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3張PPT)第四章 多種多樣的運動浙教版七年級上冊第3節 日地月的相對運動(1)---光的直線傳播教學目標科學觀念:了解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的直線傳播;學會光線的畫法;了解光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了解光年的含義;掌握小孔成像原理;科學思維:用光的直線傳播知識來解釋相關的實際問題;探究實踐:觀察光在空氣和水中和透明固體中的傳播現象,認識實驗手段是研究科學問題的基本方法;態度責任:樹立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形成關心身邊的現象及探究的興趣。復習:1、太陽系屬于 中一個很普通的恒星系,太陽系的中心是 ,地球的公轉是指地球繞著 轉動;2、地球的公轉方向是 ,軌道接近 形;3、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 星;月球是地球的 ;4、作為地球的衛星,月球是繞著 轉動的;5、地球和月球本身不能 ,只能 太陽光等。銀河系太陽太陽自西向東橢圓行衛星地球發光反射新知導入2020年6月21日發生了日食。此次我國的局部地區能夠觀測到日環食,但持續時間短,其他地區能夠觀測到的都是日偏食。什么是日食 日環食和日偏食又是怎么回事 它們是怎樣形成的 日食的發生不僅與日地月的相對運動有關,還與光的直線傳播有關。新知講解一、古代人對光的傳播路徑的研究:1、 墨家對光的直線傳播的推測:2000多年前,我國思想家墨翟和他的學生做了世界上每一個“小孔成像”實驗:用一個帶有小孔的板擋在墻體與物之間,墻體上就會形成物的倒像。他認為:物體通過小孔所形成的像是倒像,所以他推測光是沿直線傳播的。這是對光的直線傳播最早的科學解釋。新知講解2、沈括對光的傳播路徑的研究:北宋科學家沈括也對光的直線傳播有過精彩的描述:他在紙窗上開一個小孔,使窗外的飛鳶(即一種鷹)和樓塔的影子成像于室內的紙屏上面。根據觀察結果,在《夢溪筆談》中寫道:“……若鳶飛空中,其影隨鳶而移;或中間為窗隙所束,則影與鳶遂相違,鳶東則影西,鳶西則影東。又如窗隙中樓塔之影,中間為富所束,亦皆倒垂……”。他還運用光的直線傳播,科學地解釋了日月蝕的成因和月相圓缺變化的規律。新知講解二、光的直線傳播:1、 生活中光的直線傳播的現象:茂密的森林,城市的夜晚,濃霧彌漫的公路,也能看到一束束沿直線傳播的光。圖4.3-2 林間的陽光 圖4.3-3 城市光束 圖4.3-4 電動車的燈光探究活動:1)在如圖4.3-5所示的亞克力容器中,加入適量的水,用水溶性熒光筆在水中攪拌幾次,或者在水中滴幾滴牛奶;再點燃一小段艾葉條,在水面上方充入少量的艾條煙塵。2)將一束激光依次射到空氣中、水中、亞克力板中,觀察激光在空氣、水、亞克力板中的傳播的路徑。圖4.3-5 光的傳播路徑空氣中水中亞克力板中探究活動3、用注射器將200mL濃糖水緩慢注射到熒光液的下方,再將激光束逐漸向下移動,觀察激光的傳播路徑。4、攪拌糖水,再讓激光束射過溶液,觀察光的傳播路徑。現象:初始時, 激光束在熒光液中沿直線傳播。 隨著激光束逐漸向下移動并接近濃糖水與熒光液的界面, 我們可以觀察到激光束在界面處的傳播方向發生改變,但光在糖水中部分還是直線傳播的。 現象:攪拌糖水后,激光射過溶液時,光又沿直線傳播的。 活動討論現象分析:①光在空氣中沿直線傳播;②光在水中沿直線傳播;③光在亞克力板中沿直線傳播;④光在熒光液中沿直線傳播;⑤光在糖水溶液中沿直線傳播;⑥光在熒光液和糖水交界處傳播方向發生改變;結論: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新知講解二、光沿直線傳播1、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通常稱為光的直線傳播;(1)介質:空氣、水、玻璃、亞克力板等透明物體;(2)條件:均勻透明介質或真空2、光的傳播速度:(1)光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2)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最大,為3×108m/s;(3)光在空氣中傳播速度接近真空中的傳播速度;(4)光在水中的傳播速度為真空中速度的3/4(約2.25×108m/s);(5)光在玻璃等透明固體中傳播速度比水中傳播速度更小。