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古詩今詠—歌曲《春曉》(二聲部合唱)——選自第五單元“古詩音畫”課時:第一課時學情分析本班學生經(jīng)過一個學期的初中音樂學習,增進了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對于音樂感受評價欣賞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大部分同學都能自信、有感情的演唱,但也有少數(shù)同學無法做到。學生的藝術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還不夠完善,生理、心理也不夠成熟,但是有參與的意識和交往的愿望,愿意與同學交流合作。學生唱二聲部合唱歌曲比較困難,歌唱技能還有待進一步的提高。教材分析這是一首根據(jù)唐詩《春曉》譜寫的抒情歌曲。歌曲構思精妙,節(jié)奏平穩(wěn),曲調(diào)流暢、優(yōu)美,與詩句的結合自然貼切,像行云流水一般平易自然但又含義深厚,給人無窮的想象。此歌為民族五聲徵調(diào)式。四小節(jié)前奏概括了歌曲的基本情緒,四個音樂短句明顯地具有起承轉合的特點,二聲部合唱是前四個短句的變化重復。全曲音域九度,音樂手法十分簡潔,重復時的第一句音樂提高了五度,形成了音樂的高潮。整個歌曲非常短小,易唱、易記。此歌于1996年獲《海內(nèi)外中華古詩詞譜曲大賽》三等獎。教學設計思路《春曉》是一首二聲部合唱歌曲,所以本節(jié)課首先進行二聲部發(fā)聲練習,為學習合唱打下基礎,并讓學生學習用正確的發(fā)聲方法,優(yōu)美的聲音有感情地歌唱。朗誦古詩,探索音樂中的詩意,了解音樂與詩歌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鼓勵學生感受體驗歌曲情感,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通過學唱古詩詞歌曲,擴展視野,了解相關文化。教學目標1、能充滿感情地演唱歌曲《春曉》,領略詩歌的音樂美,體會現(xiàn)代音樂與古詩貼切融合的奇妙,感受人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快樂。2、用優(yōu)美的聲音演唱歌曲,二聲部合唱的音準與協(xié)調(diào)。教學重點用柔美和充滿激情的聲音表達古詩的意境,開闊思路,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教學難點二聲部合唱的音準與聲部間的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1、隨鈴聲舉行上課儀式,師生問好2、教師播放歌曲《嘀哩嘀哩》視頻,讓學生感受春天的美麗和人們愉悅的心情。教師提問:春天來了,請同學們描繪一下春天是什么樣子的?抽學生回答。(略)教師:同學們描繪的春天真美啊。春天小草嫩嫩的,綠綠的,樹葉發(fā)出了新芽,小鳥在樹上嘰嘰喳喳婉轉的鳴叫,到處都開滿了各種顏色的花,有黃的、綠的、紅的、粉的、白的……人們走出戶外,感受美好的春光,春天真是讓人喜愛啊。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描繪春天的歌曲——《春曉》。教師用多媒體出示課題二、新課教學1、發(fā)聲練習教師:春天空氣清新,到處都開滿了花兒,我們一起來聞一下花香。教師示范和學生一起聞花做呼吸訓練。教師:人們都說唱歌要氣沉丹田,你們知道正確的吸氣方法是怎樣的嗎?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發(fā)聲練習:用“嗚”唱“5---”和“3---”女生高聲部,男生低聲部進行合唱發(fā)生訓練。教師:同學們用手按到耳朵后面的小窩,把它張開,面帶笑容,待學生做好狀態(tài)后進行發(fā)聲練習,后改成本課歌曲二聲部旋律用“嗚”練聲,注意聲部間的統(tǒng)一協(xié)調(diào),教師隨時調(diào)整 。2、介紹合唱及合唱記號。設計意圖:讓學生學習正確的歌唱吸氣方法,發(fā)聲方法,科學的歌唱技能訓練,為學習合唱部分做準備。3、學唱歌曲教師:我們來聽一下《春曉》這首歌曲,教師播放歌曲錄音,提問:這首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抽學生回答上面問題。學生回答(略)教師在多媒體上出示優(yōu)美抒情情緒。