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3節 常見的酸考點一、鹽酸的物理性質鹽酸:氯化氫氣體溶解于水形成鹽酸,是混合物。純凈的濃鹽酸是無色的液體,有刺激性氣味,具有揮發性(故需要密封保存),打開瓶塞后在空氣中形成酸霧(白霧),形成的原因是揮發出來的HCl氣體遇到空氣中的水蒸氣形成鹽酸小液滴;注意:鹽酸是氯化氫氣體的水溶液,濃鹽酸具有揮發性,揮發出的氯化氫氣體與空氣中的水蒸氣結合形成白霧,而不是白煙。工業鹽酸中因含Fe3+(離子)而呈黃色。鹽酸還具有腐蝕性,對衣服、皮膚等有強烈的腐蝕性。硫酸:濃硫酸具有吸水性,能直接吸收空氣中的水分(故需密封保存),故濃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氣中一段時間后,溶質質量不變,溶劑、溶液質量增加,溶質質量分數減少。稀硫酸不具有吸水性。所以常做某些氣體的干燥劑。濃硫酸還具有脫水性,能將植物纖維、人的皮膚中的氫元素和氧元素“脫出”結合成水,故濃硫酸對衣服、皮膚等有強烈的腐蝕性。稀釋濃硫酸:濃硫酸稀釋時,放出大量的熱,應將濃硫酸緩緩沿杯壁倒入水中,并不斷用玻璃棒攪拌,不能將水倒入濃硫酸中,否則將會使酸液飛濺,造成危險。如果在使用濃硫酸時,不慎將濃硫酸濺到皮膚上,要先用干布拭去,然后再用大量水沖洗,最后用小蘇打溶液沖洗,嚴重時要立即送醫院治療。典例1:濃硫酸具有脫水性,可理解為:能把小木棍、蔗糖等中的氫元素和氧元素“脫出”結合生成水。(1)用小木棍蘸取濃硫酸少許,一段時間后,小木棍上出現的實驗現象是 。(2)在蔗糖(Cl2H22O11)分子中,氫、氧原子個數比是 。如果蔗糖完全脫水,則生成C和H2O的質量比是 。【答案】(1)小木棍變黑 (2)2:1;8:11【解析】(1)根據濃硫酸的脫水性分析;(2)根據化學式右下角數字為原子個數比,元素質量比為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之比分析。【解答】(1)濃硫酸具有脫水性, 用小木棍蘸取濃硫酸少許,一段時間后,小木棍會變黑;(2) 在蔗糖(Cl2H22O11)分子中,氫、氧原子個數比是22:11=2:1。如果蔗糖完全脫水,化蔗糖的化學式可知生成C和H2O的質量比是=8:11。故答案為:(1)小木棍變黑;(2)2:1;8:11.變式1:(2024九上·臨海期末)下列藥品敞口放置一段時間,質量會明顯減小的是( )A.濃硫酸 B.濃鹽酸 C.硫酸銅粉末 D.氯化鈉固體【答案】B【解析】鹽酸具有揮發性,而且濃度越高,揮發性越強,揮發出溶質氯化氫而使溶液質量減小。【解答】A.濃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空氣中的水分而使濃硫酸的質量增加。A錯誤。B.濃鹽酸具有揮發性,易揮發出溶質氯化氫而使溶液質量減小。B正確。C.硫酸銅粉末易吸收空氣中的水分,固體的質量增加。C錯誤。D.氯化鈉固體敞口放置其質量基本不變。D錯誤。故答案為:B。變式2:(2023九上·安吉期中)下列關于硫酸的說法錯誤的是( )A.稀釋濃硫酸時,應將水注入濃硫酸中,并用玻璃棒攪拌B.濃硫酸有強烈的腐蝕性C.稀硫酸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D.濃硫酸有吸水性,可作干燥劑【答案】A【解析】A、根據濃硫酸稀釋要“酸入水”中分析;B、根據濃硫酸的腐蝕性分析;C、根據酸的溶液呈酸性分析;D、根據濃硫酸的吸水性分析。【解答】A、 稀釋濃硫酸時,應將濃硫酸沿器壁緩緩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攪拌 ,不符合題意;B、 濃硫酸為強酸,有強烈的腐蝕性 ,不符合題意;C、 稀硫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 ,不符合題意;D、 濃硫酸有吸水性,可作不與其反應的物質的干燥劑 ,不符合題意;故選A。變式3:用毛筆蘸取溶質質量分數為5%的稀硫酸在竹片上畫花,然后把竹片放在小到的現象火上烘干,再用水洗凈,在竹片上就得到黑色或褐色的花樣,一幅精美的竹片畫就制成了。(1)稀硫酸在烘干的過程中成為濃硫酸,使富含纖維素的竹片呈現黑色或褐色,這是利用了濃硫酸的 性,在這個過程中竹片發生了 變化。(填“物理”或“化學”)。(2)直接用濃硫酸在竹片上畫花具有危險性,必須將濃硫酸進行稀釋。稀釋時需要的玻璃儀器有燒杯和 。【答案】(1)脫水;化學(2)玻璃棒【解析】(1)根據濃硫酸的脫水性分析;(2)根據濃硫酸稀釋需在燒杯中進行,并用玻璃棒攪拌分析。【解答】(1) 稀硫酸在烘干的過程中成為濃硫酸,使富含纖維素的竹片呈現黑色或褐色,這是利用了濃硫酸的脫水性,在這個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 竹片發生了化學變化。(2) 稀釋濃硫酸時需要的玻璃儀器有燒杯和玻璃棒。故答案為:(1)脫水;化學;(2)玻璃棒。考點二、酸的化學性質①酸能與酸堿指示劑反應,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②酸能與碳酸鹽反應,碾碎的雞蛋殼(主要成分是碳酸鈣)放入盛有酸的試管中,觀察到的現象有雞蛋殼表面有氣泡產生,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CO3+2HCl===CaCl2+H2O+CO2↑,CaCO3+H2SO4===CaSO4+H2O+CO2↑,將燃著的木條伸入試管口,可觀察到燃著的木條熄滅;③酸能與金屬氧化物反應,將生銹的鐵釘放入盛有鹽酸的試管中,可觀察到鐵釘表面的鐵銹逐漸消失,同時觀察到溶液逐漸變為黃色,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6HCl+Fe2O3===2FeCl3+3H2O;3H2SO4+Fe2O3===Fe2(SO4)3+3H2O;④酸能與活潑金屬反應,如果(3)中酸足量,將會觀察到鐵釘表面有氣泡產生,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2HCl===FeCl2+H2↑;Fe+H2SO4===FeSO4+H2↑⑤酸能與堿反應,向滴有酚酞的氫氧化鈉溶液中逐滴滴入稀鹽酸,觀察到的現象是溶液顏色由紅色變為無色,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OH+HCl===NaCl+H2O,2NaOH+H2SO4===Na2SO4+2H2O典例1:如圖為某同學對硫酸性質的知識歸納,請你幫他梳理下列知識。(1)若某些鹽為BaCl2溶液,則反應現象為 。(2)若M為鐵銹的主要成分(Fe2O3),可以利用硫酸與金屬氧化物反應的這一性質除去鐵銹,請你寫出反應方程式 ;此外M還可以為 (填寫物質類別)。【答案】生成白色沉淀 Fe2O3+3H2SO4═Fe2(SO4)3+3H2O 堿【解析】(1)氯化鋇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鹽酸,所以若鹽為BaCl2溶液,則反應現象為:生成白色沉淀;(2)氧化鐵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鐵和水,化學方程式為:Fe2O3+3H2SO4═Fe2(SO4)3+3H2O,此外M還可以為堿,硫酸和堿反應生成鹽和水。變式1:鹽酸是實驗室的重要物質,能與許多物質反應。如圖有關描述不正確的是( )A.X可能是H2OB.Y可能是硝酸鋇C.若W呈無色,指示劑可能是酚酞D.Z可能是NaOH【答案】B【解析】酸能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能與某些鹽反應生成另一種酸和另一種鹽,能與金屬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能與活潑金屬反應生成鹽和氫氣,還能使石蕊變紅色,酚酞不變色。【解答】A、金屬氧化物和酸反應生成鹽和水, X可能是H2O,不符合題意;B、鹽酸和硝酸鋇交換成分沒有沉淀或水和氣體生成,不能發生復分解反應,Y不可能是硝酸鋇,符合題意;C、若W呈無色,指示劑可能是酚酞,鹽酸不能使無色酚酞溶液變色,符合題意;故選:B。變式2:(2023九上·上城期末)小金在學習了硫酸的化學性質后,初步歸納出它與不同“類別”的物質相互反應的關系如圖,則X可以是( )A.無色酚酞 B.Fe C.NaOH D.某些活潑金屬【答案】D【解析】】酸的通性包括:①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②與鹽反應,生成新鹽和新酸;③與某些金屬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④與活潑金屬反應,生成氫氣和鹽;⑤使石蕊試液變成紅色。根據圖片可知,X為石蕊試液或某些活潑金屬。變式3:(2023九上·衢江月考)歸納是學習的重要方法,小紅在復習鹽酸的性質時,歸納出鹽酸的五條化學性質(如圖所示;連線表示相互反應)。(1)為了驗證性質①,小紅將紫色石蕊試液滴加到鹽酸溶液中,溶液變 色。(2)鹽酸的性質③決定了鹽酸可用于清除鐵銹(主要成分為Fe2O3) ,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3)為了驗證性質⑤,可選用的物質是 (填一種即可)。【答案】(1)紅(2)Fe2O3+6HCl=2FeCl3+3H2O(3)硝酸銀或碳酸鈉等【解析】(1)根據石蕊遇酸性溶液變紅分析;(2)根據Fe2O3 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分析;(3)根據鹽酸與銀離子的溶液、碳酸鹽等反應分析;【解答】(1)鹽酸呈酸性,將紫色石蕊試液滴到鹽酸溶液中,溶液變紅色。(2)Fe2O3 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反應方程式為Fe2O3+6HCl=2FeCl3+3H2O。(3)性質⑤ 是鹽酸與鹽的反應,可以是鹽酸與硝酸銀或碳酸鈉等反應。故答案為:(1)紅;(2)Fe2O3+6HCl=2FeCl3+3H2O;(3)硝酸銀或碳酸鈉等。考點三、酸的特性考點精要:SO42-會與鋇離子生成BaSO4沉淀,Ag+會與氯離子生成AgCl沉淀。加酸沉淀都不溶解。AgNO3+HCl===AgCl↓+HNO3 BaCl2+H2SO4===BaSO4↓+2HCl用氯化鋇可以檢驗鹽酸或硫酸,有沉淀的是硫酸。典例1:如圖所示,是為了驗證稀硫酸化學性質所做的兩個實驗,回答問題:(1)A實驗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2)欲證明B實驗后硫酸過量,可在試管中加入少量 ,可觀察到的現象是 。【答案】 BaCl2溶液(合理即可) 有沉淀生成(與前一空對應)【解析】(1)生銹鐵釘中含有鐵銹和未生銹的鐵,鐵銹的主要成分是Fe2O3,與稀硫酸發生復分解反應生成硫酸鐵和水,化學方程式為:,當鐵銹反應完后,鐵繼續與稀硫酸發生置換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氯化鋇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鹽酸。欲證明C實驗后硫酸過量,可在試管中加入少量BaCl2溶液,觀察是否有沉淀生成,若有沉淀生成,則硫酸過量。變式1:如圖是為了驗證稀硫酸的化學性質所做的三個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1)甲實驗最終能觀察到的現象是 。(2)乙實驗能體現出稀硫酸具有的化學性質是 。