫較低,出現冷高壓。(2)夏季陸地升溫比海洋快,陸地氣溫較高,出現熱低壓。2.表現(1)北半球時間 氣壓帶 氣壓中心1月 副極地低壓帶被大陸上的冷高壓切斷 亞洲高壓(又叫蒙古—西伯利亞高壓)勢力最強7月 副熱帶高壓帶被大陸上的熱低壓切斷 亞洲低壓(又叫印度低壓)最為突出 (2)南半球氣壓帶基本呈帶狀分布。3.季風(1)概念:盛行風向隨季節有規律地變換。(2)成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移動。(3)表現:亞洲東部冬季盛行西北季風,夏季盛行東南季風;我國西南地區和印度一帶冬季盛行東北季風,夏季盛行西南季風。【鞏固訓練】北大西洋濤動,指北大西洋上兩個常年活動的氣壓中心之間氣壓差的變化過程,當兩者之間氣壓差變大時,北大西洋濤動增強。北大西洋濤動的強弱顯著影響歐洲西部的氣候和湖泊的水文特征。圖為“北大西洋海平面氣壓分布示意圖及皮海湖位置略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小題1】若北大西洋濤動增強時,西歐氣候變化趨向( )A.暖干 B.冷濕 C.冷干 D.暖濕【小題2】若北大西洋濤動減弱,對皮海湖水文特征的影響可能是( )A.湖冰增加 B.水位升高 C.水溫上升 D.鹽度降低某氣壓帶所在緯線貫穿了四大文明古國。如圖示意該氣壓帶及周邊地理事象。完成下面小題。【小題1】圖中氣壓帶的氣流垂直運動方向及性質分別是( )A.上升溫和濕潤 B.上升溫暖少雨C.下沉炎熱干燥 D.下沉高溫多雨【小題2】下列景觀的形成與圖中盛行風有關的是( )A.剛果盆地內部的熱帶雨林B.地中海沿岸的常綠硬葉林C.赤道東非高原的熱帶草原D.中國南方地區的常綠闊葉林【小題3】若圖中洋流系統位于太平洋,屬于風海流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下圖是以極地為中心的某半球氣壓帶、風帶分布示意圖(箭頭表示風向),回答下面小題。 【小題1】關于該圖敘述正確的是( )A.該圖為南半球俯視圖B.該圖中畫出了7個氣壓帶C.①、③表示低氣壓帶,②、④表示高氣壓帶D.在⑥風帶的影響下氣候干燥【小題2】當①氣壓帶在此半球分布面積最小時,可能發生的地理現象是( )A.北半球副極地低壓呈帶狀分布B.我國東部地區盛行東南季風C.印度低壓勢力強盛D.亞洲高壓勢力強盛受太陽直射點移動及下墊面狀況影響,全球氣壓帶風帶的位置與范圍會發生改變。下圖示意非洲局部地區某月份赤道低氣壓帶的分布。據此完成 下面小 題。 【小題1】根據赤道低氣壓帶分布推斷,圖示的月份為( )A.1月份 B.4月份 C.7月份 D.11月份【小題2】該月份降水量最多的地點是圖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小題3】圖示區域該月赤道低氣壓帶東段整體移動幅度較小,主要原因是該區域( )A.高原地形,氣溫偏低 B.山脈阻擋,徘徊不前C.裂谷構造,地面凹凸 D.沙漠廣布,受熱不均由于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幾內亞灣北部的陸地月平均氣溫始終高于兀內亞灣海域。幾內亞灣以北的西非赤道低壓是赤道低壓帶的一部分,它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而移動。布埃亞被稱為“非洲雨極”,下圖為非洲局部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小題1】布埃亞有“非洲雨極”之稱,主要是由于該區域( )①山地迎風坡多地形雨②南赤道暖流增溫增濕③西南季風水汽豐富④受西非赤道低壓影響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小題2】R、Q兩地( )A.1月R地盛行西南風,Q地盛行東南風B.1月R地盛行東北風,Q地盛行西南風C.7月R地盛行東北風,Q地盛行西南風D.7月R地盛行西南風,Q地盛行東南風我國 2020 年的梅雨從 6 月初持續到 8 月初,因持續時間長、影響范圍廣、降雨量大、多暴雨,被網友戲稱為“暴力梅”。