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專題1.1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 學案(原卷版+解析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專題1.1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 學案(原卷版+解析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2024人教版新教材物理八年級上冊同步精講精煉學案(全國通用)
第一章 機械運動
專題1.1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
1.物理觀念:(1)了解長度的單位,掌握單位間的換算;
(2)會使用適當的工具測量長度,會使用適當的工具測量時間;
(3)通過實驗,學習刻度尺、秒表使用方法。
2.科學思維:學會觀察和分析生活中有關物理知識的實例與實驗現象,具有初步的觀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科學探究:通過用刻度尺測長度的實踐和探究,讓學生感覺科學就在身邊。培養學生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的精神,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唯物主義觀。
4.科學態度與責任:培養學生觀察思考,勇于發現樂于探究的學習習慣,以及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刻度尺測長度是學習重點;刻度尺測長度時的正確讀數及書寫測量結果屬于學習難點。
考點1. 長度及其測量
1. 長度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單位是米(用m表示)。常用的長度單位還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等。
2.換算關系
1km=103m, 1d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3. 長度測量:
(1)測量工具:刻度尺、三角板、卷尺、游標卡尺、千分尺等
(2)刻度尺的使用:
使用前:注意觀察零刻度線、量程和分度值;
使用時:正確放置刻度尺;
讀數時:視線應與尺面垂直;
記錄數據時:要由數字和單位組成
特別注意:
(1)零刻度線對準被測長度的一端,有刻度線的一邊要緊靠被測物體且與被測長度保持平行,不能歪斜如因零刻度線磨損而取另一整刻度線作為零刻度線時,切莫忘記最后讀數中減掉所取代零刻線的刻度值。
(2)讀數時估讀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如圖所示,甲讀數為3.2cm,乙讀數為3.18cm)
4. 長度的估測方法
(1)目測法.在生產實踐和日常生活中,人們對1m,1dm,1cm等長度有較深刻的印象,通常把被測物體的長度和已知長度進行比較,用眼睛估計兩者的倍數,就能得到目測值,此種方法快捷方便,但誤差較大。
(2)手測法.古代人們常用“拃”和”指”來做長度單位。
(3)步測法.“一步”是指人們步行時兩足尖的距離,因為年齡不同,步伐的大小不一。
考點2. 時間及其測量
1.測量工具:古代用日晷、沙漏。現代用鐘,表。常用的鐘、表有:石英鐘,電子手表,機械停表,電子停表等。
2.時間的單位及其換算關系
(1)國際單位中,時間的基本單位是秒 用符號s 表示;時間的其他單位還有時(h)、分(min)、毫秒(ms)、微秒(μs)。
(2)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
1h=60min, 1min=60s, 1s=1000ms, 1ms=1000μs
3. 時間與時刻的區別
時刻為某一時間點,時間表示兩個時刻之間的間隔長短。例如:某同學周末從7:10開始做作業,8:10完成作業,這里的7:10、8:10就是時刻,所花費的60min即1h為時間。
4.機械停表的使用與讀數
時間測量讀數時要注意分度值,按照時、分、秒順序讀數!(小圈一般表示分,大圈表示秒,大圈轉一周,小圈轉一格)(如圖所示時間為4min7.5s)
知識點3. 誤差
1.定義: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別叫誤差。
2.誤差產生的原因
(1)測量儀器的精密度不夠,或測量方法不夠完善等原因造成誤差
