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2課時教學設計課題 彈力課型 新授課 章/單元復習課□ 專題復習課□ 習題/試卷講評課□ 學科實踐活動課□ 其他□教學內容分析 日常生活中很多物體具有彈性,當物體發生彈性形變時會產生彈力。小學生對彈性與彈力并不陌生,在孩子們身邊就有許多彈性材料和玩具。本課就是從認識彈性開始,教學內容包括四個活動: 活動一認識什么是彈性、彈力。通過用力改變物體的形狀,撤去外力后物體恢復原狀,認識到物體具有彈性,在此基礎上玩握力器與拉力器,體驗彈力的存在。 活動二研究拉力與彈簧拉伸長度之間的關系。通過實際測量,發現彈簧拉伸長度隨著拉力的增加有規律地變化,這也正是彈簧測力計的制作原理。 活動三緊承活動二,學習使用彈簧測力計并測量提起物品所需要的力(即物體受到的重力),達到技術與工程領域學習基本測量工作的要求。 活動四是一個總結應用,選擇合適的材料做彈力玩具,既要對物體的彈性有所了解,也要恰當利用物體的彈力。學習者分析 日常生活中學生對彈性與彈力并不陌生,在他們身邊就有許多彈性材料和玩具,但卻未引起學生足夠的注意。彈性更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學生對彈性的認識也只停留在表象,比如: 皮球有彈性,彈簧有彈性……對于什么是彈性 什么是彈力 是不是所有的任何物體都有彈性 這些概念性的東西學生都很模糊,沒有一個系統的、本質的理解。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使他們對概念的認識由表象到本質的理解,開展相關實驗并收集數據、分析數據從而發現規律的過程,還有一定的難度。學習目標確定 科學觀念:知道物體具有彈性,發生形變時會產生彈力;了解彈力在生活中的應用;了解彈簧測力計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科學思維:能用較準確的科學詞匯、統計圖表等記錄和整理實驗數據,得出結論。 探究實踐:能夠通過實驗探究彈力與物體形變之間的關系;能夠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能夠根據物體的彈性做一個彈力玩具,更好地感受彈性與彈力。 態度責任:在科學探究的學習中體驗到探究的樂趣,樂于與他人合作,學會創造;樂于將學到的科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學習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物體的彈性與彈力,學會使用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 難點:研究彈力與彈簧拉伸長度之間的關系。學習評價設計 評價內容評價指標表現程度自評互評師評☆☆☆☆☆☆認識物體的彈性,體驗彈力的存在。能知道物體具有彈性,發生形變時會產生彈力。能基本能不能研究拉力和彈簧拉伸長度的關系,了解彈簧測力計的原理。能夠通過實驗探究彈力與物體形變之間的關系。能基本能不能學習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提起物體需要的力。能夠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大小。能基本能不能做一個彈力玩具鞏固對彈性與彈力的認識。能夠根據物體的彈性做一個彈力玩具,更好地感受彈性與彈力。能基本能不能學習收獲6.學習活動設計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環節一:游戲導入,揭示主題教師活動1 1.認識這些玩具嗎?動手試試,我們怎樣改變它們的形狀?圖示實物。 2.撤去所用的力,這些物體的形狀又發生怎樣的改變? 教師小結: 當物體受到外力作用時,形狀或體積會發生改變,撤去外力后,又恢復原來的形狀或體積,這種性質叫作彈性。能使物體恢復原來的形狀或體積的力叫作彈力。 3.玩過握力器和拉力器嗎?玩一玩,有何感受?出示實物。 教師小結: 這種向外的壓力或向內的拉力,就是物體的彈力。 4.改變握力器和拉力器的形狀并不容易,因為它們的彈力很大。物體的彈力和我們施加的力,力的方向有什么特點?學生活動1 橡皮筋、彈簧、海綿、鋼尺 拉伸橡皮筋、彎曲鋼尺、壓縮彈簧、擠壓海綿 撤去外力后,物體恢復原狀 組內握握力器、拉拉力器,交流: 在緊握握力器時手受到向外的壓力,在拉拉力器時手受到向內的拉力。 