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科版 一年級上冊 《周圍的植物》單元 1. 我們知道的植物 教學設計及反思單元 周圍的植物 課題 我們知道的植物 課時 1核心 概念 5.生命系統的構成層次學習內容及要求 5.2地球上存在動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類型的生物 1~2年級 ③說出周圍常見植物的名稱及特征。教學目標 科學觀念(對客觀事物的總體認識) 科學思維(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方式) 探究實踐(科學探究能力 技術與工程實踐能力 自主學習能力) 態度責任(科學態度 社會責任)科學觀念 通過觀察公園的圖片,知道公園里有很多植物,這些植物長的是不一樣的。 科學思維 通過回憶、交流、運用多種感官觀察與比較一些植物,認識到植物是各種各樣的。 探究實踐 種植至少一種植物并記錄植物的變化,感受植物的生長變化過程,體驗動手實踐的樂趣與種養植物的不易。 態度責任 通過觀察與種植植物的活動,激發研究植物的興趣,培養愛護植物、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教學 重點 本課必須掌握的東西,如:科學原理需要掌握的,動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知道植物是各種各樣的,能簡單描述植物的特征。教學 難點 學生難以掌握的東西,如:難理解什么?難操作什么?種植一棵植物,堅持觀察并記錄。教學 準備 教師:1.教學課件;2.一個大蒜盆栽;3.一些綠豆種子和番薯等。學生:觀察記錄單。教學過程教學 環節 教學活動 設計思路 教學備注上課 儀式 教師自我介紹: 同學們好! …… 課前談話,提出要求: 主要內容:從今天開始,我們將要一起探索我們知道的植物一、引發關注、聚焦問題(預設3分鐘) 材料準備:課件 1.提問:小朋友們,我們的周圍有很多植物,你的家里哪些植物呢? 2.談話: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說說我們知道的植物。(板書課題) 3.出示公園的圖片,提問:這個公園里哪些是植物?這些植物的樣子都相同嗎? 講述:是的,這些植物的樣子是各種各樣的。有的高有的矮;有的有堅硬的樹干,有的沒有樹干,有的開花了,有的沒開花。 【設計意圖】一年級的學生在很多地方、有很多方式了解過植物,如圖書、家庭種植或對周圍環境中,為此,本課將“植物”一詞認為是學生已經知道的概念,并在“家里有哪些植物”“公園里哪些是植物”“這些植物長得一樣嗎”中引導學生觀察,激發學生觀察和認識植物的興趣,同時教師也可以初步了解學生的前概念。二、探索研討、引導發現(預設30分鐘) 材料準備:教學課件 1.提問:我們的周圍還有很多植物呢,你還能說出哪些? 小結:同學們列舉出了我們周圍這么多的植物,看來植物真是多種多樣啊。 2.課件出示圖片。講述:今天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了幾種植物的圖片,我們一起來認一認。(向日葵、玉米、菊花、柳樹、竹子、蘆葦) 3.課件出示圖片。講述:其實,在我們的校園中也有很多的植物,大家看(課件呈現),請仔細觀察這張校園圖片,找一找哪些是植物,并用鉛筆把植物圈出來。挑戰大家的眼力,誰觀察得更仔細找得更多。 【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校園圖片、圈一圈植物的方式,引導學會仔細觀察、用圈的方式表達找出植物,進一步感受植物的多樣性。三、整理小結,提升認識(預設3分鐘) 1.組織小組討論或同桌討論,說一說:我圈出了幾種植物,我認識的植物有哪些。 2.組織全班交流。提問:小朋友,你選其中一種植物給大家詳細描述一下嗎?比如,它是什么植物?它生長在哪里?它長什么樣?會不會開花?葉子又是怎么樣的呢? 3.小結:剛才我們一起找到了這么多有意思的植物,有的是花,有的是草,有的是樹,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名稱、不同的特點,還會生長在不同的地方。(板書) 【設計意圖】在小組或同桌交流后再開展全班的分享交流,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清楚地進行描述。有助于學生在多樣化的表達、交流中認識到植物與環境息息相關,植物分布廣泛、具有多樣性。 在學生回答問題時要求其說明理由,訓練學生有理有據說明想法的能力,培養學生用證據證明的實證意識。四、深入家園、拓展研究(預設4分鐘) 材料準備:課件,種植視頻、已經長葉的水培大蒜 1.課件出示小麥和水稻的圖片。講述:田野里,我們經常會看到作為糧食的植物,如小麥、水稻等,它們都是農民們辛苦種植的。如:播種小麥、插秧等。 2.課件出示大蒜圖片。講述:田野里,我們還會看到許多蔬菜,如大蒜等。提問:想不想親自種植一棵植物呢? 3.出示已經長葉的水培大蒜。講述:這是老師用水培的方法種植的,怎么種出來的呢?一起來看一段視頻吧!(播放視頻) 4.課件出示番薯和綠豆圖片,講述:生活中還有許多有趣的植物可以種,比如綠豆,我們可以把它種在花盆里,也可以把它種在室外的地里。比如番薯,我們可以把它種到土里,也可以把它種在水里。 5.請同學們選一樣感興趣的植物種一種吧,我們還可以用畫一畫的方法將觀察到的植物變化記錄下來。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動手實踐,激發學生繼續觀察和探索的興趣,將科學課堂延伸至課后。五、板書設計六、練一練 一、判斷題 1.我們吃的所有食物都是植物。 2.動物是“活”的,植物也是“活”的。 3.我們吃的蔬菜、水果和雞蛋都是植物。 4.塑料花不是植物。 5.我們可以通過顏色、形狀、氣味等并認植物。 二、選擇題 1.以下屬于植物的是( ) A.土壤里長出來的向日葵 B.石頭 C.蝴蝶 2.以下哪個選項不屬于植物 ( ) A.大樹 B.房屋 C.小草 3.下列選項中,不屬于植物的是( )。 4.下列選項中,( )不是植物。 A.蘿卜 B.小草 C.塑料花 5.下列選項,( )是植物。 參考答案: × 2.√ 3.× 4.√ 5.√ 1.A 2.B 3.A 4.C 5.B七、整理 老師指導學生進行材料的整理。 培養學生使用材料的好習慣。八、課堂反思作為單元的起始課,讓學生領略科學的魅力,產生對植物和大自然的學習興趣是本課的重要任務。本課內容有四個部分,聚焦版塊借助自然景觀公園圖,引 發學生思考周圍有哪些植物,是什么樣的,讓學生走進周圍的植物世界,同時幫助教師了解學生關于植物的前概念。探索版塊先讓學生說一說知道的植物,學生在感受植物多樣性的同時,也能描述出植物的一些顯著特征。接著觀察校園圖片,該活動指向了植物與環境,可以反映學生對植物的一種認識。研討版塊讓學生根據植物的特征,辨別和區分不同種類的植物,并引導學生認識校園常見植物。拓展版塊設計了種植活動,此環節學生將了解兩種常見的種植方式。種植活動是本節課的重要內容,將為本單元之后的植物觀察活動做準備。 一年級的學生對植物的認識主要來自圖書、家庭種植或對周圍環境中植物的觀察,因此是比較粗淺和零碎的。從能力上看,一年級學生不能夠完成系統的科學觀察,動手操作能力較弱,識字量不足,有意注意保持時間不長。種植活動是學生進行長期觀察的首次嘗試,在記錄時更適合用畫圖的形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