(2)測量人讀數時估讀造成的。讀數時,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估讀值與真實值可能有差異。
3.減小誤差的方法
(1)采用精密的測量儀器;(2)改進測量方法;(3)多次測量,求平均值。
注意:求平均值時,對于除不盡的數,保留的小數位數應與測量值的小數位數相同。在計算時,要計算到比測量值多一位數字后再四舍五入,平均值應保留與測量值相同的位數(只有一位估讀數字)。
易錯點:
易錯1. 長度單位之間換算易混亂
掌握進行單位換算的步驟與方法是關鍵。方法如下:
數值不變,乘以原單位與目標單位之間的進率,將原單位改寫為目標單位。
易錯2. 長度測量結果的讀數與記錄容易搞混亂,出現的錯誤
(1)使用分度值不同的刻度尺進行測量時所達到的精確程度不同,如圖所示,上面的刻度尺能精確到1厘米(1cm),可以讀為3.2cm(也可以讀為3.3cm),其中3.0cm是準確值,0.2cm是估讀值;下面的刻度尺能精確到1mm,可以讀為3.15cm(也可以讀為3.14cm-3.16cm),其中3.1cm是準確值,0.05cm(0.04cm-0.06cm)是估讀值,顯然沒有下面的刻度尺精確。
(2)一個準確地長度測量結果,其最后一位數字是估讀數字,從右邊數第二位數字所在的位數反映了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如測量某物體的長度,當測量結果是1.52m時,可知“1”和“5”是從刻度尺上直接讀出來的,是準確數字,“2”是估讀出來的,是估讀數字,進而可推知該次測量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dm。
(3)記錄測量結果,一定記錄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且要書寫單位。
易錯3. 誤差與錯誤易混淆
在測量各類物理量時,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總會有差別,這就是誤差。誤差是不能消除的,但可以盡量減小,減小誤差的方法有:多次測量求平均值、選用更精密的測量工具、改進測量方法等,測量錯誤是由于不遵守儀器的使用規則、讀數時粗心等造成的,是不該發生且能夠避免的。誤差不是錯誤。
考點1. 長度單位及換算
【例題1】填合適的單位或單位換算:
①一位中學生的身高約為16.5   ;
②細鉛筆芯的直徑是0.7   .
③30μm=   nm;
④4×10﹣3km=   cm.
【答案】①dm;②mm;③3×104;④400.
【解析】①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17dm左右,中學生的身高比成年人略小一些,為16.5dm;
②細鉛筆芯的直徑接近1mm,所以應該為0.7mm;
③30μm=30×103nm=3×104nm;
④4×10﹣3km=4×10﹣3×105cm=400cm.
【點撥】長度單位間的換算關系是:1km=103m=104dm=105cm=106mm=109μm=1012nm.進行換算時,將數值看做倍數,然后依據單位之間的關系進行換算.
(1)選擇長度單位時,需要結合對生活的了解和對長度單位的認識,填上符合實際的單位即可.(2)長度單位的換算步驟為:原來的數字、乘號、進率、后來的單位、最終結果.
考點2. 長度的估測
【例題2】我國古代曾用張開的大拇指與中指間的距離作為長度單位,稱為“拃”。如圖所示,利用刻度尺測量某人“一拃”的長度。根據圖中信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測量時,必須從零刻度線量起
B.觀察出,刻度尺的分度值為0.1cm
C.讀數時,視線可以從甲方向觀察
D.記錄下,“一拃”的長度為19.0cm
【答案】D
【解析】(1)測量時要讓被測物體的一端放在刻度尺的某一刻度線上,不一定要從零刻度線量起。
(2)根據刻度尺上每大格代表長度和每大格內包含多少小格即可判定其分度值。
(3)讀數時,視線要與刻度尺的尺面垂直。
(4)物體左端與零刻度線對齊,讀出其右端對應刻度線即為“一拃”的長度。
A.長度測量時,被測物體的一端如果放在刻度尺的零刻度線上會使測量更簡單,直接讀出末端刻度值即為物體的長度,如果物體測量時沒有從零刻度線開始而是從某一刻度線開始也可以測量,故A錯誤;
B.該刻度尺每大格代表10cm,每大格內包含10小格,所以每小格代表1.0cm,即該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0cm,故B錯誤;
C.讀數時,視線要與刻度尺的尺面垂直,故C錯誤;
D.圖中大拇指尖在零刻度線位置,中指尖在19.0刻度位置,所以,“一拃”的長度為19.0cm,故D正確。
故選:D。