相反活動意圖說明:既引發興趣,又了解學生對彈性認知的前概念。學生在玩中有所發現,知道物體具有彈性,發生形變時會產生彈力,培養學生關心生活,發現生活的秘密,使得彈性、彈力這些比較抽象的知識變得簡單易懂,在學生的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環節二:拉力與彈簧拉伸長度的關系教師活動2 1.給彈簧施加一個拉力,彈簧會發生什么變化? 2.拉力大小和彈簧拉伸長度之間是否存在著某種規律? 3.引導學生做科學實驗,驗證猜想。 (1)提供實驗材料 底板、鉤碼、彈簧、直尺等 (2)講解實驗設計 ①將四根彈簧掛在底板的四個掛鉤上,記錄其初始長度。 ②在第一個彈簧上掛一個鉤碼,測量彈簧拉伸后的長度。 ③在第二個彈簧上掛兩個鉤碼,測量彈簧拉伸后的長度。 ④依次再掛三個鉤碼、四個鉤碼,分別測量彈簧拉伸后的長度。 ⑤彈簧長度變化有什么規律。 播放實驗視頻 (3)如果掛5個鉤碼,彈簧拉伸后的長度是多少? (4)如果無限制地掛鉤碼,彈簧會怎樣? 小結:無限制地掛鉤碼,彈簧所受的拉力將會超過彈簧的彈性限度,彈簧不能恢復原狀。 總結實驗結論:在彈性限度范圍內拉力越大,彈簧拉伸得越長。學生活動2 彈簧長度被拉長,使的拉力越大,長度拉得越長。 觀看視頻,在老師指導下,小組實驗操作,記錄實驗數據,并分析得出結論。 活動意圖說明:能夠讓學生通過親自收集數據,參與實證、討論和辯論,建構和理解主要的科學概念;學生有了參與探究活動的親身體驗,也有利于他們對科學精神的理解和培養,學會尊重事實,尊重和欣賞不同的意見,養成科學的生活方式。環節三:認識彈簧測力計教師活動3 人們根據彈簧拉伸長度隨拉力大小變化的規律,制成了彈簧測力計。利用彈簧測力計可測量力的大小。力的單位是牛頓,用字母“N”表示。 1.出示圖片,幫助學生認識彈簧測力計結構。 彈簧測力計的結構包括提環、指針、刻度和掛鉤等部分。 2.怎么使用彈簧測力計? 播放視頻學習使用方法。 3.使用彈簧測力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教師強調: ①使用前先檢查指針是否在“0”刻度處。 ②讀數時視線要與指針齊平。 ③被測的力不能超過彈簧測力計的最大刻度值。 4.指導學生學習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物體。 (1)測一測提起這些物品用了多大的力。 剪刀、膠帶。鋼筆、布鞋、文具袋、水杯等。 (2)溫馨提示 ①知道每一大格,最小一格表示多少牛。 ②測力時,要讓彈簧測力計內的彈簧軸線方向跟所測力的方向在一條直線上,且彈簧不能靠在刻度盤上。 ③要預估不能超量程使用。學生活動3 觀看視頻,組內交流 學生組內測量,填寫測量記錄 活動意圖說明:通過圖片幫助學生認識彈簧測力計結構,再借助視頻引導學生學習彈簧測力的使用方法,最后引導學生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物體,從理論到實際,一步步引導,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彈簧測力。環節四:做一個彈力玩具教師活動4 1.觀察彈力投石器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2.你能選擇合適的物體做一個彈力玩具嗎? 提供可選擇的物體:橡皮筋、氣球、彈性絲襪、鐵絲、彈跳球、指甲剪、橡皮、竹片等。 3.制作提示 ①用絲襪做蹦床玩具 ②用氣球和橡皮筋做彈跳的手球 4.展示交流,注意事項 制作彈力玩具或利用彈力玩具做射擊、拋射游戲時,不要對著人臉,應對著空曠的地方,注意安全。學生活動4 第一個:用橡皮筋和湯勺做的 第二個:直接利用指甲剪的彈性做的 組內選擇合適材料設計制作 展示交流自己的作品,交流制作方法和玩法活動意圖說明:讓學生將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結合在一起,自己動手,設計制作,有更多的科學思維的參與。7.板書設計 彈力 受到外力 形狀改變 物體 去掉外力 恢復原狀 在彈性限度范圍內,每增加相同的力,彈簧會伸長相同的長度。作業與拓展學習設計 課堂練習: 一、填空題 1.我們拉伸橡皮筋,橡皮筋會變長,不拉時又恢復到原來的長度,說明橡皮筋有______,這個過程中產生的力叫做_______。 2.力的單位是______。