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白樺林好地方》一、課時:1課時二、教材分析《白樺林好地方》這首加拿大民歌旋律優美,節奏輕快,歌詞生動描繪了加拿大的自然風光。這首歌曲不僅能讓學生感受異國音樂的魅力,還能幫助他們了解加拿大的地理特征和文化特色。歌曲難度適中,旋律簡單易記,非常適合小學四年級學生學習。通過學習這首歌曲,學生可以拓展音樂視野,提升文化認知,培養跨文化理解能力。三、學情分析四年級的學生對音樂學習普遍熱情高漲,他們喜歡唱歌,也樂于接觸新的音樂作品。然而,學生對加拿大的了解相對有限,可能需要老師提供更多背景知識。大多數學生已經掌握了基本的音樂知識和技能,能夠學習簡單的外國歌曲。但在理解和表達異國文化方面,他們可能需要更多的引導和幫助。這節課將充分利用學生的音樂興趣,同時注意彌補他們在文化認知方面的不足。四、教學目標1.審美感知學生能夠感受《白樺林好地方》優美的旋律和輕快的節奏,體會加拿大自然風光的美麗。通過聆聽和演唱,培養學生對音樂的審美能力,提高他們對不同文化音樂特點的敏感度。2.藝術表現學生能夠準確演唱歌曲,把握歌曲的節奏和旋律,并能表達歌曲愉悅的情感。在演唱過程中,學生應注意音準、節奏和氣息的控制,努力傳達歌曲所描繪的美好景象和輕松愉快的心情。3.創意實踐學生嘗試創編一段描述自己家鄉特色的歌詞或小詩。通過這個創作活動,學生可以將所學知識與生活經驗相結合,培養音樂創造力和表達能力。4.文化理解學生了解加拿大的地理特征、自然風光和文化特色。通過學習這首歌曲,學生能夠認識到音樂是了解不同國家文化的重要途徑,培養他們的跨文化理解能力和國際視野。五、教學重點和難點1.教學重點:準確演唱歌曲,表達歌曲愉悅的情感。學生應該能夠準確把握歌曲的音高、節奏和速度,并在演唱時傳達出歌曲輕快愉悅的情感。2.教學難點:理解歌詞中描述的加拿大自然風光。由于學生對加拿大的了解有限,可能難以想象歌詞中描述的景象。教師需要通過圖片、視頻等多媒體資料,幫助學生建立對加拿大自然風光的直觀認識。六、教學方法:欣賞法:引導學生聆聽歌曲,感受其旋律和節奏特點。示范法:教師示范演唱,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演唱方法。練習法:通過反復練習,提高學生的演唱技能。討論法:組織學生討論歌詞內容,加深對歌曲主題的理解。創作法:鼓勵學生創作描述家鄉的歌詞,培養創造力。七、教具準備:多媒體設備、鋼琴、歌曲音頻、加拿大風景圖片、白板和馬克筆八、教學過程:環節一:導入新課:教師:同學們,今天我們要踏上一段奇妙的音樂之旅。你們準備好了嗎?學生:準備好了!教師:太好了!我們的目的地是一個遙遠而美麗的國家。這個國家有廣袤的森林、清澈的湖泊和可愛的動物。誰能猜到是哪里呢?學生:(踴躍猜測)教師:很好!我們今天要去的地方就是加拿大。讓我們先來看看加拿大的國旗。(展示加拿大國旗圖片)大家看,這面紅白相間的國旗中間有一片葉子,這是什么葉子呢?學生:楓葉!教師:沒錯,這就是加拿大的國旗,中間的是楓葉。加拿大不僅有美麗的楓葉,還有廣闊的白樺林。今天,我們就要學習一首關于白樺林的加拿大民歌。環節二:講授新課(一)感知教師:現在,請大家閉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一片美麗的白樺林中。我要播放一首歌曲,請你們仔細聆聽,感受這首歌帶給你的感覺。(播放《白樺林好地方》)(音樂結束后)教師:睜開眼睛吧。誰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剛才聽到這首歌時,你腦海中出現了什么畫面?這首歌給你什么感覺?學生A:我仿佛看到了一片白色的樹林,陽光透過樹葉灑下來,很美。學生B:我感覺這首歌很歡快,讓人心情愉悅。教師:很好!你們的想象力真豐富。這首歌確實描繪了美麗的白樺林,它的旋律歡快,讓人感到愉悅。這首歌叫《白樺林好地方》,是一首加拿大民歌。(二)探究教師:讓我們一起來仔細看看這首歌的歌詞。(展示歌詞)誰能說說,歌詞中描述了哪些景色或動物?學生C:有白樺林、海貍、大麋鹿。學生D:還提到了森林、平原、山巒和湖泊。教師:非常棒!這些都是加拿大特有的自然風光和動物。加拿大地域遼闊,有豐富多樣的自然景觀。白樺樹是加拿大的常見樹種,海貍和麋鹿則是加拿大的標志性動物。教師:現在,我們來分析一下這首歌的曲式結構。仔細看樂譜,這首歌由幾個部分組成?學生E:(觀察樂譜后)我看到有三個部分。教師:沒錯!這是一首三部曲式的歌曲。仔細聽,你們會發現它主要由"61235"這五個音組成。這種簡單的音階結構讓歌曲朗朗上口,易于傳唱。