考點3.長度的測量
【例題3】如圖所示,鉛筆的長度為   cm。
【答案】7.50。
【解析】由圖知,刻度尺上1cm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的長度是0.1cm=1mm,
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位1mm;
鉛筆左側與1.00cm刻度線對齊,右側與8.50cm刻度線對齊,所以鉛筆的長度為
L=8.50cm﹣1.00cm=7.50cm。
考點4.誤差與錯誤
【例題4】如圖是測量細銅絲直徑的情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從圖中可以看出纏繞不夠緊密,會導致測量值偏大
B.纏繞足夠緊密時,可以消除誤差
C.測量起點不是0刻度線,這種測量方法是錯誤的
D.該實驗采用了以直代曲法
【答案】A
【解析】(1)細銅絲纏繞不夠緊密時,測量的長度會偏大,計算出的每一根細銅絲的直徑長度也會偏大;
(2)誤差不可避免,物理量的測量值與客觀存在的真實值之間總會存在著一定的差異;
(3)進行長度測量時測量起點不必是零刻度線,可以選擇整刻度線;
(4)測量細銅絲直徑采用的測量方法是累積法。
A.細銅絲纏繞不夠緊密時,縫隙的寬度也會增大,測量的長度會偏大,這樣計算出的細銅絲的直徑會偏大,故A正確;
B.纏繞足夠緊密時,可以減小誤差,但不能消除誤差,誤差不可避免,故B錯誤;
C.使用刻度尺測物體的長度時,物體的一端要對準刻度尺的零刻度線或整刻度線,故C錯誤;
D.銅絲的直徑太小,不便于直接測量,為了測量細銅絲的直徑,我們可以運用累積法,故D錯誤。
故選:A。
1.長度測量的一些特殊方法
長度測量方法有一般方法和特殊方法。用刻度尺直接測長度屬于一般方法,主要學會刻度尺的使用何注意事項,這點在上面知識點掃描欄目已經給出。下面介紹測量長度的特殊方法。
A.估測法:用目視方法,根據身邊熟悉的物體或長度作為標準,估計物體大約的長度。如估測普通教室的天花板距教室地面的高度。
B.累積法:當被測物體的長度小于刻度尺分度值時,可以把數個相同的長度很小的物體,放在一起測量,再將測量結果除以被測物體的個數就得到這個物體的長度。如測金屬絲的直徑。
C.組合法:借助其他測量工具,把不可直接測量的長度轉換為可用刻度尺測量的長度。如測紐扣的直徑需要用三角板和直尺配合。
D.化曲為直法:用棉線與曲線完全重合,做好兩端的記號,然后輕輕把棉線拉直,用刻度尺量出棉線長度,就是曲線的長度。如在地圖上測黃河的長度。
E.滾輪法:可用輪子沿曲線或直線滾動,記下輪子滾動的圈數,測出輪子的周長,用輪子周長乘以圈數便可得到被測曲線或直線的長度。如測跑道的長度。
F.取樣法:對于不方便整體測量的情況,先測“樣品”長度,再根據比例將整體長度估算出來。如測一捆細銅絲的長度。
G.化暗為明:有些待測物體,不是明顯地露在外面,而是隱含在物體的內部,刻度尺不能直接測量,如玻璃管的內徑、工件的裂縫等,可以選擇大小合適的鋼針插入孔內,在管口處給鋼針作上記號,然后再測鋼針記號處的直徑即可。
2.機械停表的使用與讀數
實驗室常用停表來測量時間。停表的使用方法如下:
(1)使用前先上好發條并校零;
(2)認清大表盤和小表盤每大格、每小格表示的時間;
1整圈 1大格 1小格(分度值)
大表盤 30s 1s 0.1s
小表盤 15min 1min
讀數時注意:當小表盤的指針沒有超過兩數字之間的半刻線時,大表盤上在0——30s之間讀數; 當小表盤的指針超過兩數字之間的半刻線時,大表盤上在30——60s之間讀數。 記錄的結果是小表盤的讀數加上大表盤的讀數。
(3)第一次按按鈕,指針開始走動,計時開始,隨即放手,按鈕自動彈回;
(4)第二次按按鈕,指針停止走動,停表指示的是兩次按按鈕之間的時間,等于分針和秒針指示的示數之和;
(5)第三次按按鈕,秒針和分針都彈回零點;
(6)使用停表不用估讀。因為其表盤的運行是靠齒輪轉動的,秒針不會停在兩小格之間,一定會停在刻度線上。
注意:小圈讀分,大圈讀秒,然后大圈讀數加小圈讀數。注意分鐘是否過半。
3.誤差與錯誤的區別
區別 測量誤差 測量錯誤
產生原因 ①跟測量工具的的精確度有關;②跟測量人讀取估讀值不同有關。 ①不遵守測量儀器的使用規則;②讀取、記錄結果時粗心。
減小或避免 不可避免,只能減少 采用正確的測量方法,就可以避免
(滿分100分,答題時間30分鐘,根據下面給出的試題答案與解析自測自評)
一、選擇題(每小題10分,共40分)
1.下列單位換算正確的是( )
A.6.5m=6.5×100=620cm B.7.2m=7.2m×100=720cm
C.4.2m=4.2×100cm=420cm D.1.2m=1.2m×100cm=120cm
【答案】C
【解析】A.選項6.5m=6.5×100=620cm中6.5×100無單位錯;