(3)欲證明丙實驗后硫酸過量,可在試管中加入少量 ,可觀察到的現象是 。【答案】(1)溶液變藍(2)能與金屬氧化物和金屬反應(3)氯化鋇溶液;產生白色沉淀【解析】(1)根據堿溶液能使石蕊試液變藍分析;(2)根據金屬和金屬氧化物都能與酸反應分析;(3)根據酸的化學性質分析。【解答】(1)稀硫酸能使石蕊試液變成紅色,加入過量氫氧化鈉,溶液呈堿性,石蕊試液會變成藍色;(2)生銹的鐵釘中含有鐵和氧化鐵,加入過量硫酸,二者都能發生反應,可證明硫酸能與金屬和金屬氧化物反應的性質;(3)欲證明丙實驗后硫酸過量,可在試管中加入少量氯化鋇溶液,氯化鋇和過量的硫酸反應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鋇,可觀察到的現象是產生白色沉淀。;故答案為:(1)溶液變藍;(2)能與金屬氧化物和金屬反應;(3)氯化鋇溶液;產生白色沉淀 。變式2:鹽酸、硫酸和硝酸都是量要的酸,下列是探究酸性質的實驗。(1)一定能區分稀鹽酸和稀硫酸的是實驗 (選填“一”、“二”)。(2)若實驗二中稀硫酸和硝酸鋇溶液恰好完全反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如圖a是裝有稀硫酸的試管中加入硝酸鋇溶液前后主要離子種類及個數比變化示意圖,則“”代表的離子是 (填離子符號)。(4)下列物質能證明實驗一中稀鹽酸有剩余的是 (填序號)。A.CuO B.AgNO3 C.CaCl2 D.pH試紙【答案】實驗二 H2SO4+Ba(NO3)2=BaSO4↓+2HNO3 H+ AD/DA【解析】(1)實驗一:溶液都變紅,無法區別;實驗二:硝酸鋇與稀鹽酸不反應,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鋇白色沉淀;實驗三中沒有稀硫酸,無法區別。所以能區分稀鹽酸和稀硫酸的是實驗二;(2)若實驗二中稀硫酸和硝酸鋇溶液恰好完全反應,化學方程式為:H2SO4+Ba(NO3)2=BaSO4↓+2HNO3;如圖是裝有稀硫酸的試管中加入硝酸鋇溶液前后主要離子種類及個數比變化示意圖,則“●”代表的離子是氫離子,離子符號為H+;(3)金屬氧化物會與鹽酸反應,pH試紙可以測定溶液的酸堿性,所以能證明實驗一中稀鹽酸有剩余的是AD。變式3:為驗證稀HCl的化學性質,小科做了如圖所示實驗。(1)能產生氣泡的試管是 (填字母,可多選)。(2)為了檢驗試管D中變成無色的溶液中是否含有HCl,可以往試管中再加入適量的____(填字母,可多選)A.AgNO3溶液 B.Ca(OH)2溶液 C.CaCO3 D.CO2(3)五個實驗完成后,小科又進行了如下實驗:在上述五支反應后的試管中,抽取兩支試管內的溶液進行混合,觀察到先產生氣體,后出現白色沉淀;將混合后的物質過濾,得到濾液X,向濾液X滴加無色酚酞試液,發現溶液不變色,則濾液中,溶質可能為____(填字母,可多選)。(除酚酞外)A.NaCl B.NaCl、HCl C.NaCl、CaCl2 D.NaCl、HCl、CaCl2【答案】(1)ABC(2)B;C(3)A;C【解析】(1)根據酸的化學性質分析解答;(2)分析四個選項中的物質,哪些只有與稀鹽酸反應才能出現明顯現象即可。(3)根據實驗現象對溶質種類進行推測即可。【解答】(1)鐵粉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氫氣和氯化亞鐵;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氣體;碳酸鈉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氣體,故選ABC。(2)A.滴加硝酸銀后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銀,不能說明稀鹽酸的存在,因為反應產物氯化鈣也行,故A不合題意;B.氫氧化鈣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和水,但是沒有明顯現象,說明存在稀鹽酸;如果馬上變成紅色,那么說明沒有稀鹽酸,故B不合題意;C.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可以證明稀鹽酸的存在,故C符合題意;D.二氧化碳和稀鹽酸不反應,故D不合題意。故選BC。(3)將反應后的溶液,抽取兩支試管內的溶液進行混合,看到先產生氣體,后出現沉淀;鹽酸與碳酸鹽反應生成氣體,五支試管中可能形成的沉淀是碳酸鈣;從而說明反應后的溶液中含有鹽酸、氯化鈣,與之混合的溶液中含有碳酸根離子,碳酸鹽過量,碳酸鈣不溶于水,碳酸鈉易溶于水,則說明是碳酸鈉溶液與鹽酸反應后的試管與碳酸鈣或氫氧化鈣與鹽酸反應后的溶液混合,且碳酸鈉過量,則該試管中的溶質是氯化鈉、碳酸鈉;混合時因為先出現氣體,后出現沉淀,說明溶液中鹽酸反應完畢,故溶質中不會再有鹽酸;混合后溶液中氯化鈣與碳酸鈉若恰好反應,則溶質只有氯化鈉,若碳酸鈉過量,則溶質是碳酸鈉、氯化鈉,若氯化鈣過量,則溶質是氯化鈣、氯化鈉,將混合后的物質過濾,得到濾液X,向濾液X滴加無色酚酞試液,發現溶液不變色,說明溶液不呈堿性,因此不是碳酸鈉過量;因此濾液X中含有CaCl2、NaCl或NaCl;故選AC。1.(2023九上·杭州月考)下列關于鹽酸的說法正確的是( )A.鹽酸就是液態氯化氫 B.純凈的鹽酸是淺黃色液體C.濃鹽酸在空氣里會冒白煙 D.鹽酸有腐蝕性【答案】D【解析】根據鹽酸是氯化氫的水溶液,具有揮發性,有腐蝕性分析。【解答】A. 鹽酸是氯化氫的水溶液,不符合題意;B. 純凈的鹽酸是無色液體 ,不符合題意;C. 濃鹽酸具有揮發性,在空氣里會形成白霧 ,不符合題意;D. 鹽酸為強酸,具有腐蝕性 ,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2.檢驗某溶液中是否含有Cl-應該選用的試劑是( )A.AgNO3 B.AgNO3和鹽酸 C.AgNO3和HNO3 D.AgNO3和H2SO4【答案】C【解析】檢驗氯離子常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銀溶液,防止其他離子干擾。故選擇C項。3.(2023九上·金華期末)“酸”對我們來說一定不陌生。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稀鹽酸不能用于除鐵銹 B.濃硫酸具有腐蝕性C.濃鹽酸沒有揮發性 D.稀鹽酸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答案】B【解析】根據酸能與金屬氧化物反應,酸都有腐蝕性,濃鹽酸具有揮發性,酚酞在酸性溶液中不變色【解答】A、鐵銹成分為氧化鐵,能與鹽酸反應,可用稀鹽酸除鐵銹,不符合題意;B、濃硫酸具有腐蝕性,符合題意;C.濃鹽酸有揮發性 ,不符合題意;D.稀鹽酸不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 ,不符合題意;4.(2023九上·杭州期中)鹽酸是一種酸,它在工業中有重要的作用。請根據所學酸的性質推測,鹽酸不可能具有的化學性質或用途是( )A.能用于除鐵銹B.能與酸堿指示劑作用C.能用于除水壺內的水垢(主要成分CaCO3)D.能與二氧化碳反應【答案】D【解析】A、鐵銹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鐵,鹽酸與氧化鐵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可用于除鐵銹,該用途是鹽酸可能具有用途,不符合題意;B、鹽酸是一種酸,其溶液顯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該性質是鹽酸可能具有的化學性質,不符合題意;C、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鹽酸與碳酸鈣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可用于除水壺內的水垢,該用途是鹽酸可能具有用途,不符合題意;D、鹽酸是一種酸,不能與二氧化碳反應,該性質是鹽酸不可能具有的化學性質,符合題意。故選D。5.打開濃鹽酸試劑瓶,發現瓶口會有“白霧”出現。已知鹽酸中含有水分子、氫離子和氯離子。下列實驗能證明“白霧”中含有氫離子的是(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D【解析】根據酸的化學性質分析,并確定各實驗反應時氫離子是否發生變化。【解答】 ①濃鹽酸上方蓋涂紫色石蕊試液的表面皿,可通過溶液顏色變紅證明氫離子正確;②利用硝酸銀溶液是驗證氯離子,不能驗證氫離子,錯誤;③利用pH試紙可證明溶液的酸性,即含氫離子,正確;④涂滴酚酞的氫氧化鈉溶液,鹽酸中氫離子與氫氧化鈉中氫氧根離子發生反應,使酚酞顏色發生變化,可證明氫離子的存在,正確。故選D。6.(2023九上·蕭山月考)生銹的鐵釘放入足量的稀鹽酸中,會產生氣泡。為探究氣體是什么反應產生的,興趣小組設計如圖實驗,比較分析實驗現象后,小明認為還需要繼續補充實驗。以下觀點正確的是( )A.應補充一支加入稀鹽酸的試管,久置觀察B.應補充一個鐵與水能否反應的實驗C.應補充一個氧化鐵與水能否反應的實驗D.應同時補充B和C兩個實驗【答案】B【解析】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分析判斷。【解答】鐵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氣體,而氧化鐵和稀鹽酸反應,不能生成氣體,二者比較可知,氣體的生成肯定與鐵有關。由于稀鹽酸中存在水和鹽酸,因此無法確定是鐵和水反應,還是鐵和鹽酸反應,因此需要補充一個鐵和水能否反應的實驗,故B正確,而A、C、D錯誤。故選B。7.(2023九上·麗水期末)表面布滿鐵銹(鐵銹的主要成分是Fe2O3)的鐵釘放入盛有稀硫酸的密閉容器中,用壓強傳感器測得容器內壓強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d點時H2SO4反應完,且溫度高于a點B.整個反應過程,溶液中SO42-逐漸減少C.當壓強為115千帕時,溶液中的溶質只有FeSO4D.cd段壓強減小是因為鐵和稀硫酸反應結束,不再放熱【答案】D【解析】根據表面布滿鐵銹(鐵銹的主要成分是Fe2O3)的鐵釘放入盛有稀硫酸的密閉容器中, 先氧化鐵與硫酸反應,然后鐵再與硫酸反應,結合圖像中壓強的變化確定反應進程分析。【解答】A. 表面布滿鐵銹(鐵銹的主要成分是Fe2O3)的鐵釘放入盛有稀硫酸的密閉容器中, 先氧化鐵與硫酸反應,然后鐵再與硫酸反應, d點時反應結束,可能H2SO4反應完,也可能鐵釘反應完或二者恰好完全反應,不符合題意;B. 整個反應過程,溶液中SO2-不變,不符合題意;C. 當壓強為115千帕時,溶液中的溶質有FeSO4 、硫酸鐵、硫酸,不符合題意;D. cd段壓強減小是因為鐵和稀硫酸反應結束,不再放熱 ,且溫度慢慢恢復,符合題意;8.(2023九上·杭州期末)使用如圖所示裝置(攪拌裝置略)探究溶液離子濃度變化,已知反應的產物如果全部是沉淀(或沉淀和水)時燈光會變暗。下列燈光變化可能出現“亮→暗(或滅)→亮”現象的是( )選項 試劑甲 試劑乙A NaCl AgNO3B H2SO4 Ba(OH)2C HCl NaOHD K2CO3 HNO3A.A B.B C.C D.D【答案】B【解析】根據反應產物分析離子濃度是否會發生明顯變化即可。【解答】A.氯化鈉和硝酸銀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和硝酸鈉,雖然生成了沉淀,但是離子濃度幾乎不變,則燈泡亮度先不變再變亮,故A不合題意;B.稀硫酸與氫氧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水,離子濃度會不斷減小。