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茉莉花》教案教學目標:1、學唱江蘇民歌《茉莉花》和東北民歌《茉莉花》,并通過視聽欣賞和對比分析,讓學生了解中國南北民歌的風格差異及其形成原因;2、通過聆聽不同音樂表現形式、結構、風格《茉莉花》,體會音樂中的情感,并且運用比較的方法欣賞音樂,并對音樂作品作出初步的評價。3、培養學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的能力教學重點:對音樂情感的把握和對以茉莉花為主題的不同音樂的感受,在對比中找出個性,在感受中找出共性的東西。難點:對作品作出恰當的評價,有感情的歌唱教材分析:《茉莉花》這首江蘇民歌以它優美婉轉的旋律,深為我國人民熟悉和喜愛。歌曲為五聲調式,四個樂句,此歌共三段歌詞。用同一段曲子,一唱三嘆。生動地刻畫了一個文雅嫻淑的少女被芬芳的茉莉花所吸引,欲摘不忍,欲棄不舍的愛慕與眷戀之情。音樂結構均衡但又有自己的特點:第三、四句歌詞連成一氣,在音樂上很難從中剪斷。流暢抒情的曲調洋溢出中國人民真誠善良的精神本質。它曾被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作為素材用于著名歌劇《圖蘭朵特》,并通過它在全世界廣為流傳。<<茉莉花>>在中國民歌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中國民族樂團出訪歐洲時,曾經在世界頂尖級的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出了具有代表性的中國民族音樂,其中就有<茉莉花>>.很受當地觀眾的喜歡.教學過程:一導入:老師唱一首歌曲《太陽出來喜洋洋》,同學們聽一聽是什么體裁的歌曲 學生:民歌老師:.中國的民歌和我們中華民族的歷史一樣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浩如煙海的民歌給人的生活增添了無窮的樂趣,是我們的生活多姿多彩.。 南北民歌風格的形成與地理環境、歷史文化、生活環境、語言性格等因素有關。二、導入新課:放歌劇《圖蘭多》,(茉莉花的旋律響起),聽外國人唱《茉莉花》老師:這首是什么曲子 是哪個地方的?學生:《茉莉花》老師: 這首曲子所用的旋律正是我們江蘇的民歌《茉莉花》的旋律。剛才大家看到的便是100多年前意大利的歌劇之王普契尼所創作的歌劇《圖蘭多》的片斷,大家想一想,早在100年前,意大利人就在唱《茉莉花》的旋律,可見這首歌是很受歡迎的。2、進入新課:{1}放江蘇民歌《茉莉花》老師:同學們仔細聽歌曲的旋律和節奏有什么特點?學生:旋律優美動聽,節奏是切分節奏再放一次《茉莉花》展開歌譜,學生看譜學唱{2}放東北《茉莉花》老師:同學們聽聽這個曲子跟剛才的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他的風格特點是什么?學生:比較高亢 風格是豪放,粗獷將兩首《茉莉花》的譜子放在一起,學生看譜跟著音樂學唱{有感情地唱}3,討論:{1}、兩首《茉莉花》的音樂風格及表達情感的相同與不同之處。{2}、討論南北民歌的風格差異及形成南北民歌風格差異的原因是什么?學生討論并發言三、展開1、《茉莉花》流傳于全國各地,歌詞大同小異,旋律上既有相同的因素,具有獨特的地方特色,從而鮮明的表現了民歌的變異性。還有的把它改變成了器樂曲。欣賞器樂曲:電子琴曲<<茉莉花>> 古箏曲《茉莉花》、薩克斯獨奏《茉莉花》2、欣賞不同地域的《茉莉花》,請同學們對比一下它們各有什么不同?{放錄音}山西民歌《茉莉花》 蘇南民歌《茉莉花》 河北民歌《茉莉花》3,將學生分成兩大組一組唱江蘇《茉莉花》 一組唱東北《茉莉花》 學生互評老師進行點評創編:學生根據《茉莉花》調自己編詞套入曲調中總結: 本堂課我們欣賞了不同形式,不同題材的《茉莉花》,感受到祖國民族民間音樂樸實無華的美,其實茉莉花不僅出現在我們祖國的各個民族當中,在去年雅典奧運會閉幕式及意大利著名的歌劇大師普契民創作的《圖蘭朵》中,都有茉莉花的專材,國此今天的茉莉花已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