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大單元整體教學】3.4《浮力》單元整體設計+課件+教案+素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大單元整體教學】3.4《浮力》單元整體設計+課件+教案+素材

資源簡介

(共37張PPT)
第4課時
浮力
(蘇教版)四年級

01
教學目標
內容總覽
02
新知導入
03
探究新知
04
課堂練習
05
課堂總結
06
作業布置
教學目標
知道在水中的物體,不論沉浮,都受到水的浮力。
01
02
能通過觀察、對比、實驗等方式進行探究;在實驗中理解控制變量的科學方法和思想意義。
03
能夠根據結構性的材料探究質量、體積對物體沉浮狀態的影響;能夠做A4紙在水中承載硬幣的實驗,更好地體驗浮力大小。
科學觀念
04
能夠把知識與生活進行聯系,運用所學的知識解釋曹沖稱象的科學道理。
科學思維
探究實踐
態度責任
新知導入
木塊、金屬、塑料、玻璃、石頭、泡沫在水中是浮是沉?
新知導入
實驗演示
將物品直接放入水中, 不改變它們的形狀,不得借助任何漂浮物。然后松手,觀察記錄沉浮現象。浮,用“↑”表示;沉,用“↓”表示。
木塊、金屬、塑料、玻璃、石頭、泡沫在水中是浮是沉?
新知導入
觀察記錄
木塊 金屬 塑料 玻璃 石頭 泡沫
預測
結果
木塊、金屬、塑料、玻璃、石頭、泡沫在水中是浮是沉?












新知導入
物體在水中有的浮,有的沉。
浸入水中的物體會受到水豎直向上托舉的力,這種力叫作浮力。正因為有浮力,物體才能漂浮在水面。
木塊、金屬、塑料、玻璃、石頭、泡沫在水中是浮是沉?
新知導入
用手把浮的物體壓入水中,手有什么感覺?
能感受到一種向上的力
浮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上的
探究新知
下沉物體是否受到浮力
實驗器材
石頭
測力計
水槽

探究新知
下沉物體是否受到浮力
實驗方法
測出石塊在空氣中受到的拉力
注意石塊在空氣的拉力不能超出測力計的量程
探究新知
下沉物體是否受到浮力
如果浸沒在水里的石塊不受浮力,測力計的讀數是什么樣的?
和在空氣中受到的拉力相同
探究新知
下沉物體是否受到浮力
石塊沉入水中后,測出石塊在水中受到的拉力,有什么發現?
彈簧測力計上的讀數比在空氣中測提起石塊的力小
下沉的石塊受到浮力
探究新知
下沉物體是否受到浮力
你能計算出沉入水中石塊受到的浮力大小嗎?
浮力=石塊在空氣中受到的拉力-石塊在水中受到的拉力
水中的物體,不論沉與浮,都受到水的浮力
體積相同的物體,質量會影響物體的沉浮狀態,重的下沉,輕的上浮。
探究新知
影響物體沉浮因素
(一)體積相同、質量不同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態一樣嗎?
探究新知
影響物體沉浮因素
實驗中需要保持不變的量和需要改變的量分別是什么?
保持不變的量
需要改變的量
體積相同
質量不同
探究新知
影響物體沉浮因素
怎么利用下面材料設計實驗?
空心塑料球
橡皮泥
一盆水
探究新知
影響物體沉浮因素
實驗設計
(1)給三個同樣大小的空心塑料球分別貼上標簽1、2、3。
(2)1 號球內裝滿橡皮泥,2 號球內裝一半橡皮泥,3 號球內裝少許橡皮泥。
(3)把三個塑料球放入水中,觀察它們的沉浮狀態。
探究新知
影響物體沉浮因素
觀察實驗現象
在體積相同時,重的物體容易下沉,輕的物體容易上浮
探究新知
影響物體沉浮因素
(二)質量相同、體積不同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態一樣嗎?
質量相同的物體,體積會影響物體的沉浮狀態,體積小的下沉,體積大的上浮。
探究新知
影響物體沉浮因素
實驗中需要保持不變的量和需要改變的量分別是什么?
保持不變的量
需要改變的量
質量相同
體積不同
探究新知
影響物體沉浮因素
怎么利用下面材料設計實驗?