二者完全反應后,隨著氫氧化鋇的加入,離子濃度會增大,因此燈泡亮度先變暗再變亮,故B符合題意;C.稀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沒有生成沉淀,故C不合題意;D.碳酸鉀和稀硝酸反應,生成硝酸鉀、水和二氧化碳,沒有沉淀生成,故D不合題意。9.(2022·浙江杭州·中考真題)HCl氣體通入水中可得到鹽酸。室溫下,將HCl氣體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試管中,直至溶液的pH=7回答問題:(1)和書的中子個數相差___________個。(2)HCl氣體通入NaOH溶液前后,試管中溶液的離子種類如圖所示,其中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的是___________(選填“①”“②”或“③”)。【答案】2 ②【解析】(1)元素符號左上角的數字表示質量數,左下角的數字表示質子數,質量數質子數+中子數,它們的質子數相同,中子個數相差37-35=2;(2)HCl氣體通入水中可得到鹽酸,室溫下,通入到NaOH溶液直至溶液的pH=7,反應前燒杯中有鈉離子、氫氧根離子,反應后有加入的氯離子和不變的鈉離子以及生成的水分子,由試管中溶液的離子種類圖,反應前后不變的是鈉離子,所以其中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的是氫氧根離子,對應圖中離子為②。10.氯化氫(HCl)是極易溶于水的無色氣體,其水溶液稱為鹽酸。(1)在充滿HCl氣體的試管中放入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紙條,無明顯現象;再滴入水,現象是 。(2)向盛有NaOH溶液的試管中通入HCl氣體,直至溶液的pH=7,反應前后溶液中離子的種類如圖所示,則其中能使酚酞變紅的是 (選填“①”“②”或“③”)。【答案】(1)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紙條變紅色 (2)②【解析】(1)HCl氣體溶于水生成稀鹽酸,而稀鹽酸能夠使石蕊試液變紅色;(2)氫氧化鈉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其中的氫離子和陽離子已經結合呈水,只剩下氯離子和鈉離子。而反應前后,溶液中的鈉離子保持不變,因此為鈉離子,那么就是氫氧根離子。使酚酞變紅的是堿性溶液,而堿性溶液的性質就由氫氧根離子決定。【解答】(1)在充滿HCl氣體的試管中放入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紙條,無明顯現象;再滴入水,現象是: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紙條變紅色。(2)向盛有NaOH溶液的試管中通入HCl氣體,直至溶液的pH=7,反應前后溶液中離子的種類如圖所示,則其中能使酚酞變紅的是氫氧根離子,故選②。11.(2023九上·麗水期末)某興趣小組同學進行如圖甲所示的實驗。實驗結束后,他們把A、B兩支試管中的物質倒入乙圖燒杯中,充分混合后觀察到有紅褐色絮狀沉淀生成,溶液呈黃色。(1)圖甲中A試管充分反應后,有剩余的反應物是 ;(2)充分混合后產生的紅褐色絮狀沉淀的化學式為 ;(3)通過以上現象能確定燒杯溶液中含有的溶質是 。【答案】(1)NaOH (2)Fe(OH)3 (3)NaCl、FeCl3【解析】根據混合后的現象確定A和B試管中剩余物質,從而判斷燒杯內物質成分分析。【解答】(1) 實驗結束后,他們把A、B兩支試管中的物質倒入乙圖燒杯中,充分混合后觀察到有紅褐色絮狀沉淀生成,溶液呈黃色,說明混合時發生了氫氧化鈉與氯化鐵生成氫氧化鐵和氯化鈉的反應,且氯化鐵過量,則A試管反應后溶液中溶質為氯化鈉和氫氧化鈉,即充分反應后有剩余的反應物是氫氧化鈉;B試管中反應后溶液溶質為氯化鐵;(2)充分混合后產生的紅褐色絮狀沉淀為氫氧化鐵,化學式為 Fe(OH)3 ;(3)通過以上現象可知燒杯溶液中含有的溶質是NaCl、FeCl3。12.(2023九上·杭州期末)氯化鎂粉末中混有少量雜質,項目化學習小組同學為除去氯化鎂粉末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鋇、氯化鈉和硫酸鉀,根據將所需物質先轉化為中間物質,再將中間物質轉化為所需物質的方法,設計流程如下。(1)寫出濾渣A的物質名稱 。(2)濾液B中一定含有的陰離子是 。(3)步驟③中乙溶液是 。【答案】(1)硫酸鋇(2)氯離子(3)稀鹽酸【解析】(1)根據氯化鋇與硫酸鉀反應生成的硫酸鋇分析;(2)根據溶液中溶質成分確定陰離子種類分析;(3)根據氫氧化鎂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鎂分析。【解答】(1)混合粉末加水后過濾得濾液B和濾渣A,則A為氯化鋇與硫酸鉀反應生成的硫酸鋇;(2)濾液B中一定有氯化鎂、氯化鉀、氯化鈉,一定含有的陰離子為氯離子;(3)濾渣D為氫氧化鎂,通過步驟③轉化為氯化鎂,則乙溶液是稀鹽酸。13.歸納總結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小莉同學總結了鹽酸與其他物質反應的五條化學性質(如圖所示)。(1)利用如圖鹽酸性質 (填序號)可除去鐵表面的鐵銹,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圖中⑤所表示的物質類別是 。(3)下列物質可以利用鹽酸的性質③制得的是____A.CuCl2 B.AgCl C.FeCl3 D.ZnCl2【答案】(1)②;Fe2O3+6HCl=2FeCl3+3H2O(2)堿(3)D【解析】(1)①依據鐵銹的組成確定它的物質種類,從而確定利用稀鹽酸的性質。②根據反應物、反應條件和生成物,寫出反應的方程式;(2)根據酸的通性分析;(3)根據金屬活動性順序解答。【解答】(1)①鐵銹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鐵,屬于金屬氧化物,利用如圖鹽酸性質②可除去鐵表面的鐵銹;②氧化鐵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2O3+6HCl=2FeCl3+3H2O;(2)根據酸的通性可知,能與酸堿指示劑、金屬氧化物、金屬、鹽反應,還能與堿反應,則圖中⑤為堿。(3)根據金屬活動性順序可知,銅、銀均在氫后,不會與鹽酸反應生成氫氣和對應的鹽,而鐵與鹽酸反應時會生成亞鐵鹽,只有鋅能與鹽酸反應生成氫氣和氯化鋅,故選D。14.為驗證“酸的化學通性”,某班同學在實驗室進行如下實驗。請分析并回答相關問題:(1)寫出能證明A中反應發生的現象 。(2)寫出上述實驗中酸與金屬氧化物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實驗完成后,將全部廢液倒入廢液缸內,測得pH=2,則廢液中所含溶質最多 種(不計指示劑與氣體)。【答案】(1)溶液由紅色褪為無色(2)CuO+2HCl=CuCl2+H2O(3)415.某化學活動小組以“酸的化學性質”為主題進行探究性實驗學習,請根據下圖實驗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中觀察到產生氣泡是試管 ;(填“①”“②”、“③”或“④”);(2)試管③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3)實驗中觀察到試管⑤中物質變藍色溶液,X可能是 。【答案】(1)②④(2)2HCl+CuO=CuCl2+H2O(3)氫氧化銅或Cu(OH)2【解析】(1)根據各試管中反應的現象分析;(2)根據氧化銅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銅和水分析;(3)根據氫氧化銅與鹽酸反應生成藍色溶液分析。【解答】(1)“①”中無明顯現象發生,“②”中鋅與鹽酸反應產生氫氣,有氣泡產生,“③”中固體溶解,溶液由無色變成藍色,“④”中碳酸鈉與鹽酸反應產生二氧化碳氣體,有氣泡產生。(2) 試管③中發生的氧化銅與鹽酸生成氯化銅和水的反應,方程式是 2HCl+CuO=CuCl2+H2O 。(3) 實驗中觀察到試管⑤中物質變藍色溶液,說明X中含有銅元素,由酸的化學性質可知,X可能是氫氧化銅。故答案為:(1) ②④ ;(2)2HCl+CuO=CuCl2+H2O ;(3) 氫氧化銅或Cu(OH)2 。16.(2023九上·溫州期末)茶葉蛋的蛋黃表面有一層黑色的物質(如圖甲),有人擔憂它是否能食用。小明決定利用科學知識來揭秘。他取兩個帶有黑色物質的蛋黃開展實驗,實驗結果如圖乙。(1)根據實驗結果可知該黑色物質的化學性質有 。(2)小明推測黑色物質是課堂上學習過的一種含硫的化合物,其化學式是 。(3)查閱資料得知Fe2+可被人體吸收和利用。因此,小明認為蛋黃中的黑色物質不但能食用,且能為人體補充鐵元素,他推測的理由是 。【答案】(1)能與稀鹽酸反應或不與水反應(2)FeS(3)人體胃內含有胃酸能與黑色物質反應生成可被人體吸收的FeCl2【解析】(1)化學性質是需要發生化學變化才能表現出來的性質;(2)根據物質組成和顏色的知識分析;(3)胃酸就是稀鹽酸,根據稀鹽酸與二價鐵離子的反應產物分析解答。【解答】(1)將蛋黃加入水中后顏色沒有變化,說明它不能與水反應。將蛋黃加入稀鹽酸中,生成了氯化亞鐵和少量硫化氫氣體,說明黑色物質能與稀鹽酸反應。(2)硫化亞鐵含硫,且呈黑色,因此黑色物質為FeS;(3)查閱資料得知Fe2+可被人體吸收和利用。因此,小明認為蛋黃中的黑色物質不但能食用,且能為人體補充鐵元素,他推測的理由是:人體胃內含有胃酸能與黑色物質反應生成可被人體吸收的FeCl2。17.(2021九上·溫州月考)氯化氫氣體極易溶于水,其水溶液為鹽酸,在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并檢驗其性質的實驗中,如果用濃鹽酸代替稀鹽酸,并將產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往往看不到溶液變渾濁的現象。現有一同學用如圖裝置進行實驗,卻看到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現象。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后向B中滴入紫色石蕊試液,可看到的現象 。(2)選一種試劑代替水,在本實驗中起到相同作用,你選的試劑是 。(3)如果去掉B裝置,將A、C直接連接,則C裝置中可能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寫一條) 。【答案】(1)試液變紅 (2)硝酸銀溶液 (3)Ca(OH)2+2HCl=CaCl2+2H2O【解析】(1)濃鹽酸揮發出HCl氣體,而氯化氫極易溶于水,因此B中水溶液呈酸性,據此分析滴入石蕊試液后的顏色。(2)硝酸銀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和稀硝酸,因此硝酸銀對HCl氣體有很強的吸收作用;(3)確定反應物、反應條件和生成物,然后據此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解答】(1)實驗后向B中滴入紫色石蕊試液,可看到的現象:試液變紅。(2)選一種試劑代替水,在本實驗中起到相同作用,我選的試劑是硝酸銀溶液。(3)如果去掉B裝置,將A、C直接連接,那么揮發出的氯化氫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氯化鈣和水,則反應的方程式為:Ca(OH)2+2HCl=CaCl2+2H2O。