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高效備課 | 生物學科第7單元 生物和環境是統一體一、單元學習內容本單元是現行蘇教版八年級上冊教材“第7單元 生物和環境是統一體”的內容,屬于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22版)七個主題中的第三大主題“生物與環境”中的“概念3 生物與環境相互依賴、相互影響,形成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如圖所示: 生物的生活離不開環境,同時生物又能適應和影響環境。生物與環境保持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并形成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生態系統自我調節的能力是有限的,人類活動可能對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破壞,維護生態平衡對于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有重要意義。 通過本主題的學習,學生能夠運用系統與整體的思維方式認識生物與環境的相互關系,認同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形成熱愛自然、敬畏自然的情感,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觀,確立生態文明觀念。學科核心素養呈現形式 學生能理解:在生物的任何環境中都有多種多樣的生物,每種生物都離不開它們的生活環境,同時又能適應、影響和改變環境。 學生能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以及自覺提高環境保護意識,確立保護生物圈的意識。 建立生物的形態、結構和功能是與環境相統一的觀點;教材編寫體例 1、章節設置與課程安排相適應,具備單元-章-節-課時的結構分層; 2、每節設置“本節目標”,明確核心知識內容; 3、每節重難點以小標題形式呈現,簡約清晰; 4、每節安排有“觀察”、“討論”、“調查”、“探究”等模塊,任務突出; 5、課后有“思考”和“課外探究”、“課外閱讀”,讓課堂知識得到延伸。教材編寫特點 以蘇教版第七單元“生物和環境是統一體”作為一個教學單元和作業設計單元,本單元包括兩章,分別是第十九章“生態系統”和第二十章“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第十九章第一節主要介紹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以及食物鏈與食物網的基礎概念,第二節在第一節的基礎上系統闡述了在生態系統中的兩大營養功能包括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重點要求掌握其特點:第二十章著重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與統一,包括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以及生態平衡。教材編寫意圖 第十九章生態系統,本章內容的安排是在學生已經學過生物的基本特征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生物與環境的知識,使學生建立生物的形態、結構和功能是與環境相統一的觀點;介紹了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通過本章的學習使學生能理解:在任何環境中都有多種多樣的生物,每種生物都離不開它們的生活環境,同時又能適應、影響和改變環境。 第二十章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本章作為本套教科書的結束之作,其地位十分重要。通過本章內容的學習,使學生對人與生物圈都有深刻的了解;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一類生物,對生物圈的存在和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對維持生物圈中生態平衡起著重要作用;人類的活動對生物圈有重要影響。通過教學使學生能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以及自覺提高環境保護意識,確立保護生物圈的意識。課程資源整合、開發和應用 1.情境素材: “人與生物圈”計劃是于1971年發起的一項政府間跨學科的大型綜合性的研究計劃。該計劃的研究項目包括“日益增加的人類活動對熱帶、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的影響”、“環境污染及其對生物圈的影響”等。當前,已有100多個國家參加。 2.學習活動: (1)觀察與探究活動:觀察:生態系統的成分、探究:小型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2)討論與交流活動:討論: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討論: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討論:生態系統中的碳循環、討論:生態農業、討論:家園變化的利與弊。 (3)論壇活動:模擬召開“保護生物圈國際研討會”。二、單元學情分析已知內容學習方法生活經驗 八年級的學生無論是從身體上還是心理上都有了很大的進步,經過七年級一年的生物學習,逐漸認識到生物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發現生活中蘊藏的知識從而熱愛學習熱愛生活。 學生從生命結構層次的細胞層面學起逐漸深入到系統、個體。詳細系統的學習了動物與植物的基本知識,并且在比較學習的過程中了解了動植物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特點,但對于二者的聯系僅僅停留在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之間的物質轉換,動物、植物、微生物和非生物成分在自然界中的關聯卻知之甚少。 生態系統中的生物角色分解者大部分都是微生物,從宏觀的動植物到看不見的微生物,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和挑戰,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特點比較抽象需要他們打破常規思維重新整合知識。在這個單元中不僅要培養學生的知識與技能同時還要使青少年們明白生物圈是生物的共同家園,也是目前的唯一家園。激發他們強烈的社會責任,未來學生可以用所學識造福人類。