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1課 短文兩篇《記承天寺夜游》預習導學案(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1課 短文兩篇《記承天寺夜游》預習導學案(含答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11課 短文兩篇《記承天寺夜游》預習導學案
1.把握文章大意,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重點)
2.了解夜游背景,理解作者情感,體會作者以景傳情的寫法。(重點)
3.感受作者熱愛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懷,學習他面對逆境仍達觀處世的從容心態。(難點)
一、知作者、明背景
1.作者介紹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的文學家,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與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合稱“三蘇”,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其詩歌清新豪鍵,善用夸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作品有《蘇東坡全集》《東坡樂府》《前赤壁賦》《后赤壁賦》《賈誼論》等。
2.故事背景
元豐二年(1079),八月十日蘇軾因對新法持有不同意見,被網羅罪名,投入監獄,于是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始出獄,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烏臺詩案”。出獄后,元豐三年二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地方軍事助理官),名義上是黃州團練副使,卻“不得簽署公事,不得擅離安置所”,實際上跟流放差不多。本文寫于元豐六年(1083年),此時,蘇軾被貶謫黃州已有四年,仍然樂觀、曠達,不甘愿做“閑人”。
3.蘇軾的人生經歷
進京應試:19歲的蘇軾與弟蘇轍進京應舉人試。次年正月,應省試,主考官為歐陽修,同期考生有曾鞏、程顥、張載等。歐陽修以為蘇軾文為自己弟子曾鞏所作,為避嫌,批為第二。三月,應殿試,進士及第,獲得做官資格。
自請出京:34歲的蘇軾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請求出京任職,被授杭州通判。34—41歲先后在杭州、密州、徐州等地出任地方官。
烏臺詩案:42歲的蘇軾到湖州任知州,上任后,蘇軾即給神宗寫了一封《湖州謝上表》,其中的話被新黨利用,說他“愚弄朝廷,妄自尊大”“銜怨懷怒”“包藏禍心”,又諷刺政府,莽撞無禮,對皇帝不忠。他因此被御史臺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師,受牽連者達數十人。
(烏臺,即御史臺,因官署內遍植柏樹,常有烏鴉棲息,故名。)蘇軾經歷“烏臺詩案”,貶官黃州(今湖北黃岡),“東坡居士”的別號就是在黃州就任時所取。
再度外調:48歲的蘇軾被召還朝。三年后,因向朝廷提出諫議,遭到誣告陷害。既不能容于新黨,又不能見諒于舊黨的蘇軾再度自求外調。
再任杭州:52歲的蘇軾再度調任杭州。兩年后又被召回朝,但又因為政見不合,接連調往潁州、揚州、定州。
一貶再貶:1094年,新黨執政。57歲的蘇軾被貶至惠州,三年后又被貶到更遠的儋州。
身逝常州:蘇軾63歲,天下大赦,蘇軾復任朝奉郎,但次年在北歸途中于常州逝世。
蘇軾宦游圖
4.人物介紹
張懷民:名夢得,清河人,他于元豐六年貶謫到黃州,初到時寓居在承天寺。曾筑亭于住院所之旁,在那里可以縱覽江山的勝概,蘇軾名之為“快哉亭”,并寫了一首《水調歌頭》詞贈他,詞中有“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的名句。蘇軾之弟蘇轍也為他寫了一篇《黃州快哉亭記》,文章中說張懷民雖然屈居主簿之類的小官,但他心地坦然,不把遷謫放在心上,公務之暇,以山水怡情悅性,處逆境而無悲戚之容,是一位有過人的自制力和性格倔強的人。
5.關于承天寺塔:
位于銀川市城西承天寺內,俗稱“西塔”,是西夏王朝的主要佛寺。始建于1050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塔通高64.5米,異常俊秀挺拔。
二、文體知識