視頻:光的直線傳播討論交流1)光在真空中傳播,1年(365天)內可通過多少距離?2)日地距離約為1.496×108千米,則光從太陽到達地球約需要多少時間?s=vt=3×108m/s×365×24×3600s=9.4608×1015m=9.4608×1012km (約9.46 萬億千米)t=s/v= 1.496×108km/3×105km/s≈498.7s (約8.3分鐘)新知講解3、光年:①光年:光在真空中1年內傳播的距離等于1光年,約9.46×1012km。②天文學上,常用光年作為單位來計量天體之間的距離。如,銀河系的直徑約 10 萬光年,太陽與銀河系的中心相距約 3 萬光年;目前,人類可觀測到的最遠天體距離地球約130 億光年。注:光分指光在真空中1分鐘內通過的距離;光秒指光在真空中1秒內通過的距離。新知講解4、光線:(1)光線:通常用一條帶箭頭的直線表示光傳播的路線和方向,這樣的直線叫做光線;(2)光線的作用:形象地表示光的傳播情況(方向、路線);(3)光線是一種模型,并非真實存在。知識運用三、光的直線傳播的例子及應用:1、影子的形成:影子是由于光在沿直線傳播過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體在物體后面形成的光照不到的暗區。影子形成的三個條件:光源、不透明物體、投影面;注:光源是指正在發光的物體。(點擊圖片播放)皮影戲閱讀:樹木中的光斑就是小孔成像現象:圓形光斑是太陽經過樹葉間的縫隙而形成的像。陽光經過樹葉縫隙成像示意圖光斑新知講解2、小孔成像:用一個帶有小孔的板遮擋在屏幕與物之間,屏幕上就會形成物的倒像,我們把這樣的現象叫小孔成像。原理:光在同一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規律:小孔成像的效果與孔的大小、 光源亮度、 像距和物距等因素有關①物距越近, 像越大且亮度較暗; 物距越遠, 像越小且亮度越亮。②足夠的小孔才能成清晰的像,孔比較小時,物體發出的光不重疊使像比較清晰。③像只與物的形狀有關,與小孔的形狀無關。 應用:針孔照相機(點擊圖片播放)新知講解3、射擊瞄準:射擊瞄準中的“三點”指的是:槍口上的缺口、準星、目標;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射擊瞄準時的“三點一直線”應用了光的直線傳播原理。新知講解4、排隊:排縱隊時,如果你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學擋住了前面所有的人,說明隊就排直了,這是因為光是沿直線傳播的,當隊伍排直的時候,該同學就會擋住前面所有同學射向自己眼中的光。新知講解5、日食和月食:日食和月食的發生與光的直線傳播及日地的相對位置有關。發生日食時,其實是從地球上觀察太陽時,太陽的一部分或全部被月球擋住了;發生月食時,實際上是從地球上觀察時,月球的一部分或全部進入地球的影子中了。探究實踐制作“針孔照相機”目標:制作“針孔照相機”,探究針孔成像的特點。器材:不透明紙盒,卡紙,半透明紙,剪刀等。過程:(1)制作或尋找一個類似圖4.3-7所示的不透明紙盒,在A端開一小孔作為鏡頭;在B端蒙一張半透明紙,作為光屏。小孔的大小要能改變,半透明紙到小孔的距離也要能改變。這樣、一架簡易的“針孔照相機”便制作完成了。探究活動(2)觀察記錄。①依次插入大孔、中孔、小孔的鏡頭,將鏡頭對著窗外很亮的景物,在表4.3-1中記錄景物呈現在半透明紙上像的特征。②保持鏡頭的位置不變,縮短光屏到小孔的距離,半透明紙上所呈現的景物范圍 ,景物的大小 。沒有像倒立的像暗淡不清晰倒立的像明亮清晰變小變小問題討論1)為什么用針孔照相機“拍攝”出來的像是倒立的 請畫圖解釋。2)如何使光屏上的像更明亮 ①使物體更亮些;②小孔更小些;③使光屏離小孔更近些;……隨堂練習1、下列關于光的傳播的說法,正確的是 ( ?。?br/>A.光在水中不是沿直線傳播的 B.光只在空氣中才沿直線傳播C.光在任何情況下都沿直線傳播 D.光在同一種均勻物質中沿直線傳播D隨堂練習2、下列關于光的說法正確的是( ?。?br/>A.光不能在水中傳播B.戴眼鏡時,光經過眼鏡片時光速變快C.光在真空中傳播的速度是3×108m/sD.