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二節 地形圖的判讀(課時1) (學案)2024年課程標準 學習目標 學習重難點1.結合地形觀察,說出等高線地形圖表示地形的方法。2.在等高線地形圖上識別山峰、山脊、山谷等,判讀坡的陡緩。 1.學會判讀等高線地形圖,能夠識別山峰、山脊、陡崖、鞍部、山谷五種山體部位,初步認識五種基本地形。(區域認知)2.能夠理解地形圖不同部位形成不同景觀的原因。(綜合思維)3.通過學習地形的不同部位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明白因地制宜進行生產建設,樹立人地協調觀。(人地協調觀)4.能夠聯系生產與生活實際,了解山體不同部位對生產生活的影響。(地理實踐力) 重點:等高線形態與地勢高低、坡度陡緩的關系。難點:在等高線地形圖上識別5種地形部位。 任務一:海拔與相對高度結合教材“圖2.9 地面高度的計算”,用紅筆在課本上對關鍵詞進行圈畫。1.海拔:地面某一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例如圖2.9中,甲地海拔為671米,乙地海拔為354米。2.相對高度: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例如圖2.9中,甲地與乙地的相對高度為317米。3.計算我國最低點吐魯番盆地(-154.43m)與珠穆朗瑪峰(8848.86m)的相對高度。9003.29米【特別提示】相對高度不一定小于海拔。海拔的起算點一定是海平面,相對高度的起算點可以是任意一個地點。如果計算相對高度時有一起算點選在海平面以下,這兩點的相對高度大于海拔。 任務二:等高線地形圖結合教材P32完成任務二,并用紅筆在課本上對關鍵詞進行圈畫。1.等高線:在地圖上,把海拔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線,就是等高線。2.等高線地形圖:在等高線上標有海拔數值,如200米、100米、-100米。這種用等高線表示地形的地圖,就是等高線地形圖。等高線地形圖是一種常見的表達地表起伏的地圖。3.等高距:等高線地形圖中,每相鄰兩條等高線的海拔差叫做等高距。4.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①看數值:在等高線地形圖中,數值大的地方,海拔高;數值小的地方,海拔低。②看疏密:在等高線地形圖中,坡陡的地方,等高線密集;坡緩的地方,等高線稀疏。5.等深線: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線,叫做等深線。從等深線上標注的海拔,可以看出海洋的深淺;從等深線的疏密狀況,可以看出海底坡度的大小。【特別提示】巧記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判斷地形地勢圖,關鍵是讀等高線;同一線上高度等,同幅圖上高差等。陡坡線密有懸崖,緩坡線稀易攀爬。山脊曲線向外彎,山谷曲線向內彎。 任務三:等高線地形圖上不同的地形部位結合教材P33“圖2.10 等高線地形圖上不同的地形部位”完成任務三,并用紅筆在課本上對關鍵詞進行圈畫。1.山峰:等高線閉合,數值從中間向四周逐漸降低。2.山谷:等高線的彎曲部分向高處凸出。3.山脊:等高線的彎曲部分向低處凸出。4.陡崖:等高線重疊。5.鞍部:兩個山峰的連接地,類似馬鞍狀。【特別提示】①示坡線是與等高線垂直相交的短線,總是指向海拔較低的方向。②凸低為脊,凸高為谷。探究一:等高線是如何繪制的?我們知道了等高線的含義,閱讀過等高線地形圖。那么,你知道等高線地形圖中的等高線是如何繪制的嗎?①首先要對一個區域不同地點的海拔進行測量,并將測量的每個點的海拔標注在地圖上。②依據已知點的海拔可以估算其它未知點的海拔。③繪圖人員確定要繪制等高線的海拔,如50米,再將還把同為50米的各點連成平滑的曲線,就得到了海拔為50米的等高線。④按照一定的海拔差(即等高距),如10米,就可以繪制海拔為40米……的各條等高線。【典例】圖1為某地等高線地形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甲地的海拔高度可能為( )A.3680米 B.3600米 C.3760米 D.3730米【答案】D【解析】讀圖可知,圖中相鄰等高線的海拔高度相差80米,因此判斷此圖等高距為80米,甲地地處山頂,海拔高度范圍是3680米~3760米之間,可能為3730米,D符合題意。故選D。探究二: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判讀地形部位等高線的形態,疏密程度等是識別地形部位和描述地形特征的主要依據。圖2.13是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在圖中識別地形部位,描述地形特征。1.在圖2.13中識別圖中①—⑥表示的地形部位。①是山峰;②是陡崖;③是山峰;④是山脊;⑤是山谷;⑥是山脊。2.比較圖2.13中④和⑥兩地的坡度差異。