“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主要是記載事物,往往通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三、寫作特點
1.敘事簡潔,寫景別致。
文章開篇為敘事,全文僅僅用了85個字,就交代了夜游的時間、地點、起因、經過。作者寫到承天寺找張懷民時,只用“亦未寢”三個字,略去相見時的對話,省了不少筆墨,使文章十分緊湊。然后只用一句話寫景,“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運用一個比喻句傳神地描繪了承天寺庭院中澄澈透明的月色,營造了一種靜謐通透、悠然清雅的夜色之美。可謂寫法巧妙,獨具匠心,有別具一格的藝術效果。
2.句式自由,長短句交錯,集敘事、描寫、議論、抒情于一體。
本文是作者蘇軾被貶謫到黃州任團練副使期間所作,此時的作者因“烏臺詩案”成為了一名有職無權的閑官。全文篇幅簡短,卻能將敘事、描寫、議論、抒情自然交融在一起,不僅敘事要素交代得清清楚楚,還通過細膩的描寫營造出一種清幽雅靜、脫塵忘俗的氛圍。同時,借議論和抒情,表達了作者在這種特定氛圍之下復雜微妙的心緒。作者運用兩個問句和一個判斷句,特別是突出了一個“閑”字,表達了自己融孤寂、悲涼、欣喜、灑脫、平和于一胸的復雜心緒,是本文的點睛之筆。
四、課文內容解讀
《記承天寺夜游》一文通過對夜游承天寺庭院所見的月下美景的描繪,創造了一個清幽寧靜的藝術境界,傳達了作者復雜微妙的心境,抒發了作者寄情自然美景以排遣憂郁的曠達胸襟。顯示了作者在逆境中的豁達與對自己精神世界的自得和堅守人生的積極態度。
五、文章結構與內容分析
《記承天寺夜游》先敘述了賞月緣由,接下來描寫庭下之景,最后議論抒懷。
第一層(第1至3句):敘事,交代賞月散步的時間、原因。
第二層(第4句):寫景,寫月下庭中景物。
第三層(第5至7句):議論抒情,抒發面對月光、竹柏疏影的感觸。
結構圖解
記承天寺夜游(蘇軾)
第1—3句為敘事: 尋伴賞月 被貶謫的悲涼
人生的感慨
第4句寫景: 庭院月色 賞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閑
最后3句議論抒懷:月下感嘆 達觀的生活態度
讀準字音、節奏
記承天寺夜游
蘇 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ɡ)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參考譯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開衣服,正打算睡覺,這時月光照進門里,(十分美好,
動人游興),(于是)我高興地起來走到戶外。想到沒有人與我共同游樂,于是來到承天寺找張懷民。張懷民也還沒有睡覺,(于是)我們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如積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錯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吧。哪一夜沒有月光?哪里沒有竹子和柏樹?只是缺少像我倆這樣的閑人罷了。
一、預習案。
1.文學常識填空。
(1) 《記承天寺夜游》選自《 》,作者 ,字 ,號“ ”。 朝著名 家、 家,他和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合稱“ ”,并與 、 、歐陽修、王安石、曾鞏同列于“ ”。
(2)《記承天寺夜游》是一篇 (體裁),主要描述了作者謫居生活中的一個小片斷,反映了他 的特殊心境。
2. 下列句子節奏劃分正確的一項( )
A.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B.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C.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D.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3.給下列句中加點的字注音。
①解衣欲睡 ( ) ②欣然起行 ( )
③念無與樂者( ) ④水中藻荇交橫( )
4.解釋句子中加點的字詞。
(1)月色入戶( ) (2)欣然起行( )
(3)念無與為樂者( ) (4)懷民亦未寢( )
(5)相與步于中庭( ) (6)庭下如積水空明( )
(7)蓋竹柏影也( ) (8)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