路燈下的人影是光的反射造成的C隨堂練習3、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O點“坐井觀天”,如圖所示光路圖中正確的是( )A隨堂練習4、小明將易拉罐的上部剪去,蒙上半透明紙,在罐底部開一個小孔,用它做小孔成像實驗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小孔成像成的像是倒立的實像B.它的成像原理是光的折射規律C.物體離小孔離得越遠,像就越小D.在物體距小孔不變的情況下,半透明紙與小孔距離越大,像也越大B隨堂練習5、科技興趣小組同學設計的尋找“有色影子”的活動方案如圖。用一種色光照射站在背景板前的人,會在背景板上形成影,在影子上善加另一種色光,能形成“有色影子”符合要求的方案是( )C課堂總結1、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2、光直線傳播的例子與應用:影子的形成、樹林中光斑、小孔成像、排隊、射擊瞄準等;3、光線是一種模型,就是用一根帶箭頭的直線來表示光的傳播方向和路線;4、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最大為3×108m/s,光在空氣中的速度與真空中接近,光在水中傳播速度約為真空中四分之三,光在玻璃等透明固體中傳播速度更??;不透明物體中不能傳播;5、影子的形成和小孔成像的原理都是光的直線傳播。板書設計4.3 日地月的相對運動(1)……光的直線傳播1、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排隊、射擊瞄準……2、光線:帶箭頭的直線注意:模型表示:傳播方向和路線;3、光的傳播速度:真空:最大,3×108m/s;v空氣≈v真空 v空氣>v水>v固體作業布置1、復習本課時主要內容;2、完成作業本中相應練習;3、完成學案中“課后鞏固”;4、預習“月球的運動”的相關內容。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浙教版七上科學§4.3日地月的相對運動(1)教學設計課題 4.3日地月的相對運動(1)……光的直線傳播 單元 四 學科 科學 年級 七上教材分析 本課時內容為新浙教版七上第四章第3節《日地月的相對運動》的第1課時:光的直線傳播。本課時中光的直線傳播是幾何光學的基礎,又是研究光的反射、折射現象的必備知識,教材利用大量圖片、小實驗等引導學生探究出光的直線傳播規律,同時用光的直線傳播原理解釋影子、小孔成像等生活中的相關現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光的直線傳播又為后續學習日食、月食等相關知識作準備,還為反射、折射及凸透鏡成像等知識提供基礎,所以本課時內容具有基礎性的重要作用。學習目標 科學觀念: 了解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的直線傳播;學會光線的畫法;了解光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了解光年的含義;掌握小孔成像原理;科學思維:用光的直線傳播知識來解釋相關的實際問題; 探究實踐:觀察光在空氣和水中和透明固體中的傳播現象,認識實驗手段是研究科學問題的基本方法; 態度責任: 樹立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形成關心身邊的現象及探究的興趣。重點 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難點 用光的直線傳播原理解釋生活中的相關現象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1、太陽系屬于 中一個很普通的恒星系,太陽系的中心是 ,地球的公轉是指地球繞著 轉動; 2、地球的公轉方向是 ,軌道接近 形; 3、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 星;月球是地球的 ; 4、作為地球的衛星,月球是繞著 轉動的; 5、地球和月球本身不能 ,只能 太陽光等恒星的光。導入:2020年6月21日發生了日食。此次我國的局部地區能夠觀測到日環食,但持續時間短,其他地區能夠觀測到的都是日偏食。 什么是日食 日環食和日偏食又是怎么回事 它們是怎樣形成的 過渡:日食的發生不僅與日地月的相對運動有關,還與光的直線傳播有關。 