空心塑料球
橡皮泥
天平
一盆水
探究新知
影響物體沉浮因素
實驗設計
(1)給三個大小不一的塑料球分別貼上標簽1、2、3。
(2)在空心塑料球中裝入橡皮泥,用天平稱量,確保裝入橡皮泥后三個塑料球的質量相同。
(3)把三個塑料球放入水中,觀察它們的沉浮狀態。
探究新知
影響物體沉浮因素
溫馨提示
天平已調好,把1號球放在左盤不動,右盤依次放2號球和3號球,調整2號球和3號球質量,使天平保持平衡,即左右兩球質量相同。
探究新知
影響物體沉浮因素
觀察實驗現象
在質量相同時,體積小的物體容易下沉,體積大的物體容易上浮。
探究新知
影響物體沉浮因素
通過上面的實驗, 你發現哪些因素會影響物體的沉浮狀態?
物體的質量和體積會影響物體的沉浮狀態
探究新知
綜合應用
根據實驗觀察,想什么辦法能讓一張A4紙在水中承載更多的硬幣?
注意紙的質量不能改變,就是一張A4紙
探究新知
綜合應用
方法1:將白紙折成一張紙船的形狀,可以承載更多的硬幣。
方法2:將白紙折疊成長方體的形狀,把接觸水面的面積折得更大一些,這樣白紙受到的浮力更大,就可以承載更多的硬幣。
探究新知
綜合應用
同樣重的物體,改變它的形狀,將它的體積適當變大,能排開更多的水,就會浮在水面,就能承載更多的物體。
實心的金屬鐵在水里會下沉,但把它制成空心的船就能浮在水面了。萬噸巨輪給你什么啟示?
探究新知
綜合應用
誰能講述曹沖稱象的故事?
東漢末年,孫權送給曹操一頭大象。曹操想知道這頭大象有多重,命屬下獻計,可誰也想不出稱象的辦法。曹操的小兒子曹沖想出了一個辦法:把大象牽到大船上, 在船舷齊水面的地方刻上記號,然后把大象牽上岸,再往船上裝石頭,直到船身沉到剛才刻的記號處。這時只
要稱出船上的石頭有多重,就能知道大象有多重了。曹操聽了很高興,立刻吩咐屬下照這個辦法去做,結果真稱出了大象的體重。
探究新知
綜合應用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怎樣的科學道理?
在其他條件都不改變的情況下,質量相同的物體,所受到的浮力是一樣的。所以大象的重量和船上石頭的重量是一樣的。
1.同樣質量的物體,體積越_____的,越容易上浮;同樣體積的物體,質量越_____的,越容易上浮。
2.浸入水中的物體會受到豎直向上的托舉的力,這種力叫作______。
3.物體的____和____會影響物體的沉浮狀態。
課堂練習
填空題


浮力
質量
體積
1.小樂用測力計豎直拉起一塊石頭需要4N的力。小樂把這塊石頭浸入水中,再用測力計往起拉,發現測力計上的數值( )。
A.也是4N B.比4N大 C.比4N小
2.古時候,曹沖利用大船稱出了大象體重。其原理是利用了( )。
A.水的摩擦力 B.水的壓力 C.水的浮力
課堂練習
選擇題
C
C
3.三個同樣大小的空心塑料小球,裝入不同質量的橡皮泥,最有可能上浮的是( )。
A.裝滿橡皮泥的小球
B.裝一半橡皮泥的小球
C.裝少許橡皮泥的小球
課堂練習
選擇題
C
1.因為石頭沉到了水底,所以它并沒有受到水的浮力。( )
2.自然狀態下物體沒有沉入水底,就說明這個物體是浮的。( )
3.物體能漂浮在水面上是浮力的作用。( )
4.在水中搬運石頭比較省力是因為在水里受到浮力的作用。( )
5.同一張疊的紙船,體積越大承載的硬幣就越多。( )
課堂練習
判斷題





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在水中的物體,不論沉浮,都受到水的浮力。同時也知道質量和體積是影響浮力大小的兩個因素。
作業布置
閱讀《撈鐵牛》故事,分析故事中包含的科學道理。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讓備課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4課時教學設計
課題 浮力
課型 新授課 章/單元復習課□ 專題復習課□ 習題/試卷講評課□ 學科實踐活動課□ 其他□
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緊緊圍繞浮力展開,中間穿插研究影響物體沉浮狀態的因素,為初中進一步研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做鋪墊。本課教學內容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揭示概念,感知浮力。包括兩個活動:活動一,觀察物體的沉浮狀態,引出浮力概念;活動二,研究下沉的物體是否受到浮力,暗含可利用測力計測出浮力,同時糾正學生頭腦中一些錯誤的前概念。 第二部分,研究影響物體沉浮狀態的因素。通過結構性的材料,選擇體積相同、質量不同的物體,以及質量相同、體積不同的物體,對比發現哪些因素會影響物體的沉浮狀態。 第三部分是綜合應用,包括兩個活動:活動一,綜合應用浮力知識,做A4紙在水中承載硬幣的活動,這是實踐層面;活動二,閱讀曹沖稱象的故事,解釋其中的科學道理,這是理論層面。
