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24課 《愚公移山》預習導學案(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24課 《愚公移山》預習導學案(含答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24課 《愚公移山》預習導學案
1.朗讀課文,借助注釋及工具書,準確地翻譯和積累文言字詞。(重點)
2.理清寓言故事的情節,分析人物語言,感受文中的人物形象。(難點)
3.深刻理解“愚公精神”的內涵和現實意義,體會故事的寓意。(難點)
一、知作者、明背景
1.作者介紹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又稱“圄寇”“國寇”),鄭國莆田(今河南鄭州)人。其學本于黃帝老子,主張清靜無為,相傳是戰國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莊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終生致力于道德學問,隱居鄭國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靜修道。主張循名責實,無為而治。先后著書二十篇,十萬多字,今存《天瑞》《仲尼》《湯問》《楊朱》《說符》《黃帝》《周穆王》《力命》等八篇,共成《列子》一書,其余篇章均已失傳。其中寓言故事百余篇,如《黃帝神游》《愚公移山》《兩小兒辯日》《紀昌學射》《湯問》等,可謂家喻戶曉,文為流傳。
2.創作背景
在遠古時代,生產力極不發達,人們在生活中會面臨來自大自然的種種挑戰,在與大自然斗爭的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本文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美好愿望。
3.資料鏈接
《愚公移山》選自《列子·湯問》,有較完整的故事情節,又帶有神話色彩。文中著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愚公移山的成功,表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也說明了要克服困難就必須下定決心,堅持奮斗的道理。戰國初期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各家學派在傳揚自己的主張時,常運用大量生動的小故事來說明抽象的道理。這樣,寓言就空前繁榮起來。在當時生產力極不發達的條件下,人們只能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來實現征服自然的愿望。因此,本文采用了神話式的結尾,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愿望。毛澤東同志1945年6月11日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致閉幕辭時曾引用這個故事來教育全黨:“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
二、文體知識
寓言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擬人手法來說明某種道理或教訓的文學作品,以勸誡、教育或諷刺為目的。寓言大多短小精悍,語言凝練、形象;往往采用擬人、夸張等手法講故事,以突出強調其中的寓意。我國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盛行寓言,其中有不少保留在《列子》《莊子》《韓非子》等著作中。
寓言的特點
①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較短小,語言精辟簡練,結構簡單卻極富表現力。②鮮明的諷刺性和教育性。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主題思想大多借此喻彼、借遠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③故事情節的虛構性,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④常用手法:比喻、夸張、象征、擬人等。⑤“寓”是“寄托”的意思,即把作者的思想寄寓在一個故事里,讓人從中領悟到一定的道理,本質上屬于一種類比似的間接表達。
三、寫作特點
1.故事情節安排巧妙。
全文雖篇幅短小,卻寫得曲折多姿,故事情節波瀾起伏。開頭寫二山既高且大,而愚公僅以全家之力來“平險”,已初見其“愚”;接著寫運土石,工具“箕畚”十分簡陋,而倒土石的地點“渤海之尾”又十分遙遠,如此移山,看來更是“愚不可及”。但這些僅僅是事物的表象,乃至智叟前來阻止移山,愚公說出了“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的道理,他的形象霎時變得高大起來——原來他的見解遠遠超出一般人,真是“大智若愚”啊!如此隨著情節的發展由表及里的寫來,愚公的性格表現的極其鮮明。故事中的一些細節,如愚公妻子的“獻疑”、京城氏孀妻之子的“跳往助之”、智叟的“笑而止之”等都很生動,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對比襯托表現人物。
