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小寶寶睡著了【指導思想】教學中以音樂為基點,聽覺領先,以學生發展為本,關注學生參與和實踐音樂的方式。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去體驗音樂的美感,從而提高學生感受、表現、創造的能力。本課以襯詞為切人點展開教學,以搖籃曲為主線,引導學生以優美、溫柔的聲音演唱歌曲;通過調控自身聲音的強與弱,表現歌曲意境;并以歌曲《小寶寶睡著了》為載體,引導在學會、唱好歌曲的同時,培養與他人進行音樂合作的能力與意識。【學生情況分析】一年級學生具有天真活潑、好玩好動、好奇心強、想象力也很豐富的特點,歌唱表演處于初級階段,感受和聆聽音樂,還處于未知階段。因此,發展學生對音樂感受與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提高音樂歌唱素養,是我這節音樂課的主要關注和解決的問題。【教材內容分析】本課是小學音樂第一冊第五課聆聽表演《小寶寶睡著了》。這是一首搖籃曲,2/4拍,五聲宮調式,曲調優美抒情描繪了靜靜的夜晚,小寶寶在悠蕩的搖籃里,聽著媽媽甜美的歌聲,漸漸入睡了的情景。【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學習歌曲《小寶寶睡著了》,能用柔和、舒緩的聲音表現歌曲。2、過程與方法:通過視頻、圖片等方式與聽唱、模唱等方法感知體驗音的強與弱、感受歌曲的情緒。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學習本課學生能用柔和的、充滿感情的情緒演唱歌曲《小寶寶睡著了》,體會媽媽深深愛。【教學重點】:能用輕柔的聲音演唱歌曲《小寶寶睡著了》。【教學難點】:對歌曲情緒的理解和情感的感受。【教學用具】:多媒體、電鋼琴、圖片等。【課時安排】:一課時【教學方法】:情景教學法,引導啟發法,對比體驗法,歌唱教學法,聯想模仿法等。【教學手段】:運用多媒體展示教學內容,使教學形象直觀;教學中運用游戲,表演等音樂實踐活動手段,來激發學生參與和學習的興趣。【教學過程】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組織教學常規訓練 師生問好 發聲練習 常規訓練 通過發聲練習和《身體音階歌》的活動,為唱歌課做鋪墊。組織學生熱身活動——《身體音階歌》。 唱音階的訓練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出示圖片,“哭了的小寶寶”和“睡著的小寶寶。”教師演唱歌曲《搖籃曲》。 觀看、聆聽、體會、發表觀點。 通過圖片和教師演唱的導入方法,使學生能夠直觀的去感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聆聽感受熟悉旋律 教師播放音樂,引導學生感受歌曲“舒緩”的特點,有感情的閱讀歌詞。 體會樂曲的情感,準確表現樂句節奏 運用、念、唱等各種方式,使學生掌握結束樂句節奏,突破、解決重難點。與《小雨沙沙》對比,給我們的感覺一樣么? 回憶舊知,進行對比。 創設情境,新舊知識對比,引導學生感受歌曲“舒緩”的特點,加深學生學習印象。教師改變速度和力度來范唱歌曲。 體會強弱,進行思考。 感知體驗音的強與弱、感受歌曲的情緒。充分了解歌曲,為演唱歌曲做好情感準備引導學生體驗搖籃曲的輕柔感,初次模唱歌曲旋律。 參與模唱。提問:“搖籃像什么?” 在歌詞中找到答案--“小船”。 在完整感受歌曲的前提下,為學生演唱歌曲降低難度。演唱歌曲 情感體會 歌曲力度處理。引導學生體驗搖籃曲的輕柔感,演唱歌曲旋律。 學生考慮、表現。嘗試隨著旋律線歌唱。 通過形象的直觀的旋律線,讓學生更好的理解音的高低和強弱,從而達到教學效果。能夠調控自己歌聲的強弱,更好地表現歌曲意境。組織學生分組為歌曲伴奏。 參與為歌曲伴奏。 豐富表現歌曲,訓練學生合奏能力。帶領學生進行律動表演。 跟隨老師模仿律動。 以律動的方式參與歌曲并為表演做好準備。感情升華 組織學生為媽媽許下祝福。 感恩媽媽的話。 豐富情感,創設溫馨的情境。拓展小結 播放其他搖籃曲。 以聆聽的方式參與音樂,品味人文情感。 以聆聽為鑰匙,引導學生感受不同搖籃曲的風格。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