學習者分析 通過《力與運動》、《彈力》、《摩擦力》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認識力的方法,可以借助一定的工具測量力的大小,認識到彈力、摩擦力在生活中的應用,能在教師的引導下探究影響力大小的因素。這些都為《浮力》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實驗操作能力,能夠設計實驗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但要提醒學生在實驗中仔細觀察和及時記錄,引導學生正確理解浮力的作用以及影響物體沉浮狀態的因素。
學習目標確定 科學觀念:知道在水中的物體,不論沉浮,都受到水的浮力。 科學思維:能通過觀察、對比、實驗等方式進行探究;在實驗中理解控制變量的科學方法和思想意義。 探究實踐:能夠根據結構性的材料探究質量、體積對物體沉浮狀態的影響;能夠做A4紙在水中承載硬幣的實驗,更好地體驗浮力大小。 態度責任: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釋曹沖稱象的科學道理。
學習重點難點 重點:感知浮力并初步探索影響物體沉浮狀態的因素。 難點:通過結構性的材料探究影響物體沉浮狀態的因素。
學習評價設計 評價內容評價指標表現程度自評互評師評☆☆☆☆☆☆觀察物體的沉浮情況,初步認識浮力。能知道浮力概念能基本能不能研究下沉的物體是否受到浮力。能知道在水中下沉的物體也受到浮力。能基本能不能研究影響物體沉浮狀態的因素。夠根據結構性的材料探究質量、體積對物體沉浮狀態的影響。能基本能不能做A4紙承載硬幣的活動,綜合應用浮力知識。能夠做A4紙在水中承載硬幣的實驗,更好地體驗浮力大小。能基本能不能閱讀曹沖稱象的故事,解釋其中的科學道理。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釋曹沖稱象的科學道理。能基本能不能學習收獲
6.學習活動設計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環節一:實驗導入,揭示主題教師活動1 1.木塊、金屬、塑料、玻璃、石頭、泡沫在水中是浮是沉? 2.教師實驗演示 將物品直接放入水中, 不改變它們的形狀,不得借助任何漂浮物。然后松手,觀察記錄沉浮現象。浮,用“↑”表示;沉,用“↓”表示。 3.通過實驗觀察,我們有什么發現? 教師講解: 浸入水中的物體會受到水豎直向上托舉的力,這種力叫作浮力。正因為有浮力,物體才能漂浮在水面。 4.用手把浮的物體壓入水中,手有什么感覺?引導學生親自動手試試。 教師講解: 浮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上的學生活動1 猜測 觀察演示實驗,和老師一起填寫記錄表 物體在水中有的浮,有的沉。 每組選一名上臺實驗,交流:能感受到一種向上的力。 活動意圖說明:觀察物體沉浮現象,解釋物體漂浮原因,從感官表象到科學概念,由表及里,認識浮力及方向。環節二:下沉物體是否受到浮力教師活動2 下沉物體是否受到浮力? 引導學生做實驗。 1.提供實驗器材 石頭、測力計、水槽、水等。 2.實驗方法 (1)測出石塊在空氣中受到的拉力。 提示學生注意:石塊在空氣的拉力不能超出測力計的量程。 追問:如果浸沒在水里的石塊不受浮力,測力計的讀數是什么樣的? (2)石塊沉入水中后,測出石塊在水中受到的拉力,有什么發現? 教師小結: 下沉的石塊受到浮力。 3.你能計算出沉入水中石塊受到的浮力大小嗎? 教師小結: 水中的物體,不論沉與浮,都受到水的浮力。學生活動2 猜測 測量石塊在空氣中受到的拉力 和在空氣中受到的拉力相同 測量,回答:彈簧測力計上的讀數比在空氣中測提起石塊的力小。 浮力=石塊在空氣中受到的拉力-石塊在水中受到的拉力活動意圖說明:糾正學生頭腦中錯誤的概念認知,認為下沉的物體不受浮力環節三:影響物體沉浮因素教師活動3 (一)體積相同、質量不同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態一樣嗎? 1.引導學生實驗之前先預測一下。 2.實驗中需要保持不變的量和需要改變的量分別是什么? 3.利用下面材料怎樣設計實驗? 材料:空心塑料球、橡皮泥、一盆水 4.教師講解實驗設計 (1)給三個同樣大小的空心塑料球分別貼上標簽1、2、3。 (2)1號球內裝滿橡皮泥,2號球內裝一半橡皮泥,3號球內裝少許橡皮泥。 (3)把三個球放入水中,觀察它們的沉浮狀態。 5.播放視頻,觀察實驗現象。 (二)質量相同、體積不同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態一樣嗎? 1.引導學生實驗之前先預測一下。 2.實驗中需要保持不變的量和需要改變的量分別是什么? 3.怎么利用下面的材料設計實驗? 材料:空心塑料球、橡皮泥、天平、一盆水等。 4.