例如愚公和智叟這兩個人物,就具有強烈的對比效果。愚公有實現“指通豫南,達于漢陰”以造福人民大眾和子孫后代的宏偉抱負,對人力的無窮盡懷有堅定信念。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偉大,認為愚公“以殘年余力”去移山是“不惠”之舉。兩相對比,一個看似愚蠢實則高尚,一個看似精明實則平庸。作者在命名上還特意將這兩個人物加以顛倒:以愚公的大智若愚而命名為“愚”,以智叟的鼠目寸光而命名為“智”。這一顛倒,不僅加重了對比的色調,而且增強了諷刺的效果。
3.人物語言生動傳神。
故事中的對話不僅有展開情節的作用,而且不同的對話用不同的語氣,反映了人物不同的思想情態。如北山愚公“聚室而謀”,是用商量的語氣征詢家人的意見,由此引出妻子的“獻疑”;妻子的“獻疑”,表示了對移山的關心,又引起全家人討論“焉置土石”的問題的問題,引出移山行動的開始;河曲智叟的“笑而止之”,表現了其思想頑固,引出愚公的駁斥,由此過渡到神話的結尾,等等。
四、課文內容解讀
《愚公移山》一文通過記敘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定毅力,也說明了要克服困難,就必須下定決心,堅持奮斗的道理。
五、文章結構與內容分析
文章結構
第一層(第1段):交代故事背景,指出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積、高度和地理位置,為下文移山、負山等情節作鋪墊。
第二層(第2段)開端:愚公提議移山,全家人討論決定運土石的方案,而后立即行動,上山叩石墾壤。
第三層(第3段)發展:河曲智叟阻止愚公移山,愚公駁斥他的錯誤觀點,闡述了人力無窮的思想。
第四層(第4段)高潮和結局:天帝被愚公的精神感動,命人將山移走。
結構圖解
讀準字音、節奏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扣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課文解讀
原文與翻譯 注釋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 太行、王屋兩座大山,方圓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來在冀州的南面,河陽的北面。評析:交代故事背景,指出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積、高度和地理位置,為下文移山、負山等情節做鋪墊。 北山 愚公者,年 且九十 ,面 北山下面有個叫愚公的人,年齡將近九十歲了,面對山而居。 懲山 北之 塞,出 入 著山居住。(他)苦于大山北面的阻塞,出來進去(都得)之迂也, 聚 室而 謀曰:“吾與汝畢力 繞道行走,(就)集合全家來商量說:“我跟你們盡全力平 險 , 指通 豫 鏟平(這兩座)險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達于漢陰,可乎?” 雜然相 許。南部,到達漢水南岸,行嗎?”(家人)紛紛表示贊同。其 妻 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 魁父 他的妻子提出疑問說:“憑你的力氣,連魁父這樣的小山 之丘, 如太行、王屋 何 ? 丘都不能削減,能把太行、王屋(兩座山)怎么樣呢?況且 焉置土 石 ?” 雜 曰:“投 諸 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眾人)紛紛說道:“把它扔 渤海之 尾,隱土之北。”遂 率 子孫 到渤海的邊上,隱土的北邊。”于是(愚公)帶領兒孫中 荷擔者 三夫, 叩石墾壤, 箕畚 (能)挑擔子的三個人,(上山)鑿石挖土,用箕畚裝土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石運到渤海邊上。鄰居京城氏家的寡婦有(個)孤兒,剛始齔, 跳 往 助 之。寒暑易節, 七八歲,(也)蹦蹦跳跳地跑去幫助他們。冬夏換季,才始一反焉。往返一次。 評析:寫愚公提議移山并開始移山,故事的開端。 河曲智叟笑而 止之 曰:“甚矣,汝之不河曲智叟嘲笑著并阻止愚公說:“你也太不聰明惠! 以 殘 年 余 力,曾不能毀了!(就)憑(你)老邁的年紀和殘余的力氣,連山上的山之一 毛,其如 土 石 何 ?”一棵草(都)不能鏟除,又能把泥土和石頭怎么樣呢?”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 不可 徹北山愚公長嘆著說:“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了不可改變的 ,曾不若孀妻弱子 。雖我之死,有 地步,竟然連寡婦和孤兒(都)不如。即使我死了,還有子存焉。子 又生孫, 孫 又生 子;子 又有子,兒子在呢。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子 又有 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 山 不 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是無窮無盡的;可是山卻不會 加增,何苦而 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應 增加高度,還愁什么挖不平呢?”河曲智叟沒有話來回答 。了。 評析:寫智叟阻止愚公移山,愚公駁斥了他的錯誤觀點,這是故事的發展和高潮。 操 蛇之 神聞 之,懼 其不已也 ,拿著蛇的山神聽說了這件事,害怕他不停地挖下去, 告 之于 帝。 帝感其 誠 , (就)向天帝報告了這件事。