B.選項7.2m=7.2m×100=720cm中7.2m×100錯誤應該是7.2×100cm;
C.選項4.2m=4.2×100cm=420cm正確;
D.選項1.2m=1.2m×100cm=120cm中1.2m×100cm應該是1.2×100cm。
【點撥】掌握單位換算的進率和方法。
2. 以下長度的估測中最接近3m的是(  )
A.教室的高度 B.課桌的高度
C.物理課本的寬度 D.中學生的身高
【答案】A
【解析】A.一層樓的高度約3m,教室的高度與此差不多,在3m左右。故A符合題意;
B.中學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課桌的高度大約是中學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0.8m左右。故B不符合題意;
C.中學生伸開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離大約18cm,物理課本的寬度與此差不多,在17cm=0.17m左右。故C不符合題意;
D.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學生的身高略小于成年人,在160cm=1.6m左右。故D不符合題意。
3. 物理學中“質量、長度、時間”是基本物理量,即將初中畢業的同學們應該對常見物品的質量、長度,常見運動的時間能做出大致的估計。在教室里學習是我們最熟悉的生活內容,胳膊肘不小心將文具從課桌上擠落到地上是常有的事。文具從桌面落到地面的時間最接近下列選項中的(  )
A.1min B.4s C.2s D.0.5s
【答案】D
【解析】此題考查對生活中常見時間過程的估測,結合對生活的了解和對時間單位及其進率的認識,找出符合題意的答案。課桌的高度在0.8m左右,筆從課桌上落到地上的時間很短,在0.5s左右。
4. 關于實驗過程中的誤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誤差是由于測量方法不正確造成的
B.多次測量取平均值,就可以消滅誤差
C.無論測量儀如何精密,誤差只能減小,但不能消滅
D.誤差和錯誤一樣是可以避免的
【答案】C
【解析】(1)測量時,受所用儀器和測量方法的限制,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總會有差別,這就是誤差。
(2)誤差不同于錯誤,作為誤差來說不可避免,只能盡量減小,在實際中經常用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辦法來減小誤差。
AD、誤差就是在正確測量的情況下,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存在的差異,因此誤差不是由于測量方法錯誤造成的,是不可避免的;而不遵守儀器使用規則會產生測量錯誤,是可以避免的,故AD錯誤;
BC、選用更精密的測量儀器,改進實驗方法,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熟練實驗技能等都可以減小誤差,但不能消除誤差,故B錯誤,C正確;
故選:C。
二、填空題(每空5分,共35分)
1.單位變換:(l)25cm=_______μm; (2)52mm=_______m;
(3)900s=_______min; (4)0.4h=_______s。
【答案】(l)2.5×105 ;(2) 5.2×10-4;(3) 15 ;(4) 1440 。
【解析】記住長度單位之間的換算關系;記住時間單位之間的換算關系。
2.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觀察它的零刻線、量程和_______.如圖所示,用刻度尺測量物體A的長度,則該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所測物體的長度是_______cm.
【答案】分度值。1mm,2.82。
【解析】測量前:一看零刻度;二看量程;三看分度值。
測量時:一放:刻度尺要與被測對象平行;刻度線緊貼被測物;零刻線與被測對象一端對齊。
二讀:視線要垂直刻度尺刻線,不要斜視;讀數時要估讀到分度值下一位。
三記:記錄數據由數字和單位組成。
三、簡答題(10分)
1.請你總結一下,使用刻度尺時容易出現哪些錯誤?哪些做法會引起較大的誤差?
【答案】見解析。
【解析】使用刻度尺常出現的錯誤有:(1)不注意起始刻度;(2)讀數時視線與尺面不垂直,測量結果不寫單位;(3)刻度尺沒有與被測物體重合。
容易引起較大誤差的做法有:沒有多次測量求平均值;所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太大.