④的坡度比⑥的坡度緩,因為④處的等高線比⑥處的等高線更為稀疏,坡度更緩。【典例】為了有效地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實現可持續發展,我市某學校以王村及其周圍區域開展實地研學活動。下圖為王村及周圍地區的等高線地形圖。完成下面小題。研學路線規劃的地形部位屬于( )斷崖 B.山脊 C.山谷 D.鞍部【答案】C【解析】讀圖可知,研學路線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起為山谷,C正確。山脊是等高線凸向低處,鞍部是位于兩座山相對低洼的地方,陡崖是等高線重合在一起的地方,排除ABD,故選C。探究三:等高線地形圖的特征觀察下圖,思考下列問題。1.圖中山峰①和山峰②的海拔分別是多少?兩座山峰的相對高度是多少?①地海拔為620米;②地海拔為678米;兩座山峰的相對高度是58米。2.圖中哪里可能會找到河流?原因是什么?④地容易找到河流,因為④地是山谷地區,是集水線,容易發育河流。3.圖中哪里可能是河流的分水嶺?原因是什么?⑤地可能是河流的分水嶺,因為⑤地是山脊,山脊線上的海拔略高于兩側,是分水嶺。4.圖中哪里可以進行攀巖等極限運動?原因是什么?⑥處可以進行攀巖等極限運動,因為⑥處等高線重疊,落差大,適合攀巖。5.圖中哪里適合露營?原因是什么?③地適合露營,因為③地是位于兩座山峰之間的鞍部,平坦適合露營。6.由此,可以得出什么樣的結論?地形部位 特征山谷 等高線凸向高處,山谷兩側海拔略高,山谷為匯水線,常有河流發育。河流的流向與等高線凸向相反。山脊 等高線凸向地處,山脊兩側海拔略低,其連線叫山脊線,也叫分水嶺。陡崖 多條等高線重疊在一起,可以開展的戶外運動是攀巖,河流流經還可以觀賞瀑布。鞍部 兩座山峰之間,地勢較為低平,適合露營。注意:①等高線上的數值為海拔,單位為米。②等高線都是閉合線。③同一條等高線上各點海拔相等。④同一幅圖中,除陡崖外,不同高度的等高線不相交。【典例】“五一”假期,小米體驗了某景點推出的極限運動——攀巖,并拍下了照片(圖1)旅游回來后他畫了該地等高線地形簡圖(圖2),結合下圖完成下面小題。小米體驗了攀巖運動(圖1),該運動最適合開展在圖2中的( )A.①處 B.④處 C.⑤處 D.⑥處【答案】D【解析】攀巖運動最適合在圖中⑥處開展,因為⑥處所處的等高線重合,且呈鋸齒狀,故為陡崖,適宜開展攀巖運動,D正確;圖中①、④、⑤處分別為山峰、山谷、山脊均不適宜開展攀巖運動,ABC錯誤。故選D。下圖為某地區的等高線地形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圖中四地海拔最高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2.圖中河流( )A.甲處附近有瀑布景觀 B.乙處自東北向西南流C.丙處發源于山脊 D.丁處的流速最快3.圖中居民區主要分布在( )①山脊地區 ②河流沿岸 ③沿海地區 ④山谷地區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A 2.A 3.D【解析】1.讀圖可知,結合圖示來看,該圖等高距是100米,圖中四地海拔最高的是甲地,海拔為500米--600米,A正確。乙地海拔為200米--300米,丙地海拔為300米,丁地海拔為200米--300米,故選A。2.讀圖可知,圖中河流,甲地附近等高線重合,有陡崖,發育瀑布,A正確。圖中沒有指向標和經緯網,可以根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確定方向,乙處自西北流向東南,B錯誤。山脊是分水嶺,不能發育河流,C錯誤。丁處等高線稀疏,坡度平緩,流速緩慢,D錯誤。故選A。3.結合圖例來看,圖中居民區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沿海地區、山谷地區。山脊處地形崎嶇,不適合聚落的形成, 故①錯誤、②③④正確。故選D。100多年前,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張鐵路時,將八達嶺段線路設計成“人”字形。圖1示意八達嶺地區等高線,圖2示意人字形線路,讀圖,完成下面小題。4.鐵路沿線最大相對高度約為( )A.50米 B.110米 C.180米 D.660米5.圖2所示“人”字形線路的觀測角度最可能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6.修建成“人”字形線路是為了( )A.縮短路程 B.避開河谷 C.降低速度 D.降低坡度4.B 5.B 6.D【解析】4.鐵路沿線海拔最高處為660-690米,海拔最低處為540-570米,相對高度約為90-150米,B符合,ACD都不符合,故選B。5.由圖可知,圖2所示“人”字形線路位于“人”字的頂部,應在乙地進行觀測,B正確;甲地、丙地、丁地觀測到的都不是這樣的景觀,ACD錯誤。故選B。6.京張高鐵線主要通過隧道穿過山地,線路平直,起伏??;京張鐵路青龍橋站地勢坡度大,鐵路行駛困難,采用“人”字形鐵路可以降低坡度,降低列車爬坡的難度,D正確;“人”字形鐵路并不能縮短路程,避開河谷和降低速度不是目的,ABC錯誤。