教師講解實驗設計 (1)給三個大小不一的塑料球分別貼上標簽1、2、3。 (2)在空心塑料球中裝入橡皮泥,用天平稱量,確保裝入橡皮泥后三個塑料球的質量相同。 (3)把三個塑料球放入水中,觀察它們的沉浮狀態。 溫馨提示: 天平已調好,把1號球放在左盤不動,右盤依次放2號球和3號球,調整2號球和3號球質量,使天平保持平衡,即左右兩球質量相同。 5.播放視頻,觀察實驗現象。 6.通過上面的實驗,你發現哪些因素會影響物體的沉浮狀態?學生活動3 預測:體積相同的物體,質量會影響物體的沉浮狀態,重的下沉,輕的上浮。 保持不變的量:體積相同 需要改變的量:質量不同 討論交流 組內合作實驗,觀察實驗現象 在體積相同時,重的物體容易下沉,輕的物體容易上浮。 預測:質量相同物體,體積會影響物體的沉浮狀態,體積小的下沉,體積大的上浮。 保持不變的量:質量相同 需要改變的量:體積不同 討論交流 組內合作實驗,觀察實驗現象 在質量相同時,體積小的物體容易下沉,體積大的物體容易上浮。 質量和體積 活動意圖說明: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得知:在體積相同時,重的物體沉,輕的物體浮;在質量相同時,體積小的物體容易下沉,體積大的物體容易上浮。環節四:綜合應用教師活動4 1.根據實驗觀察,想什么辦法能讓一張A4紙在水中承載更多的硬幣? 注意紙質量不改變,就是一張A4紙。 2.同樣質量的物體,改變它的形狀讓它的體積變得更大,就能排開更多的水,就可以承載更多的硬幣。實心的金屬鐵在水里會下沉,但把它制成空心的船就能浮在水面了。萬噸巨輪給你什么啟示? 3.誰能講述曹沖稱象的故事? 4.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怎樣的科學道理?學生活動4 方法1:將白紙折成一張紙船的形狀,可以承載更多的硬幣。 方法2:將白紙折疊成長方體的形狀,把接觸水面的面積折得更大一些,這樣白紙受到的浮力更大,就可以承載更多的硬幣。 同樣重的物體,改變它的形狀,將它的體積適當變大,能排開更多的水,就會浮在水面,就能承載更多的物體。 講述:東漢末年,孫權送給曹操一頭大象。曹操想知道這頭大象有多重,命屬下獻計,可誰也想不出稱象的辦法。曹操的小兒子曹沖想出了一個辦法:把大象牽到大船上, 在船舷齊水面的地方刻上記號,然后把大象牽上岸,再往船上裝石頭,直到船身沉到剛才刻的記號處。這時只要稱出船上的石頭有多重,就能知道大象有多重了。曹操聽了很高興,立刻吩咐屬下照這個辦法去做,結果真稱出了大象的體重。 在其他條件都不改變的情況下,質量相同的物體,所受到的浮力是一樣的。所以大象的重量和船上石頭的重量是一樣的。活動意圖說明:這個環節是一個取材方便、實用性很強的STEM環節,將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很好地結合在一起,學生既動手又動腦。
7.板書設計 浮力 向上托舉的力 豎直向上 浮力 浮力 質量:在質量相同時,體積小的物體容易下沉,體積大的物體容易上浮 影響因素 體積:在體積相同時,重的物體沉,輕的物體浮
作業與拓展學習設計 課堂練習: 一、填空題 1.同樣質量的物體,體積越_____的,越容易上浮;同樣體積的物體,質量越_____的,越容易上浮。 2.浸入水中的物體會受到豎直向上的托舉的力,這種力叫作______。 3.物體的____和____會影響物體的沉浮狀態。 二、選擇題 1.小樂用測力計豎直拉起一塊石頭需要4N的力。小樂把這塊石頭浸入水中,再用測力計往起拉,發現測力計上的數值( )。 A.也是4N B.比4N大 C.比4N小 2.古時候,曹沖利用大船稱出了大象體重。其原理是利用了( )。 A.水的摩擦力 B.水的壓力 C.水的浮力 3.三個同樣大小的空心塑料小球,裝入不同質量的橡皮泥,最有可能上浮的是( )。 A.裝滿橡皮泥的小球 B.裝一半橡皮泥的小球 C.裝少許橡皮泥的小球 三、判斷題 1.因為石頭沉到了水底,所以它并沒有受到水的浮力。( ) 2.自然狀態下物體沒有沉入水底,就說明這個物體是浮的。( ) 3.物體能漂浮在水面上是浮力的作用。( ) 4.在水中搬運石頭比較省力是因為在水里受到浮力的作用。( ) 5.同一張疊的紙船,體積越大承載的硬幣就越多。( ) 【參考答案】 一、大 小 浮力 質量 體積 二、CCC 三、 √√√√ 作業布置:閱讀《撈鐵牛》故事,分析故事中包含的科學道理。
9.教學反思與改進 本節課,動手操作和實驗探究貫穿始終,學生更加直觀地認識和理解了浮力的定義,以及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實驗操作中,團隊配合默契,過程順利得當,從而得出了浮力大小的兩個影響因素,學生對科學探究的過程有了身臨其境的體驗,達到了教學目標,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情況良好。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讓教學更有效 高效備課 | 科學學科
