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6.1 氣象災害學案【學習目標】(一)區域認知 主要氣象災害的分布。(二)綜合思維從“天、地、人”三方面闡釋氣象災害的成因。(三)地理實踐力了解避災、防災的措施。(四)人地協調觀防災減災,以實現人地和諧。【學習重難點】主要氣象災害的發生規律。主要氣象災害的分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預習新知】洪澇災害1.定義洪澇災害是因連續性的降水或短時強降水導致江河洪水泛濫,或積水淹沒低洼土地,造成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的一種災害。2.影響洪澇災害分布的因素(1)氣候因素:洪澇災害主要分布于亞熱帶季風區、亞熱帶濕潤氣候區、溫帶季風氣候區、溫帶海洋性氣候區。(2)地形因素:多分布在沿河、沿海地勢低洼的地區。3.危害(1)淹沒農田、聚落等。(2)破壞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礎設施。(3)造成人員傷亡、農作物減產、交通受阻、人畜飲用水困難等。(4)引發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態問題,破壞人類生存環境,制約區域經濟發展。(5)洪澇過后易發疫情,威脅人類身體健康。(6)人口越密集,經濟發展水平越高的地區,洪澇造成的損失越大。4.我國的洪澇災害(1)我國是世界上洪澇頻繁且災害嚴重的國家。(2)主要分布:東部季風區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廣大山區也常受到洪水侵襲。干旱災害1.干旱:因長時間無降水或降水異常偏少造成的空氣干燥、土壤缺水的現象。2.旱災:當干旱持續時間較長,影響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時,稱為干旱災害。3.分布地區:非洲、亞洲和大洋洲的內陸地區是世界上旱災頻繁發生的地區。4.危害(1)極易造成農作物大量減產甚至顆粒無收。(2)影響畜牧業,影響牧草生長、加劇草場退化和沙漠化。(3)引發水資源短缺,造成人畜飲水困難。(4)嚴重時影響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5)極易引發沙塵暴、火災、蟲災等災害。5.我國的干旱災害(1)我國旱災的發生范圍廣泛。(2)東部季風區:因降水季節變化、年際變化大,易發生旱災。(3)旱災多發區:華北、華南、西南和江淮,其中華北地區的旱災發生最頻繁、影響最嚴重。臺風災害1.定義:臺風是在熱帶或副熱帶洋面上形成并強烈發展的大氣漩渦,中心附近最大風力在12級以上。2.多發海域:西北太平洋是世界上臺風發生頻率最高的海域。3.臺風災害——狂風、暴雨、風暴潮(1)狂風:吹倒房屋,拔起大樹,破壞交通、通信設施等。(2)暴雨:引發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災害,危害近海養殖等。(3)風暴潮:侵蝕海岸,破壞海堤,造成海水倒灌等。4.我國的臺風災害(1)源地:影響我國的臺風主要源于西北太平洋。(2)分布: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多發于夏秋季節。寒潮災害1.定義:因__強冷空氣__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圍的劇烈降溫,氣溫24小時內下降8 ℃及以上,且使得該地日最低氣溫下降到4℃以下,并伴有大風、雨雪、__凍害__等現象的天氣過程。2.分布(1)世界: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的__深秋到初春__時節,勢力強大的甚至可以影響到低緯度地區。(2)我國:冬半年發源于__蒙古、西伯利亞__地區,自北向南影響我國大部分地區。3.危害(1)__劇烈降溫__使農作物遭受凍害,造成農業損失。(2)伴隨的__大風、大雪、凍雨__會造成畜牧業損失,阻斷交通,破壞通信設施和輸電線路等。【鞏固訓練】菲律賓東部受暖流、臺風影響,降水豐富,境內南北部植物類型存在較大差異。圖中①②為不同植物分布區。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小題1】菲律賓南北部自然景觀差異較大,其主要的影響因素有( )A.氣壓帶、地形 B.海拔、海陸位置C.緯度位置、大氣環流 D.海陸分布、風帶【小題2】與①植物分布區相比,②植物分布區( )A.植被季相變化更顯著 B.植物生長更旺盛C.樹木更加高大茂密 D.植物種類更豐富讀下圖,甲圖表示某海濱地區海陸上空氣溫變化情況,乙圖表示同一地區海洋與陸地表面氣流變化,完成下面小題。 【小題1】有關甲圖描述正確的是( )A.虛線表示的是海洋氣溫曲線B.實線表示的是海洋氣溫曲線C.實線所示氣溫日較差大的主要原因是晝夜長短所致D.虛線所示氣溫日較差小的主要原因是緯度所致【小題2】由乙圖可知甲圖出現時間約為( )A.6時~18時 B.18時~次日6時C.9時~16時 D.16時~次日8時下圖為某地貌景觀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小題1】圖中地貌可能是( )A.