四、實驗題(每空3分,共15分)
1.如圖1所示,物體A的長度是   cm。如圖2停表的示數為   s。
【答案】3.00;337.5。
【解析】(1)刻度尺使用之前,需要首先觀察其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線;刻度尺如果發生零刻度線磨損的情況,可以從某一個完整的刻度開始測量,同時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刻度尺測量時,要放正,視線要與尺面垂直,記錄時,既要記下數值,又要記下單位;
(2)根據秒表的結構和刻度盤的單位進行分析,即小刻度盤的單位是min,大刻度盤的單位是然后讀出時間。
【解答】(1)由圖甲可知,刻度尺上1cm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
物體A左端與0對齊,右端與3.00cm對齊,所以物體A的長度為3.00cm;
(2)由圖2可知,停表小盤的分度值是0.5min,指針在5min和6min之間偏向6min一側;大盤的分度值是0.1s,而大盤指針在37.5s,因此秒表讀數為5min37.5s=337.5s。
2.如圖所示,測得圓筒的外徑是____ cm,若圓筒的內徑是11.1mm,則筒壁的厚度為____cm,這個刻度尺的分度值為____。
【答案】2.91, 1.80, 1mm。
【解析】圓筒的外徑就是外圓的直徑,圓筒的內徑就是內部圓的直徑。筒壁的厚度就等于外圓的直徑減去內部圓的直徑。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刻度尺上 兩個最小刻度之間的長度。
核心素養學習目標
知識解讀易錯警示示
注意!
典例精講明確考向向
方法總結思維進階
課節精練達標培優
0
1
2
3
4
cm
A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2024人教版新教材物理八年級上冊同步精講精煉學案(全國通用)
第一章 機械運動
專題1.1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
1.物理觀念:(1)了解長度的單位,掌握單位間的換算;
(2)會使用適當的工具測量長度,會使用適當的工具測量時間;
(3)通過實驗,學習刻度尺、秒表使用方法。
2.科學思維:學會觀察和分析生活中有關物理知識的實例與實驗現象,具有初步的觀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科學探究:通過用刻度尺測長度的實踐和探究,讓學生感覺科學就在身邊。培養學生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的精神,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唯物主義觀。
4.科學態度與責任:培養學生觀察思考,勇于發現樂于探究的學習習慣,以及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刻度尺測長度是學習重點;刻度尺測長度時的正確讀數及書寫測量結果屬于學習難點。
考點1. 長度及其測量
1. 長度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單位是米(用m表示)。常用的長度單位還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等。
2.換算關系
1km=103m, 1d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3. 長度測量:
(1)測量工具:刻度尺、三角板、卷尺、游標卡尺、千分尺等
(2)刻度尺的使用:
使用前:注意觀察零刻度線、量程和分度值;
使用時:正確放置刻度尺;
讀數時:視線應與尺面垂直;
記錄數據時:要由數字和單位組成
特別注意:
(1)零刻度線對準被測長度的一端,有刻度線的一邊要緊靠被測物體且與被測長度保持平行,不能歪斜如因零刻度線磨損而取另一整刻度線作為零刻度線時,切莫忘記最后讀數中減掉所取代零刻線的刻度值。
(2)讀數時估讀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如圖所示,甲讀數為3.2cm,乙讀數為3.18cm)
4. 長度的估測方法
(1)目測法.在生產實踐和日常生活中,人們對1m,1dm,1cm等長度有較深刻的印象,通常把被測物體的長度和已知長度進行比較,用眼睛估計兩者的倍數,就能得到目測值,此種方法快捷方便,但誤差較大。
(2)手測法.古代人們常用“拃”和”指”來做長度單位。
