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小巴郎,童年的太陽》教案【教材分析】這是一首具有新疆維吾爾族風格的歌曲,他們的歌舞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具有寶貴的文化價值。本節課,讓學生們通過演唱、演奏、欣賞以及舞蹈,走進新疆同胞的生活,感受維吾爾族音樂作品的風格和特點,領略多彩多姿的民族音樂文化。【教學目標】1、通過教學使學生能夠用整齊的、情緒飽滿地聲音準確地演唱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陽》,掌握切分節奏,認識手鼓,并能以簡單的新疆舞蹈動作進行歌表演,表現維吾爾族音樂風格特點。2、本課采用賞析、實踐、體驗、拓展等教學環節,通過師生雙邊互動活動表現拓展歌曲。3、讓學生在歌曲的學唱過程中感受少數民族音樂的藝術美,提高對少數民族音樂的鑒賞力,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民族文化藝術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學生能夠情緒飽滿地、準確地演唱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陽》,并體會到新疆音樂獨有的特點。難點:正確的演唱《小巴郎 童年的太陽》中切分節奏及重音記號。【設計意圖: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本課通過演唱、演奏、欣賞、舞蹈等音樂活動,加深學生對新疆維吾爾族音樂的印象,了解音樂特點,感受民族音樂的魅力,從而激發學生對民族音樂的喜愛,為今后進一步深入學習打好基礎。】【課前準備】鋼琴、課件、手鼓、紙杯【教學過程】一、范唱導入,激趣賞析師:快樂的40分鐘又開始了,老師想用一首歌曲表達此時快樂的心情,請同學們仔細聽一聽,歌曲中隱藏著一種樂器,你能聽出來嗎?師:剛剛老師演唱的歌曲名字就叫《打起手鼓唱起歌》,今天我們的音樂課就從手鼓說起。揭示手鼓,介紹手鼓。師:請同學們聽一聽他的音色特點(鏗鏘有力,熱情奔放)師:手鼓的伴奏形式有很多,可以站著敲跪著敲跳著敲-教師示范。【設計意圖:教師的親身示范會激發學生模仿學習的欲望,同時也能更好地拉近教師與學生間的距離】二、節奏游戲,激破難點師:那下面就和老師一起敲起手鼓,感受一下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切分節奏吧。出示手鼓節奏×××∣××∣師;大家想不想試一下?想~~音樂來源于生活,生活中有一種寶貝也可以讓我們初步感受一下手鼓的魅力。師講解切分節奏:切分節奏是新疆歌舞里比較常用的一個典型的節奏型。(集體拍打)請打的好的同學上臺打鈴鼓,師生合作,生生合作。【設計意圖:一次性杯子的使用讓學生明白音樂無處不在,樂器隨手可得,更好地解決了難點】三、舞蹈元素,民族特色1、師:切分節奏下的音樂更加歡快活潑,動感十足,那么這段音樂下的舞蹈又是怎么樣的呢?下面,老師就來給大家跳上一段,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舞蹈動作。有節奏地問:這里的 人們 怎么 舞蹈?要求學生同樣的節奏回答。女生:脖子 手腕 男生:肩膀男女生分別跟著音樂做一做動作。(播放小巴郎上半部分音樂)2、出示新疆的介紹。【設計意圖:通過節奏問答鞏固難點節奏,并邊了解新疆舞蹈特點,邊熟悉音樂】四、學唱歌曲,激情實踐1、反復聆聽歌曲,體驗歌曲情緒,把握音樂形象。師層層深入提問:1、根據旋律和節奏的變化歌曲可以分為幾個部分?2、找出切分節奏的段落并用手鼓來伴奏。3、 通過老師畫的旋律線找出前半段歌曲四個樂句的特點。4、跟隨老師唱譜,師于黑板上畫出一個手鼓圓形,揭示上半段樂曲魚咬尾的特點。5、學唱前半段歌曲 分句演唱,師生接龍,生找出難點,解決難點。6、學唱后半段師:請同學們聽一聽旋律和情緒的變化。a邊畫邊清唱,你看到了什么?對了,這就是美麗的天山,音樂與生活總是緊密相連的。b領學生再唱一遍。c出示前八后十六節奏。d完整演唱旋律。e配上歌詞試一試7、重音記號的講解,在演唱過程中體現出重音記號的作用。【設計意圖:根據歌曲旋律節奏的變化劃分成兩個段落的學習,讓學生化繁為簡,更容易接受】五、自主學習,合作完成師:第二段我想請同學們自主完成,四人一組。(師生一起學習結束句)師:觀察還有哪一句沒有學呢?生:結束句生將兩段歌詞完整地演唱一遍。(師彈琴)【設計意圖:根據六年級學生的學情特點,設計自主學習的環節,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鍛煉創新能力】六、創造表現,全情體驗師:同學們的演唱非常好。新疆人們能歌善舞,我們也非常不錯,讓我們分成演唱組,演奏組,舞蹈組來展示一下今天的成果吧。讓我們一起唱起來跳起來敲起來吧。(播放歌曲范唱)師生一起隨音樂邊唱邊奏邊舞。【設計意圖:融合各種音樂的元素,讓學生在不同的音樂表現形式中,感受音樂,體驗音樂,享受音樂,表達音樂】七、課堂小結。師:美麗的天山,阿媽的氈帽,巴郎的手鼓,古麗的舞蹈再次讓我們感受到了新疆的美好。56個民族56朵花,那藏族,蒙古族呢?他們的音樂又有怎樣的特點呢?下節課讓我們繼續民族之行,采摘充滿魅力的民族之花!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