在使用彈簧測力計前,要先檢查指針是否在“_______“刻度處。 3.在一定范圍內,同一根彈簧,伸長的長度越______,掛起的鉤碼就______。 二、選擇題 1.我們可以用( )來測量物體所受重力的多少。 A.電子秤 B.秒表 C.彈簧測力計 2.如圖所示的彈簧測力計的正確讀數是( ) A.2.4N B.2.8N C.3.1N 3.下列體育運動與彈力無關的是( ) A.打籃球 B.打羽毛球 C.舉重 三、判斷題 1.沒有拉伸的橡皮筋也具有彈力。( ) 2.彈簧的彈性是無限的。( ) 3.射箭、拍球都是利用物體的彈性。( ) 4.彈簧測力計是利用彈性原理制成的。( ) 5.使用彈簧測力計測力,在讀數時應該平視刻度。( ) 【參考答案】 一、彈性 彈力 牛頓 0 長 重 二、CBA 三、 √√√ 作業布置:如果用彈簧測力計在桌面上拉動這些物體,所用的拉力和課堂上提升物體所用的力一樣嗎?課后動手試一試。9.教學反思與改進 在科學核心素養下,本節課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在組織學生認識彈性和彈力概念的環節讓學生通過實踐體驗活動,從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物體出發,學生在對物體的彈性和彈力有充分的感性基礎上,總結出什么彈性和彈力。在交流分享中注重培養學生主動思考,敢于質疑的思維方式,在科學探究中注重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31張PPT)第2課時彈力(蘇教版)四年級上01教學目標內容總覽02新知導入03探究新知04課堂練習05課堂總結06作業布置教學目標知道物體具有彈性,發生形變時會產生彈力。0102能用較準確的科學詞匯、統計圖表等記錄和整理實驗數據,得出結論。03能通過實驗探究彈力與物體形變之間的關系;能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能根據物體的彈性做一個彈力玩具,更好地感受彈性與彈力。科學觀念04在好奇心驅使下,樂于動手操作感興趣的事物;知道科學學科的學習與實踐要實事求是。科學思維探究實踐態度責任新知導入認識這些玩具嗎?動手試試,我們怎樣改變它們的形狀?橡皮筋彈簧海綿鋼尺新知導入拉伸橡皮筋彎曲鋼尺新知導入壓縮彈簧擠壓海綿新知導入撤去所用的力,這些物體的形狀又發生怎樣的改變?撤去外力后,物體恢復原狀當物體受到外力作用時,形狀或體積會發生改變,撤去外力后,又恢復原來的形狀或體積,這種性質叫作彈性。能使物體恢復原來的形狀或體積的力叫作彈力。新知導入玩過握力器和拉力器嗎?玩一玩,有何感受?在緊握握力器時手受到向外的壓力,在拉拉力器時手受到向內的拉力。這種向外的壓力或向內的拉力,就是物體的彈力。新知導入改變握力器和拉力器的形狀并不容易,因為它們的彈力很大。物體的彈力和我們施加的力,力的方向有什么特點?相反探究新知研究拉力與彈簧拉伸長度之間的關系給彈簧施加一個拉力,彈簧會發生什么變化?彈簧長度被拉長,使的拉力越大,長度拉得越長。探究新知研究拉力與彈簧拉伸長度之間的關系實驗材料底板鉤碼彈簧直尺探究新知研究拉力與彈簧拉伸長度之間的關系實驗設計①將四根彈簧掛在底板的四個掛鉤上,記錄其初始長度。②在第一個彈簧上掛一個鉤碼,測量彈簧拉伸后的長度。③在第二個彈簧上掛兩個鉤碼,測量彈簧拉伸后的長度。④依次再掛三個鉤碼、四個鉤碼,分別測量彈簧拉伸后的長度。⑤彈簧長度變化有什么規律。探究新知研究拉力與彈簧拉伸長度之間的關系拉力大小和彈簧拉伸長度之間是否存在著某種規律?探究新知研究拉力與彈簧拉伸長度之間的關系實驗記錄1個鉤碼 2個鉤碼 3個鉤碼 4個鉤碼 5個鉤碼 6個鉤碼彈簧拉伸后的長度實驗發現 開始時,所掛鉤碼每增加一個,彈簧都會伸長一些,且每次伸長的長度都相等,但當我們掛6個鉤碼時,伸長的長度卻與之前不同了。如果掛5個鉤碼,彈簧拉伸后的長度是多少?掛6個鉤碼呢?1厘米0.5厘米1.5厘米2厘米2.5厘米3.4厘米探究新知研究拉力與彈簧拉伸長度之間的關系如果無限制地掛鉤碼,彈簧會怎樣?無限制地掛鉤碼,彈簧所受的拉力將會超過彈簧的彈性限度,彈簧不能恢復原狀。實驗結論:在彈性限度范圍內,每增加相同的力,彈簧會伸長相同的長度。探究新知彈簧測力計人們根據彈簧拉伸長度隨拉力大小變化的規律,制成了彈簧測力計。利用彈簧測力計可測量力的大小。力的單位是牛頓,用字母“N”表示。彈簧測力計的結構包括提環、指針、刻度和掛鉤等部分。