單元基本信息
單元主題 常見的力
課標要求 一、核心概念 物質的運動與相互作用 二、學習內容 3.1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①知道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摩擦力、彈力、浮力等都是直接施加在物體上的力。 ②舉例說明給物體施加力可以改變物體運動的快慢,也可以使物體開始或停止運動;學會使用彈簧測力計。 三、學業要求 1.能說明有些力是通過接觸物體施加的,有些力是不直接接觸物體施加的,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2.能通過觀察和實驗理解常見的力對物體運動的作用。 3.能在好奇心驅使下,表現出對日常生活中力與運動關系的探究興趣。
單元課時設計 4課時
一、單元學習主題分析(體現學習主題的育人價值)
主題名稱 常見的力
單元設計意圖 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我們雖然看不到力,但是可以從物體的形狀以及運動狀態的改變去感知力。自然界中,力與運動一樣普遍存在,只要兩個物體相互作用,就會產生力。力的知識在生產生活和現代科技中應用非常廣泛,比如汽車制動、劃船運動涉及摩擦力,撐竿跳高、彈力玩具涉及彈力,輪船受浮力的影響,發射火箭要借助反沖力等。 本單元主題關注的是生活中常見的力,是施力物體直接施加在受力物體上的力。這樣的主題從生活中來,從學生身邊的經驗或經歷開始,接著科學地學習,深入地探究,最后又回歸生活實踐,解決實際問題或分析解釋生活現象。這樣的主題學習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也使教材更加生活化、人文化。本單元將力與運動兩個主題整合在一起,可以更好地理解物體運動狀態的改變和施加在物體上的力有關,有利于建立起事物之間的聯系。此外,本單元的學習內容還涉及許多探究性的學習任務,學生動手又動腦,經歷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訂探究方案、開展相關實驗并收集數據、分析數據從而發現規律的過程,教材內容為提升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供了很好的載體。
主題學情分析 低年段學生主要從施力方向上認識了推力和拉力,知道力可以使物體的形狀發生改變。到了中年段繼續學習直接施加在物體上的力,如彈力、摩擦力、浮力,不僅繼續關注力的方向,而且能夠使用簡單工具測量力的大小,同時將力對物體的作用效果體現在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包括運動快慢與方向。整個小學階段只涉及力的三要素當中的大小與方向。對于影響彈力、摩擦力、浮力大小的因素,在本單元中都有所涉及,但只是讓學生有一個粗淺的認識,為中學繼續深入學習力的三要素以及具體探究影響這些力的因素做鋪墊。
開放性學習環境 1.指導性預習:閱讀+問題+檢測; 2.大單元大概念大任務課堂學習:問題+探究+講述+整合+實戰; 3.現代教育新技術:PPTX+微視頻+網絡+師生互助
二、單元學習目標設計(基于標準、分析教材、結合學情,體現素養導向)
單元學習目標 科學觀念:知道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認識拉力、磁力、彈力、摩擦力和浮力。 科學思維:通過觀察和實驗感知生活中常見的力,能夠舉例說出彈力、摩擦力、浮力等在生活中的應用。 探究實踐:結合力的測量,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研究影響彈力、摩擦力的大小以及物體沉浮狀態的因素。 態度責任:體會到在科學探究活動中,需要利用證據來驗證假設,必要時要收集一定的數據。
三、學習活動/任務設計(指向學習目標,強調學生的活動與體驗)
第1課時 任務1 名稱:看圖導入,揭示主題 首先復習力可以改變物體形狀知識點,然后引導學生看圖說話。 設計意圖:讓學生知道力不僅可以改變物體形狀,還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通過看圖,認識不同的力。
任務2 名稱:探究活動 通過實驗探究拉力大小與小車前進快慢的關系、研究磁力能否改變鋼珠的運動方向,完成實驗記錄,并分析得出結論。 設計意圖:認識到力可以改變物體運動的快慢和運動的方向。