導入新課講授新課 一、古代人對光的傳播路徑的研究: 1、 墨家對光的直線傳播的推測: 2000多年前,我國思想家墨翟和他的學生做了世界上每一個“小孔成像”實驗:用一個帶有小孔的板擋在墻體與物之間,墻體上就會形成物的倒像。 他認為:物體通過小孔所形成的像是倒像,所以他推測光是沿直線傳播的。 這是對光的直線傳播最早的科學解釋。 2、沈括對光的傳播路徑的研究: 北宋科學家沈括也對光的直線傳播有過精彩的描述:他在紙窗上開一個小孔,使窗外的飛鳶(即一種鷹)和樓塔的影子成像于室內的紙屏上面。根據觀察結果,在《夢溪筆談》中寫道:“……若鳶飛空中,其影隨鳶而移;或中間為窗隙所束,則影與鳶遂相違,鳶東則影西,鳶西則影東。又如窗隙中樓塔之影,中間為富所束,亦皆倒垂……”。 他還運用光的直線傳播,科學地解釋了日月蝕的成因和月相圓缺變化的規律。 二、光的直線傳播: 1、 生活中光的直線傳播的現象: 茂密的森林,城市的夜晚,濃霧彌漫的公路,也能看到一束束沿直線傳播的光。 探究活動:1)在如圖4.3-5所示的亞克力容器中,加入適量的水,用水溶性熒光筆在水中攪拌幾次,或者在水中滴幾滴牛奶;再點燃一小段艾葉條,在水面上方充入少量的艾條煙塵。 2)將一束激光依次射到空氣中、水中、亞克力板中,觀察激光在空氣、水、亞克力板中的傳播的路徑。 3)用注射器將200mL濃糖水緩慢注射到熒光液的下方,再將激光束逐漸向下移動,觀察激光的傳播路徑。 4)攪拌糖水,再讓激光束射過溶液,觀察光的傳播路徑。 現象:攪拌糖水后,激光射過溶液時,光又沿直線傳播的。 現象分析: ①光在空氣中沿直線傳播; ②光在水中沿直線傳播; ③光在亞克力板中沿直線傳播; ④光在熒光液中沿直線傳播; ⑤光在糖水溶液中沿直線傳播; ⑥光在熒光液和糖水交界處傳播方向發生改變; 結論: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二、光沿直線傳播 1、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通常稱為光的直線傳播; (1)介質:空氣、水、玻璃、亞克力板等透明物體; (2)條件:均勻透明介質或真空 2、光的傳播速度: (1)光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 (2)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最大,為3×108m/s; (3)光在空氣中傳播速度接近真空中的傳播速度; (4)光在水中的傳播速度為真空中速度的3/4(約2.25×108m/s); (5)光在玻璃等透明固體中傳播速度比水中傳播速度更小。 視頻:光的直線傳播討論交流:1)光在真空中傳播,1年(365天)內可通過多少距離? 2)日地距離約為1.496×108千米,則光從太陽到達地球約需要多少時間? 3、光年: ①光年:光在真空中1年內傳播的距離等于1光年,約9.46×1012km。 ②天文學上,常用光年作為單位來計量天體之間的距離。 如,銀河系的直徑約 10 萬光年,太陽與銀河系的中心相距約 3 萬光年;目前,人類可觀測到的最遠天體距離地球約130 億光年。 4、光線: (1)光線:通常用一條帶箭頭的直線表示光傳播的路線和方向,這樣的直線叫做光線; (2)光線的作用:形象地表示光的傳播情況(方向、路線); (3)光線是一種模型,并非真實存在。 三、光的直線傳播的例子及應用: 1、影子的形成: 影子是由于光在沿直線傳播過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體在物體后面形成的光照不到的暗區。 影子形成的三個條件:光源、不透明物體、投影面; 注:光源是指正在發光的物體。 (附視頻)閱讀:樹木中的光斑就是小孔成像現象:圓形光斑是太陽經過樹葉間的縫隙而形成的像。2、小孔成像: 用一個帶有小孔的板遮擋在屏幕與物之間,屏幕上就會形成物的倒像,我們把這樣的現象叫小孔成像。 原理:光在同一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規律:小孔成像的效果與孔的大小、 光源亮度、 像距和物距等因素有關 ①物距越近, 像越大且亮度較暗; 物距越遠, 像越小且亮度越亮。 ②足夠的小孔才能成清晰的像,孔比較小時,物體發出的光不重疊使像比較清晰。 ③像只與物的形狀有關,與小孔的形狀無關。 (附視頻)應用:針孔照相機 4、排隊: 排縱隊時,如果你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學擋住了前面所有的人,說明隊就排直了,這是因為光是沿直線傳播的,當隊伍排直的時候,該同學就會擋住前面所有同學射向自己眼中的光。 5、日食和月食: 日食和月食的發生與光的直線傳播及日地的相對位置有關。 發生日食時,其實是從地球上觀察太陽時,太陽的一部分或全部被月球擋住了; 發生月食時,實際上是從地球上觀察時,月球的一部分或全部進入地球的影子中了。 實踐探究:制作“針孔照相機” (教材P158) 古代人對光的直線傳播的研究,為近現代攝影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光的直線傳播在生活中比較常見感觀認識光的直線傳播探究活動讓學生信服光的直線傳播同時用實驗來說明光不僅直線傳播且有條件的“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才直線傳播; 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這為后續光的反射和折射等提供基礎;光的傳播可以沒有介質,若有介質則應該是透明物體要求學生記住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并且能比較空氣體、液體和固體中速度大小光線是一種模型畫光線時注意事項,規范畫圖例子與應用:既可活躍氣氛,擴大知識面,還能運用知識,提升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現象的能力日食和月食是第3課時和第4課時的內容,這里提及作個鋪墊;引發學有余力的學生深入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查閱資料獲得更多信息課堂練習 1、下列關于光的傳播的說法,正確的是 ( D?。?A.光在水中不是沿直線傳播的 B.光只在空氣中才沿直線傳播 C.光在任何情況下都沿直線傳播 D.光在同一種均勻物質中沿直線傳播2、下列關于光的說法正確的是( C?。〢.光不能在水中傳播B.戴眼鏡時,光經過眼鏡片時光速變快C.光在真空中傳播的速度是3×108m/sD.路燈下的人影是光的反射造成的3、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O點“坐井觀天”,如圖光路圖中正確的是(A ) 4、小明將易拉罐的上部剪去,蒙上半透明紙,在罐底部開一個小孔,用它做小孔成像實驗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B?。? A.小孔成像成的像是倒立的實像 B.它的成像原理是光的折射規律 C.物體離小孔離得越遠,像就越小 D.在物體距小孔不變的情況下,半透明紙與小孔距離越大,像也越大5、科技興趣小組同學設計的尋找“有色影子”的活動方案如圖。用一種色光照射站在背景板前的人,會在背景板上形成影,在影子上善加另一種色光,能形成“有色影子”符合要求的方案是( C ) 及時訓練,有利于鞏固剛剛學習的新知識。同時還有發現學生理解所學知識中存在的問題,便于及時糾正、修補。課堂小結 1、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2、光直線傳播的例子與應用:影子的形成、樹林中光斑、小孔成像、排隊、射擊瞄準等; 3、光線是一種模型,就是用一根帶箭頭的直線來表示光的傳播方向和路線; 4、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最大為3×108m/s,光在空氣中的速度與真空中接近,光在水中傳播速度約為真空中四分之三,光在玻璃等透明固體中傳播速度更??;不透明物體中不能傳播; 5、影子的形成和小孔成像的原理都是光的直線傳播。 幫助學生掌握重點,更加容易的學習。板書設計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清風明月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浙教版七上§4.3日地月的相對運動(1)學案姓名[學習目標]1、了解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的直線傳播;2、學會光線的畫法;3、了解光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4、了解光年的含義;5、掌握小孔成像原理。