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科學 年級 五 學期 春季課題 《杠桿》教科書 書名:義務教學教科書科學五年級下冊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 出版日期:2020年12月教學人員姓名 單位授課教師指導教師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 1.從生活入手借助杠桿尺認識杠桿。 2.知道有的杠桿能省力,有的杠桿不省力,有的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 3.了解杠桿在生活和生產中的廣泛應用。 科學探究: 能夠利用杠桿尺探究杠桿的作用,并收集數據,通過分析數據,總結歸納發現杠桿的作用規律。 科學態度: 樂于嘗試,樂于探究杠桿的作用規律;能傾聽,接納他人觀點,完善自己的探究。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 關注杠桿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并運用杠桿原理解釋生活中的現象。 教學重點: 能通過杠桿尺的探究了解杠桿的作用規律。 2.了解杠桿在生活和生產中的廣泛應用。 教學難點: 能夠利用杠桿尺探究杠桿的作用,通過分析數據發現杠桿的作用規律。教學環節 教學過程:主要師生活動提出和聚 焦問題 1.了解幾種簡單工具 談話:在生活中,我們家里需要維修的時候,會用到工具箱。你家里有工 具箱嗎 里面有哪些工具,它們的結構是什么樣的 各有什么用途呢 它們 有著怎樣的科學原理 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分享自己了解的工具,也可以參照PPT圖片指出介紹 生活中常見的工具分別有什么。 談話:在本單元,我們就一起來認識這些工具的用途,探究它們的設計有 什么科學道理。 2.聚焦探究問題 提問:如何用手打開燕麥罐 (出示體驗各種方法打開燕麥罐的視頻) 提問:這位同學用了好幾種方法,都沒有打開它,可是用螺絲刀和勺子輕 輕一撬就撬開了。這兩種能撬開桶蓋的方法有什么共同點嗎 學生分析發現撬開桶蓋的方法的共同點。 談話:每種工具使用時都會靠在桶的邊緣,繞著這個點轉動,在科學上我 們把這個點叫作支點。支點起到的是支撐作用,這樣能夠圍繞一個固定支點轉 動的硬桿就叫作杠桿。我們把對杠桿用力的部位叫作動力點,這個承受重物的 部位叫作阻力點。在杠桿上,這三個點的位置都是可以發生變化的。科學實踐 活動 1 . 模擬杠桿 提問:我們為什么要用杠桿呢 使用杠桿有什么好處嗎 學生分析使用杠桿的好處。 談話:用手打不開桶蓋手會疼,用杠桿可以輕松地打開,說明了方便,是 否省力呢 下面就請你來用直尺、橡皮和筆來模擬一下杠桿。感受手提起重物和用杠桿撬動重物所用的力,省力還是費力。 提示:為了感受更加的明顯,建議使用略微重一些的橡皮。 (出示學生模擬杠桿的視頻) 提問:在嘗試時有什么感受嗎 你有怎樣的發現呢 學生交流模擬杠桿時三個點的位置,自己手的感受和發現。 2 . 實驗探究 教師介紹杠桿尺的特點,幫助學生將模擬的杠桿與杠桿尺建立聯系,并利 用杠桿尺開展實驗探究。 實驗提示: (1) 阻力點的位置固定。(2) 改變阻力點懸掛鉤碼的數量。 (3) 再改變動力點的位置和懸掛鉤碼的數量。 (4) 使杠桿尺平衡,及時記錄。 (出示使用杠桿尺進行探究的視頻) 3 . 分析數據 提問:通過實驗探究,我們收集到了很多的數據,你有什么發現 杠桿一 定是省力的嗎 什么情況才能省力 學生交流自己的發現。 小結:同學們發現了杠桿的作用規律。當動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大于阻力點 到支點的距離時,杠桿省力;當動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小于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時,杠桿費力。當動力點到支點的距離等于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時,杠桿既不省力又不費力。 談話:你現在能用剛剛學到的知識解釋一下,為什么用螺絲刀就能夠輕松 的打開桶蓋呢 相信同學們都能答出來,是因為這時,動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大于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它是一個省力杠桿,我們在生活中撬開油漆桶蓋也是 同樣的道理。拓 展 與 應 用 談話:杠桿,在我們的生活中是一種非常常用的簡單機械,下面就請你用 學過的知識分析一下下面這些工具用到的是哪種類型的杠桿。 學生用三個作用點的距離關系分析生活中常見的幾種不同的杠桿,胡桃 鉗、羊角錘、切紙機、鑷子、起子、垃圾鉗、天平,了解杠桿在生活中的變形。 思考: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了解了杠桿的特點及它的作用規律, 請你回去之后認真思考,當我們用剪刀的不同部位剪東西的時候,它分別呈現 出了哪種類型的杠桿。板書設計杠桿動力點動力點到支點的距離>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 杠桿省力 動力點到支點的距離<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 杠桿費力 動力點到支點的距離=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 杠桿不省力不費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