第2課時 任務1 名稱:游戲導入,揭示主題 提供橡皮筋、彈簧、海綿、鋼尺等物品,學生動手改變物體的形狀并思考:撤去所用的力,這些物體的形狀又發生怎樣的改變? 設計意圖:既引發興趣,又了解學生對彈性認知的前概念。學生在玩中有所發現,知道物體具有彈性,發生形變時會產生彈力,培養學生關心生活,發現生活的秘密,使得彈性、彈力這些比較抽象的知識變得簡單易懂,在學生的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任務2 名稱:探究拉力與彈簧拉伸長度的關系 猜想:給彈簧施加一個拉力,彈簧會發生什么變化?拉力大小和彈簧拉伸長度之間是否存在著某種規律? 學生做科學實驗,整理實驗數據,驗證猜想。 設計意圖:能夠讓學生通過親自收集數據,參與實證、討論和辯論,建構和理解主要的科學概念;學生有了參與探究活動的親身體驗,也有利于他們對科學精神的理解和培養,學會尊重事實,尊重和欣賞不同的意見,養成科學的生活方式。
任務3 名稱:認識彈簧測力計 出示圖片,介紹彈簧測力計結構;視頻介紹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學生動手測量提起剪刀、膠帶。鋼筆、布鞋、文具袋、水杯所需的力的大小。 設計意圖:通過圖片幫助學生認識彈簧測力計結構,再借助視頻引導學生學習彈簧測力的使用方法,最后引導學生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物體,從理論到實際,一步步引導,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彈簧測力。
任務4 名稱:做一個彈力玩具 教師提供可選擇的物體:橡皮筋、氣球、彈性絲襪、鐵絲、彈跳球、指甲剪、橡皮、竹片等,學生選擇合適的材料做彈力玩具。 設計意圖:讓學生將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結合在一起,自己動手,設計制作,有更多的科學思維的參與。
第3課時 任務1 名稱:現象導入,揭示主題 由作業導入,提問:用彈簧測力計在桌面上拉動這些物體,為什么所用的拉力比提升這些物體所用的力大? 出示圖片滑滑梯、推木箱、游泳、跳傘情境圖,引導學生思考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生活中常見的情境,引導學生使學生將生活經驗與新知識結合,能夠正確認識摩擦現象及摩擦力,知道除了固體與固體之間,固體在液體、空氣中運動時也會產生摩擦力。
任務2 名稱:測量摩擦力 復習彈簧測力計的用法,視頻演示用測力計測量小木塊的摩擦力。 設計意圖:讓學生學會測量摩擦力,能夠正確地使用測力計,為下面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做技術鋪墊。
任務3 名稱: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與阻力大小的因素 設計對比實驗,探究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的關系。再通過實驗探究如何減小液體阻力。 設計意圖:通過設計對比實驗的過程使學生理解控制變量的對比實驗如何設計、在實驗過程中學生也可以發現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壓力的大小、流體中物體的形狀等有關,在此過程中,也能讓學生明白要用數據來說明科學,不能光靠猜測就下結論。
任務4 名稱:綜合應用 總結歸納摩擦力的好處與壞處,再看圖辨別人們在生活中是如何利用摩擦力的。 設計意圖:初步認識摩擦力的正負效應,了解生活中增大或減小摩擦力的具體事例,能夠應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問題。
第4課時 任務1 名稱:實驗導入,揭示主題 觀察物體在水中沉浮現象,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解釋物體漂浮原因。用手把浮的物體壓入水中,感受手受到的力。 設計意圖:觀察物體沉浮現象,解釋物體漂浮原因,從感官表象到科學概念,由表及里,認識浮力及方向。
任務2 名稱:下沉物體是否受到浮力 用彈簧測力計先測出石塊在空氣中受到的拉力,再測出石塊在水中受到的拉力,根據實驗數據分析下沉物體是否受到浮力。 設計意圖:糾正學生頭腦中錯誤的概念認知,認為下沉的物體不受浮力。
任務3 名稱:影響物體沉浮因素 設計實驗,探究體積相同、質量不同的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再探究質量相同、體積不同的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根據實驗結果分析影響物體沉浮的因素。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得知:在體積相同時,重的物體沉,輕的物體浮;在質量相同時,體積小的物體容易下沉,體積大的物體容易上浮。