天帝被愚公的誠心所感動,命 夸娥氏二 子負 二 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兩個兒子背(走了)這兩(座)山,一 厝 朔 東,一 厝 雍 南 。 山,一(座)放在朔方的東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自此 ,冀之南, 漢之 陰 , 從這(時開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漢水的南岸,(再 無 隴 斷焉。也)沒有高山的阻隔了。 評析:寫天帝被愚公的精神所感動,命夸娥氏二子把山移走,這是故事的結局。 太行、王屋:山名。太行山在山西與河北之間。王屋山在山西陽城、垣曲與河南濟源之間。方:古代計量面積用語。后面加上表示長度的數字或數量詞,表示縱橫若干長度。冀州:古地名,,包括今河北、山西、河南黃河以北、遼寧遼河以西地區。河陽:古地名,今河南孟州。且:將近。懲:苦于。塞:阻塞。迂:曲折,繞遠。聚室而謀:集合全家來商量。室,家。謀,謀劃,商量。汝:你,你們。多用于稱同輩或后輩。畢力平險:盡全力鏟除險峻的大山。畢,盡、全。指通豫南:一直通向豫州南部。指,直。豫,豫州,古地名,盡河南黃河以南一帶。漢陰:漢水南岸。陰,指刪的北面、水的南面,與“陽”相對。雜然相許:紛紛表示贊同。雜然,紛紛地。許,贊同。獻疑:提出疑問。曾不能損魁父之丘:連魁父這樣的小山丘都不能消減。曾,用在“不”前,加強否定語氣,可譯為“連……都……”。魁父,小山名。如太行、王屋何: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樣?如……何,把……怎么樣。且蔫置土石:況且往哪里放置土石呢?且,況且。蔫,往哪里。置,放置、安放。投諸渤海之尾,隱士之北:把它扔到渤海邊上、隱土北面去。諸,相當于“之于”。隱土,古地名。荷擔者三夫:三個能挑擔的人。荷,肩負、抗。叩石墾壤:鑿石頭,挖泥土。箕畚:用竹篾柳條等編織的器具。這里是用箕畚裝土石的意思。京城:復姓。孀妻:寡婦。遺男:遺孤,孤兒。始齔:剛剛換牙,指七八歲。始:才、剛。齔,換牙。寒暑易節,始一反蔫:冬夏換季,才往返一次。易,更替。節,季節。蔫,語氣詞。叟:老人。甚矣,汝之不惠:你的不聰明到了這樣嚴重的地步,甚,嚴重。惠,同“慧”,聰明。殘年余力:老邁的年紀和殘余的氣力。毛:指草木。其:句首語氣詞,表示反問。長息:長嘆。汝心之固,固不可徹: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了不可改變的地步。徹,通達,這里指改變。不若:不如,比不上。弱子:幼兒,小孩。雖:即使。窮匱:窮盡。苦:愁苦,這里指擔心。亡以應:沒有話來回答。操蛇之神:神話中的山神。手里抓著蛇,所以叫操蛇之神。懼其不已:害怕他不停地干下去。已,停止。帝:神話中的天帝。感其誠:被他的誠心所感動。夸娥氏:神話中的大力神。一厝朔東:一座放在朔方東部。厝,同“措”,放置。朔東,朔方東部,今陜西北部一帶。雍:雍州,今陜西、甘肅一帶。隴斷:山岡阻隔。隴,高地。斷,隔絕。
全文翻譯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兩座山,方圓七百里,極高,本來在冀州的南邊,河陽的北邊。
北山下面有個名叫愚公的人,年紀將近九十歲了,向著山居住。(他)苦于山北路途阻塞,出來進去都要繞道,就集合全家來商量說:“我跟你們盡全力鏟除險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達漢水南岸,好嗎?”大家紛紛表示贊同。愚公的妻子提出疑問說:“憑你的力氣,連魁父這樣的小山丘都不能削減,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樣?況且往哪里放置土石呢?”眾人紛紛說:“把它扔到渤海邊上,隱土北面去。”于是(愚公)率領兒孫中三個能挑擔的人(上了山),敲石頭,挖泥土,用箕畚裝土石,運到渤海邊上。鄰居京城氏的寡婦有個男孩,剛七八歲,蹦蹦跳跳地去幫助他們。冬夏換季,才往返一次。
河曲智叟譏笑著阻止愚公說:“你也太不聰明了!憑(你)老邁的年紀和殘余的氣力,連山上的一點草木都動不了,又能把泥土石頭怎么樣呢?”北山愚公長嘆說:“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了不可改變的地步,連寡婦和小孩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還有兒子在。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可是山卻不會增高加大,還擔心挖不平嗎?”河曲智叟沒有話來回答。
山神聽說了這件事,害怕他不停地干下去,便向天帝報告了(這件事)。天帝被愚公的誠心所感動,命令夸娥氏的兩個兒子背走了那兩座山,一座放在朔方東部,一座放在雍州南部。從這時開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漢水的南岸,再也沒有山岡阻隔了。
一、預習案。
1.下列加點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萬仞(rèn) 豫南(yù) 箕畚(fèn) 山北之塞(sè)
B.魁父(kuí) 智叟(sǒu) 叩石(kòu) 出入之迂(yū)
C.始齔(chèn) 朔東(sù) 雍南(yōng) 一厝朔東(cuò)
D.始齔(chèn) 冀州(jì) 窮匱(guì) 孀妻弱子(shuāng)
2.下列句子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
A.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B.甚矣,汝之不惠!