5.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念無與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2)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3)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6.根據課文內容默寫。
①文中以對比的手法寫作者心情變化的語句是: 。
②文中用比喻手法寫月光的語句是: 。
③文中由景物推及人情語句是: 。
7.判斷下列說法的正確與否,對的打“√”,錯的打“×”。
(1)“月色入戶”把月光擬人化,寫得自然而生動。月光似乎懂得這位遷客的寂寞無聊,主動地與他作伴,有意慰藉我們這位失意的詩人。( )
(2)“念無與為樂者”寫出作者被貶期間難尋知己,迫不得已才去找了一下正好也睡不著的叫張懷民的人。( )
(3)“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短短三句話,沒有寫一個月字,卻無處不是皎潔的月光。作者采用的是動靜結合,正面形容與側面烘托相結合的方法。( )
(4)“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寥寥數語,感慨深長。它包含著作者宦海沉浮的悲涼之感和由此領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種慰藉的心情。( )
8.仔細閱讀本文及所給材料,說說“閑人”的內涵。
材料:蘇東坡,即蘇軾,北宋文學家。他的一生,是在北宋的變法、反變法的政治斗爭風浪中度過的,因“烏臺詩案”被逮捕入獄,出獄后貶謫黃州,任團練副使,但不得“簽書公事”。歷經幾起幾落,直到貶至海南省。從他中舉為官到去世的四十五年中,前后有十四、五年都過著貶謫流放、顛沛流離的生活。這篇文章事他謫貶黃州后寫的。
9.對《記承天寺夜游》文章的分析,說得不正確的一項(   )
A.運用比喻描寫月色,獨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謂如詩如畫,一個寧靜淡雅的境界,真讓人心醉神迷。
B.這篇短文,真實地記錄了作者當時生活的一個片段,透露出作者在遭貶謫中的那種凄涼、孤寂的特殊心境。
C.這篇隨筆性的小品,敘事簡潔,寫景如繪,而抒情則寓于敘事、寫景之中。敘事、寫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寫人;寫人又突出一點“閑”。
D.本文語言簡潔、準確、形象,作者觀察事物細致入微,抓住了佳境瞬間最敏感的特征,以極其少的文字,包羅較多的內容,凝練含蓄。
10.綜合性學習。
學了《記承天寺夜游》后,班級決定開展一次“‘踩’訪蘇軾的足跡”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請你完成以下任務。
(1)【連線蘇軾】下面列舉了我國的一些重點風景名勝區,都與蘇軾有關系。請仿照示例,選擇你最熟悉的兩個景點,寫出與之有關的詩文、傳說或故事名稱。
①赤壁 ②永州 ③承天寺 ④黃樓 ⑤杭州西湖
示例:承天寺——蘇軾: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2)【擬寫廣告】承天寺入圍“文化名人蘇軾十大旅游名片”的候選名單,請你根據課文中的描寫,擬一條廣告語以吸引游客。
(3)【巧聯妙對】有人根據本文意蘊,擬寫了一副對聯,上聯已給出,請你對出下聯。
上聯:月色懂人心潛窗入戶
下聯:
二、探究案
(一)課內閱讀理解。
記承天寺夜游
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1.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1)相與步于中庭 ( ) (2)遂至承天寺 ( )
(3)懷民亦未寢 ( ) (4)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 )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2)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3.“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是膾炙人口的寫月名句,請你任選一個角度加以品析。
4.全文沒有一處直接寫友情,但可以從字里行間看出來。請找出能表現蘇軾與張懷民友情的句子(寫出兩句),并以其中一句為例,說說你選擇它的理由。
5.怎樣理解“閑人”的含義?