(3)步測法.“一步”是指人們步行時兩足尖的距離,因為年齡不同,步伐的大小不一。
考點2. 時間及其測量
1.測量工具:古代用日晷、沙漏。現代用鐘,表。常用的鐘、表有:石英鐘,電子手表,機械停表,電子停表等。
2.時間的單位及其換算關系
(1)國際單位中,時間的基本單位是秒 用符號s 表示;時間的其他單位還有時(h)、分(min)、毫秒(ms)、微秒(μs)。
(2)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
1h=60min, 1min=60s, 1s=1000ms, 1ms=1000μs
3. 時間與時刻的區別
時刻為某一時間點,時間表示兩個時刻之間的間隔長短。例如:某同學周末從7:10開始做作業,8:10完成作業,這里的7:10、8:10就是時刻,所花費的60min即1h為時間。
4.機械停表的使用與讀數
時間測量讀數時要注意分度值,按照時、分、秒順序讀數!(小圈一般表示分,大圈表示秒,大圈轉一周,小圈轉一格)(如圖所示時間為4min7.5s)
知識點3. 誤差
1.定義: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別叫誤差。
2.誤差產生的原因
(1)測量儀器的精密度不夠,或測量方法不夠完善等原因造成誤差
(2)測量人讀數時估讀造成的。讀數時,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估讀值與真實值可能有差異。
3.減小誤差的方法
(1)采用精密的測量儀器;(2)改進測量方法;(3)多次測量,求平均值。
注意:求平均值時,對于除不盡的數,保留的小數位數應與測量值的小數位數相同。在計算時,要計算到比測量值多一位數字后再四舍五入,平均值應保留與測量值相同的位數(只有一位估讀數字)。
易錯點:
易錯1. 長度單位之間換算易混亂
掌握進行單位換算的步驟與方法是關鍵。方法如下:
數值不變,乘以原單位與目標單位之間的進率,將原單位改寫為目標單位。
易錯2. 長度測量結果的讀數與記錄容易搞混亂,出現的錯誤
(1)使用分度值不同的刻度尺進行測量時所達到的精確程度不同,如圖所示,上面的刻度尺能精確到1厘米(1cm),可以讀為3.2cm(也可以讀為3.3cm),其中3.0cm是準確值,0.2cm是估讀值;下面的刻度尺能精確到1mm,可以讀為3.15cm(也可以讀為3.14cm-3.16cm),其中3.1cm是準確值,0.05cm(0.04cm-0.06cm)是估讀值,顯然沒有下面的刻度尺精確。
(2)一個準確地長度測量結果,其最后一位數字是估讀數字,從右邊數第二位數字所在的位數反映了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如測量某物體的長度,當測量結果是1.52m時,可知“1”和“5”是從刻度尺上直接讀出來的,是準確數字,“2”是估讀出來的,是估讀數字,進而可推知該次測量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dm。
(3)記錄測量結果,一定記錄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且要書寫單位。
易錯3. 誤差與錯誤易混淆
在測量各類物理量時,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總會有差別,這就是誤差。誤差是不能消除的,但可以盡量減小,減小誤差的方法有:多次測量求平均值、選用更精密的測量工具、改進測量方法等,測量錯誤是由于不遵守儀器的使用規則、讀數時粗心等造成的,是不該發生且能夠避免的。誤差不是錯誤。
考點1. 長度單位及換算
【例題1】填合適的單位或單位換算:
①一位中學生的身高約為16.5   ;
②細鉛筆芯的直徑是0.7   .
③30μm=   nm;
④4×10﹣3km=   cm.
【答案】①dm;②mm;③3×104;④400.
【解析】①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17dm左右,中學生的身高比成年人略小一些,為16.5dm;
②細鉛筆芯的直徑接近1mm,所以應該為0.7mm;
③30μm=30×103nm=3×104nm;
④4×10﹣3km=4×10﹣3×105cm=400cm.
【點撥】長度單位間的換算關系是:1km=103m=104dm=105cm=106mm=109μm=1012nm.進行換算時,將數值看做倍數,然后依據單位之間的關系進行換算.
(1)選擇長度單位時,需要結合對生活的了解和對長度單位的認識,填上符合實際的單位即可.(2)長度單位的換算步驟為:原來的數字、乘號、進率、后來的單位、最終結果.