教師:同學們知道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嗎?抽同學回答(略)教師介紹詩的作者孟浩然及曲作者孟浩然(689—740)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湖北襄陽人。早年在故鄉(xiāng)鹿門山隱居,后來又出外游歷過許多地方。他的詩以寫田園風光著稱,是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人物之一。代表作有《過故人莊》《早寒有懷》等。杜甫稱贊他的詩:清詩皆可傳,李白和他也是很好的摯友,和另一個著名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夢”。教師:你們知道這是歌的曲作者是誰嗎?教師介紹曲作者。趙奉先(1938—)男,河北人。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會員,1961年畢業(yè)于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音樂系。曾創(chuàng)作《大青山抗日革命根據(jù)地大合唱》、《老人與孩子》、歌曲專輯《森林之歌》等。趙佳琳(1969—)女,原籍河北。1993年畢業(yè)于上海音樂學院管弦系豎琴專業(yè),后任教于華東師范大學。多次參加“上海之春”大型交響音樂會的演出。和父親趙奉先一起創(chuàng)作了數(shù)十首詩詞歌曲,對弘揚中華民族文化,促進素質(zhì)教育,陶冶情操很有益處。教師:這么好聽的歌老師也想來唱一下,老師唱的時候請同學們思考:1、這首歌的拍子是怎樣的?2、這首歌的速度怎樣?教師范唱歌曲。學生回答以上問題(略)教師多媒體出示2/4拍,速度:中速。出示兩條節(jié)奏,比一比、辨一辨,教師用手拍出讓學生辨別不同的地方,然后把這條節(jié)奏換成歌曲旋律讓學生用(啦)學唱。設計意圖:通過范唱讓學生更直觀的了解歌曲情感、速度、拍子。辨別不同節(jié)奏型,掌握合唱部分的細微變化。學生學唱歌唱齊唱部分,先用“嗚”唱旋律,后分聲部學習。女生學唱第一聲部,然后男生學唱第二聲部,最后進行合唱訓練。聽錄音朗頌古詩《春曉》。教師:這首詩的意思是怎樣的?學生回答(略)。教師:這首詩寫出了作者對春天的風光的喜愛和對春天在不知不覺中失去的惋惜。春天氣候溫和,又日長夜短,夜晚睡覺,不知不覺天就亮了。剛一醒來,只聽得傳來陣陣悅耳的鳥叫聲。春天是多么逗人喜愛啊!然而,朦朧中記起昨夜刮風下雨的聲音,不禁擔心有多少花兒在風雨中飄落了。這反映了詩人對春天的憐惜。學生有感情的朗誦古詩。學生學唱歌曲,合唱部分聲部的協(xié)調(diào)是訓練的難點,教師隨時調(diào)整聲部聲音的均衡。教師:同學們我們一起來畫一下歌曲的旋律線。播放《春曉》歌曲,學生為歌曲畫旋律線。抽一個同學在黑板上展示,其余同學用手畫旋律線。教師:我們來看一看第一句旋律的走向,音樂起伏不大,表現(xiàn)了人們對春天的喜愛,我們應該用怎樣的情感來演唱呢?學生回答(略)教師:高興,愉悅。第二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表現(xiàn)了詩人對春天即將逝去的惋惜,應該用怎樣的情感來唱呢?學生回答(略 )教師:憐惜、擔心。合唱部分開始音變高了嗎?要用怎樣的力度和情感來演唱:學生回答(略),教師:力度強,激動、興奮的情感來演唱。最后音樂起伏不大,表達了惜春和惋惜的情感。設計意圖:通過朗讀古詩《春曉》,讓學生理解詩的意境,從詩的韻律中感受與音樂相同的地方。畫旋律線,讓學生體會歌曲旋律音高走向,力度變化,進一步理解歌曲情感,發(fā)揮自己對音樂的想象,暢談自己對歌曲的理解。創(chuàng)編及表演教師:剛才我們學習了《春曉》這首歌曲,現(xiàn)在請同學們欣賞一下不同配器和演唱的《春曉》歌曲。教師提問:這首歌用了什么樂器?教師播放另一個版本的《春曉》歌曲,學生回答:笛子、古箏、打擊樂。學生分成四個小組:演唱組、笛子組、古箏組、打擊樂組,分別擔任不同的角色演繹歌曲《春曉》。播放歌曲,在教師的指揮下表演歌曲,最后在熱烈的氣氛中結束本課。教師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歌曲《春曉》,感受到了音樂與詩歌韻味雋永。也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那就讓我們?nèi)フ湎瑹釔鬯瑩肀蔀橐粋€樂觀向上,熱愛生活的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