探究新知彈簧測力計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探究新知彈簧測力計使用彈簧測力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①使用前先檢查指針是否在“0”刻度處。 ②讀數時視線要與指針齊平。 ③被測的力不能超過彈簧測力計的最大刻度值。探究新知彈簧測力計測一測提起這些物品用了多大的力。剪刀膠帶鋼筆布鞋文具袋水杯探究新知彈簧測力計溫馨提示①知道每一大格,最小一格表示多少牛。②測力時,要讓彈簧測力計內的彈簧軸線方向跟所測力的方向在一條直線上,且彈簧不能靠在刻度盤上 。③要預估不能超量程使用 。探究新知彈簧測力計測量記錄物品 剪刀 膠帶 鋼筆 布鞋 文具袋 水杯力的大小探究新知做一個彈力玩具觀察彈力投石器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用橡皮筋和湯勺做的直接利用指甲剪的彈性做的探究新知你能選擇合適的物體做一個彈力玩具嗎?橡皮筋、氣球、彈性絲襪、鐵絲、彈跳球、指甲剪、橡皮、竹片等。做一個彈力玩具探究新知制作提示①用絲襪做蹦床玩具②用氣球和橡皮筋做彈跳的手球做一個彈力玩具探究新知展示交流,注意事項制作彈力玩具或利用彈力玩具做射擊、拋射游戲時,不要對著人臉,應對著空曠的地方,注意安全。做一個彈力玩具1.我們拉伸橡皮筋,橡皮筋會變長,不拉時又恢復到原來的長度,說明橡皮筋有______,這個過程中產生的力叫做_______。2.力的單位是______。在使用彈簧測力計前,要先檢查指針是否在“_______“刻度處。3.在一定范圍內,同一根彈簧,伸長的長度越______,掛起的鉤碼就______。課堂練習填空題彈性彈力牛頓0長重1.我們可以用( )來測量物體所受重力的多少。A.電子秤 B.秒表 C.彈簧測力計2.如圖所示的彈簧測力計的正確讀數是( )A.2.4N B.2.8N C.3.1N3.下列體育運動與彈力無關的是( )A.打籃球 B.打羽毛球 C.舉重課堂練習選擇題CBC1.沒有拉伸的橡皮筋也具有彈力。( )2.彈簧的彈性是無限的。( )3.射箭、拍球都是利用物體的彈性。( )4.彈簧測力計是利用彈性原理制成的。( )5.使用彈簧測力計測力,在讀數時應該平視刻度。( )課堂練習判斷題 √√√課堂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物體具有彈性,發生形變時會產生彈力,同時發現彈簧拉伸長度隨著拉力的增加有規律地變化,利用這個原理制作彈簧測力計。作業布置如果用彈簧測力計在桌面上拉動這些物體,所用的拉力和課堂上提升物體所用的力一樣嗎?課后動手試一試。剪刀膠帶鋼筆布鞋文具袋水杯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讓備課更有效www.21cnjy.comThanks!/ 讓教學更有效 高效備課 | 科學學科單元基本信息單元主題 常見的力課標要求 一、核心概念 物質的運動與相互作用 二、學習內容 3.1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①知道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摩擦力、彈力、浮力等都是直接施加在物體上的力。 ②舉例說明給物體施加力可以改變物體運動的快慢,也可以使物體開始或停止運動;學會使用彈簧測力計。 三、學業要求 1.能說明有些力是通過接觸物體施加的,有些力是不直接接觸物體施加的,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2.能通過觀察和實驗理解常見的力對物體運動的作用。 3.能在好奇心驅使下,表現出對日常生活中力與運動關系的探究興趣。單元課時設計 4課時一、單元學習主題分析(體現學習主題的育人價值)主題名稱 常見的力單元設計意圖 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我們雖然看不到力,但是可以從物體的形狀以及運動狀態的改變去感知力。自然界中,力與運動一樣普遍存在,只要兩個物體相互作用,就會產生力。力的知識在生產生活和現代科技中應用非常廣泛,比如汽車制動、劃船運動涉及摩擦力,撐竿跳高、彈力玩具涉及彈力,輪船受浮力的影響,發射火箭要借助反沖力等。 本單元主題關注的是生活中常見的力,是施力物體直接施加在受力物體上的力。