下圖示意 2020 年梅雨期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線位置的逐日演變。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小題1】2020年“暴力梅”持續期間,可能出現的天氣現象是( )A.華北地區多霧天B.華南地區臺風登陸頻繁C.江淮地區氣溫低于多年均值D.西北地區多沙塵暴天氣【小題2】下列關于此次梅雨持續時間長的原因的敘述,正確的有( )①6月上旬副熱帶高壓整體較往年位置稍偏南②7月份副熱帶高壓滯留在華南地區③冷氣團氣溫低,勢力強④暖氣團濕度大,勢力強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下圖為某月份不同緯度理想狀態下的氣壓帶和風帶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小題1】圖示月份,北半球被切斷的氣壓帶是( )A.赤道低氣壓帶 B.副熱帶高氣壓帶C.副極地低氣壓帶 D.極地高氣壓帶【小題2】圖示月份,東亞和南亞地區的盛行風向分別是A.東南風、西南風 B.西南風、東南風C.西北風、東北風 D.東北風、西北風極渦是指大氣在極地附近喪失熱量形成的大型冷性渦旋系統。北半球極渦形成于亞歐大陸北部,通常向南移動,極渦面積指數的變化對我國東北地區的氣侯影響顯著。下圖為1961~2006年極渦面積指數距平示意圖,極渦面積指數與發生頻次呈正相關。 【小題1】當北半球極渦多發時,北半球中高緯度洋面易形成( )A.低壓中心 B.高壓中心 C.冷鋒 D.暖 鋒【小題2】由圖可知,1960~2006年( )A.亞洲極渦發生頻次增加B.北半球極渦面積指數一直大于亞洲C.我國受冷氣流影響增強D.北半球極渦面積指數變化較亞洲小【小題3】1990年以來,我國東北地區( )A.氣溫下降 B.寒潮增多 C.風力減弱 D.臺風減少袋鼠島又叫坎加魯島,面積約4405平方千米,是澳大利亞第三大島嶼,為溴大利亞著名旅游區之一,眾多旅游者來到這里只為享受陽光、沙灘和原始的自然環境,曾被美國國家地理雜志評為“亞太第一島”。下圖為袋鼠島地理位置示意圖。 【小題1】下列氣候資料圖與袋鼠島氣候相符的是( ) A.A B.B C.C D.D【小題2】袋鼠島盛行( )A.東北風 B.東南風 C.西北風 D.西南風【小題3】當袋鼠島為旅游旺季時( )A.倫敦街頭樹葉凋零 B.舊金山灣高溫少雨C.巴西高原草木蒼黃 D.福建沿海臺風肆虐世界大范圍氣壓中心對氣候和天氣都產生著巨大影響,右圖為世界部分區域海平面等壓線 (單位:百帕)分布示意圖。 【小題1】與甲地氣候形成相關的是( )A.副熱帶高壓、盛行西風 B.東南信風、東北季風C.副熱帶高壓、東北信風 D.東南季風、西北季風【小題2】圖中高壓中心( )A.被副極地低壓切斷而形成B.盛行干熱的下沉氣流C.可能出現在冬春季的夜晚D.勢力較夏威夷高壓弱【小題3】圖中氣壓系統出現時( )A.巴西高原草木蔥蘢 B.長江中下游悶熱少雨C.中南半島寒冷干燥 D.地中海沿岸高溫多雨參考答案1.答 案解 析2.答 案3.答 案解 析4.答 案解 析5.答 案解 析6.答 案解 析7.答 案解 析8.答 案解 析9.答 案解 析10.答 案解 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