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漁舟唱晚》教學設計一、基本信息學校課名 《漁舟唱晚》 教師姓名學科(版本) 湖南文藝出版社《音樂》 章節 第二單元學時 一學時 年級 八年級二、教學目標 1.介紹民族樂器古箏,了解古箏音色特點,古箏常用技法,并了解技法如何表現樂曲的意境和情緒。 2.引導學生通過聽辯、聯想、體驗等方式來綜合感受樂曲的音樂形象,發展學生的想象力。 3.通過欣賞《漁舟唱晚》來增強學生對民族音樂的喜愛之情。三、學習者特征 八年級學生生理和心理日趨成熟,參與的意識和交往的愿望增強,獲得適合信息的途徑多,在學習上形成了自己的初步經驗,表達情感的方式較1—6年級學生有明顯變化,所以,我們要通過多種形式的藝術實踐活動,鞏固和提高表現音樂的基本技能,擴大音樂欣賞的范圍,更有意識的將音樂的人文內涵融入到教學中。四、教學重難點分析及解決措施 教學重難點:了解古箏的音色和表現力,體驗樂曲表達的情緒和意境。 解決措施:因為是音樂欣賞課,我首先進行直觀教學,再通過對比聆聽的方式及其它輔助手段來體驗和領悟音樂,并借助未來教育課件輔助教學,不僅使教學內容化靜為動,化難為易,而且刺激學生的各種感官,使學生在學習中始終保持興奮、愉悅的心理狀態。同時,對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創新意識的培養,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有著事半功倍之效。五、教學設計教學環節 起止時間 (′″- ′″) 環節目標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媒體作用及分析一.導入環節 開頭 ------- 07′58″ 通過靜距離了解古箏的外形、音色及演奏技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1.展示古箏,認識古箏,教師簡介古箏。 2.讓學生嘗試彈一彈古箏,感受她的聲音。 3.介紹民族五聲和常用古箏技法。 古箏技法可模仿水的各種姿態。 4.引出《漁舟唱晚》 學生嘗試彈一彈古箏,感受她的聲音。 1.采用插入圖片,將古箏呈現 2.后通過 “無限復制”功能了解古箏的演奏技巧,二.聆聽全曲 08′00 ------ 13′40″ 初步感受樂曲 讓我們安靜、完整的聆聽這首古箏獨奏曲《漁舟唱晚》,邊聽邊想象,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完整的聆聽這首古箏獨奏曲,邊聽邊想象,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播放音頻資料初步感受樂曲三.分段13′44″---- 17′40″ 一部分 慢板 13′44″------ 17′40″ 通過古箏的演奏技法來模仿水、船的各種姿態,使學生更形象地體會樂曲的意境 1.生觀看一部分樂譜,找出有哪些技法? 2.師演奏古箏,生感悟音樂特點。 3.結合古箏技法,談談從音樂聲中,你能想象這是怎樣的景色?速度如何? 4.生體會船在水面上晃動 1.生觀看一部分樂譜,找出有哪些技法? 2.你能想象這是怎樣的景色?速度如何? 3.生體會船在水面上晃動 通過未來教育課件中“計時觸發”“加入遮罩”功能來展示曲譜,同時教師本人同步演奏,讓學生更直觀形象的靠近古箏,靠近樂曲。二部分 中速 17′40″----- 22′00″ “4”音的出現,更形象的體現舟水的形態;運用肢體語言讓學生隨音樂律動,讓學生更為主動地去感受音樂情緒,活躍課堂氣氛 1.聽音頻資料,問:有沒有聽到特別的聲音,引出4音 2.師范奏“4”句 3.生用身體動作模仿“蕩漿”動作,體會喜悅情緒 4.師彈奏,生“蕩漿”,注意速度和力度 1.生用身體動作模仿“蕩漿”動作,體會喜悅情緒 2.生“蕩漿”,注意速度和力度 采用音頻資料進行聽覺學習三部分 及尾聲 快板 22′00″----- 29′25″ 了解“遞增”“遞減” 1.聽三部分,感受速度 2.將手指拍擊桌面,感受速度的加快 3.介紹分析“遞增”“遞減” 1.聽三部分,感受速度 2.將手指拍擊桌面,感受速度的加快 通過未來教育的“按鈕透明”“插入音頻”功能來實現曲譜的變化,讓學生眼前一亮,快速找出三部分的特點四.再次完整聆聽《漁舟唱晚》 29′27″----- 33′42″ 再次感受體驗音樂表達的情緒和意境,并加深對作品的理解 再次完整聆聽《漁舟唱晚》 再次完整聆聽《漁舟唱晚》 再次播放音頻資料拓展 五.拓展 33′45″----- 38′25″ 通過各樂器演奏同一古曲,來進行對比,突出古箏獨特的音樂特點 觀看各樂器演奏《漁舟唱晚》 生觀看各樂器演奏《漁舟唱晚》 利用“小白板”“插入視頻”功能,方便的插入了其他樂器演奏《漁舟唱晚》的視頻,讓學生更進一步的了解《漁舟唱晚》的音響力,更直觀的將古箏與其他樂器進行對比課堂小結 六.小結 38′26″----- 38′48″ 今天,我們欣賞的只是民族樂器古箏其中的一首代表作,我們中華民族地大物博,各民族樂器種類繁多,他們的作品也各有特色,希望同學們去學習很探討我們的民族樂器,因為那是屬于我們中華民族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