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新疆舞曲第二號》一、課時:1課時二、教材分析本課程選取了丁善德創作的鋼琴曲《新疆舞曲第二號》作為教學材料。這是一首充滿新疆民族風情的鋼琴獨奏曲,作品巧妙融合了新疆民歌元素,生動展現了新疆人民歡樂歌舞的場景。通過學習這首曲子,學生們將有機會深入了解新疆音樂的獨特魅力,感受中國少數民族音樂的多樣性。三、學情分析四年級的學生對新疆這個地方可能已經有了一些初步的認識,他們可能知道新疆盛產葡萄和哈密瓜,也許聽說過新疆的舞蹈很有特色。然而,對于新疆音樂的特點,他們的了解可能還比較有限。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們通常對音樂欣賞有著濃厚的興趣,但在分析音樂方面的能力還需要進一步培養。考慮到這些因素,本節課的設計將著重于引導學生通過多感官體驗來感受新疆音樂的特點,同時培養他們的音樂分析能力。四、教學目標1.審美感知:引導學生感受《新疆舞曲第二號》獨特的民族風格和音樂特點,培養他們對少數民族音樂的審美能力。2.藝術表現:培養學生跟隨音樂敲擊簡單節奏的能力,鼓勵他們用肢體動作表現音樂,增強音樂表現力。3.創意實踐:激發學生模仿新疆樂器演奏的興趣,培養他們的音樂創造力。4.文化理解:幫助學生了解新疆音樂的基本特征和丁善德的創作背景,增強文化認同感。五、教學重點和難點1.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感受新疆民族音樂獨特的風格,掌握曲中的主要節奏型。2.教學難點:指導學生準確敲擊()節奏,并用這個節奏為樂曲伴奏。六、教學方法本課程將采用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的方式:1.欣賞法:通過反復聆聽《新疆舞曲第二號》,幫助學生深入感受音樂。2.討論法: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聽音感受,培養音樂分析能力。3.示范法:教師示范演奏和節奏敲擊,為學生提供直觀的學習參考。4.模仿法:引導學生模仿教師的示范,掌握節奏敲擊技巧。5.體驗法:通過身體律動和舞蹈動作,加深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七、教具準備為了讓課堂更加生動有趣,我們需要準備以下教具:1.多媒體課件:包含音樂欣賞材料、樂器圖片和視頻資料。2.鋼琴:用于現場演示和伴奏。3.手鼓(或手鼓圖片):幫助學生了解新疆傳統樂器。4.節奏打擊樂器:如三角鐵、木魚等,用于節奏練習。八、教學過程環節一:導入新課(5分鐘)教師:親愛的同學們,今天我們要開始一段神奇的音樂之旅。我們的目的地是美麗的新疆。在開始之前,我想請問大家,你們對新疆有哪些了解呢?學生:(可能的回答)新疆有很多美味的葡萄和哈密瓜!那里的舞蹈很好看!我聽說那里有很多羊!教師:太棒了!你們知道的真不少。新疆不僅有美食和舞蹈,還有獨特的音樂。今天,我們就要一起欣賞一首描繪新疆風情的鋼琴曲,它的名字叫《新疆舞曲第二號》。大家準備好踏上這段音樂之旅了嗎?學生:準備好了!環節二:講授新課(30分鐘)(一)感知(10分鐘)教師:在我們開始欣賞這首美妙的鋼琴曲之前,我想先給大家介紹一下它的作曲家——丁善德。丁善德是一位非常熱愛新疆音樂的作曲家。他多次到新疆采風,收集了很多當地的民歌。這首《新疆舞曲第二號》就是他根據新疆民歌創作的。現在,讓我們閉上眼睛,靜靜地聆聽這首曲子,感受一下新疆的音樂魅力。(播放《新疆舞曲第二號》全曲)教師:音樂結束了,請大家睜開眼睛。剛才的音樂讓你們想到了什么?你們聽出了哪些新疆音樂的特點?學生:(可能的回答)音樂很歡快!好像有人在跳舞!我聽到了一些特別的節奏!教師:你們聽得真仔細!確實,這首曲子充滿了歡快的舞蹈節奏,這正是新疆音樂的一個重要特點。(二)探究(15分鐘)教師:現在,我們來仔細聽聽這首曲子的不同部分。首先是引子部分。(播放引子部分)教師:這段音樂模仿了一種新疆的民族樂器,你們猜是什么樂器?學生:(思考后回答)是不是鼓?教師:非常接近!它確實是一種鼓,具體來說是手鼓。我們來看一段手鼓演奏的視頻。(播放手鼓演奏視頻)教師:看完視頻,你們覺得鋼琴是怎么模仿手鼓的聲音的?