C.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 D.—厝朔東,一厝雍南。
3.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
A.其妻獻疑曰 B.其如土石何 C.帝感其誠 D.懼其不已也
4..下列各句中朗讀停頓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B.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
C.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D.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
5. 文中多用對比、襯托手法,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愚公似愚而智,智叟似智而愚。這樣寫,加重了對比色調,增強了諷刺效果。
B.遺男“助之”與智叟“止之”對比鮮明,更顯示出智叟目光短淺、態度消極。
C.寫太行、王屋二山之高大,運土路程之遙遠,襯托出愚公的過人膽識與氣魄。
D.其妻獻疑與智叟譏笑形成對比,凸顯愚公之妻支持移山的堅定立場和決心。
6.下列關于《愚公移山》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本文生動地塑造了愚公的形象,通過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也說明了“要克服困難就必須下定決心,堅持不懈地奮斗”的道理。
B.這篇寓言故事相當完整,有背景、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也有一些生動的細節。
C.本文結尾寫大力神夸娥氏的兩個兒子把山背走了,這是一種封建迷信思想。
D.愚公跟智叟的對比是文中的主要對比,是故事寓意之所在,反映了我國古代人民在人和自然關系問題上兩種對立的觀點。
7.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年且九十 (2)寒暑易節
(3)雜然相許 (4)且焉置土石
(5)何苦而不平 (6)曾不能毀山之一毛
(7)固不可徹 (8)雖我之死
8.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譯文: 。
(2)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
譯文: 。
(3)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
譯文: 。
(4)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譯文: 。
(5)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譯文: 。
9.理解性默寫。
(1)課文中交代愚公移山的原因的句子是: , 。交代移山目標的句子是: , 。
(2)表明智叟在與愚公的辯論中甘拜下風的句子是: 。
(3)描寫運土石的路途遙遠,從側面烘托愚公一家移山之難的句子是: , 。
(4)《愚公移山》中表明愚公移山的信心的句子是: , , ?