任務4 名稱:綜合應用 嘗試讓A4紙在水里承載更多的硬幣,閱讀曹沖稱象的故事。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是一個取材方便、實用性很強的STEM環節,將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很好地結合在一起,學生既動手又動腦。
四、單元學習評價設計
評價要素 針對單元整體描述
評價內容 第1課時:力與運動 1.看圖交流,認識到物體運動狀態的改變離不開力。 2.探究拉力大小與小車前進快慢關系,知道力可以改變物體運動的快慢。 3.研究磁力對鋼珠運動方向的影響,知道力可以改變物體運動的方向。 第2課時:彈力 1.認識物體的彈性,體驗彈力的存在。 2.研究拉力和彈簧拉伸長度的關系,了解彈簧測力計的原理。 3.學習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提起物體需要的力。 4.做一個彈力玩具鞏固對彈性與彈力的認識。 第3課時:摩擦力 1.看圖交流,認識什么是摩擦力。 2.測量摩擦力。 3.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因素,知道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會影響摩擦力大小。 4.研究如何減小液體的阻力,認識到物體的形狀會影響阻力的大小。 5.交流摩擦力的好處與壞處,認識增大與減小摩擦力在生活中的應用。 第4課時:浮力 1.觀察物體的沉浮情況, 初步認識浮力。 2.研究下沉的物體是否受到浮力。 3.研究影響物體沉浮狀態的因素。 4.做A4紙承載硬幣的活動,綜合應用浮力知識。 5.閱讀曹沖稱象的故事, 解釋其中的科學道理。
評價指標 第1課時:力與運動 1.認識摩擦力、風力、磁力、彈力、浮力等生活中常見的力。知道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科學觀念) 2.明白在科學探究活動中,需要利用證據來驗證假設。(科學思維) 3.能夠與同伴合作探究拉力大小與小車前進快慢的關系。通過實驗研究磁力能否改變鋼珠的運動方向。(探究實踐) 4.培養在科學探究活動中主動與同伴合作,積極參與交流和討論的態度。(責任態度) 第2課時:彈力 1.知道物體具有彈性,發生形變時會產生彈力;了解彈力在生活中的應用。(科學觀念) 2.能用較準確的科學詞匯、統計圖表等記錄和整理實驗數據,得出結論。(科學思維) 3.能夠通過實驗探究彈力與物體形變之間的關系;能夠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能夠根據物體的彈性做一個彈力玩具,更好地感受彈性與彈力。(科學探究) 4.在科學探究的學習中體驗到探究的樂趣,樂于與他人合作,學會創造;樂于將學到的科學知識應用于生活。(責任態度) 第3課時:摩擦力 1.知道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運動時會產生摩擦力;知道摩擦力的好處與壞處,并能夠分析現實中的某些行為是增大還是減小摩擦力。(科學觀念) 2.能依據證據運用分析、比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結果得出結論。(科學思維) 3.能夠用彈簧測力計測量物體在水平面做勻速直線運動時受到的摩擦力;能夠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知道摩擦力的大小受接觸面粗糙程度的影響。(科學探究) 4.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研究如何減小液體的阻力,知道把物體做成流線型是減小液體或空氣阻力的一種有效方法。(責任態度) 第4課時:浮力 1.知道在水中的物體,不論沉浮,都受到水的浮力。(科學觀念) 2.能通過觀察、對比、實驗等方式進行探究;在實驗中理解控制變量的科學方法和思想意義。(科學思維) 3.能夠根據結構性的材料探究質量、體積對物體沉浮狀態的影響;能夠做A4紙在水中承載硬幣的實驗,更好地體驗浮力的大小。(實驗探究) 4.能夠把知識與生活進行聯系,運用所學的知識解釋曹沖稱象的科學道理。(責任態度)
評價方法 課上評價 1.教師激勵評價 2.學生自我反思評價 3.成果展示,學生互評:贊賞性評價和質疑性評價 5.使用評價量化表,延時評價 課后評價 1.課時作業 2.單元測試
五、單元作業設計