考點2. 長度的估測
【例題2】我國古代曾用張開的大拇指與中指間的距離作為長度單位,稱為“拃”。如圖所示,利用刻度尺測量某人“一拃”的長度。根據圖中信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測量時,必須從零刻度線量起
B.觀察出,刻度尺的分度值為0.1cm
C.讀數時,視線可以從甲方向觀察
D.記錄下,“一拃”的長度為19.0cm
【答案】D
【解析】(1)測量時要讓被測物體的一端放在刻度尺的某一刻度線上,不一定要從零刻度線量起。
(2)根據刻度尺上每大格代表長度和每大格內包含多少小格即可判定其分度值。
(3)讀數時,視線要與刻度尺的尺面垂直。
(4)物體左端與零刻度線對齊,讀出其右端對應刻度線即為“一拃”的長度。
A.長度測量時,被測物體的一端如果放在刻度尺的零刻度線上會使測量更簡單,直接讀出末端刻度值即為物體的長度,如果物體測量時沒有從零刻度線開始而是從某一刻度線開始也可以測量,故A錯誤;
B.該刻度尺每大格代表10cm,每大格內包含10小格,所以每小格代表1.0cm,即該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0cm,故B錯誤;
C.讀數時,視線要與刻度尺的尺面垂直,故C錯誤;
D.圖中大拇指尖在零刻度線位置,中指尖在19.0刻度位置,所以,“一拃”的長度為19.0cm,故D正確。
故選:D。
考點3.長度的測量
【例題3】如圖所示,鉛筆的長度為   cm。
【答案】7.50。
【解析】由圖知,刻度尺上1cm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的長度是0.1cm=1mm,
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位1mm;
鉛筆左側與1.00cm刻度線對齊,右側與8.50cm刻度線對齊,所以鉛筆的長度為
L=8.50cm﹣1.00cm=7.50cm。
考點4.誤差與錯誤
【例題4】如圖是測量細銅絲直徑的情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從圖中可以看出纏繞不夠緊密,會導致測量值偏大
B.纏繞足夠緊密時,可以消除誤差
C.測量起點不是0刻度線,這種測量方法是錯誤的
D.該實驗采用了以直代曲法
【答案】A
【解析】(1)細銅絲纏繞不夠緊密時,測量的長度會偏大,計算出的每一根細銅絲的直徑長度也會偏大;
(2)誤差不可避免,物理量的測量值與客觀存在的真實值之間總會存在著一定的差異;
(3)進行長度測量時測量起點不必是零刻度線,可以選擇整刻度線;
(4)測量細銅絲直徑采用的測量方法是累積法。
A.細銅絲纏繞不夠緊密時,縫隙的寬度也會增大,測量的長度會偏大,這樣計算出的細銅絲的直徑會偏大,故A正確;
B.纏繞足夠緊密時,可以減小誤差,但不能消除誤差,誤差不可避免,故B錯誤;
C.使用刻度尺測物體的長度時,物體的一端要對準刻度尺的零刻度線或整刻度線,故C錯誤;
D.銅絲的直徑太小,不便于直接測量,為了測量細銅絲的直徑,我們可以運用累積法,故D錯誤。
故選:A。
1.長度測量的一些特殊方法
長度測量方法有一般方法和特殊方法。用刻度尺直接測長度屬于一般方法,主要學會刻度尺的使用何注意事項,這點在上面知識點掃描欄目已經給出。下面介紹測量長度的特殊方法。
A.估測法:用目視方法,根據身邊熟悉的物體或長度作為標準,估計物體大約的長度。如估測普通教室的天花板距教室地面的高度。
B.累積法:當被測物體的長度小于刻度尺分度值時,可以把數個相同的長度很小的物體,放在一起測量,再將測量結果除以被測物體的個數就得到這個物體的長度。如測金屬絲的直徑。
C.組合法:借助其他測量工具,把不可直接測量的長度轉換為可用刻度尺測量的長度。如測紐扣的直徑需要用三角板和直尺配合。
D.化曲為直法:用棉線與曲線完全重合,做好兩端的記號,然后輕輕把棉線拉直,用刻度尺量出棉線長度,就是曲線的長度。如在地圖上測黃河的長度。
E.滾輪法:可用輪子沿曲線或直線滾動,記下輪子滾動的圈數,測出輪子的周長,用輪子周長乘以圈數便可得到被測曲線或直線的長度。如測跑道的長度。
F.取樣法:對于不方便整體測量的情況,先測“樣品”長度,再根據比例將整體長度估算出來。如測一捆細銅絲的長度。
G.化暗為明:有些待測物體,不是明顯地露在外面,而是隱含在物體的內部,刻度尺不能直接測量,如玻璃管的內徑、工件的裂縫等,可以選擇大小合適的鋼針插入孔內,在管口處給鋼針作上記號,然后再測鋼針記號處的直徑即可。