(三)示范教師:下面,我來為大家示范一遍完整的歌曲。請大家注意聽旋律的起伏和節奏的變化。(教師演唱全曲)教師:聽完我的示范,有什么感受?覺得哪里比較難唱嗎?學生F:我覺得旋律很優美,但有些跳音不太好把握。教師:很好的觀察!確實,有些音程的跳躍需要我們多加練習。現在,我們來分段學習。我們先學第一段,我唱一句,你們跟著唱一句。準備好了嗎?教師:(唱)"白樺林好地方,海貍的家鄉"學生:(跟唱)教師:很好!注意"好地方"這三個字要稍微拖長一些。我們再來一遍。(重復練習幾遍,直到學生基本掌握)教師:太棒了!你們學得真快。現在我們來學第二段...(以同樣的方式教授第二段和第三段)環節三:鞏固延伸教師:經過剛才的練習,相信大家已經基本掌握了這首歌。現在,讓我們一起完整地唱一遍。我會彈鋼琴伴奏,大家要注意配合節奏哦。準備好了嗎?學生:準備好了!(全班演唱,教師伴奏)教師:唱得真好!現在,我們來玩一個小游戲。我們把全班分成三組,每組選擇一個動作來表現歌詞中的一種景物或動物。比如,第一組可以模仿白樺樹,第二組可以模仿海貍,第三組可以模仿大麋鹿。在唱歌的同時,做出相應的動作。這樣可以讓我們更深入地體會歌詞的含義。大家覺得怎么樣?學生:(熱烈響應)教師:太好了!現在請各組討論一下,選擇你們要表演的內容和動作。給你們3分鐘時間準備。(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巡視指導)教師:時間到!現在請各組展示你們的創意。我們邊唱邊表演,看看效果如何。(學生們邊唱邊表演,氣氛活躍)教師:精彩極了!通過這個小游戲,我們不僅練習了歌曲,還更深入地理解了歌詞的內容。你們覺得這種表演方式和單純地唱歌有什么不同?學生G:這樣唱歌更有趣,能更好地理解歌詞的意思。學生H:做動作的時候,感覺自己真的來到了加拿大的白樺林。教師:說得太好了!音樂不僅是用耳朵來聽的,更是用心去感受的。通過肢體表達,我們可以更好地融入音樂,體會歌曲的情感。九、小結拓展、布置作業小結:教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加拿大民歌《白樺林好地方》。通過這首歌,我們不僅欣賞了優美的旋律,還了解了加拿大的自然風光。我們學會了如何準確地演唱這首歌,也嘗試了用動作來表現歌詞的含義。音樂是了解不同文化的一個窗口,通過音樂,我們可以感受到不同國家的風土人情。作業:1.練習演唱《白樺林好地方》,下節課我們會舉行一個小型歌唱比賽。2.嘗試創作一首描述自己家鄉美景的小詩或歌詞。可以參考《白樺林好地方》的結構,但要用自己的話來描述家鄉的特色。下節課我們會分享你們的創作。十、設計意圖(1)初步感知環節:通過展示加拿大國旗和播放歌曲,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閉眼聆聽的方式有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充分感受音樂的魅力。(2)探究音樂環節:引導學生分析歌詞和曲式結構,幫助他們深入理解歌曲的內容和音樂特點。通過討論加拿大的自然風光,增進學生對異國文化的了解。(3)鞏固延伸環節:通過分組表演活動,讓學生將音樂與肢體表達結合,加深對歌曲的理解和感受。創作作業則鼓勵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培養創造力和表達能力。十一、板書設計《白樺林好地方》加拿大民歌|特點:|| 三部曲式|| 描繪自然風光|| 輕快愉悅||加拿大風光:|| 白樺林|| 海貍、大麋鹿|| 森林、湖泊、平原|十二、教學反思這節課通過學習《白樺林好地方》這首加拿大民歌,不僅讓學生掌握了一首優美的歌曲,還開闊了他們的視野,增進了對加拿大文化的了解。課堂設計注重學生的參與和體驗,通過欣賞、分析、演唱和創作等多種方式,有效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分組表演活動尤其受到學生歡迎,它讓音樂學習變得更加生動有趣。然而,在文化背景介紹方面還可以做得更加深入。今后可以考慮增加一些加拿大與中國文化的比較內容,幫助學生建立更廣闊的文化視角。此外,可以進一步優化創作作業的指導,為學生提供更具體的創作建議和范例,以提高作業的完成質量。總的來說,這節課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為學生提供了一次豐富的音樂和文化學習體驗。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