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搖籃曲》一、課時:1課時二、教材分析本節課我們將學習吳地利作曲、"歌曲之王"舒伯特的著名代表作《搖籃曲》。這首歌曲以其簡潔優美的結構和溫馨抒情的特點著稱。每個樂段由兩個樂句組成,每個樂句恰好是4小節,整體結構清晰明了。歌曲旋律優美動人,充滿了母愛的溫暖和對孩子的呵護之情,非常適合小學四年級學生學習和欣賞。三、學情分析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基本的音樂欣賞能力,能夠感受簡單音樂作品的情感和旋律特點。他們對音樂有著天然的興趣和熱情,樂于參與音樂活動。然而,對于較為復雜的音樂結構和深層次的情感表達,他們可能還需要進一步的引導和解釋。大多數學生已經熟悉了基本的音樂術語,但在運用這些術語描述音樂時可能還不夠準確。他們的歌唱能力也有所提高,但在氣息控制和情感表達方面還有待提升。四、教學目標1.審美感知:學生能夠感受《搖籃曲》溫馨、抒情的音樂氛圍,體會音樂中蘊含的母愛之情。2.藝術表現:學生能夠準確演唱歌曲,并在演唱中體現出適當的情感表達和音樂表現力。3.創意實踐:學生能夠嘗試用不同的方式(如輕聲、哼唱、分組)演唱歌曲,展現個人對音樂的理解和創意。4.文化理解:學生能夠了解搖籃曲的文化背景和社會意義,認識到音樂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五、教學重點和難點1.教學重點:感受歌曲的溫馨氛圍,準確演唱歌曲,并能夠在演唱中體現出適當的情感表達。2.教學難點:理解歌曲的結構特點和藝術表現手法,在演唱中控制氣息,實現情感的細膩表達。六、教學方法:欣賞法:通過多次聆聽,感受音樂的情感和特點。示范法:教師示范演唱,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演唱方法。討論法:引導學生交流感受,深化對音樂的理解。練習法:通過反復練習,提高學生的演唱水平和表現力。七、教具準備:多媒體設備(用于播放音樂和展示歌詞)鋼琴(用于伴奏和示范)樂譜(供學生閱讀和學習)小搖鈴或其他能代表搖籃曲意境的道具八、教學過程:環節一:導入新課(5分鐘)"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非常特別的歌曲。你們小時候,媽媽或奶奶有沒有在你們睡覺前唱歌哄你們入睡呢?"教師微笑著問道,環顧教室待學生的回應。學生們紛紛舉手,有的說"有",有的搖頭表示沒有。教師繼續說:"那些哄睡的歌曲,我們通常稱之為'搖籃曲'。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非常著名的搖籃曲,它是由'歌曲之王'舒伯特創作的。讓我們一起來感受這首歌曲的魅力吧!"環節二:講授新課(30分鐘)(一)感知(10分鐘)教師輕聲說:"現在,請大家閉上眼睛,仔細聆聽這首《搖籃曲》。想象一下,你正躺在溫暖的搖籃里,媽媽在輕輕地搖晃搖籃,唱著這首歌。"教師播放歌曲,讓學生完整聆聽一遍。音樂結束后,教師柔聲問道:"聽完這首歌,你們有什么感受呢?可以用一個詞或一句話來描述嗎?"學生們紛紛發言:"很溫暖""像被媽媽抱著一樣""很安靜,很舒服"教師肯定地點頭說:"沒錯,這首歌曲確實給人一種溫暖、安靜、舒適的感覺。這就是搖籃曲的特點——溫柔、抒情,能讓人感到安心和放松。"(二)探究(10分鐘)教師在黑板上寫下"A(aa')B(ba')",解釋道:"這是《搖籃曲》的結構。它由兩個主要部分組成,我們稱之為'樂段'。每個樂段又分為兩個'樂句'。"教師指著黑板繼續說:"A部分的兩個樂句很相似,我們用a和a'表示。B部分的第一個樂句是新的內容,用b表示,第二個樂句又回到了a'。這種結構讓歌曲聽起來既有變化,又給人熟悉的感覺。"教師提問:"你們能發現每個樂句有什么特點嗎?"學生們思考后回答:"好像每個樂句都差不多長""感覺很整齊"教師贊許地說:"觀察得很好!每個樂句正好是4小節,這讓整首歌曲的結構非常均衡,聽起來格外和諧。"