一、知識點梳理:1、世上第一個通過實驗來推測光的傳播路徑的人是 ;2、光線是指用 來表示光的 ,但是光線是一種 ,并非真實存在;3、光能在 中傳播,也能在 中傳播;4、光在 中傳播速度最大,為 ;在中的傳播速度接近于真空中的速度,在水中的傳播速度約為真空中的 ,光在玻璃中的傳播速度比在水中的傳播速度 。5、光在 內真空中內傳播的距離等于 ,天文學上常用 作為單位來計量天體之間的 。6、地面上的圓形光斑是陽光通過樹葉間的縫隙產生的 現象,7、通過小孔成像形成的圓形光斑是 的像,太陽是球狀體,通過小孔在地面上成的像就是圓形的。這說明小孔成像時,像的形狀與 (填“物體”或“小孔”)形狀有關。8、小孔成像現象說明光 。二、例題講解例題1、 下列敘述中的“影”與產生手影原理不一樣的是( )A. 立竿見影 B. 形影不離 C. 如影隨行 D. 湖光倒影例題2、小科媽媽要為新家的臥室購買窗簾,應該選購( )的窗簾比較合適。A. 顏色深、厚 B. 顏色深、薄 C. 顏色淺、厚 D. 顏色淺、薄例題3、太陽光垂直照射到一個極小的“△”形孔上,那么它在地面上產生的小光斑是( )A.三角形的 B.方形的 C.圓形的 D.有可能是其他形狀的例題4、小明將易拉罐的上部剪去,蒙上半透明紙,在罐底部開一個小孔,用它做小孔成像實驗,如圖所示,不正確的是( ?。?br/>A. 像與物上下顛倒,左右相反B. 它的成像原理是光的折射規律C. 半透明紙到罐底部距離不變,物體離小孔越遠,像就越小D. 物體距小孔不變的情況下,半透明紙與小孔距離越大,像也越大例題5、如右圖是我們在做光的傳播研究時的實驗,根據我們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要使卡紙的小孔在同一直線上,我們可以( )A. 將四張卡紙隨意擺放 B. 用一根直的小棒穿過卡紙的小孔,提起后輕輕放下C. 只要讓四張卡紙在同一個平面上就行 D. 四張卡紙放在同一根直尺上(2)如圖一,手電筒對著第一張卡紙的小孔,這時光斑出現在第( )卡紙上。A. 一 B. 二 C. 三 D. 四(3)如圖二,如果把第二張卡紙向右移動3cm,同樣用手電筒的光對第一張卡紙上的小孔,這時光斑出現在第( )張卡紙上。A. 一 B. 二 C. 三 D. 四(4)上述實驗得出的結論是 ;(5)下列現象不是光沿直線傳播造成的是( )A. 樹底下的光斑 B. 天空中的彩虹 C. 影子的形成 D. 一葉障目三、隨堂練習:1、下列藝術表演形式利用了影子的原理的是( )A. 相聲 B. 小品 C. 皮影 D. 木偶戲2、光在以下介質中傳播速度最大的是( )A. 水 B. 玻璃 C.酒精 D. 空氣3、關于光的傳播,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br/>A.光線由空氣射入水中,傳播方向可能發生改變 B.光總是沿直線傳播的C.光在任何物體表面都有會反射 D.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最大4、關于光的傳播,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r/>A.光總是沿直線傳播的 B.光只有在真空中才沿直線傳播C.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D.光在不同介質里傳播速度相同5、王派晚自習下課回家的路上,她發現某行人在路燈下經過時,行人影子的變化情況應該是( )A.逐漸變短 B.逐漸變長 C.先變長后變短 D.先變短后變長6、北宋的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述了光的直線傳播和小孔成像的實驗.他首先直接觀察鳶(老鷹)在空中飛動,地面上的影子也跟著移動,移動的方向與鳶飛的方向一致.然后在紙窗上開一小孔,使窗外飛鳶的影子呈現在室內的紙屏上,結果觀察到“鳶東則影西,鳶西則影東”.閱讀了上述材料后,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沈括觀察到“鳶在空中飛動,地面上的影子也跟著移動”是光的直線傳播現象B.“鳶東則影西,鳶西則影東”所描述的現象是小孔成像C.小孔成像可用光的直線傳播解釋D.