(5)愚公移山的結果: , , 。
10.你所在的班級將舉行“‘愚公移山’之我見”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請你積極參與并完成下列任務。
(1)請你為這次活動設計一段開場白,激發大家的參與激情。(不少于60字)
(2)下面是同學收集的兩則材料,請你給“愚公精神”下個定義。
材料一:聽起來是奇聞,講起來是笑談,任憑那扁擔把脊背壓彎,任憑那腳板把木屐磨穿……無路難呀開路更難,所以后來人為你感嘆。
(摘自歌曲《愚公移山》)
材料二:17年前,唐卓瓊的小兒子掉下懸崖而死。從那時起,他決心修一條“接”兒子回家的路。12年來,為了修路,86歲的母親死在山上,老伴與他形同陌路,跟他一同修路的大兒子的妻子也選擇離婚……“雞公嶺上通大道,和尚巖腳變坦途。”人們說,修路不止的他,完全是現代版的愚公。
(摘自《重慶晚報》)
(3)下面是同學們在學習《愚公移山》中“你說我說”環節的不同觀點,請你也說說你的不同觀點。
觀點一:學習了這篇文章,我覺得愚公的做法不可思議。從環保的角度來講,這是對生態環境的巨大破壞,不值得提倡。
觀點二:愚公其實根本不應該去移那大山,而應該直接把家搬到山前面去。這樣要比移大山省事多了,也用不著花祖祖輩輩那么多代人的時間去移一座大山。相信和愚公同樣住在山后的人都會選擇搬家,而不是選擇去移山。
二、探究案
(一)課內閱讀理解。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不相同的一項是( )
A.河曲智叟亡以應/身亡所寄 B.始齔/始一反焉
C.夸娥氏二子負二山/至于負者歌以途 D.且焉置土石/年且九十
2.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譯文:
(2)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譯文:
3.這則寓言故事用神話結尾,構思新穎,請對這一結尾做出評價。
(二)課外閱讀理解。
董永,少偏孤①,與父居。肆力田畝②,鹿車載自隨。父亡,無以葬,乃自賣為奴,以供喪事。主人知其賢,與錢一萬,遣之。永行三年喪畢。欲還主人,供其奴職③。道逢一婦人曰:“愿為子妻。”遂與之俱。主人謂永曰:“以錢與君矣。”永曰:“蒙君之惠④,父喪收藏⑤。永雖小人⑥,必欲服勤⑦致力,以報厚德。”主曰:“婦人何能?”永曰:“能織。”主曰:“必爾⑧者,但令君婦為我織縑⑨百匹。”于是永妻為主人家織,十日而畢。女出門,謂永曰:“我,天之織女也。緣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償債耳。”語畢,凌空而去,不知所在。
【注釋】①偏孤:年幼時死了母親。②肆力田畝:(父子)一起盡力種地。③供其奴職:再去做主人的奴仆。④蒙君之惠:蒙受您的恩惠。⑤收藏:收葬。⑥小人:貧窮無知的人。⑦服勤:勤勞服侍。⑧爾:這樣,如此。⑨縑:細絹。
(1)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
①凌空而去( ) ②與錢一萬( )
③知其賢 ( ) ④天之織女( )
(2)參考注釋,翻譯下面的句子。
永雖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報厚德。
(3)讀了這則神話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啟迪?
第24課 《愚公移山》預習導學案(含答案)
一、預習案。
1.下列加點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萬仞(rèn) 豫南(yù) 箕畚(fèn) 山北之塞(sè)
B.魁父(kuí) 智叟(sǒu) 叩石(kòu) 出入之迂(yū)
C.始齔(chèn) 朔東(sù) 雍南(yōng) 一厝朔東(cuò)
D.始齔(chèn) 冀州(jì) 窮匱(guì) 孀妻弱子(shuāng)
【答案】B
【解析】A.箕畚(fèn)——běn;C. 朔東(sù)——shuò;D.窮匱(guì)——kuì;故選B。
2.下列句子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
A.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B.甚矣,汝之不惠!
C.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 D.—厝朔東,一厝雍南。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文中通假字的理解能力。通假字,是泛指中國古書的用字現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讀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種種原因,書寫者沒有使用本字,而臨時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來替代。A項“反”通“返”,B項“惠”通“慧”,C項沒有通假字,D項“厝”通“措”。故答案為:C。
3.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
A.其妻獻疑曰 B.其如土石何 C.帝感其誠 D.懼其不已也
【答案】B
【解析】這道題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點虛詞意義和用法的辨析,是初中生學習文言文最基礎的一項。要在平時的文言文學習中經常積累、對比,從而掌握虛詞的用法。B項“其”是語氣詞,其它三項“其”都是代詞。故答案為:B。
4..下列各句中朗讀停頓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B.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