一、選一選,將正確的序號填寫在括號。 1.飛機、火箭模仿魚類身體的形狀做成流線型,主要是為了( ) A.減小阻力 B.增大阻力 C.更結實 2.下列行為不適宜出現在浴室中的是( ) A.鋪防滑墊 B.鋪凹凸不平的花紋地磚 C,穿光滑平底拖鞋 3.如圖,質量相同形狀不同的三塊橡皮泥,同時放入裝有液體的塑料瓶中。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 A①最先落入瓶底 B.②最先落入瓶底 C.③最先落入瓶底 4.如下圖甲和圖乙, 重物和長木板完全相同,用彈贄測力計水平拉動重物做勻速直線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圖彈簧測力計讀數較大 B.乙圖彈簧測力計讀數較大 C.兩圖彈簧測力計讀數相同 5.下圖木片和小車上分別粘有一個圓形磁鐵。當甲磁鐵去接近乙磁鐵時,小車( ) A.會運動 B.靜止不動 C.無法判斷 6.小麗同學用力彎曲鋼尺,發現變彎曲,松手時鋼尺恢復原狀。這種現象說明了( ) A.鋼尺具有彈性 B.鋼尺沒有彈性 C. 用的力太大了 7.古時候,曹沖利用大船稱出了大象體重。其原理是利用了什么( ) A.水的摩擦力 B.水的壓力 C.水的浮力 8.如圖,掛一個鉤碼彈簧拉伸毫米。下列表述錯誤的是( ). A.掛5個鉤碼時,彈簧拉伸長度是2毫米 B.如果無限制地掛鉤碼,彈簧會被損壞 C.在一定限度內增加鉤碼,彈簧拉伸長度是沒有規律的 9.為了讓張A4紙在水中承載更多的硬幣,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A.把A4紙涂成黃色 B.把A4紙撕碎 C.把A4紙折成紙船的形狀 10.下列利用彈性的例子是( )。 A.玩拉力器 B.蘋果從樹上掉下來 C.玩滑滑梯 【參考答案】 ACBB AACC CA 二、判斷題,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 1.皮球能從地面彈起是由于自身構造造成的,與受力無關。( ) 2.風力使靜止的風車轉動起來,改變了風車的運動狀態。( ) 3.物體在液體或空氣中運動時,不會產生摩擦力。( ) 4.其他條件相同,接觸面越光滑,摩擦力也越大。( ) 5.在水中下沉的物體,也受到水的浮力。( ) 6.力一定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 7.同一種物體,體積越大,越容易上浮。( ) 8.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本身和接觸面粗糙程度有關。( ) 9.彈簧測力計是利用彈性原理制成的。( ) 10.磁力能改變鋼珠運動的快慢,但不能改變鋼珠的運動方向。( ) 【參考答案】 √ √ √√√ 三、連一連,把下列物體運動狀態的改變與相關的力連起來。 運動中的自行車停下來 浮力 風車轉動起來 彈力 磁力小車拐彎 磁力 皮球彈起來 風力 潛艇浮出水面 摩擦力 【參考答案】 運動中的自行車停下來 浮力 風車轉動起來 彈力 磁力小車拐彎 磁力 皮球彈起來 風力 潛艇浮出水面 摩擦力 四、簡答題 1.鐵塊在水中是沉的,鋼鐵造的大輪船卻能浮在水面上,還能裝載貨物,請你解釋這是為什么? 2.假如從行走安全的角度出發,你會挑選哪雙鞋?為什么? 【參考答案】 1.輪船是空心的,能增加輪船自身在水中排開的水量。 2.第一雙鞋子:鞋底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對人有益,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行走越安全。 五、實驗題 1.科學小組在裝有清水的玻璃水槽內放入三個物體(如圖)。 (1)你認為哪些物體受到了水的浮力作用,請在下面對應的橫線上畫“√”,沒受到水的浮力的畫“×”。 A __________ B___________ C __________ (2)研究下沉的物體C是否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 ①先用彈簧測力計測出物體C在__________中受到的拉力,再測出物體C在_______中受到的拉力。 ②通過實驗,發現物體C在________中受到的拉力大,說明物體C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 √ √ 空氣 水 空氣 受到了水的浮力作用
六、單元教學結構圖
力的大小可測量 彈力 彈簧測力計 影響因素:物體重量 接觸面 常見的力 摩擦力 (改變狀態和方向) 應用 沉與浮 浮力 影響因素 應用
七、反思性教學改進
實施后填寫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施甸县| 彰化市| 恩施市| 临安市| 琼中| 上饶市| 嵊州市| 西藏| 永平县| 泾源县| 运城市| 盐边县| 晋江市| 大名县| 海林市| 河池市| 高尔夫| 米脂县| 中山市| 枣庄市| 老河口市| 安龙县| 道孚县| 拜泉县| 始兴县| 林芝县| 清远市| 九江市| 洪湖市| 双辽市| 莱州市| 杂多县| 孟连| 淮阳县| 临邑县| 苗栗县| 多伦县| 年辖:市辖区| 石家庄市| 鹤山市| 光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