學生:(討論后回答)可能是用重復的快速音符來模仿鼓點。教師:很好的觀察!接下來我們聽第一部分的第一個樂段。(播放第一部分第一樂段)教師:這段音樂是以新疆民歌為主題的。我們一起來學唱這個旋律吧。(教師示范,帶領學生學唱)教師:唱得真好!現在我們來聽第一部分的第二個樂段。(播放第一部分第二樂段)教師:這個樂段和第一個樂段有什么不同?學生:(可能的回答)旋律好像差不多,但是多了一些快速的音符。教師:觀察得很準確!這些快速的音符叫做琶音。我來示范一下琶音的彈法。(教師在鋼琴上示范琶音)教師:下面我們來聽第二部分。注意聽節拍和速度的變化。(播放第二部分)教師:你們聽出了哪些變化?學生:(討論后回答)開始變慢了,感覺更柔和了。后來又變快了,好像在跳舞。教師:真棒!你們聽出了音樂的變化。這部分描繪了新疆人民歡慶節日的場面。(三)示范(5分鐘)教師:現在,我們來學習一個重要的節奏型。請看我的示范。(教師示范()節奏)教師:這個節奏型貫穿全曲。我們一起來練習吧。(教師帶領學生練習節奏)環節三:鞏固延伸(10分鐘)教師:現在我們分成兩組。第一組負責敲擊節奏,第二組跟著音樂做簡單的舞蹈動作。準備好了嗎?(學生分組練習)教師:太精彩了!你們既掌握了節奏,又表現出了新疆舞蹈的神韻。九、小結拓展、布置作業(5分鐘)小結:教師:今天我們學習了《新疆舞曲第二號》這首美妙的鋼琴曲。我們感受到了新疆音樂歡快的節奏,學會了模仿手鼓的聲音,還嘗試了新疆舞蹈的動作。新疆音樂的特點是什么呢?學生:(可能的回答)節奏感強,旋律優美,有獨特的民族風格。教師:總結得非常好!新疆音樂確實具有鮮明的特色,反映了新疆人民熱情奔放的性格。作業:教師:下節課前,請大家搜集一首新疆民歌,我們下次上課時一起分享。記得要注意歌曲的名稱、來源,以及你對這首歌的感受哦。十、設計意圖(1)初步感知環節:通過提問和整體欣賞,激發學生對新疆音樂的興趣,讓他們對新疆音樂的風格有一個初步的感知。這種方式可以調動學生的已有知識,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2)探究音樂環節:采用分段欣賞的方式,結合不同的活動,幫助學生深入理解音樂的結構和特點。通過學唱、模仿和討論,學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樂,培養他們的音樂分析能力。(3)鞏固延伸環節:通過分組實踐活動,讓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加深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這種互動性強的活動能夠增強學習的趣味性,提高學習效果。十一、板書設計新疆舞曲第二號-作曲:丁善德-特點:新疆民族風格-結構:引子+兩個部分-主要節奏:()-音樂元素:手鼓民歌琶音舞蹈十二、教學反思本節課的設計注重學生的參與和體驗,通過多種感官和活動形式幫助學生理解新疆音樂的特點。課堂活動豐富多樣,包括音樂欣賞、歌唱、節奏練習和舞蹈動作,這些活動有助于學生全面感受音樂,提高學習興趣。在實際教學中,我發現學生對新疆音樂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特別是在模仿手鼓聲音和練習舞蹈動作時,他們表現得非常積極。這說明將音樂學習與肢體活動結合是很有效的教學方法。然而,在節奏訓練環節,一些學生掌握起來有些困難。未來可以考慮增加一些漸進性的節奏練習,幫助學生逐步掌握復雜的節奏型。同時,也可以引入一些簡單的創作活動,如讓學生嘗試創作簡單的新疆風格節奏或旋律,以加深他們對這種音樂風格的理解和興趣。此外,課堂上對新疆音樂文化背景的介紹還可以更加深入。在今后的教學中,可以考慮增加一些新疆音樂的歷史和文化知識,幫助學生更全面地理解新疆音樂的特點和魅力。總的來說,這節課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學生們不僅學習了音樂知識,也感受到了中國少數民族音樂的魅力。今后的教學中,我們將繼續優化教學方法,為學生創造更多豐富多彩的音樂體驗。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