故選D。下圖為太行山南段東麓的某區域等高線地形圖,該地山勢險峻、多暴雨、易發山洪。讀圖完成下面小題。7.bd的相對高度是( )A.33米 B.18米 C.61米 D.46米8.d在a( )A.東南 B.西南 C.東北 D.西北7.D 8.B【解析】 7.讀圖可知,圖中等高距(兩條等高線之間的數值差)為20米,并通過觀察可知b的海拔在660~680米之間,d的海拔在700~720米,且b和d間隔2條等高線但間隔又少于3條等高線(海拔相差>40米但又<60米),故推測b和d的相對高度是46米,故D正確。故A、B、C錯誤。故選D。8.讀圖并結合所學知識,該圖中右上方有指向標,因此通過指向標(指示正北方向)判斷得知,a在d的東北方向,即d在a的西南方向。故B正確。故A、C、D錯誤。故選B。9.我市某中學地理興趣小組利用假期開展研學活動,下圖是研學目的地的等高線地形圖,根據圖中信息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A處的地形部位名稱是 。(2)山峰B、C之間的圖上距離是2厘米,則實地距離應為 千米;山峰C與D點之間的相對高度是 米。(3)圖中甲乙河段大致流向是 。(4)興趣小組的同學將登上山峰C進行考察,預計從M和N兩條路線登山, 路線更省力。(5)為了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興趣小組同學想為當地政府獻策修建水庫,水庫的壩址應選擇在圖中 (甲/乙)處較合理。9.(1)陡崖(2) 2 451(3)西北流向東南(4)M(5)乙【詳解】(1)讀圖可知,A處多條等高線重合在一起為陡崖。(2)由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可得實地距離=圖上距離÷比例尺,若量得山峰B到,C的圖上距離是2厘米,比例尺為1:100000,則實地水平距離是2×100000=2千米。山峰C的海拔為1051米,D的海拔為600米,故C與D點之間的相對高度是451米。(3)該圖有指向標,指向北方,可知,圖中甲乙河段大致流向是自西北流向東南。(4)興趣小組的同學將登上山峰C進行考察,預計從M和N兩條路線登山,M路線更省力,因為M路線等高線稀疏,坡度緩。(5)為了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興趣小組同學想為當地政府獻策修建水庫,水庫的壩址應選擇在圖中乙處較合理,因為乙處為峽谷,工程量小,且上游為盆地利于蓄水。10.【地理實踐,知行合一】國家越野滑雪中心(NationalCrossCountryCentre),位于張家口崇禮區太子城區域東南側山谷,是北京冬奧會比賽場地。讀張家口某滑雪場等高線圖,回答下列問題。(1)服務大廳位于山峰處,該山峰的海拔范圍為 米。(2)初學者應盡量選擇坡度較緩的滑雪道練習,最適合初級滑雪愛好者的是賽道 。(3)滑雪賽道L3是沿 (山體部位)而建;滑雪賽道L1的走向為 走向。(4)為滿足冬奧會的需求,擬在圖示區域中1點和3點之間修建一條直線高速公路。工程步驟如下:①繪制DE之間的地形剖面圖:請將D點到2點之間的剖面圖補充完整。②確定修建方案:根據1點和3點之間的地形剖面圖,確定方案為 (填字母)。③直線公路優勢:從路程、時間、安全、土地資源中任選兩方面說明直線公路相比盤山公路的優勢。10.(1)2100—2130(2)L2(3) 山脊 東北—西南(或西南—東北)(4) B 優勢一:直線公路比盤山公路路程更短;優勢二:直線公路比盤山公路節省時間;優勢三:直線公路比盤山公路安全性高;優勢四:直線公路不占用地表土地,節約土地資源。【詳解】(1)海拔是指一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又稱為絕對高度。圖中等高距是30米,服務大廳位于山峰處,該山峰的海拔范圍為2100—2130米。(2)在三條賽道中,L2等高線最稀疏,坡度最緩,是初級和中級滑雪愛好者最適合的賽道。(3)讀圖分析,賽道L3處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出,是山脊。結合圖中指向標,可知滑雪賽道L1的走向為東北—西南走向。(4)地形剖面圖是在等高線地形圖的基礎上繪制的,D點到2點之間的剖面圖如下圖所示;讀圖可知,圖中1至2段地形部位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工程建設需要開鑿隧道,確定方案為B。直線公路相比盤山公路的優勢是:直線公路比盤山公路路程更短;直線公路比盤山公路節省時間;直線公路比盤山公路安全性高;直線公路不占用地表土地,節約土地資源。剖面圖如下: 01學習目標02自主學習03合作探究04知識圖網05強化特訓營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2 地形圖的判讀(課時1) 導學案(原卷版).doc 2.2 地形圖的判讀(課時1) 導學案(解析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