這樣的主題從生活中來,從學生身邊的經驗或經歷開始,接著科學地學習,深入地探究,最后又回歸生活實踐,解決實際問題或分析解釋生活現象。這樣的主題學習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也使教材更加生活化、人文化。本單元將力與運動兩個主題整合在一起,可以更好地理解物體運動狀態的改變和施加在物體上的力有關,有利于建立起事物之間的聯系。此外,本單元的學習內容還涉及許多探究性的學習任務,學生動手又動腦,經歷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訂探究方案、開展相關實驗并收集數據、分析數據從而發現規律的過程,教材內容為提升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供了很好的載體。主題學情分析 低年段學生主要從施力方向上認識了推力和拉力,知道力可以使物體的形狀發生改變。到了中年段繼續學習直接施加在物體上的力,如彈力、摩擦力、浮力,不僅繼續關注力的方向,而且能夠使用簡單工具測量力的大小,同時將力對物體的作用效果體現在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包括運動快慢與方向。整個小學階段只涉及力的三要素當中的大小與方向。對于影響彈力、摩擦力、浮力大小的因素,在本單元中都有所涉及,但只是讓學生有一個粗淺的認識,為中學繼續深入學習力的三要素以及具體探究影響這些力的因素做鋪墊。開放性學習環境 1.指導性預習:閱讀+問題+檢測; 2.大單元大概念大任務課堂學習:問題+探究+講述+整合+實戰; 3.現代教育新技術:PPTX+微視頻+網絡+師生互助二、單元學習目標設計(基于標準、分析教材、結合學情,體現素養導向)單元學習目標 科學觀念:知道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認識拉力、磁力、彈力、摩擦力和浮力。 科學思維:通過觀察和實驗感知生活中常見的力,能夠舉例說出彈力、摩擦力、浮力等在生活中的應用。 探究實踐:結合力的測量,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研究影響彈力、摩擦力的大小以及物體沉浮狀態的因素。 態度責任:體會到在科學探究活動中,需要利用證據來驗證假設,必要時要收集一定的數據。三、學習活動/任務設計(指向學習目標,強調學生的活動與體驗)第1課時 任務1 名稱:看圖導入,揭示主題 首先復習力可以改變物體形狀知識點,然后引導學生看圖說話。 設計意圖:讓學生知道力不僅可以改變物體形狀,還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通過看圖,認識不同的力。任務2 名稱:探究活動 通過實驗探究拉力大小與小車前進快慢的關系、研究磁力能否改變鋼珠的運動方向,完成實驗記錄,并分析得出結論。 設計意圖:認識到力可以改變物體運動的快慢和運動的方向。第2課時 任務1 名稱:游戲導入,揭示主題 提供橡皮筋、彈簧、海綿、鋼尺等物品,學生動手改變物體的形狀并思考:撤去所用的力,這些物體的形狀又發生怎樣的改變? 設計意圖:既引發興趣,又了解學生對彈性認知的前概念。學生在玩中有所發現,知道物體具有彈性,發生形變時會產生彈力,培養學生關心生活,發現生活的秘密,使得彈性、彈力這些比較抽象的知識變得簡單易懂,在學生的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任務2 名稱:探究拉力與彈簧拉伸長度的關系 猜想:給彈簧施加一個拉力,彈簧會發生什么變化?拉力大小和彈簧拉伸長度之間是否存在著某種規律? 學生做科學實驗,整理實驗數據,驗證猜想。 設計意圖:能夠讓學生通過親自收集數據,參與實證、討論和辯論,建構和理解主要的科學概念;學生有了參與探究活動的親身體驗,也有利于他們對科學精神的理解和培養,學會尊重事實,尊重和欣賞不同的意見,養成科學的生活方式。任務3 名稱:認識彈簧測力計 出示圖片,介紹彈簧測力計結構;視頻介紹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學生動手測量提起剪刀、膠帶。鋼筆、布鞋、文具袋、水杯所需的力的大小。 設計意圖:通過圖片幫助學生認識彈簧測力計結構,再借助視頻引導學生學習彈簧測力的使用方法,最后引導學生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物體,從理論到實際,一步步引導,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彈簧測力。