小孔成像成虛像7、《夢溪筆談》中有言:“若鳶飛空中,其影隨鳶而移(如圖甲);或中間為窗隙所束,則影與鳶遂相違:鳶東影西,鳶西則影東(如圖乙);又如窗隙中樓塔之影,為窗所束亦皆倒(如圖丙)……”,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丙圖中的“窗隙”越大現象越明顯B. 乙圖中“像”移動的方向與物移動的方向相反C. 圖甲、圖乙、圖內中的現象都可用光的直線傳播解釋D. 乙,圖中的小孔形狀變為三角形時也會出現上述現象(第7題圖) (第8題圖)8、“金星凌日”是地球上觀察到金星從太陽表面上移過的現象。如圖所示為發生“金星凌日”現象時的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發生“金星凌日”現象時,金星的益應該在圖中 處;(2)古代時,人們由于無法解釋類似近種現象的成因,會迷信地認為這是一種兇兆,現在我們可以用光的 來解釋此類現象的成因。四、課后練習:1、下列屬于光源的是( )A. 太陽 B. 月亮 C. 熄滅的蠟燭 D. 寶石2、光在水中的傳播速度大約為( )A. 0.75×108m/s B. 2.25×108m/s C. 3.0×108m/s D. 2.0×108m/s3、關于光的傳播規律,下列幾種說法正確的是( )A.光只有在真空中才能沿直線傳播 B.光在同一種介質中才能沿直線傳播C.光在均勻介質中才能沿直線傳播 D.光在任何條件下都沿直線傳播4、下列不能有光沿直線傳播解釋的是( )A. 小孔成像 B. 看水面下的魚位置升高 C. 激光瞄準 D. 日食與月食5、關于光速,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光的傳播速度總是3.0×108m/s B. 光年是長度單位C. 光的傳播速度最大值為3.0×108m/s D. 光年是天文學上表示距離的單位6、下列現象不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而形成的是( )A.影子的形成 B.日食和月食的形成 C.水中筷子彎曲了 D.小孔成像7、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光總是沿直線傳播的 B.小孔成像實驗中小孔越大成的像越清晰C.太陽光射不到影子里因為光的傳播路徑是直的 D.太陽和月亮都是天然光源8、小歡用針孔照相機(即小孔成像實驗裝置)觀察蠟燭的燭焰,若保持小孔和蠟燭的燭焰位置不變,如圖所示。則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 半透明膜上燭焰的像是正立的B. 若內筒位置不變,半透明膜上燭焰的像是放大的C. 若向右拉動內筒,半透明膜上燭焰的像將變大D. 若保持小孔和內筒的位置不變,向左平移蠟燭,半透明膜上燭焰的像將變大(第8題圖) (第9題圖)9、有兩個高矮不同的小朋友A和B,A比B高。夜晚,他們分別站在路燈下,路燈O是光源,0’點是路燈在地面上的投影。A、B兩人和點O’在同一直線上,如圖所示。他們的頭部分別在地面上留下影子A 和B”相距d。當兩人沿過0’點的直線,以相同的速度向右行進時,我們可以觀察到地面上A 和B’之間的距離將( )A. 不斷減小 B. 不斷增大 C. 先增大,后減小 D. 先減小,后增大10、科技興趣小組同學設計的尋找“有色影子”的活動方案如圖。用一種色光照射站在背景板前的人,會在背景板上形成影,在影子上善加另一種色光,能形成“有色影子”符合要求的方案是( )A. A B. B C. C D. D11、如圖所示,甲、乙兩人分別站立于一面墻的兩邊,若要在墻上開一個窗使兩人彼此都能看到對方的全身,則所需最小的窗的位置應該是( )A. ae B. ad C. be D. b d(第11題圖) (第12題圖)12、如圖甲為手機防窺膜結構圖,其原理類似百葉窗,結構簡圖如圖己。兩側之所以看不清屏幕內容,是由于光的 (填寫光的原理);為了讓防窺效果更好(可視范圍減小),可以適當地 (選填“增大”或“減小”)超細百葉窗的間距。13、《墨經》中最早記載了小孔成像現象,該現象由光的 形成的,書中繪制的示意圖如圖所示,要讓室內墻壁上的像看得更清楚,房間的彎度應較 。當室外的人靠近小孔時,他在墻壁上的成像的大小將變 。(第13題圖) (第14題圖) (第15題圖)14、小蚊將刻有邊長為5cm等邊三角形的紙板正對著陽光,保持紙板與地面距離不變,用另一張不透明卡片覆蓋在三角形孔上,如圖所示。觀察到光斑形狀為三角形,向左側慢慢移動覆蓋的卡片,白紙上光斑大小將 (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下同)。