6.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前三句運用了記敘的表達方式,點明夜游的時間,夜游的原因和地點。
B.第四句運用了描寫的表達方式,描繪了庭前清水和皎潔月光。
C.第五句運用議論的表達方式,抒發了面對月光產生的感觸,表達了作者安適的心情。
D.本文包含了各種微妙的情感: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等。
(二)課外閱讀理解。
觀月記
張孝祥
月極明于中秋,觀中秋之月,臨水勝;臨水之觀,宜獨往;獨往之地,去人遠者又勝也然中秋多無月,城郭宮室,安得皆臨水?蓋有之矣①,若夫遠去人跡,則必空曠幽絕之地②誠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獨行以夜而之空曠幽絕蘄③頃刻之玩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與
蓋余以八月之望過洞庭,天無纖云④,月白如晝沙當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環之水,近者猶數百里余系船其下,盡卻⑤童隸而登焉沙之色正黃,與月相奪;水如玉盤,沙如金積,光采激射,體寒目眩,閬風、瑤臺、廣寒之宮,雖未嘗身至其地,當亦如是而止耳蓋中秋之月,臨水之觀,獨往而遠人,于是為備。書以為金沙堆觀月記。
注釋:①蓋有之矣:假如有這樣的地方;②若夫……則……:“如果不是……那么……”或“要么……要么……”;③蘄:通“祈”;④纖云:一絲云彩;⑤卻:退去
1.給文中劃線句子點上標點符號
誠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獨行以夜而之空曠幽絕蘄頃刻之玩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與
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觀中秋之月,臨水勝( ) (2)去人遠者又勝也( )
(3)蓋余以八月之望過洞庭( ) (4)盡卻童隸而登焉( )
3.解釋下面語句的大意
(1)安得皆臨水?
(2)蓋中秋之月,臨水之觀,獨往而遠人,于是為備。
4.下列加點的“之”字與“中秋之月”中的“之”意義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蓋有之矣B.今余之游金沙灘……C.蓋余八月之望過洞庭D.余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5.作者認為在什么條件下觀月景最美?(摘錄原文詞語作答
6.展開聯想與想像,將“沙之色正黃,與月相奪;水如玉盤,沙如金積,光采激射,體寒目眩”一句改寫成一段優美的景物描寫,要寫出事物的神韻。
提示:不要寫成原文的翻譯,要加入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
第11課 短文兩篇《記承天寺夜游》預習導學案(含答案)
一、預習案。
1.文學常識填空。
(1) 《記承天寺夜游》選自《 》,作者 ,字 ,號“ ”。 朝著名 家、 家,他和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合稱“ ”,并與 、 、歐陽修、王安石、曾鞏同列于“ ”。
(2)《記承天寺夜游》是一篇 (體裁),主要描述了作者謫居生活中的一個小片斷,反映了他 的特殊心境。
【答案】(1)蘇軾文集 蘇軾 子瞻 東坡居士 北宋 文學 書法 三蘇
柳宗元 韓愈 唐宋八大家 (2)散文 隨緣自適而有惆悵、悲涼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學常識的掌握。要求學生牢記。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時期以散文著稱的八位文學家的合稱,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合稱三蘇)、王安石、曾鞏八人。其中韓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歐陽修、三蘇等四人是宋代古文運動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鞏是臨川文學的代表人物。他們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詩文發展的陳舊面貌煥然一新。蘇軾和辛棄疾,合稱“蘇辛”,是豪放派詞人的杰出代表。
2. 下列句子節奏劃分正確的一項( )
A.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B.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C.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D.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答案】A
【解析】全文節奏劃分: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 何處/無竹柏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3.給下列句中加點的字注音。
①解衣欲睡 ( ) ②欣然起行 ( )
③念無與樂者( ) ④水中藻荇交橫( )
【答案】①jiě ②xíng ③lè ④xìng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字音的掌握情況,關于字音,要求學生平時的學習中注意字音的識記和積累,特別是多音字。“解”“樂”“行”都是多音字。根據語境意思確定注音即可。
4.解釋句子中加點的字詞。