(三)示范(10分鐘)教師站在鋼琴旁,微笑著說:"現在,我來為大家示范如何演唱這首歌曲。請大家仔細聽,注意我的呼吸和情感表達。"教師彈唱一遍,特別強調輕柔的聲音和平穩的節奏。唱完后,教師解釋:"大家注意到了嗎?演唱搖籃曲時,我們要用柔和的聲音,就像在哄小寶寶睡覺一樣。呼吸要平穩,不要有太大的起伏。"教師帶領學生分句練習,每唱完一句就停下來指導:"記住,'睡吧,睡吧'這里要唱得特別輕柔,就像在耳邊輕聲細語。'我的寶貝'這里可以稍微加強一點,表現出疼愛的感覺。"環節三:鞏固延伸(10分鐘)教師鼓勵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完整演唱這首歌曲。記住我們剛才練習的要點:聲音要柔和,呼吸要平穩,情感要真摯。"全班齊唱一遍。教師表揚道:"唱得很好!現在,我們來嘗試一些不同的演唱方式。比如,我們可以輕聲哼唱,或者男生女生輪流唱。這樣可以讓我們更深入地體會歌曲的不同層面。"學生們嘗試用不同方式演唱,教室里充滿了音樂的魅力。九、小結拓展、布置作業(5分鐘)小結:教師總結道:"今天我們學習了舒伯特的《搖籃曲》。我們感受了它溫柔抒情的特點,了解了它的結構,還學會了用不同的方式來演唱。搖籃曲不僅是一種音樂形式,更承載著深厚的愛意和文化內涵。"作業:1.練習演唱《搖籃曲》,嘗試用自己的方式表現歌曲情感。2.采訪家人,了解他們小時候聽過的搖籃曲,下節課與大家分享。十、設計意圖(1)初步感知環節:通過閉眼聆聽的方式,讓學生沉浸在音樂中,培養他們的專注力和音樂感受能力。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感受,激發他們對音樂的興趣和理解。(2)探究音樂環節:通過簡單明了的結構分析,幫助學生理解音樂的構成,提高他們的音樂素養。采用啟發式教學,鼓勵學生主動發現音樂特點,培養分析能力。(3)鞏固延伸環節:通過多種演唱方式的嘗試,加深學生對歌曲的理解,同時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和表現能力。集體活動增強了課堂的互動性和趣味性。十一、板書設計搖籃曲|特點:溫柔、抒情|結構:A(aa')B(ba')|表現:輕柔、平穩十二、教學反思本節課的設計和實施著重培養學生對《搖籃曲》的感受能力和表現能力。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如欣賞、討論、示范和實踐,學生們不僅學會了演唱這首歌曲,還深入理解了其藝術特點和文化內涵。課堂氛圍整體溫馨愉悅,學生參與度高,這與搖籃曲本身的特質相呼應,有助于學生更好地融入音樂情境。在感知環節,閉眼聆聽的方式效果良好,學生們的描述生動有趣,顯示出他們對音樂的敏感度。在探究環節,對歌曲結構的分析可能略顯抽象,未來可以考慮用更形象的方式來呈現,如圖形或動畫。示范環節中,更多的互動和個別指導可能會更有成效,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針對性的反饋。鞏固延伸環節中,不同演唱方式的嘗試激發了學生的創造力,但時間略顯緊張。未來可以適當增加這部分的時間,讓學生有更多機會展示和交流。作業布置體現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校與家庭教育相銜接的理念,有助于拓展學生的音樂視野。本節課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學生們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了音樂知識,提高了音樂素養。未來可以進一步加強文化背景的介紹,增加一些跨學科的元素,如文學或歷史,使學生對搖籃曲有更全面的認識。同時,可以考慮引入一些簡單的創作活動,如改編歌詞或創作旋律,以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音樂創造力。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