新知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設計 通過觀察“校園或校園附近自然環境中的生態系統”和“生態系統中生物間的食物關系”,能概述生態系統的成分,描述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和食物網,并能舉例說出某些有害物質會通過食物鏈不斷積累。 通過分析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情況,能描述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和生態系統的碳循環。 通過探究“如何利用各種容器制作小型生態系統”和討論生態農業,能夠闡明生態系統的平衡及自我調節,并能舉例說出人工生態系統及其意義。 通過近年來家園變化的交流和模擬召開“保護生物圈國際研討會”,認同生物圈是生物的共同家園,并能舉例說明人類活動對生態平衡的影響。 通過調查周圍社區存在的垃圾分類名存實亡問題,樹立保護環境的責任感,養成保護白然環境,愛護人類家園的良好習慣和意識。主要學習障礙有效突破方法 1、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聯系與區別 聯系:在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與物質循環相伴隨: 區別:能量流經生態系統各個營養級時是逐級遞減、單向流動的,不是循環的,最終在環境中以熱能形式散失。物質循環是具有全球性的,在生物群落與無機環境間物質可以反復出現,反復利用,循環流動。 2、生態平衡是一種動態的和相對穩定的平衡。 生態平衡依賴于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一般地說,生態系統中生物的種類越多,食物鏈和食物網越復雜,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就越強。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是有限的。學生學習本單元表現出的特點、習慣、興趣 知識方面,學生對生物與生物、生物與環境的關系已有一定的了解,但還沒有形成生態系統的概念。 心理和認知發展規律方面,八年級學生的好奇心強,對新鮮事物和活動感興趣,樂于發現和提出問題,并且具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 部分學生能通過資料分析、討論、探究等活動,認識生態系統及其組成。但結合具體實例,分析生態系統中各成分的作用及其相互作用,并用恰當的形式呈現能力欠缺。三、單元學習目標生命觀念 1.進化與適應觀:生物與環境相互適應、相互影響,形成統一的整體即生態系統。 2. 物質與能量:分析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說出生態系統中的碳循環。 3. 能從生態觀角度認識各種類型的生態系統,同時認識到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 4. 能從生態觀角度認識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人與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探究實踐 1. 通過課本資料分析和技能訓練等活動,嘗試利用小組合作的形式設計一個生態瓶,培養表達與交流能力。 2. 通過課本資料分析和技能訓練等活動,嘗試利用小組合作的形式設計一個生態瓶,根據里面生物成分的不同,優化生態瓶長期共存的培養方案,培養表達與交流能力。 3. 通過對生態瓶的觀察,以及小組合作學習討論影響小型生態系統生物生存因素的分析,得出生態平衡的概念,培養觀察、探究、合作學習的能力。 4. 通過收集資料、小組合作學習討論,得出生物圈是人類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園,培養觀察、探究、合作學習的能力。科學思維 1.歸納與概括:通過對比不同的生態環境,找出相同的構成因素,概括生物與環境是一個統一整體,歸納出不同生態系統的共性和差異。 2.演繹與推理:根據生態系統成分的不同,推理生態系統的起源和發展。 3.歸納與概括:通過對比不同的生態環境中物質和能量流動變化規律,找出相同的特點:歸納出不同生態系統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共性和差異。 4.演繹與推理:根據生態系統營養結構特點,推理生態系統的物質和能量來源和去向。通過分析總結,培養學生運用科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能力,從而培養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5. 能通過對資料的比較、分析和綜合,明確生態系統調節能力的大小與生物種類和生態系統營養結構的關系,進而加強對生物多樣性重要性的理解。 6. 能通過對資料的比較、分析和綜合,理解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態度責任 1. 學習生態學有關知識,將這些知識應用在日常生活中,有信心地參與社會上有關生態學問題的討論。 2. 學習了生態學中物質和能量變化規律,將這些知識應用在日常生活中,有信心地參與社會上有關生態學問題的討論:樹立正確的資源觀,提高資源利用率:認識人類的各種活動必須遵循生態系統的客觀規律。 3. 通過圖片資料,引導分析生態平衡遭到破壞的原因,培養關愛生物圈、保護生物圈的情感。 4. 進一步提高熱愛生命、保護自然環境的意識。四、單元學習評價節名 基本知識點 學習情況自評很好 一般 不好知識評價 生態系統的組成 生態系統的組成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和食物網某些有害物質會通過食物鏈不斷積累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 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情況生態系統中的碳循環生物圈中的各種生態系統 各種各樣的生態系統生態系統的平衡及其自我調節人工生態系統及其意義生物圈是生物的共同家園 生物圈是生物的共同家園人類活動對生態平衡的影響考核方式 生態系統的組成——P105 1.題 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和食物網——P105 3.題 某些有害物質會通過食物鏈不斷積累——人如圖是某生態系統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C ) A.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最終來自① B.②→③→④構成一條食物鏈 C.②③④⑤構成了一個生態系統 D.