18.某科學小組在科學老師的指導下研究濃鹽酸的性質。當打開盛放濃鹽酸試劑瓶的瓶蓋時,觀察到瓶口冒出大量白霧。小組成員對白霧的成分產生了興趣,紛紛提出了各自的猜想:小嘉:白霧可能是小水珠小禾:白霧可能是氯化氫氣體小寧:白霧可能是鹽酸的小液滴查閱資料:氯化氫氣體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由氯化氫分子構成。(1)小嘉分析認為小禾的猜想是不正確的。小嘉的理由是 。(2)為了驗證小嘉.小禾.小寧的猜想是否正確,科學小組設計圖甲實驗:將一張干燥的藍色石蕊試紙放在敞口的濃鹽酸試劑瓶口上方,觀察到干燥的藍色石蕊試紙變紅色,從而證明 的猜想是錯誤的。(3)為了確認白霧的成分,科學小組又設計了乙圖實驗,將濃鹽酸的瓶蓋打開后,將內璧涂有某溶液的燒杯罩在瓶口上方,不一會兒觀察到燒杯內壁的溶液產生了白色渾濁。實驗結論:白霧是鹽酸的小液滴。請寫出燒杯內壁溶液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答案】(1)氯化氫氣體是無色的(2)小嘉和小禾(3)HCl+AgNO3=AgCl↓+HNO3【解析】 氯化氫常溫下呈 氣態,將氯化氫氣體溶于水,可制得鹽酸。純凈的硫酸和硝酸是無色液體。打開盛有濃鹽酸和稀鹽酸的試劑瓶的瓶蓋,并將濕潤的藍色石蕊試紙放在瓶口上方,觀察到的現象是在濃鹽酸上方的藍色石蕊試紙很快變紅,在稀鹽酸上方的藍色石蕊試紙變紅較慢,說明濃鹽酸具有很強的揮發性 。【解答】(1) 氯化氫氣體是無色的 ,肉眼無法可見;(2)水珠不可能讓干燥的藍色石蕊試紙變紅色, 干燥的氯化氫氣體也不可能讓干燥的藍色石蕊試紙變紅色 ,所以小嘉和小禾的猜想是錯誤的。(3)鹽酸加速硝酸銀會產生氯化銀白色沉淀,所以化學方程式為HCl+AgNO3=AgCl↓+HNO3。19.(2023九上·金華期末)明代宋應星所著的《天工開物》中有煅燒爐甘石(ZnCO3)和煤炭(C)煉鋅的記載,其化學反應原理為:。某科學興趣小組在實驗室用ZnCO3和C模擬古法煉鋅。實驗結束后,同學們設計實驗對2.0g粗鋅產品中含有的雜質進行探究。實驗裝置設計如圖,忽略其它因素對結果的影響。回答下列問題:(1)連接好如圖裝置后,在裝入藥品前,首先應進行的操作是 ;(2)A裝置試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應后,仍有少量黑色固體剩余,說明粗鋅中一定含有 ;(3)B裝置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綜合以上實驗現象可知,煉得的粗鋅中含有雜質: 。【答案】(1)檢查裝置氣密性(2)碳(或C)(3)碳、碳酸鋅(或C、ZnCO3)【解析】根據制氣裝置需裝藥品前檢查裝置氣密性,碳不與酸反應,碳酸鋅與酸反應會產生二氧化碳氣體,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分析。【解答】(1)該實驗需密閉裝置中進行, 連接好如圖裝置后,在裝入藥品前,首先應進行的操作是檢查裝置氣密性;(2)A裝置試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應后,仍有少量黑色固體剩余,說明粗鋅中一定含有不與硫酸反應的碳;(3)B裝置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有二氧化碳生成,即粗鋅與稀硫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由此確定粗鋅中還有碳酸鋅;20.(2023·溫州模擬)圖甲裝置可以用來比較不同金屬與稀鹽酸反應的快慢情況,其中的壓強傳感器能夠測出密閉容器內的氣壓大小。現將等質量的鎂、鋁、鐵與等量的等濃度的稀鹽酸反應的相關數據記錄如圖乙。已知在等溫、等體積條件下,裝置內氣壓與氣體的量成正比。(1)實驗中還要控制成一致的變量是 。(2)分析乙圖,根據 得出三次實驗的鹽酸都已反應完全。(3)在進行上述實驗過程中,發現每組實驗測得的裝置內壓強的實際值都比計算得到的理論值大。如圖丙所示。請分析可能的原因 。【答案】(1)金屬顆粒大小(2)最終裝置內氣壓相同(3)氫氣中混入了氯化氫氣體或水蒸氣【解析】根據金屬顆粒大小會影響反應速率,圖像中最終裝置內氣壓相同,利用金屬與鹽酸反應產生的氫氣中含有氯化氫和水蒸氣分析。【解答】(1)金屬顆粒大小影響反應速率,所以實驗中還需控制金屬顆粒大小;(2)由乙圖中最終裝置內氣壓相同,可得出三次實驗的鹽酸都已反應完全;(3)鹽酸具有揮發性,金屬與酸反應產生的氫氣中會混有氯化氫和水蒸氣,使得實際值偏大。21.(2022九上·舟山期中)科學興趣小組對某品牌牙膏中的摩擦劑成分及其含量進行以下探究:查資料:該牙膏摩擦劑由碳酸鈣、氫氧化鋁組成;牙膏中其他成分遇到鹽酸時無氣體產生。牙膏樣品中碳酸鈣的定量測定:取適量牙膏樣品,利用右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圖中夾持儀 器略去),充分反應后,測定 C 裝置中生成的 BaCO3沉淀質量,以確定碳酸鈣的質量分數。 請依據實驗過程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過程中需持續緩緩通入空氣,其目的是 。(2)某同學認為不必測定C裝置中生成的BaCO3質量,只要測定C裝置在吸收CO2前后的質量,同樣可以算出碳酸鈣的質量分數。實驗證明按此方法測定的結果明顯偏高,原因是 。【答案】(1)把生成的CO2氣體全部排入C中,使之完全被Ba(OH)2溶液吸收(2)B中的水蒸氣、氯化氫氣體等進入裝置C中,造成質量偏大【解析】根據有氣體生成的反應裝置內會有氣體殘留,碳酸鈣與鹽酸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水蒸氣和氯化氫分析。【解答】(1)因裝置內會有氣體殘留,影響實驗結果,所以實驗過程中需持續緩緩通入空氣,以生成的CO2氣體全部排入C中,使之完全被Ba(OH)2溶液吸收;(2)B中水蒸氣、氯化氫氣體等進入裝置C中,會使C裝置增重質量偏大,從而造成測得結果偏高;22.(2022九上·杭州期中)小明取一包某食品包裝袋內的“脫氧劑”,查閱資料發現其成分除鐵粉外,可能含有碳粉、Na2CO3、NaCl、Fe2O3等。為確定其成分,進行了如下實驗:(1)過濾操作中除了需帶鐵圈的鐵架臺、濾紙、玻璃棒外,還需要用到的儀器有 。(2)寫出用 pH試紙測定濾液pH的方法 。(3)試劑X的名稱是 。(4)由實驗可知,該包“脫氧劑”一定含有的物質是 。【答案】(1)漏斗、燒杯(2)用潔凈玻璃板蘸取少量的試液,滴在pH試紙上,與標準比色卡對比(3)稀鹽酸(4)碳粉、Na2CO3、Fe2O3【解析】(1)過濾操作中除了需帶鐵圈的鐵架臺、濾紙、玻璃棒外,還需要用到儀器有漏斗、燒杯;(2)用 pH試紙測定濾液pH ,操作方法為用潔凈玻璃板蘸取少量的試液,滴在pH試紙上,與標準比色卡對比;(3)棕黑色粉末II加入試劑X得黑色固體和黃色溶液,說明粉末中含有氧化鐵和碳,X為酸,如稀鹽酸、稀硫酸等。(4)由脫氧劑加水溶解得堿性溶液可知一定含碳酸鈉,與酸反應產生黃色溶液,說明一定含氧化鐵,加足量酸仍有黑色固體,說明還一定含碳粉。23.(2023九上·安吉期中)科學興趣小組進行稀硫酸化學性質的探究。回答下列問題:(1)將稀硫酸分別加入圖中的試管中,無明顯現象的是 (填字母序號),要證明該試管中已發生了化學反應,以下方案可行的是 (填數字序號)。①滴入酚酞溶液無明顯現象③滴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現②測得試管中溶液的pH小于7④滴入CuCl2溶液無藍色沉淀出現(2)上述實驗結束后,興趣小組繼續探究。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步驟1:將試管A中物質全部倒入試管E中 產生氣泡且白色沉淀增加步驟2:過濾,得到濾液 /步驟3:向濾液中逐滴滴加氫氧化鈉溶液 開始無明顯現象,一段時間后出現白色沉淀①步驟2得到的濾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質是 (填化學式)。②步驟3中,產生的白色沉淀是 (填化學式)。【答案】(1)C;①②④(2)MgCl2、HCl;Mg(OH)2【解析】(1)根據稀硫酸與五種物質的反應現象分析。根據氫氧化鈉的性質,氫氧化鈉是否被消耗分析。(2)①根據物質間的反應和實驗現象,以及反應物是否過量分析。②試管A中鎂粉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鎂和氫氣,試管E中稀硫酸與BaCl2溶液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鹽酸。硫酸鎂與氯化鋇溶液反應生成氯化鎂和硫酸鋇沉淀,鎂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鎂和氫氣。【解答】(1)A試管中鎂與稀硫酸反應觀察到的現象是固體溶解,產生氣泡;B試管中氧化銅與稀硫酸反應觀察到的現象是固體溶解,溶液變為藍色;C試管中稀硫酸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無明顯現象;D試管中稀硫酸與碳酸鈉溶液反應產生氣泡;E試管中稀硫酸與氯化鋇反應產生白色沉淀,所以將稀硫酸分別加入圖中試管中,無明顯現象的是C。①滴入酚酞溶液無明顯現象,說明氫氧化鈉與稀硫酸發生了化學反應,故①方案可行;②測得試管中溶液的pH小于7,說明氫氧化鈉與稀硫酸發生了化學反應,故②方案可行;③滴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現,不能說明氫氧化鈉與稀硫酸發生了化學反應,因為硫酸也能與BaCl2溶液反應產生白色沉淀出,故③方案不可行;④滴入CuCl2溶液無藍色沉淀出現,說明氫氧化鈉與稀硫酸發生了化學反應,故④方案可行;故答案為:①②④。(2)① 試管A中鎂粉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鎂和氫氣,試管E中稀硫酸與BaCl2溶液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鹽酸,將試管A中物質全部倒入試管E中,產生氣泡且白色沉淀增加,說明A試管中鎂粉過量;E試管中氯化鋇過量,試管A中的物質是鎂和硫酸鎂,試管E中的溶質是鹽酸和氯化鋇,硫酸鎂與氯化鋇溶液反應生成氯化鎂和硫酸鋇沉淀,鎂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鎂和氫氣,向濾液中逐滴滴加氫氧化鈉溶液,開始無明顯現象,一段時間后出現白色沉淀,說明濾液中含有HCl,則步驟2濾液中,一定含有MgCl2和HCl,可能含有BaCl2或MgSO4,故溶質的所有可能組合是MgCl2、HCl;MgCl2、HCl、BaCl2;MgCl2、HCl、MgSO4;故答案為:MgCl2和HCl。② 產生白色沉淀之前是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白色沉淀是氫氧化鈉與氯化鎂反應生成氫氧化鎂白色沉淀和氯化鈉。所以,步驟3中,產生的白色沉淀是Mg(OH)2。24.(2022九上·浙江月考)實驗室中有一種含有純堿(Na2CO3)、小蘇打(NaHCO3)和少量水的固體粉末樣品。為了測定其中小蘇打的含量,某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利用如圖所示裝置(部分固定裝置已略去)進行實驗。