C.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D.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
【答案】D
【解析】A.句意是:于是愚公率領兒孫中能挑擔子的三個人。正確的停頓: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B.句意是:鄰居京城氏的寡婦有個孤兒。正確的停頓: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
C.句意是:河灣上的智叟譏笑著阻止他干這件事,說。正確的停頓: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D.句意是: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兩個兒子背走了那兩座山。正確的停頓: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故選D。
5. 文中多用對比、襯托手法,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愚公似愚而智,智叟似智而愚。這樣寫,加重了對比色調,增強了諷刺效果。
B.遺男“助之”與智叟“止之”對比鮮明,更顯示出智叟目光短淺、態度消極。
C.寫太行、王屋二山之高大,運土路程之遙遠,襯托出愚公的過人膽識與氣魄。
D.其妻獻疑與智叟譏笑形成對比,凸顯愚公之妻支持移山的堅定立場和決心。
【答案】D
【解析】D項,原文中并未體現愚公之妻支持移山的堅定立場和決心,且其妻獻疑與智叟譏笑沒有形成對比。
6.下列關于《愚公移山》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本文生動地塑造了愚公的形象,通過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也說明了“要克服困難就必須下定決心,堅持不懈地奮斗”的道理。
B.這篇寓言故事相當完整,有背景、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也有一些生動的細節。
C.本文結尾寫大力神夸娥氏的兩個兒子把山背走了,這是一種封建迷信思想。
D.愚公跟智叟的對比是文中的主要對比,是故事寓意之所在,反映了我國古代人民在人和自然關系問題上兩種對立的觀點。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對文言文的字詞理解、詞句賞析、詞語作用、主要內容、文章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輕松做出選擇。C項表述錯誤,愚公跟智叟的對比意在突出愚公不畏艱難、敢于斗爭的精神,表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決心。故答案為:C。
7.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年且九十 (2)寒暑易節
(3)雜然相許 (4)且焉置土石
(5)何苦而不平 (6)曾不能毀山之一毛
(7)固不可徹 (8)雖我之死
【答案】(1)將近(2)更替 (3)贊同 (4)哪里 (5)愁苦,文中指擔心 (6)指草木 (7)通達,文中指改變 (8)即使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文中重點實詞的解釋,是初中生學習文言文最基礎的一項。只有對重點字詞解釋正確了,才能進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別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詞類活用現象、一詞多義的理解。其中“易”是“交換”的意思,“雖”是“即使”的意思。
8.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譯文: 。
(2)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
譯文: 。
(3)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
譯文: 。
(4)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譯文: 。
(5)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譯文: 。
【答案】(1)(他)苦于山的北面交通阻塞,出出進進都要繞遠路。(2)我同你們盡全力鏟平險峻的大山,(使它)直通向豫州南部,到達漢水南岸,行嗎?(3)(他們)鑿石頭,挖泥土,用箕畚(把土石)運到渤海的邊上。(4)冬夏換季,才能往返一次。(5)子子孫孫沒有窮盡,可是山不會再增高,擔心什么鏟不平?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語句翻譯能力。考生要理解文意,辨析句子中的關鍵詞語,找出后要聯系句子進行分析。(1)句中的“懲”“塞”“迂”是關鍵詞。意思為“苦于”“阻塞”“迂回。這里指繞遠路”。(2)關鍵詞“指”“險”,意為“通假字,通“直”直達”;“形容詞作名詞,險峻的大山”。(3)關鍵詞“箕畚”。意為“名詞作狀語,用箕畚”。(4)“寒暑易節”指冬夏換季。(5)關鍵詞“何苦”意為“擔心什么,賓語前置”。
9.理解性默寫。
(1)課文中交代愚公移山的原因的句子是: , 。交代移山目標的句子是: , 。
(2)表明智叟在與愚公的辯論中甘拜下風的句子是: 。
(3)描寫運土石的路途遙遠,從側面烘托愚公一家移山之難的句子是: , 。
(4)《愚公移山》中表明愚公移山的信心的句子是: , , ?