任務4 名稱:做一個彈力玩具 教師提供可選擇的物體:橡皮筋、氣球、彈性絲襪、鐵絲、彈跳球、指甲剪、橡皮、竹片等,學生選擇合適的材料做彈力玩具。 設計意圖:讓學生將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結合在一起,自己動手,設計制作,有更多的科學思維的參與。第3課時 任務1 名稱:現象導入,揭示主題 由作業導入,提問:用彈簧測力計在桌面上拉動這些物體,為什么所用的拉力比提升這些物體所用的力大? 出示圖片滑滑梯、推木箱、游泳、跳傘情境圖,引導學生思考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生活中常見的情境,引導學生使學生將生活經驗與新知識結合,能夠正確認識摩擦現象及摩擦力,知道除了固體與固體之間,固體在液體、空氣中運動時也會產生摩擦力。任務2 名稱:測量摩擦力 復習彈簧測力計的用法,視頻演示用測力計測量小木塊的摩擦力。 設計意圖:讓學生學會測量摩擦力,能夠正確地使用測力計,為下面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做技術鋪墊。任務3 名稱: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與阻力大小的因素 設計對比實驗,探究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的關系。再通過實驗探究如何減小液體阻力。 設計意圖:通過設計對比實驗的過程使學生理解控制變量的對比實驗如何設計、在實驗過程中學生也可以發現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壓力的大小、流體中物體的形狀等有關,在此過程中,也能讓學生明白要用數據來說明科學,不能光靠猜測就下結論。任務4 名稱:綜合應用 總結歸納摩擦力的好處與壞處,再看圖辨別人們在生活中是如何利用摩擦力的。 設計意圖:初步認識摩擦力的正負效應,了解生活中增大或減小摩擦力的具體事例,能夠應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問題。第4課時 任務1 名稱:實驗導入,揭示主題 觀察物體在水中沉浮現象,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解釋物體漂浮原因。用手把浮的物體壓入水中,感受手受到的力。 設計意圖:觀察物體沉浮現象,解釋物體漂浮原因,從感官表象到科學概念,由表及里,認識浮力及方向。任務2 名稱:下沉物體是否受到浮力 用彈簧測力計先測出石塊在空氣中受到的拉力,再測出石塊在水中受到的拉力,根據實驗數據分析下沉物體是否受到浮力。 設計意圖:糾正學生頭腦中錯誤的概念認知,認為下沉的物體不受浮力。任務3 名稱:影響物體沉浮因素 設計實驗,探究體積相同、質量不同的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再探究質量相同、體積不同的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根據實驗結果分析影響物體沉浮的因素。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得知:在體積相同時,重的物體沉,輕的物體浮;在質量相同時,體積小的物體容易下沉,體積大的物體容易上浮。任務4 名稱:綜合應用 嘗試讓A4紙在水里承載更多的硬幣,閱讀曹沖稱象的故事。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是一個取材方便、實用性很強的STEM環節,將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很好地結合在一起,學生既動手又動腦。四、單元學習評價設計評價要素 針對單元整體描述評價內容 第1課時:力與運動 1.看圖交流,認識到物體運動狀態的改變離不開力。 2.探究拉力大小與小車前進快慢關系,知道力可以改變物體運動的快慢。 3.研究磁力對鋼珠運動方向的影響,知道力可以改變物體運動的方向。 第2課時:彈力 1.認識物體的彈性,體驗彈力的存在。 2.研究拉力和彈簧拉伸長度的關系,了解彈簧測力計的原理。 