已知:①該裝置氣密性良好,A、C、D中所裝藥品足量且能完全吸收相關物質;②堿石灰是CaO與NaOH的固體混合物;③加熱條件下純堿穩定不分解,小蘇打易分解,反應化學方程式為:2NaHCO3Na2CO3+H2O+CO2↑探究過程如下:Ⅰ.稱量樣品和已裝入相關藥品的裝置C、D的質量,分別為:m、m1、m2;Ⅱ.將質量為m的樣品裝入B玻璃管中,按圖連接好裝置,關閉彈簧夾,給玻璃管加熱;Ⅲ.待玻璃管中樣品完全反應,打開彈簧夾通空氣,再熄滅酒精燈,直到玻璃管冷卻;Ⅳ.再次稱量裝置C、D的質量,分別為m3、m4。請回答下列問題:(1)裝置 C 中所裝藥品為 。(2)依據實驗所得數據計算,該樣品中小蘇打的質量分數為 (用相關字母表示)。(3)誤差分析。按上述實驗步驟測得該樣品中小蘇打的質量分數偏大,理由 是 。【答案】(1)濃硫酸 (2) (3)加熱樣品前沒有把裝置中的空氣排出【解析】根據該實驗的設計目的分析,該實驗中C裝置增重質量為水的質量,D為二氧化碳質量,因樣品中含有水,所以是利用碳酸氫鈉分解產生二氧化碳的質量來計算碳酸氫鈉質量,結合裝置內空氣中二氧化碳對實驗的影響解答。【解答】(1)由實驗目的及裝置圖的設計可知,C為吸收水蒸氣的裝置,藥品為濃硫酸;(2)C裝置增重質量為水的質量,D為二氧化碳質量,因樣品中含有水,所以該實驗是利用碳酸氫鈉分解產生二氧化碳的質量來計算碳酸氫鈉質量,反應產生二氧化碳質量為 m4 - m2 ,設小蘇打質量分數為X,由方程式中質量關系可知2NaHCO3Na2CO3+H2O+CO2↑168 44mx m4 - m2x=(3) 加熱樣品前沒有把裝置中的空氣排出 ,空氣中也含有二氧化碳,會使測得結果偏大;25.將一塊已生銹的鐵片放入一定質量分數的稀鹽酸中充分反應,測得生成的H2的質量與稀鹽酸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假設鐵片上除Fe2O3外不含其他雜質)。回答下列問題:(1)加入12g稀鹽酸時,溶液中的溶質為 ;(2)該鹽酸的質量分數為多大。【答案】(1)FeCl2和HCl(2)7.3%【解析】 質量分數指溶液中溶質質量與溶液質量之比。【解答】(1)由圖像可知,加入12g稀鹽酸時,鐵銹中的氧化鐵恰好與鹽酸充分反應,而鐵還未與鹽酸反應,因此加入12g稀鹽酸時,溶液中的溶質為FeCl3;(2)由圖像可知,與鐵反應的稀鹽酸的質量為112g-12g=100g,生成氫氣的質量為0.2g,設參加反應的氯化氫的質量為x,x=7.3g所用稀鹽酸的質量分數為:。26.聯盟科學興趣小組用15克鎂條與稀硫酸反應,測得產生氫氣的質量與稀硫酸的質量關系如圖(假設鎂條中除表面含有氧化鎂外,還有其它難溶性雜質且不與稀硫酸反應),試分析回答:(1)剛開始加稀硫酸,溶液中未產生氣體的原因是 。(2)當稀硫酸加至180克時,寫出此時溶液中的溶質有 (用化學式表示)。(3)利用圖中數據,計算所用稀硫酸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答案】(1)鎂條表面的氧化鎂與稀硫酸反應沒有氣體生成。(2)MgSO4 、H2SO4(3)解:設與單質鎂反應的硫酸溶質質量為x。Mg+ H2SO4=MgSO4+ H2↑ 98 2 x 0.5克x=24.5 克H2SO4%= ×100%=24.5%【解析】(1)鎂條表面有氧化鎂,它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鎂和水;(2)根據圖像確定反應進度,根據反應物和剩余物確定溶質種類。(3)根據生成氫氣的質量,利用鎂和稀硫酸反應的方程式計算出參加反應的硫酸溶質的質量。根據圖像,計算出與鎂反應的稀硫酸的質量,最后用“溶質質量分數=”計算即可。【解答】(1)剛開始加稀硫酸,溶液中未產生氣體的原因是:鎂條表面的氧化鎂與稀硫酸反應沒有氣體生成。(2)根據圖像可知,加入180g稀硫酸時已經過量,此時溶液中的溶質為反應產物硫酸鎂和剩余的稀硫酸,化學式為 MgSO4、H2SO4 。27.為測定某石灰石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將一定質量的石灰石樣品粉碎后分成三等份,由三位同學進行實驗(石灰石中雜質不與鹽酸反應,不溶于水,加熱不分解)①甲同學將樣品置于燒杯中,逐漸加入某濃度的鹽酸,反應過程測得剩余固體質量和加入鹽酸的質量關系如圖a所示。②乙同學進行如圖b所示的實驗,通過電子天平示數的減少來計算樣品中碳酸鈣的含量。根據信息,請回答下列問題:(1)根據甲同學的實驗可知樣品中碳酸鈣的含量為多少。(計算結果保留0.1%)(2)請根據圖a計算甲同學所用鹽酸的質量分數。(計算結果保留0.1%)(3)乙同學測得樣品中的碳酸鈣含量明顯比甲同學所得的結果小,你認為可能的原因是 (可多選)A.鹽酸具有揮發性B.反應速度快錐形瓶中部分水蒸氣隨二氧化碳逸出C.反應結束后,錐形瓶內有二氧化碳殘留D.甲組實驗中固體未洗滌干燥進行稱量E.乙組實驗鹽酸的量太少,樣品沒有反應完【答案】(1)由圖示可知,隨鹽酸的加入剩余固體減少,至剩余固體為2克時,鹽酸增加固體質量保持不變,說明碳酸鈣完全反應,即石灰石中雜質為2克,則碳酸鈣質量分數為.(2)由圖示可知,加入10克稀鹽酸完全反應時消耗碳酸鈣質量為12g-8g=4g,設所用鹽酸的質量分數為XCaCO3+ 2HCl= CaCl2+H2O+ CO2↑100 73 4g 10gx 100:73=4g:10gxx=29.2%(3)C;E【解析】(1)根據碳酸鈣與鹽酸反應,雜質不反應,加入過量鹽酸,剩余固體為雜質分析;(2)根據反應的碳酸鈣質量及方程式中物質間質量關系計算鹽酸中溶質質量及質量分數分析;(3)根據碳酸鈣含量偏小,則計算的二氧化碳質量偏小分析。【解答】(3)乙同學是通過測定反應前后質量,由反應后減少質量為產生二氧化碳質量計算碳酸鈣的含量, 鹽酸具有揮發性,會使所得二氧化碳質量偏大,從而計算碳酸鈣含量偏小,A錯誤; 反應速度快錐形瓶中部分水蒸氣隨二氧化碳逸出 ,會使二氧化碳質量偏大,從而計算碳酸鈣含量偏大,B錯誤; 反應結束后,錐形瓶內有二氧化碳殘留 ,會使二氧化碳質量偏小,從而計算碳酸鈣含量偏小,C正確; 甲組實驗中固體未洗滌干燥進行稱量,會使固體質量偏大,從而計算碳酸鈣含量偏大,D錯誤; 乙組實驗鹽酸的量太少,樣品沒有反應完 ,會使二氧化碳質量偏小,計算碳酸鈣含量偏小,E正確。故答案為:(1)83.3%;(2)29.2%;(3)CE。.28.(2022九上·衢江期末)取石灰石樣品4克,把20克稀鹽酸分4次加入樣品中( 樣品中除碳酸鈣外,其余成分既不與鹽酸反應,也不溶與水),充分反應后經過過濾、干燥,最后稱量,得如下數據:實驗次數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5次稀鹽酸用量/克 5 5 5 5剩余固體質量/克 3 2 1 1(1)求該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2)計算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答案】(1)由題意樣品中雜質不參與反應且不溶于水,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為4g-1g=3g,則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為(2)根據題意加入10g稀鹽酸反應了2g碳酸鈣,設參加反應的氯化氫的質量為x,則CaCO3+2HCl=CaCl2+H2O+CO2↑100 732g xx=1.46g 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解析】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與鹽酸反應,其余的成分既不與鹽酸反應,也不溶于水,4g石灰石樣品,最后剩余固體的質量為1g,碳酸鈣的質量為4g-1g=3g,可以計算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利用化學方程式,根據碳酸鈣的質量計算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量;兩次加入10g稀鹽酸,反應2g碳酸鈣,利用方程式計算參加反應的氯化氫的質量計算鹽酸的質量分數。29.高純度MnO2主要用于制造干電池。科學活動小組同學得到某MnO2樣品(主要含有雜質MnCO3,其它雜質忽略不計)。為了測定此樣品中MnO2的含量,把10g MnO2樣品放入燒杯中,將40g稀硫酸分4次加入與之充分反應,測得的數據如下表。(已知燒杯中發生的反應為:MnCO3+H2SO4=MnSO4+H2O+CO2↑)次數 1 2 3 4加入稀硫酸的質量(g) 10 10 10 10剩余固體質量(g) 9.425 8.85 8.275 7.82請根據圖表數據回答下列問題:(1)樣品中MnO2的質量為 克。(2)稀硫酸有剩余的是第 次實驗。(3)第⒉次加入稀硫酸反應后,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多少 (計算結果精確到0.1%)【答案】(1)7.82(2)4(3)MnCO3+H2SO4=MnSO4+H2O+CO2↑115 151 44(10-8.85)g x yx=1.51gy=0.44gMnSO4%=1.51g/(1.15+20-0.44)g≈7.3%【解析】樣品中碳酸錳和硫酸反應,反應后固體減少質量就是反應碳酸錳的質量,第4次反應中稀硫酸過量,碳酸錳全部反應,雜質碳酸錳的質量共為10g-7.82g=2.18g;【解答】(1)第1、2、3、4次反應碳酸錳質量分別為10g-9.425g=0.575g、 9.425g-8.85g=0.575g、8.85g-8.275g=0.575g、8.275g-7.82g=0.455g,此時 MnCO3 已經反應完全,所以樣品中MnO2的質量為7.82g;(2)10g硫酸能消耗0.575gMnCO3,但第4次只消耗了0.455gMnCO3,所以稀硫酸有剩余的是第4次實驗;(3)利用方程式計算產生的硫酸錳的質量,硫酸錳質量除以溶液質量等于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30.(2022九上·湖州期中)黃銅是鋅和銅的合金,可以用來制造機器零件及日常用品、為了測定某粉末狀黃銅樣品中鋅的質量分數, 取 10g 這種樣品放入燒杯中,再將 40g 稀鹽酸分四次加入到該燒杯中,均充分反應,測得的實驗數據如下表:實驗次數 1 2 3 4稀鹽酸的用量 10g 10g 10g 10g剩余固體的質量 8.7g 7.4g 6.7g 6.7g(1)在第 次實驗結束時樣品中的鋅就已完全反應。(2)計算該黃銅樣品中鋅的質量分數。(3)計算所用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答案】(1)3(2)解:鋅的質量=10g-6.7g=3.3g,3.3g/10g=33%(3)解:計算稀鹽酸的質量分數,就要用稀鹽酸反應完的數據,可以用第一組數據,也可以用第二組數據,這里我們使用第一組數據進行計算:設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為xZn+ 2HCl=ZnCl2+H2↑65 731.3g 10g×xx=14.6%答:所用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為14.6%【解析】根據銅不與鹽酸反應,鋅與鹽酸反應,加入鹽酸固體減少質量即為反應的鋅的質量,由所給數據判斷鋅與鹽酸的反應情況,再由鋅的質量及方程式中物質間質量關系計算鹽酸的溶質質量,從而計算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分析。