(5)愚公移山的結果: , , 。
【答案】(1)交代移山的原因:懲山北之塞 出入之迂也;移山的目標是:指通豫南 達于漢陰。(2)河曲智叟亡以應 (3)寒暑易節 始一反焉 (4)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5)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解析】本題通過默寫的形式考查對文言文內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考生要在理解文本內容的基礎上根據題干要求找準句子,并且在書寫中不能有錯別字的出現,不能添字也不能漏字。考生要注意平時的積累。(1)交代移山的原因:懲山北之塞 出入之迂也;移山的目標是:指通豫南 達于漢陰。(2)河曲智叟亡以應(3)側面烘托移山指難的句子:寒暑易節 始一反焉。(4)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5)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10.你所在的班級將舉行“‘愚公移山’之我見”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請你積極參與并完成下列任務。
(1)請你為這次活動設計一段開場白,激發大家的參與激情。(不少于60字)
(2)下面是同學收集的兩則材料,請你給“愚公精神”下個定義。
材料一:聽起來是奇聞,講起來是笑談,任憑那扁擔把脊背壓彎,任憑那腳板把木屐磨穿……無路難呀開路更難,所以后來人為你感嘆。
(摘自歌曲《愚公移山》)
材料二:17年前,唐卓瓊的小兒子掉下懸崖而死。從那時起,他決心修一條“接”兒子回家的路。12年來,為了修路,86歲的母親死在山上,老伴與他形同陌路,跟他一同修路的大兒子的妻子也選擇離婚……“雞公嶺上通大道,和尚巖腳變坦途。”人們說,修路不止的他,完全是現代版的愚公。
(摘自《重慶晚報》)
(3)下面是同學們在學習《愚公移山》中“你說我說”環節的不同觀點,請你也說說你的不同觀點。
觀點一:學習了這篇文章,我覺得愚公的做法不可思議。從環保的角度來講,這是對生態環境的巨大破壞,不值得提倡。
觀點二:愚公其實根本不應該去移那大山,而應該直接把家搬到山前面去。這樣要比移大山省事多了,也用不著花祖祖輩輩那么多代人的時間去移一座大山。相信和愚公同樣住在山后的人都會選擇搬家,而不是選擇去移山。
【答案】1.同學們,大家好!《愚公移山》是我國古代的一篇優秀寓言。千百年來,不知有多少人受到愚公精神的鼓舞。讀了這則寓言,你有怎樣的感想?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這篇寓言的精神內涵,希望大家踴躍發言!2.愚公移山精神就是不怕吃苦、不懼怕任何困難的精神;就是敢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精神;就是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精神。
3.愚公讓子孫后代來移山,實際上是毀了子孫的前程,因小失大,談不上“智”。
【解析】1.此題考查學生擬寫開場白的能力。開場白的特點:內容要緊扣主題;語言要親切,要有激情,以點燃觀眾的熱情;語言的形式要生動活潑。圍繞“愚公移山”的啟示和意義擬寫即可。
2.此題考查學生根據材料理解詞語含義的能力。根據兩則材料的內容,可以看出所謂的“愚公精神”就是不怕吃苦、不懼困難、敢于斗爭的精神。
3.這是一道開放性試題,要注意結合原文內容大膽擬答,做到語句通暢、表意明確。平時需要針對身邊的事件、現象,生活中的熱點問題與同學們、師長多討論、多交流,多發表自己的觀點看法,這樣,自己的表達能力和組織語言的能力都可得到提高。
二、探究案
(一)課內閱讀理解。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不相同的一項是( )
A.河曲智叟亡以應/身亡所寄 B.始齔/始一反焉
C.夸娥氏二子負二山/至于負者歌以途 D.且焉置土石/年且九十
2.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譯文:
(2)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譯文:
3.這則寓言故事用神話結尾,構思新穎,請對這一結尾做出評價。
【答案】1.D 2.(1)憑你的力量,連魁父這樣的小山丘都不能削減,又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樣呢?(2)子子孫孫是無窮無盡的;可是山卻不會增加高度,還愁什么挖不平呢?