3.學習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提起物體需要的力。 4.做一個彈力玩具鞏固對彈性與彈力的認識。 第3課時:摩擦力 1.看圖交流,認識什么是摩擦力。 2.測量摩擦力。 3.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因素,知道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會影響摩擦力大小。 4.研究如何減小液體的阻力,認識到物體的形狀會影響阻力的大小。 5.交流摩擦力的好處與壞處,認識增大與減小摩擦力在生活中的應用。 第4課時:浮力 1.觀察物體的沉浮情況, 初步認識浮力。 2.研究下沉的物體是否受到浮力。 3.研究影響物體沉浮狀態的因素。 4.做A4紙承載硬幣的活動,綜合應用浮力知識。 5.閱讀曹沖稱象的故事, 解釋其中的科學道理。評價指標 第1課時:力與運動 1.認識摩擦力、風力、磁力、彈力、浮力等生活中常見的力。知道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科學觀念) 2.明白在科學探究活動中,需要利用證據來驗證假設。(科學思維) 3.能夠與同伴合作探究拉力大小與小車前進快慢的關系。通過實驗研究磁力能否改變鋼珠的運動方向。(探究實踐) 4.培養在科學探究活動中主動與同伴合作,積極參與交流和討論的態度。(責任態度) 第2課時:彈力 1.知道物體具有彈性,發生形變時會產生彈力;了解彈力在生活中的應用。(科學觀念) 2.能用較準確的科學詞匯、統計圖表等記錄和整理實驗數據,得出結論。(科學思維) 3.能夠通過實驗探究彈力與物體形變之間的關系;能夠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能夠根據物體的彈性做一個彈力玩具,更好地感受彈性與彈力。(科學探究) 4.在科學探究的學習中體驗到探究的樂趣,樂于與他人合作,學會創造;樂于將學到的科學知識應用于生活。(責任態度) 第3課時:摩擦力 1.知道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運動時會產生摩擦力;知道摩擦力的好處與壞處,并能夠分析現實中的某些行為是增大還是減小摩擦力。(科學觀念) 2.能依據證據運用分析、比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結果得出結論。(科學思維) 3.能夠用彈簧測力計測量物體在水平面做勻速直線運動時受到的摩擦力;能夠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知道摩擦力的大小受接觸面粗糙程度的影響。(科學探究) 4.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研究如何減小液體的阻力,知道把物體做成流線型是減小液體或空氣阻力的一種有效方法。(責任態度) 第4課時:浮力 1.知道在水中的物體,不論沉浮,都受到水的浮力。(科學觀念) 2.能通過觀察、對比、實驗等方式進行探究;在實驗中理解控制變量的科學方法和思想意義。(科學思維) 3.能夠根據結構性的材料探究質量、體積對物體沉浮狀態的影響;能夠做A4紙在水中承載硬幣的實驗,更好地體驗浮力的大小。(實驗探究) 4.能夠把知識與生活進行聯系,運用所學的知識解釋曹沖稱象的科學道理。(責任態度)評價方法 課上評價 1.教師激勵評價 2.學生自我反思評價 3.成果展示,學生互評:贊賞性評價和質疑性評價 5.使用評價量化表,延時評價 課后評價 1.課時作業 2.單元測試五、單元作業設計一、選一選,將正確的序號填寫在括號。 1.飛機、火箭模仿魚類身體的形狀做成流線型,主要是為了( ) A.減小阻力 B.增大阻力 C.更結實 2.下列行為不適宜出現在浴室中的是( ) A.鋪防滑墊 B.鋪凹凸不平的花紋地磚 C,穿光滑平底拖鞋 3.如圖,質量相同形狀不同的三塊橡皮泥,同時放入裝有液體的塑料瓶中。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 A①最先落入瓶底 B.②最先落入瓶底 C.③最先落入瓶底 4.如下圖甲和圖乙, 重物和長木板完全相同,用彈贄測力計水平拉動重物做勻速直線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圖彈簧測力計讀數較大 B.