若有毒物質進入生態系統,④體內積累毒素最多 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情況——P110 1.題 生態系統中的碳循環——下圖為生態系統中碳循環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B ) A.碳在無機環境和生物群落之間主要是以有機物的形式進行循環 B.降低碳的排放,其重要措施之一是要大量減少途徑⑤的碳排放量 C.③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能維持整個生態系統中的碳一氧平衡D.①表示微生物的分解作用,②、④表示動植物的呼吸作用 各種各樣的生態系統——P117 2.題 生態系統的平衡及其自我調節——P117 1.題 人工生態系統及其意義——生物圈Ⅱ號實驗的失敗給你什么啟示?( C ) A.說明人類的科學還不夠發達 B.科學實驗總會有失敗 C.生物圈是人類和其他生物共同生活的唯一家園 D.人類可以離開生物圈 生物圈是生物的共同家園——P122 1.題 人類活動對生態平衡的影響——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B ) A.自然資源有些不能再生,應合理開發利用 B.自然資源非常豐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C.自然資源有些可再生,也應合理開發利用 D.對森林資源開發利用時可采取砍伐量小于再植量能力、態度、小組合作評價表(見下頁)評價指標 評價等級及分值 得分一級指標 二級指標 優 良 (10-8) 一般 (7-5) 需要改進(4-0) 生評 他評 師評活動態度(15%) 學習興趣 對本課有濃厚的學習興趣 對課有較高的學習興趣 對課知識學習興趣一般學習態度 學習態度認真負責,努力實現預定任務 認真參與,在同伴協助下努力實現預定任務 認真參與,在同伴協助下實現未能預定任務合作交流(20%) 與人合作 主動和同學配合,分工合作,樂于幫助同學 基本能和同學配合,做好自己分內工作 有需要時才和同學合作,喜歡個人學習與人溝通 態度謙虛,認真傾聽同學意見,能合作解決問題 會傾聽同學意見,基本能和同學合作解決問題 不太喜歡發言和傾聽同學意見,不喜歡和同學合作解決問題探究實驗(30%) 動手操作 能熟練操作試驗器材,并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試驗任務 操作器材較熟練,能夠完成試驗任務,但有缺陷 器材操作很陌生,不能完成實驗任務,或者效率太低觀察分析 能夠根據實驗現象和課堂分析,得出完整的實驗結論 根據實驗現象和課堂分析,只能得出部分實驗結論 根據實驗現象和課堂分析,幾乎不能得出實驗結論成果展示(35%) 匯報 交流 生物術語運用準確,語句通順,表情豐富 生物術語運用較準確,語句比較通順 沒有使用生物術語 ,過于口語化五、單元教學實施整體教學 思路 關鍵問題子問題核心任務評價設計秦嶺自然保護區里生活著大熊貓、金絲猴等國家級保護野生動物。如果有機會走進秦嶺,通過存細觀察你們會發現,這里還生活著許多建他動物、植物和微生物。這些生物之間、生物與非生物之間,有著怎樣的關系呢?為什么說生物圈是人類共同的家園?人類的活動對生物圈有哪些影響?生態系統的組成是怎樣的?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環境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讓學生在充分理解概念的基礎上,將各個概念聯系起來,這樣他們學會的不僅是知識而是一個知識體系。本章內容較多,且要掌握的名詞較多,但好在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較強,但教師也應當引導學生尋找各名詞之間的關系及聯系,以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本節課的內容。地球是目前已知的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星球。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園。為什么說生物圈是人類共同的家園?人類的活動對生物圈有哪些影響?引導學生知道生物圈包含著多種類型的生態系統,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通過舉例說明多種類型生態系統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系;同時理解什么是生態平衡及生態平衡的原理,人工生態系統和生態農業的相關知識,進而更深層次理解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通過從生活實際出發,循序漸進地講解,通過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加強感性認識,便于學生理解、掌握。學習方法 和策略 1、教學策略:結合學生充分理解的概念,將各個概念聯系起來,這樣他們學會的不僅是知識而是一個知識體系。 2、開展調查與交流活動:在學校生物園或附近的小池塘、農田等環境中調查生物與人的關系:收集和交流不同生態系統的資料:收集和交流生態系統的破壞的實例:調查人類活動破壞或改善生態環境的實例:通過各類途徑收集生物圈的相關資料:模擬召開“生物圈國際保護研討會”:結合本地實際,討論如何保護生物圈。 3、開展項目式學習活動,如設計校園綠化方案、擬訂保護當地的生態環境的行動計劃。課程資源 多媒體資源:生物和環境之間的關系、生物與生物之間的關系、生物圈、人工生態系統、等相關的影像資料。 實驗室資源:生態系統中的碳循環示意圖、人工生態系統模型等。 生活資源:小型生態系統舉例、生態農業的影像資料等。 硬件設施資源:白板、投影儀、擴音器。單元教學 結構圖課時課型 分配 第7單元 生物和環境是統一體課程內容 課時安排 課型第一節 生態系統的組成 2 新授課第二節 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 1 新授課第一節 生物圈中的各種生態系統 2 新授課第二節 生物圈是生物的共同家園 1 新授課個性化單元作業設計 教學內容 個性化作業生態系統的組成 調查活動:就近調查一個生態系統,仔細觀察并詳細分析這一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之間的食物關系。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 信息搜集:嘗試收集氮、磷大量流入河流、湖泊與水體富營養化關系的資料。生物圈中的各種生態系統 討論活動:通過查閱相關“人工生態系統”的資料,討論人工生態系統如何創建,能夠滿足人對食物和氧氣的需要。生物圈是生物的共同家園 調查活動:觀察發現,不少社區存在垃圾分類回收設施名存實亡的現象。通過調查,提出具體的改善建議。14 / 1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