3.文章結尾借助神的力量來實現愚公的宏偉抱負,增強了藝術效果,反映古代勞動人民實現抱負的美好愿望。側面襯托了愚公的決心不可動搖。
【解析】1.本題考查對文言詞語的一詞多義的理解。A.亡:都是“無,沒有”;B.始:都是“才”;C.負:都是“背著,肩負”;D.且:況且/將近;故選D。
2.本題考查翻譯文言語句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現象,重點實詞必須翻譯到位。翻譯時要做到“信、達、雅”。(1)句中的“以(憑借)、曾(連……都)、損(削減)、如……何(把……怎么樣)”幾個詞是重點詞語。(2)句中的“窮匱(窮盡)、加增(增長)、苦(愁)”幾個詞是重點詞語。
3.本題考查對文章技巧的理解與分析。這則寓言故事講述了愚公不畏艱難,堅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終感動天帝而將山挪走的故事。文章結尾用“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移走了兩座大山,運用這個神話結尾,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借助神的力量實現愚公的宏偉抱負,反映了古代勞動人們的美好愿望,這與封建迷信有本質區別。二是因為正是愚公的決心和行動感動了天帝,天帝才派遣力神二子背走二山,這襯托了愚公的形象,使之更加豐富,這是對愚公精神的肯定和贊揚。據此概括作答。
(二)課外閱讀理解。
董永,少偏孤①,與父居。肆力田畝②,鹿車載自隨。父亡,無以葬,乃自賣為奴,以供喪事。主人知其賢,與錢一萬,遣之。永行三年喪畢。欲還主人,供其奴職③。道逢一婦人曰:“愿為子妻。”遂與之俱。主人謂永曰:“以錢與君矣。”永曰:“蒙君之惠④,父喪收藏⑤。永雖小人⑥,必欲服勤⑦致力,以報厚德。”主曰:“婦人何能?”永曰:“能織。”主曰:“必爾⑧者,但令君婦為我織縑⑨百匹。”于是永妻為主人家織,十日而畢。女出門,謂永曰:“我,天之織女也。緣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償債耳。”語畢,凌空而去,不知所在。
【注釋】①偏孤:年幼時死了母親。②肆力田畝:(父子)一起盡力種地。③供其奴職:再去做主人的奴仆。④蒙君之惠:蒙受您的恩惠。⑤收藏:收葬。⑥小人:貧窮無知的人。⑦服勤:勤勞服侍。⑧爾:這樣,如此。⑨縑:細絹。
(1)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
①凌空而去( ) ②與錢一萬( )
③知其賢 ( ) ④天之織女( )
(2)參考注釋,翻譯下面的句子。
永雖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報厚德。
(3)讀了這則神話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啟迪?
【答案】1.①離開 ②給 ③代詞,他 ④代指董永的
2.我雖然是貧窮無知的人,但一定要勤勞服侍、盡心盡力,來報答您的大德。
3.①知恩圖報; ②好人有好報; ③恪守承諾; ④孝敬長輩。
【解析】1.本題考查淺易文言文中常見文言實詞的識記、積累和理解能力。考文言文此類題必考,平時要注意對課內文言重點字詞加強識記,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其意義,多積累,學會遷移。題目中的“去”“與”“其”“之”都是常見的文言字詞,聯系平時學過的意思,結合語境不難做出。
2.此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文言文的句子翻譯題屬于必考題,做這類題,平時要注意多積累詞匯,宜采用直譯法。注意遵循原文風格,譯準關鍵詞,識別通假、多義、活用、異義、倒裝句等文言文語言現象。如“小人”和現代漢語的意思不同,看注釋,這里的意思是“貧窮無知的人”,“服勤”是兩個詞語,意思是“服侍”“勤勞”,翻譯時還要按照現代漢語的句式翻譯為“勤勞服侍”。
3.這是一道開放性試題,要求是讀了文章后談感悟和體會。做好這類題,可以從文中的人物和事件出發,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概括。如,從“永雖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報厚德”可以看出董永知恩圖報,從“父亡,無以葬,乃自賣為奴,以供喪事”可以看出他孝敬長輩,從他守孝滿了之后再回到主人家可以看出他有信用,恪守承諾。圍繞董永身上所體現出來的這些優秀的品質談啟迪即可。
現在也有兩座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國主義,一座叫做封建主義。中國共產黨早就下了決心,要挖掉這兩座山。我們一定要堅持下去,一定要不斷地工作……全國人民大眾一齊起來和我們一道挖這兩座山,有什么挖不平呢?
——毛澤東《愚公移山》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汉川市| 兴海县| 溧水县| 崇礼县| 大宁县| 堆龙德庆县| 桑日县| 呼图壁县| 长阳| 金山区| 磐石市| 南宁市| 梁平县| 谷城县| 泰安市| 济宁市| 定结县| 镶黄旗| 伊吾县| 开封市| 迁安市| 孝感市| 晴隆县| 河曲县| 东兴市| 泸水县| 和顺县| 万荣县| 大石桥市| 祁东县| 大姚县| 连州市| 湖北省| 石首市| 常山县| 浦东新区| 交口县| 南城县| 兰西县| 祁阳县| 武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