乙圖彈簧測力計讀數較大 C.兩圖彈簧測力計讀數相同 5.下圖木片和小車上分別粘有一個圓形磁鐵。當甲磁鐵去接近乙磁鐵時,小車( ) A.會運動 B.靜止不動 C.無法判斷 6.小麗同學用力彎曲鋼尺,發現變彎曲,松手時鋼尺恢復原狀。這種現象說明了( ) A.鋼尺具有彈性 B.鋼尺沒有彈性 C. 用的力太大了 7.古時候,曹沖利用大船稱出了大象體重。其原理是利用了什么( ) A.水的摩擦力 B.水的壓力 C.水的浮力 8.如圖,掛一個鉤碼彈簧拉伸毫米。下列表述錯誤的是( ). A.掛5個鉤碼時,彈簧拉伸長度是2毫米 B.如果無限制地掛鉤碼,彈簧會被損壞 C.在一定限度內增加鉤碼,彈簧拉伸長度是沒有規律的 9.為了讓張A4紙在水中承載更多的硬幣,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A.把A4紙涂成黃色 B.把A4紙撕碎 C.把A4紙折成紙船的形狀 10.下列利用彈性的例子是( )。 A.玩拉力器 B.蘋果從樹上掉下來 C.玩滑滑梯 【參考答案】 ACBB AACC CA 二、判斷題,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 1.皮球能從地面彈起是由于自身構造造成的,與受力無關。( ) 2.風力使靜止的風車轉動起來,改變了風車的運動狀態。( ) 3.物體在液體或空氣中運動時,不會產生摩擦力。( ) 4.其他條件相同,接觸面越光滑,摩擦力也越大。( ) 5.在水中下沉的物體,也受到水的浮力。( ) 6.力一定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 7.同一種物體,體積越大,越容易上浮。( ) 8.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本身和接觸面粗糙程度有關。( ) 9.彈簧測力計是利用彈性原理制成的。( ) 10.磁力能改變鋼珠運動的快慢,但不能改變鋼珠的運動方向。( ) 【參考答案】 √ √ √√√ 三、連一連,把下列物體運動狀態的改變與相關的力連起來。 運動中的自行車停下來 浮力 風車轉動起來 彈力 磁力小車拐彎 磁力 皮球彈起來 風力 潛艇浮出水面 摩擦力 【參考答案】 運動中的自行車停下來 浮力 風車轉動起來 彈力 磁力小車拐彎 磁力 皮球彈起來 風力 潛艇浮出水面 摩擦力 四、簡答題 1.鐵塊在水中是沉的,鋼鐵造的大輪船卻能浮在水面上,還能裝載貨物,請你解釋這是為什么? 2.假如從行走安全的角度出發,你會挑選哪雙鞋?為什么? 【參考答案】 1.輪船是空心的,能增加輪船自身在水中排開的水量。 2.第一雙鞋子:鞋底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對人有益,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行走越安全。 五、實驗題 1.科學小組在裝有清水的玻璃水槽內放入三個物體(如圖)。 (1)你認為哪些物體受到了水的浮力作用,請在下面對應的橫線上畫“√”,沒受到水的浮力的畫“×”。 A __________ B___________ C __________ (2)研究下沉的物體C是否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 ①先用彈簧測力計測出物體C在__________中受到的拉力,再測出物體C在_______中受到的拉力。 ②通過實驗,發現物體C在________中受到的拉力大,說明物體C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 √ √ 空氣 水 空氣 受到了水的浮力作用六、單元教學結構圖力的大小可測量 彈力 彈簧測力計 影響因素:物體重量 接觸面 常見的力 摩擦力 (改變狀態和方向) 應用 沉與浮 浮力 影響因素 應用七、反思性教學改進實施后填寫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大單元整體教學】3.2《彈力》課時教案.docx 【大單元整體教學】3.2《彈力》課時課件.pptx 【大單元整體教學】第三單元《常見的力》單元整體設計.docx 彈簧測力計.mp4 研究拉力與彈簧拉伸長度之間的關系.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