沖積扇 B.三角洲 C.河漫灘平原 D.沙丘【小題2】形成該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為( )A.流水侵蝕 B.風力堆積 C.海水侵蝕 D.流水堆積下圖為我國桂林山水地貌,讀圖完成下列小題。 【小題1】與圖中所示地區山體巖石、地貌類型及其形成的外力作用對應的是( )A.石灰巖、球狀風化地貌、風力作用B.花崗巖、流水沉積地貌、流水作用C.大理巖、風力侵蝕地貌、風力作用D.石灰巖、喀斯特地貌、流水作用【小題2】圖中的景觀在以下哪一地形區中廣泛分布( )A.青藏高原 B.長江中下游平原C.云貴高原 D.四川盆地馬耳他是地中海中部島國,島上多石灰巖低丘,最高處海拔 253m ,植被稀少,氣候特點為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濕潤,該國旅游業發達,著名景點 “ 藍窗 ” 就分布在戈佐島西北角,但該景觀已于 2017 年 3 月 8 日上午坍塌。讀下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小題1】“藍窗”景觀屬于( )A.流水地貌 B.風成地貌 C.海岸地貌 D.山岳地貌【小題2】一年中,“藍窗”被破壞最強的季節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沙垅(廣東潮汕地區對沙堤的稱呼)—潟(xì)湖平原是一種特殊的濱海地貌類型,這種地貌類型在今天的韓江三角洲前端仍有發育(下圖)。韓江在流出潮州城不遠處開始分叉,共分為西溪、東溪、北溪三大出流,在西溪和東溪的下游形成了一系列發育完好的連續沙垅。潟湖是海灣被泥沙堆積封閉所形成的湖泊,當沿岸水流把泥沙帶到海灣最突出的部位,泥沙流速減慢從而慢慢堆積下來,形成沙嘴,后來演變成又長又窄的沙垅,最終海灣與海洋隔離形成潟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小題1】影響圖中沙垅走向的因素是( )A.風力 B.河流 C.海浪 D.洋流【小題2】圖中沙垅( )A.由南向北推進 B.由北向南推進C.向陸地方向推進 D.向海洋方向推進【小題3】沙垅—潟湖平原形成的地理過程大致為( )A.地殼抬升—流水侵蝕—海浪堆積B.河流搬運—海浪堆積—流水堆積C.風力搬運—海浪堆積—流水堆積D.海浪堆積—地殼抬升—流水堆積潟湖是被沙嘴、沙壩或珊瑚分割而與外海相分離的局部海水水域。巴西最大的湖泊帕圖斯湖為 — 潟湖,與大西洋僅隔 — 北寬南窄的沙壩,湖水最大深度僅 5 米,辟有人工航道。下圖為帕圖斯湖位置圖。完成下面小題。 【小題1】帕圖斯湖東岸沙壩的沙源主要來自于( )A.河流搬運 B.海浪搬運 C.冰川搬運 D.風力搬運【小題2】帕圖斯湖東岸沙壩仍在變長,其主要影響因素是( )A.波浪 B.潮汐 C.洋流 D.風暴潮【小題3】阿雷格里港是巴西重要港口,此港口發展的主要不利條件是( )A.風浪大 B.海水鹽度大 C.淤積快 D.結冰時間長向日葵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喜光,耐低溫、鹽堿、干旱,種子可食、可榨油。 圖 為 “ 某國部分區域示意圖 ” 。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小題1】影響該國向日葵分布的主導因素是( )A.光照 B.水源 C.地形 D.熱量【小題2】有關甲山脈東西兩側地理環境的敘述,正確的是( )A.山脈東側屬迎風坡,降水多B.具有相同的氣候類型C.具有不同的地形類型D.兩側河流同屬北冰洋水系【小題3】圖中所示國家( )A.牧草廣布,乳畜業發達 B.沼澤廣布,森林面積少C.資源種類多,儲量大 D.輕、重工業發達第四紀冰期時 , 覆蓋北溫帶的闊葉林大幅退縮,部分樹種在厄爾布爾士山脈北坡留存 , 并在冰期結束后以此為中心擴散 , 但向南越過山脈擴散的較少。因此 , 厄爾布爾士山脈北坡形成獨特而古老的森林,部分樹木樹齡達 500 年 , 該森林已經入選《世界自然遺產名錄》。厄爾布爾士山脈南坡更多受伊朗高壓 ( 副熱帶高壓的一部分 ) 控制。 下圖 示意厄爾布爾士山脈位置。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小題1】第四紀冰期闊葉林能在厄爾布爾士山脈北坡留存,與其關聯最小的因素是( )A.湖泊調節顯著 B.垂直分異明顯C.緯度位置較低 D.暖濕西風影響【小題2】與北坡相比,厄爾布爾士山脈南坡( )A.冬季積雪下限更低 B.基帶植被覆蓋度更高C.同一帶譜上限更高 D.植被垂直帶譜更豐富【小題3】冰期結束后,闊葉林樹種向南擴散較少,主要受制于( )A.光照 B.熱量 C.風速 D.降水下圖為黃河三角洲濕地植被空間分布圖。完成 下面小 題。 【小題1】黃河三角洲從海洋向陸地植被有序更替,反映了( )A.垂直分異規律 B.沿海向內陸的分異規律C.地方性分異規律 D.赤道向兩極的分異規律【小題2】決定黃河三角洲植被連續帶狀分布格局的是( )A.海陸間水體鹽度變化 B.土壤含水率變化C.海洋潮汐和河水動力 D.地貌形態的變化參考答案1.答 案解 析2.答 案解 析3.答 案解 析4.答 案解 析5.答 案解 析6.答 案解 析7.答 案解 析8.答 案解 析9.答 案解 析10.答 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