2.機械停表的使用與讀數
實驗室常用停表來測量時間。停表的使用方法如下:
(1)使用前先上好發條并校零;
(2)認清大表盤和小表盤每大格、每小格表示的時間;
1整圈 1大格 1小格(分度值)
大表盤 30s 1s 0.1s
小表盤 15min 1min
讀數時注意:當小表盤的指針沒有超過兩數字之間的半刻線時,大表盤上在0——30s之間讀數; 當小表盤的指針超過兩數字之間的半刻線時,大表盤上在30——60s之間讀數。 記錄的結果是小表盤的讀數加上大表盤的讀數。
(3)第一次按按鈕,指針開始走動,計時開始,隨即放手,按鈕自動彈回;
(4)第二次按按鈕,指針停止走動,停表指示的是兩次按按鈕之間的時間,等于分針和秒針指示的示數之和;
(5)第三次按按鈕,秒針和分針都彈回零點;
(6)使用停表不用估讀。因為其表盤的運行是靠齒輪轉動的,秒針不會停在兩小格之間,一定會停在刻度線上。
注意:小圈讀分,大圈讀秒,然后大圈讀數加小圈讀數。注意分鐘是否過半。
3.誤差與錯誤的區別
區別 測量誤差 測量錯誤
產生原因 ①跟測量工具的的精確度有關;②跟測量人讀取估讀值不同有關。 ①不遵守測量儀器的使用規則;②讀取、記錄結果時粗心。
減小或避免 不可避免,只能減少 采用正確的測量方法,就可以避免
(滿分100分,答題時間30分鐘,根據下面給出的試題答案與解析自測自評)
一、選擇題(每小題10分,共40分)
1.下列單位換算正確的是( )
A.6.5m=6.5×100=620cm B.7.2m=7.2m×100=720cm
C.4.2m=4.2×100cm=420cm D.1.2m=1.2m×100cm=120cm
2. 以下長度的估測中最接近3m的是(  )
A.教室的高度 B.課桌的高度
C.物理課本的寬度 D.中學生的身高
3. 物理學中“質量、長度、時間”是基本物理量,即將初中畢業的同學們應該對常見物品的質量、長度,常見運動的時間能做出大致的估計。在教室里學習是我們最熟悉的生活內容,胳膊肘不小心將文具從課桌上擠落到地上是常有的事。文具從桌面落到地面的時間最接近下列選項中的(  )
A.1min B.4s C.2s D.0.5s
4. 關于實驗過程中的誤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誤差是由于測量方法不正確造成的
B.多次測量取平均值,就可以消滅誤差
C.無論測量儀如何精密,誤差只能減小,但不能消滅
D.誤差和錯誤一樣是可以避免的
二、填空題(每空5分,共35分)
1.單位變換:(l)25cm=_______μm; (2)52mm=_______m;
(3)900s=_______min; (4)0.4h=_______s。
2.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觀察它的零刻線、量程和_______.如圖所示,用刻度尺測量物體A的長度,則該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所測物體的長度是_______cm.
三、簡答題(10分)
1.請你總結一下,使用刻度尺時容易出現哪些錯誤?哪些做法會引起較大的誤差?
四、實驗題(每空3分,共15分)
1.如圖1所示,物體A的長度是   cm。如圖2停表的示數為   s。
2.如圖所示,測得圓筒的外徑是____ cm,若圓筒的內徑是11.1mm,則筒壁的厚度為____cm,這個刻度尺的分度值為____。
核心素養學習目標
知識解讀易錯警示示
注意!
典例精講明確考向向
方法總結思維進階
課節精練達標培優
0
1
2
3
4
cm
A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罗田县| 富顺县| 凌海市| 无锡市| 翼城县| 简阳市| 伽师县| 神农架林区| 石嘴山市| 淄博市| 类乌齐县| 景洪市| 江西省| 太原市| 广河县| 武宣县| 桓台县| 贺兰县| 缙云县| 忻城县| 正安县| 永寿县| 香港 | 峨边| 三明市| 盈江县| 阿鲁科尔沁旗| 贺州市| 贞丰县| 江安县| 措美县| 英吉沙县| 正宁县| 英山县| 肇州县| 苗栗县| 罗源县| 龙里县| 海淀区| 渝中区| 句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