當光斑形狀為圓形時,繼續移動覆蓋的卡片,減小通光孔的大小,白紙上光斑大小將 。15、寧波某校外實踐小組利用一根垂直插入水平地面的圭桿,進行為期一年的“觀竿測影”活動。2021年3月14日正午時刻圭桿的桿影如圖所示,并測得桿影OA長為55.7cm。(1)桿影的形成是由于光在同一均勻介質中沿 傳播;(2)圖中桿影從O到A指向 方;(3)預測2021年6月20日正午時刻,該圭桿的桿影長度將比55.7cm (填“大”或“小”)。參考答案:一、知識點梳理:1、我國古代思想家墨翟 2、一條帶箭頭的直線 傳播路線和方向 模型3、氣體、液體和固體等透明物質 真空 4、真空 3×108m/s 四分之三 更小5、一年 1光年 光年 距離 6、小孔成像7、太陽 物體 8、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二、例題講解:1、C 2、B 3、B 4、C 5、D 6、B 7、A 8、(1)丁 (2)直線傳播三、隨堂練習:例題1、D解析:手影的原理是光的直線傳播,而立竿見影形影不離、如影隨行都是光的直線傳播造成的影子現象,而湖光倒影光傳播到水面時光的傳播路線發生了改變,不再是直線傳播,所以D符合題意。例題2、A解析:窗簾主要功能是遮光,而光能在空氣及透明物質中傳播,所以光不易在顏色深而厚的窗簾中穿過,而可以在淡色而輕薄的窗簾中透過一些,所以遮光效果好的應該是顏色深而厚的布料,故A符合題意。例題3、C解析:小孔成像時,像的形狀與物體的形狀相似,所以太陽光垂直射向小孔時,像的形狀與太陽相似而與小孔形狀無關,故C符合題意。例題4、B解析:A、小孔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實像,則像與物上下顛倒,左右相反,故A正確;B、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線傳播,故B錯誤;C、小孔所成的像,大小取決于像到小孔的距離,物體離得越遠,像就越小,故C正確;D、在物體距小孔不變的情況下,半透明紙是像的位置,因為成像的大小取決于像到小孔的距離,則半透明紙與小孔距離越大,像也越大,故D正確,故B符合題意。例題5、(1)B (2)D (3)B(4)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5)B解析:(1)A. 將四張卡紙隨意擺放時,小孔不一定在同一直線上,光無法穿過小孔,故A不正確;B. 用一根直的小棒穿過卡紙的小孔,提起后輕輕放下,此時小孔都在同一條直線上,然后固定,光就能從小孔中依次通過,故B可行;C. 讓四張卡紙在同一個平面上時,不能保證小孔也在同一直線上,故C不可行;D. 四張卡紙放在同一根直尺上也不能保證小孔處于同一直線上,故D不可行。故B符合題意;(2)如圖一,手電筒對著第一張卡紙的小孔,因為小孔同一直線上,故直線傳播的光可穿過前面3個小孔,到達第4張紙上,這時光斑出現在第四卡紙上了。故D符合題意;(3)如圖二,如果把第二張卡紙向右移動3cm,同樣用手電筒的光對第一張卡紙上的小孔,這樣光可以通過第1張卡紙上的小孔,但第2紙上的小孔偏移了,光不能通過第2張紙,故這時光斑出現在第二張卡紙上,故B符合題意。(4)以上實驗可得出的結論:光在同種均勻介質(空氣)中沿直線傳播;(5)樹底下的光斑、影子的形成、一葉障目都與光的直線傳播有關,但是B. 天空中的彩虹是光穿過云層到達地面時通過了多種不同的介質,介質也不是均勻的,光不是直線傳播,而是發生了傳播方向的改變,故D符合題意。四、課后練習:1、A 2、B 3、C 4、B 5、A 6、C 7、C 8、C 9、D 10、C11、D 12、直線傳播 減小 13、直線傳播 暗 大14、變小 不變15、(1)直線 (2)北 (3)小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清風明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4浙教版七上科學 4.3日地月的相對運動(1) 教學設計(表格式).doc 2024浙教版七上科學 4.3日地月的相對運動(1).pptx 2024浙教版七上科學 4.3日地月的相對運動(1)學案.doc 光的直線傳播.mp4 小孔成象.mp4 手影現象.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