【解答】(1)銅不與鹽酸反應,鋅與鹽酸反應,加入鹽酸固體減少質量即為反應的鋅的質量,由表中數據可知,10克鹽酸完全反應消耗鋅的質量為1.3克,而第3次加入10克稀鹽酸固體減少0.7克,說明第3次稀鹽酸過量,即樣品中鋅就已完全反應;31.同學們從山上采集到一種石灰石,進行實驗。取用8克石灰石樣品,把40克稀鹽酸分四次加入樣品中(雜質既不與酸反應,也不溶于水),充分反應后經過過濾、干燥等操作,最后稱量,得實驗數據如表。實驗次數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加入稀鹽酸的質量/g 10 10 10 10剩余固體的質量/g 5.5 M 1.0 1.0(1)上表中M的值應為________。(2)列式計算實驗所用的稀鹽酸的質量分數________;(3)求第三次實驗充分反應后,溶液的質量為________克。【答案】(1)3;(2)設2.5g碳酸鈣完全反應需要HCl的質量為x,解得:x=1.825g實驗所用的稀鹽酸的質量分數為:。(3)在第三次實驗中,參加反應的碳酸鈣的質量為:8g-1g=7g;設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y解得:y=3.08g則第三次實驗中溶液的質量為:7g+30g-3.08g=33.92g。【解析】(1)根據表格數據可知,第一次加入10g稀鹽酸后,剩余固體的質量為5.5g,則參加反應的碳酸鈣的質量應該為:8g-5.5g=2.5g。則第二次加入10g稀鹽酸后,仍然有2.5g碳酸鈣反應,那么剩余固體的質量為:8g-2.5g×2=3g。(2)見答案。(3)見答案。32.(2023九上·杭州期末)為測定一瓶敞口放置的濃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某同學量取14.6mL(密度為1.1 g/mL)該濃鹽酸加水稀釋后與大理石充分反應,共用去含碳酸鈣66%的大理石10g。(1)濃鹽酸需要密封保存的原因是 。(2)計算該濃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 結果精確至0.1%)【答案】(1)揮發性(2)設參加反應的HCl%為x。CaCO3+ 2HCl=CaCl2+H2O+CO2↑100 7366%×10g 14.6mL×1.1g/mL×xx=30%【解析】(1)根據濃鹽酸的揮發性解答;(2)寫出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的方程為,根據大理石中碳酸鈣的質量計算出參加反應的鹽酸溶質的質量,最后再計算濃鹽酸的質量分數即可。【解答】(1)濃鹽酸需要密封保存的原因是揮發性。33.(2022九上·杭州期中)為測定黃銅(銅鋅合金)樣品中銅的質量分數,某同學先將樣品粉碎,再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應,所加稀硫酸與剩余固體質量關系如圖所示。請回答:(1)樣品中銅的質量是 克(2)恰好完全反應時,所得溶液中溶質的溶質質量是多少?【答案】(1)7(2)解:恰好完全反應時,所得溶液中溶質的溶質質量是多少?Zn+H2SO4= ZnSO4+ H2↑65 161 213g x yx=32.2gy=0.4gZnSO4%= ×100%≈28.6%【解析】(1)根據鋅能與稀硫酸反應,銅不能與稀硫酸反應,由圖像加入足量稀硫酸后剩余固體確定銅的質量分析;(2)根據鋅的質量代入方程式中,利用方程式中物質質量關系計算生成硫酸鋅的質量,再由質量守恒定律計算硫酸鋅溶液質量,從而計算質量分數分析。【解答】(1)由圖像可知,加入稀硫酸時,固體先減少,即鋅發生反應,加到100克稀硫酸后固體質量不再減少,說明鋅全部反應,而剩余固體為不能與稀硫酸反應的銅,故銅的質量為7克。34.鈣是人體中的常量元素,缺鈣時可通過食用保健藥劑來增加攝入量。某品牌補鈣藥劑主要含酸酸鈣,為了測定該品牌補鈣藥劑中CaCO3的質量分數,取該補鈣劑制成的粉末20g,逐滴滴入稀鹽酸(補鈣劑中其他成分不與鹽酸反應),得到數據如圖所示,請根據有關信息回答問題:(1)該補鈣劑剛好完全反應時產生氣體的質量為 。(2)該品牌補鈣藥劑中CaCO3的質量分數是 。(3)求該鹽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寫出計算過程)【答案】(1)4.4g(2)50%(3)7.3%【解析】折線型計算題需要看轉折點,轉折點表示的是恰好完全反應,故通過圖中可以看出恰好完全反應時消耗的稀鹽酸的質量為100g,產生二氧化碳的質量為4.4g【解答】通過圖可以看出該補鈣劑剛好完全反應時產生氣體的質量為4.4g(2)設反應掉的CaCO3 的質量為xCaCO3+ 2HCl= CaCl2+H2O+ CO2↑100 44x 4.4g列式得 解得x=10g補鈣藥劑中CaCO3的質量分數=答:該品牌補鈣藥劑中CaCO3的質量分數是50%(3)設參與反應的HCl的質量為yCaCO3+ 2HCl= CaCl2+H2O+ CO2↑ 73 44 y 4.4g列式得 解得y=7.3g恰好完全時消耗的鹽酸的質量為100g該鹽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35.(2021八下·吳興期末)取CaCl2和CaCO3的混合物15g于燒杯中,向其中滴加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稀鹽酸,滴加稀鹽酸的質量與產生氣體質量的關系如圖所示(注:CaCl2與稀鹽酸不能發生反應)。求:(1)混合物中CaCO3的質量。(2)稀鹽酸中的溶質質量分數。(3)恰好完全反應時,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寫出計算過程,結果保留一位小數)【答案】(1)混合物中CaCO3的質量為 ; x=10g(2)稀鹽酸中的溶質質量分數為 ×100%=7.3%(3)恰好完全反應時,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100%≈14.6%【解析】(1)根據圖像確定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寫出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的方程式,利用比例關系計算出參加反應的碳酸鈣的質量即可;(2)根據乙圖確定消耗稀鹽酸的質量,根據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的方程式計算出參加反應的HCl的質量,最后根據計算出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即可。(3)根據反應的化學方程式計算出生成氯化鈣的質量,用混合物質量減去碳酸鈣質量得到原來氯化鈣的質量,將前后兩個氯化鈣的質量相加得到溶質質量。根據混合物質量+稀鹽酸質量-二氧化碳質量得到溶液質量,最后根據計算即可。【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4.4g。設參加反應的碳酸鈣的質量為x,HCl的質量為y,生成氯化鈣的質量為z,CaCO3+2HCl=CaCl2+H2O+CO2↑;100 73 111 44x y z 4.4g; 解得:x=10g;; 解得:y=7.3g;; 解得:z=11.1g。思維導圖典例分析舉一反三典例分析舉一反三典例分析舉一反三課后鞏固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3節 常見的酸考點一、鹽酸的物理性質鹽酸:氯化氫氣體溶解于水形成鹽酸,是混合物。純凈的濃鹽酸是無色的液體,有刺激性氣味,具有揮發性(故需要密封保存),打開瓶塞后在空氣中形成酸霧(白霧),形成的原因是揮發出來的HCl氣體遇到空氣中的水蒸氣形成鹽酸小液滴;注意:鹽酸是氯化氫氣體的水溶液,濃鹽酸具有揮發性,揮發出的氯化氫氣體與空氣中的水蒸氣結合形成白霧,而不是白煙。工業鹽酸中因含Fe3+(離子)而呈黃色。鹽酸還具有腐蝕性,對衣服、皮膚等有強烈的腐蝕性。硫酸:濃硫酸具有吸水性,能直接吸收空氣中的水分(故需密封保存),故濃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氣中一段時間后,溶質質量不變,溶劑、溶液質量增加,溶質質量分數減少。稀硫酸不具有吸水性。所以常做某些氣體的干燥劑。濃硫酸還具有脫水性,能將植物纖維、人的皮膚中的氫元素和氧元素“脫出”結合成水,故濃硫酸對衣服、皮膚等有強烈的腐蝕性。稀釋濃硫酸:濃硫酸稀釋時,放出大量的熱,應將濃硫酸緩緩沿杯壁倒入水中,并不斷用玻璃棒攪拌,不能將水倒入濃硫酸中,否則將會使酸液飛濺,造成危險。如果在使用濃硫酸時,不慎將濃硫酸濺到皮膚上,要先用干布拭去,然后再用大量水沖洗,最后用小蘇打溶液沖洗,嚴重時要立即送醫院治療。典例1:濃硫酸具有脫水性,可理解為:能把小木棍、蔗糖等中的氫元素和氧元素“脫出”結合生成水。(1)用小木棍蘸取濃硫酸少許,一段時間后,小木棍上出現的實驗現象是 。(2)在蔗糖(Cl2H22O11)分子中,氫、氧原子個數比是 。如果蔗糖完全脫水,則生成C和H2O的質量比是 。變式1:(2024九上·臨海期末)下列藥品敞口放置一段時間,質量會明顯減小的是( )A.濃硫酸 B.濃鹽酸 C.硫酸銅粉末 D.氯化鈉固體變式2:(2023九上·安吉期中)下列關于硫酸的說法錯誤的是( )A.稀釋濃硫酸時,應將水注入濃硫酸中,并用玻璃棒攪拌B.濃硫酸有強烈的腐蝕性C.稀硫酸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D.濃硫酸有吸水性,可作干燥劑變式3:用毛筆蘸取溶質質量分數為5%的稀硫酸在竹片上畫花,然后把竹片放在小到的現象火上烘干,再用水洗凈,在竹片上就得到黑色或褐色的花樣,一幅精美的竹片畫就制成了。(1)稀硫酸在烘干的過程中成為濃硫酸,使富含纖維素的竹片呈現黑色或褐色,這是利用了濃硫酸的 性,在這個過程中竹片發生了 變化。(填“物理”或“化學”)。(2)直接用濃硫酸在竹片上畫花具有危險性,必須將濃硫酸進行稀釋。稀釋時需要的玻璃儀器有燒杯和 。考點二、酸的化學性質①酸能與酸堿指示劑反應,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②酸能與碳酸鹽反應,碾碎的雞蛋殼(主要成分是碳酸鈣)放入盛有酸的試管中,觀察到的現象有雞蛋殼表面有氣泡產生,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CO3+2HCl===CaCl2+H2O+CO2↑,CaCO3+H2SO4===CaSO4+H2O+CO2↑,將燃著的木條伸入試管口,可觀察到燃著的木條熄滅;③酸能與金屬氧化物反應,將生銹的鐵釘放入盛有鹽酸的試管中,可觀察到鐵釘表面的鐵銹逐漸消失,同時觀察到溶液逐漸變為黃色,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6HCl+Fe2O3===2FeCl3+3H2O;3H2SO4+Fe2O3===Fe2(SO4)3+3H2O;④酸能與活潑金屬反應,如果(3)中酸足量,將會觀察到鐵釘表面有氣泡產生,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2HCl===FeCl2+H2↑;Fe+H2SO4===FeSO4+H2↑⑤酸能與堿反應,向滴有酚酞的氫氧化鈉溶液中逐滴滴入稀鹽酸,觀察到的現象是溶液顏色由紅色變為無色,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OH+HCl===NaCl+H2O,2NaOH+H2SO4===Na2SO4+2H2O典例1:如圖為某同學對硫酸性質的知識歸納,請你幫他梳理下列知識。(1)若某些鹽為BaCl2溶液,則反應現象為 。(2)若M為鐵銹的主要成分(Fe2O3),可以利用硫酸與金屬氧化物反應的這一性質除去鐵銹,請你寫出反應方程式 ;此外M還可以為 (填寫物質類別)。變式1:鹽酸是實驗室的重要物質,能與許多物質反應。如圖有關描述不正確的是( )A.X可能是H2OB.Y可能是硝酸鋇C.若W呈無色,指示劑可能是酚酞D.Z可能是NaOH變式2:(2023九上·上城期末)小金在學習了硫酸的化學性質后,初步歸納出它與不同“類別”的物質相互反應的關系如圖,則X可以是( )A.無色酚酞 B.Fe C.NaOH D.某些活潑金屬變式3:(2023九上·衢江月考)歸納是學習的重要方法,小紅在復習鹽酸的性質時,歸納出鹽酸的五條化學性質(如圖所示;連線表示相互反應)。(1)為了驗證性質①,小紅將紫色石蕊試液滴加到鹽酸溶液中,溶液變 色。(2)鹽酸的性質③決定了鹽酸可用于清除鐵銹(主要成分為Fe2O3) ,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3)為了驗證性質⑤,可選用的物質是 (填一種即可)。考點三、酸的特性考點精要:SO42-會與鋇離子生成BaSO4沉淀,Ag+會與氯離子生成AgCl沉淀。加酸沉淀都不溶解。AgNO3+HCl===AgCl↓+HNO3 BaCl2+H2SO4===BaSO4↓+2HCl用氯化鋇可以檢驗鹽酸或硫酸,有沉淀的是硫酸。典例1:如圖所示,是為了驗證稀硫酸化學性質所做的兩個實驗,回答問題:(1)A實驗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2)欲證明B實驗后硫酸過量,可在試管中加入少量 ,可觀察到的現象是 。變式1:如圖是為了驗證稀硫酸的化學性質所做的三個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1)甲實驗最終能觀察到的現象是 。(2)乙實驗能體現出稀硫酸具有的化學性質是 。(3)欲證明丙實驗后硫酸過量,可在試管中加入少量 ,可觀察到的現象是 。變式2:鹽酸、硫酸和硝酸都是量要的酸,下列是探究酸性質的實驗。(1)一定能區分稀鹽酸和稀硫酸的是實驗 (選填“一”、“二”)。(2)若實驗二中稀硫酸和硝酸鋇溶液恰好完全反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如圖a是裝有稀硫酸的試管中加入硝酸鋇溶液前后主要離子種類及個數比變化示意圖,則“”代表的離子是 (填離子符號)。(4)下列物質能證明實驗一中稀鹽酸有剩余的是 (填序號)。A.CuO B.AgNO3 C.CaCl2 D.pH試紙變式3:為驗證稀HCl的化學性質,小科做了如圖所示實驗。(1)能產生氣泡的試管是 (填字母,可多選)。(2)為了檢驗試管D中變成無色的溶液中是否含有HCl,可以往試管中再加入適量的____(填字母,可多選)A.AgNO3溶液 B.Ca(OH)2溶液 C.CaCO3 D.CO2(3)五個實驗完成后,小科又進行了如下實驗:在上述五支反應后的試管中,抽取兩支試管內的溶液進行混合,觀察到先產生氣體,后出現白色沉淀;將混合后的物質過濾,得到濾液X,向濾液X滴加無色酚酞試液,發現溶液不變色,則濾液中,溶質可能為____(填字母,可多選)。(除酚酞外)A.NaCl B.NaCl、HCl C.NaCl、CaCl2 D.NaCl、HCl、CaCl21.(2023九上·杭州月考)下列關于鹽酸的說法正確的是( )A.鹽酸就是液態氯化氫 B.純凈的鹽酸是淺黃色液體C.濃鹽酸在空氣里會冒白煙 D.鹽酸有腐蝕性2.檢驗某溶液中是否含有Cl-應該選用的試劑是( )A.AgNO3 B.AgNO3和鹽酸 C.AgNO3和HNO3 D.AgNO3和H2SO43.(2023九上·金華期末)“酸”對我們來說一定不陌生。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稀鹽酸不能用于除鐵銹 B.濃硫酸具有腐蝕性C.濃鹽酸沒有揮發性 D.稀鹽酸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4.(2023九上·杭州期中)鹽酸是一種酸,它在工業中有重要的作用。請根據所學酸的性質推測,鹽酸不可能具有的化學性質或用途是( )A.能用于除鐵銹B.能與酸堿指示劑作用C.能用于除水壺內的水垢(主要成分CaCO3)D.能與二氧化碳反應5.打開濃鹽酸試劑瓶,發現瓶口會有“白霧”出現。已知鹽酸中含有水分子、氫離子和氯離子。下列實驗能證明“白霧”中含有氫離子的是(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6.(2023九上·蕭山月考)生銹的鐵釘放入足量的稀鹽酸中,會產生氣泡。為探究氣體是什么反應產生的,興趣小組設計如圖實驗,比較分析實驗現象后,小明認為還需要繼續補充實驗。以下觀點正確的是( )A.應補充一支加入稀鹽酸的試管,久置觀察B.應補充一個鐵與水能否反應的實驗C.應補充一個氧化鐵與水能否反應的實驗D.應同時補充B和C兩個實驗7.(2023九上·麗水期末)表面布滿鐵銹(鐵銹的主要成分是Fe2O3)的鐵釘放入盛有稀硫酸的密閉容器中,用壓強傳感器測得容器內壓強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d點時H2SO4反應完,且溫度高于a點B.整個反應過程,溶液中SO42-逐漸減少C.當壓強為115千帕時,溶液中的溶質只有FeSO4D.cd段壓強減小是因為鐵和稀硫酸反應結束,不再放熱8.(2023九上·杭州期末)使用如圖所示裝置(攪拌裝置略)探究溶液離子濃度變化,已知反應的產物如果全部是沉淀(或沉淀和水)時燈光會變暗。下列燈光變化可能出現“亮→暗(或滅)→亮”現象的是( )選項 試劑甲 試劑乙A NaCl AgNO3B H2SO4 Ba(OH)2C HCl NaOHD K2CO3 HNO3A.A B.B C.C D.D9.(2022·浙江杭州·中考真題)HCl氣體通入水中可得到鹽酸。室溫下,將HCl氣體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試管中,直至溶液的pH=7回答問題:(1)和書的中子個數相差___________個。(2)HCl氣體通入NaOH溶液前后,試管中溶液的離子種類如圖所示,其中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的是___________(選填“①”“②”或“③”)。10.氯化氫(HCl)是極易溶于水的無色氣體,其水溶液稱為鹽酸。(1)在充滿HCl氣體的試管中放入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紙條,無明顯現象;再滴入水,現象是 。(2)向盛有NaOH溶液的試管中通入HCl氣體,直至溶液的pH=7,反應前后溶液中離子的種類如圖所示,則其中能使酚酞變紅的是 (選填“①”“②”或“③”)。11.(2023九上·麗水期末)某興趣小組同學進行如圖甲所示的實驗。實驗結束后,他們把A、B兩支試管中的物質倒入乙圖燒杯中,充分混合后觀察到有紅褐色絮狀沉淀生成,溶液呈黃色。(1)圖甲中A試管充分反應后,有剩余的反應物是 ;(2)充分混合后產生的紅褐色絮狀沉淀的化學式為 ;(3)通過以上現象能確定燒杯溶液中含有的溶質是 。12.(2023九上·杭州期末)氯化鎂粉末中混有少量雜質,項目化學習小組同學為除去氯化鎂粉末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鋇、氯化鈉和硫酸鉀,根據將所需物質先轉化為中間物質,再將中間物質轉化為所需物質的方法,設計流程如下。(1)寫出濾渣A的物質名稱 。(2)濾液B中一定含有的陰離子是 。(3)步驟③中乙溶液是 。13.歸納總結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小莉同學總結了鹽酸與其他物質反應的五條化學性質(如圖所示)。(1)利用如圖鹽酸性質 (填序號)可除去鐵表面的鐵銹,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圖中⑤所表示的物質類別是 。(3)下列物質可以利用鹽酸的性質③制得的是____A.CuCl2 B.AgCl C.FeCl3 D.ZnCl214.為驗證“酸的化學通性”,某班同學在實驗室進行如下實驗。請分析并回答相關問題:(1)寫出能證明A中反應發生的現象 。(2)寫出上述實驗中酸與金屬氧化物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實驗完成后,將全部廢液倒入廢液缸內,測得pH=2,則廢液中所含溶質最多 種(不計指示劑與氣體)。15.某化學活動小組以“酸的化學性質”為主題進行探究性實驗學習,請根據下圖實驗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中觀察到產生氣泡是試管 ;(填“①”“②”、“③”或“④”);(2)試管③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3)實驗中觀察到試管⑤中物質變藍色溶液,X可能是 。16.(2023九上·溫州期末)茶葉蛋的蛋黃表面有一層黑色的物質(如圖甲),有人擔憂它是否能食用。小明決定利用科學知識來揭秘。他取兩個帶有黑色物質的蛋黃開展實驗,實驗結果如圖乙。(1)根據實驗結果可知該黑色物質的化學性質有 。(2)小明推測黑色物質是課堂上學習過的一種含硫的化合物,其化學式是 。(3)查閱資料得知Fe2+可被人體吸收和利用。因此,小明認為蛋黃中的黑色物質不但能食用,且能為人體補充鐵元素,他推測的理由是 。17.(2021九上·溫州月考)氯化氫氣體極易溶于水,其水溶液為鹽酸,在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并檢驗其性質的實驗中,如果用濃鹽酸代替稀鹽酸,并將產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往往看不到溶液變渾濁的現象。現有一同學用如圖裝置進行實驗,卻看到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現象。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后向B中滴入紫色石蕊試液,可看到的現象 。(2)選一種試劑代替水,在本實驗中起到相同作用,你選的試劑是 。(3)如果去掉B裝置,將A、C直接連接,則C裝置中可能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寫一條) 。18.某科學小組在科學老師的指導下研究濃鹽酸的性質。當打開盛放濃鹽酸試劑瓶的瓶蓋時,觀察到瓶口冒出大量白霧。小組成員對白霧的成分產生了興趣,紛紛提出了各自的猜想:小嘉:白霧可能是小水珠小禾:白霧可能是氯化氫氣體小寧:白霧可能是鹽酸的小液滴查閱資料:氯化氫氣體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由氯化氫分子構成。(1)小嘉分析認為小禾的猜想是不正確的。小嘉的理由是 。(2)為了驗證小嘉.小禾.小寧的猜想是否正確,科學小組設計圖甲實驗:將一張干燥的藍色石蕊試紙放在敞口的濃鹽酸試劑瓶口上方,觀察到干燥的藍色石蕊試紙變紅色,從而證明 的猜想是錯誤的。(3)為了確認白霧的成分,科學小組又設計了乙圖實驗,將濃鹽酸的瓶蓋打開后,將內璧涂有某溶液的燒杯罩在瓶口上方,不一會兒觀察到燒杯內壁的溶液產生了白色渾濁。實驗結論:白霧是鹽酸的小液滴。請寫出燒杯內壁溶液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19.(2023九上·金華期末)明代宋應星所著的《天工開物》中有煅燒爐甘石(ZnCO3)和煤炭(C)煉鋅的記載,其化學反應原理為:。某科學興趣小組在實驗室用ZnCO3和C模擬古法煉鋅。實驗結束后,同學們設計實驗對2.0g粗鋅產品中含有的雜質進行探究。實驗裝置設計如圖,忽略其它因素對結果的影響。回答下列問題:(1)連接好如圖裝置后,在裝入藥品前,首先應進行的操作是 ;(2)A裝置試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應后,仍有少量黑色固體剩余,說明粗鋅中一定含有 ;(3)B裝置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綜合以上實驗現象可知,煉得的粗鋅中含有雜質: 。20.(2023·溫州模擬)圖甲裝置可以用來比較不同金屬與稀鹽酸反應的快慢情況,其中的壓強傳感器能夠測出密閉容器內的氣壓大小。現將等質量的鎂、鋁、鐵與等量的等濃度的稀鹽酸反應的相關數據記錄如圖乙。已知在等溫、等體積條件下,裝置內氣壓與氣體的量成正比。(1)實驗中還要控制成一致的變量是 。(2)分析乙圖,根據 得出三次實驗的鹽酸都已反應完全。(3)在進行上述實驗過程中,發現每組實驗測得的裝置內壓強的實際值都比計算得到的理論值大。如圖丙所示。請分析可能的原因 。21.(2022九上·舟山期中)科學興趣小組對某品牌牙膏中的摩擦劑成分及其含量進行以下探究:查資料:該牙膏摩擦劑由碳酸鈣、氫氧化鋁組成;牙膏中其他成分遇到鹽酸時無氣體產生。牙膏樣品中碳酸鈣的定量測定:取適量牙膏樣品,利用右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圖中夾持儀 器略去),充分反應后,測定 C 裝置中生成的 BaCO3沉淀質量,以確定碳酸鈣的質量分數。 請依據實驗過程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過程中需持續緩緩通入空氣,其目的是 。(2)某同學認為不必測定C裝置中生成的BaCO3質量,只要測定C裝置在吸收CO2前后的質量,同樣可以算出碳酸鈣的質量分數。實驗證明按此方法測定的結果明顯偏高,原因是 。22.(2022九上·杭州期中)小明取一包某食品包裝袋內的“脫氧劑”,查閱資料發現其成分除鐵粉外,可能含有碳粉、Na2CO3、NaCl、Fe2O3等。為確定其成分,進行了如下實驗:(1)過濾操作中除了需帶鐵圈的鐵架臺、濾紙、玻璃棒外,還需要用到的儀器有 。(2)寫出用 pH試紙測定濾液pH的方法 。(3)試劑X的名稱是 。(4)由實驗可知,該包“脫氧劑”一定含有的物質是 。23.(2023九上·安吉期中)科學興趣小組進行稀硫酸化學性質的探究。回答下列問題:(1)將稀硫酸分別加入圖中的試管中,無明顯現象的是 (填字母序號),要證明該試管中已發生了化學反應,以下方案可行的是 (填數字序號)。①滴入酚酞溶液無明顯現象③滴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現②測得試管中溶液的pH小于7④滴入CuCl2溶液無藍色沉淀出現(2)上述實驗結束后,興趣小組繼續探究。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步驟1:將試管A中物質全部倒入試管E中 產生氣泡且白色沉淀增加步驟2:過濾,得到濾液 /步驟3:向濾液中逐滴滴加氫氧化鈉溶液 開始無明顯現象,一段時間后出現白色沉淀①步驟2得到的濾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質是 (填化學式)。②步驟3中,產生的白色沉淀是 (填化學式)。24.(2022九上·浙江月考)實驗室中有一種含有純堿(Na2CO3)、小蘇打(NaHCO3)和少量水的固體粉末樣品。為了測定其中小蘇打的含量,某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利用如圖所示裝置(部分固定裝置已略去)進行實驗。已知:①該裝置氣密性良好,A、C、D中所裝藥品足量且能完全吸收相關物質;②堿石灰是CaO與NaOH的固體混合物;③加熱條件下純堿穩定不分解,小蘇打易分解,反應化學方程式為:2NaHCO3Na2CO3+H2O+CO2↑探究過程如下:Ⅰ.稱量樣品和已裝入相關藥品的裝置C、D的質量,分別為:m、m1、m2;Ⅱ.將質量為m的樣品裝入B玻璃管中,按圖連接好裝置,關閉彈簧夾,給玻璃管加熱;Ⅲ.待玻璃管中樣品完全反應,打開彈簧夾通空氣,再熄滅酒精燈,直到玻璃管冷卻;Ⅳ.再次稱量裝置C、D的質量,分別為m3、m4。請回答下列問題:(1)裝置 C 中所裝藥品為 。(2)依據實驗所得數據計算,該樣品中小蘇打的質量分數為 (用相關字母表示)。(3)誤差分析。按上述實驗步驟測得該樣品中小蘇打的質量分數偏大,理由 是 。25.將一塊已生銹的鐵片放入一定質量分數的稀鹽酸中充分反應,測得生成的H2的質量與稀鹽酸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假設鐵片上除Fe2O3外不含其他雜質)。回答下列問題:(1)加入12g稀鹽酸時,溶液中的溶質為 ;(2)該鹽酸的質量分數為多大。26.聯盟科學興趣小組用15克鎂條與稀硫酸反應,測得產生氫氣的質量與稀硫酸的質量關系如圖(假設鎂條中除表面含有氧化鎂外,還有其它難溶性雜質且不與稀硫酸反應),試分析回答:(1)剛開始加稀硫酸,溶液中未產生氣體的原因是 。(2)當稀硫酸加至180克時,寫出此時溶液中的溶質有 (用化學式表示)。(3)利用圖中數據,計算所用稀硫酸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27.為測定某石灰石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將一定質量的石灰石樣品粉碎后分成三等份,由三位同學進行實驗(石灰石中雜質不與鹽酸反應,不溶于水,加熱不分解)①甲同學將樣品置于燒杯中,逐漸加入某濃度的鹽酸,反應過程測得剩余固體質量和加入鹽酸的質量關系如圖a所示。②乙同學進行如圖b所示的實驗,通過電子天平示數的減少來計算樣品中碳酸鈣的含量。根據信息,請回答下列問題:(1)根據甲同學的實驗可知樣品中碳酸鈣的含量為多少。(計算結果保留0.1%)(2)請根據圖a計算甲同學所用鹽酸的質量分數。(計算結果保留0.1%)(3)乙同學測得樣品中的碳酸鈣含量明顯比甲同學所得的結果小,你認為可能的原因是 (可多選)A.鹽酸具有揮發性B.反應速度快錐形瓶中部分水蒸氣隨二氧化碳逸出C.反應結束后,錐形瓶內有二氧化碳殘留D.甲組實驗中固體未洗滌干燥進行稱量E.乙組實驗鹽酸的量太少,樣品沒有反應完28.(2022九上·衢江期末)取石灰石樣品4克,把20克稀鹽酸分4次加入樣品中( 樣品中除碳酸鈣外,其余成分既不與鹽酸反應,也不溶與水),充分反應后經過過濾、干燥,最后稱量,得如下數據:實驗次數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5次稀鹽酸用量/克 5 5 5 5剩余固體質量/克 3 2 1 1(1)求該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2)計算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29.高純度MnO2主要用于制造干電池。科學活動小組同學得到某MnO2樣品(主要含有雜質MnCO3,其它雜質忽略不計)。為了測定此樣品中MnO2的含量,把10g MnO2樣品放入燒杯中,將40g稀硫酸分4次加入與之充分反應,測得的數據如下表。(已知燒杯中發生的反應為:MnCO3+H2SO4=MnSO4+H2O+CO2↑)次數 1 2 3 4加入稀硫酸的質量(g) 10 10 10 10剩余固體質量(g) 9.425 8.85 8.275 7.82請根據圖表數據回答下列問題:(1)樣品中MnO2的質量為 克。(2)稀硫酸有剩余的是第 次實驗。(3)第⒉次加入稀硫酸反應后,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多少 (計算結果精確到0.1%)30.(2022九上·湖州期中)黃銅是鋅和銅的合金,可以用來制造機器零件及日常用品、為了測定某粉末狀黃銅樣品中鋅的質量分數, 取 10g 這種樣品放入燒杯中,再將 40g 稀鹽酸分四次加入到該燒杯中,均充分反應,測得的實驗數據如下表:實驗次數 1 2 3 4稀鹽酸的用量 10g 10g 10g 10g剩余固體的質量 8.7g 7.4g 6.7g 6.7g(1)在第 次實驗結束時樣品中的鋅就已完全反應。(2)計算該黃銅樣品中鋅的質量分數。(3)計算所用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31.同學們從山上采集到一種石灰石,進行實驗。取用8克石灰石樣品,把40克稀鹽酸分四次加入樣品中(雜質既不與酸反應,也不溶于水),充分反應后經過過濾、干燥等操作,最后稱量,得實驗數據如表。實驗次數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加入稀鹽酸的質量/g 10 10 10 10剩余固體的質量/g 5.5 M 1.0 1.0(1)上表中M的值應為________。(2)列式計算實驗所用的稀鹽酸的質量分數________;(3)求第三次實驗充分反應后,溶液的質量為________克。32.(2023九上·杭州期末)為測定一瓶敞口放置的濃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某同學量取14.6mL(密度為1.1 g/mL)該濃鹽酸加水稀釋后與大理石充分反應,共用去含碳酸鈣66%的大理石10g。(1)濃鹽酸需要密封保存的原因是 。(2)計算該濃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 結果精確至0.1%)33.(2022九上·杭州期中)為測定黃銅(銅鋅合金)樣品中銅的質量分數,某同學先將樣品粉碎,再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應,所加稀硫酸與剩余固體質量關系如圖所示。請回答:(1)樣品中銅的質量是 克(2)恰好完全反應時,所得溶液中溶質的溶質質量是多少?34.鈣是人體中的常量元素,缺鈣時可通過食用保健藥劑來增加攝入量。某品牌補鈣藥劑主要含酸酸鈣,為了測定該品牌補鈣藥劑中CaCO3的質量分數,取該補鈣劑制成的粉末20g,逐滴滴入稀鹽酸(補鈣劑中其他成分不與鹽酸反應),得到數據如圖所示,請根據有關信息回答問題:(1)該補鈣劑剛好完全反應時產生氣體的質量為 。(2)該品牌補鈣藥劑中CaCO3的質量分數是 。(3)求該鹽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寫出計算過程)35.(2021八下·吳興期末)取CaCl2和CaCO3的混合物15g于燒杯中,向其中滴加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稀鹽酸,滴加稀鹽酸的質量與產生氣體質量的關系如圖所示(注:CaCl2與稀鹽酸不能發生反應)。求:(1)混合物中CaCO3的質量。(2)稀鹽酸中的溶質質量分數。(3)恰好完全反應時,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寫出計算過程,結果保留一位小數)思維導圖典例分析舉一反三典例分析舉一反三典例分析舉一反三課后鞏固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九上第一章 第3節 常見的酸 舉一反三(原卷版).doc 九上第一章 第3節 常見的酸 舉一反三(解析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