(1)月色入戶( ) (2)欣然起行( )
(3)念無與為樂者( ) (4)懷民亦未寢( )
(5)相與步于中庭( ) (6)庭下如積水空明( )
(7)蓋竹柏影也( ) (8)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
【答案】(1)單扇的門;(2)愉快地、高興地;(3)考慮,想到;(4)睡覺;(5)一起,共同;(6)形容水的澄澈;(7)連詞,承接上文,解釋原因,相當于“大概是、原來是”;(8)連詞,“只是”。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含義的能力。理解詞語的含義時要注意文言詞語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能結合具體語境來準確辨析即可。涉及的詞語都是常見的文言實詞。解答時要聯系上下文,根據語境做出判斷。“欣然”愉快地、高興地;“戶”,單扇的門;“蓋”連詞,承接上文,解釋原因,相當于“大概是、原來是”。
5.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念無與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2)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3)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答案】(1)因為想到沒有可以共同游樂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尋找張懷民。(2)月色灑滿庭院,如同積水自上而下充滿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錯雜,原來那是竹子、柏樹的影子。(3)哪個夜晚沒有月色?哪個地方沒有竹子和柏樹?只不過少有像我們這樣的閑人罷了。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翻譯句子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要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如判斷句、倒裝句(賓語前置、狀語后置)、被動句、反問句等。運用“留”“刪”“調”“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義為輔。重點字詞:“念”,考慮;“遂”,于是,就;“交橫”交錯;“積水空明”,如水一般清明澄澈;“但”,只。
6.根據課文內容默寫。
①文中以對比的手法寫作者心情變化的語句是: 。
②文中用比喻手法寫月光的語句是: 。
③文中由景物推及人情語句是: 。
【答案】①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②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③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詳解】本題考查考生對古文的理解能力。理解性默寫,要求學生能夠背誦全文,選擇符合語境要求的句子即可。“欣然”“藻”“荇”“竹柏”是此題中的易錯字,作答時要注意字形。古文名句的書寫,要想得滿分,關鍵在于平時強化記憶,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寫錯別字。
7.判斷下列說法的正確與否,對的打“√”,錯的打“×”。
(1)“月色入戶”把月光擬人化,寫得自然而生動。月光似乎懂得這位遷客的寂寞無聊,主動地與他作伴,有意慰藉我們這位失意的詩人。( )
(2)“念無與為樂者”寫出作者被貶期間難尋知己,迫不得已才去找了一下正好也睡不著的叫張懷民的人。( )
(3)“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短短三句話,沒有寫一個月字,卻無處不是皎潔的月光。作者采用的是動靜結合,正面形容與側面烘托相結合的方法。( )
(4)“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寥寥數語,感慨深長。它包含著作者宦海沉浮的悲涼之感和由此領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種慰藉的心情。( )
【答案】(1)√ (2)× (3)√ (4)√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把握。(1)(3)(4)正確,(2)錯誤。“念無與為樂者”:想到夜晚沒有可以共同游樂的人。根據后文“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表明作者當時有一位知己張懷民。張懷民在這一年也被貶到黃州。可以看出,作者并不是沒有知己迫不得已去找張懷民,而是想趁著大好月色出去走走,想到去找張懷民。故“錯誤”。
8.仔細閱讀本文及所給材料,說說“閑人”的內涵。
材料:蘇東坡,即蘇軾,北宋文學家。他的一生,是在北宋的變法、反變法的政治斗爭風浪中度過的,因“烏臺詩案”被逮捕入獄,出獄后貶謫黃州,任團練副使,但不得“簽書公事”。歷經幾起幾落,直到貶至海南省。從他中舉為官到去世的四十五年中,前后有十四、五年都過著貶謫流放、顛沛流離的生活。這篇文章事他謫貶黃州后寫的。
【答案】一方面作者被貶黃州,不得“簽書公事”,不能再為國家為百姓辦事,是以“閑人”自居,表現出他報國無門的一種自我表現排遣;另一方面“閑人”也體現了作者鄙視功名利祿,寄情山水的閑適豁達的胸襟。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本文主旨的理解和把握。結合文本和材料分析即可。因“烏臺詩案”被逮捕入獄,出獄后貶謫黃州,任團練副使,但不得“簽書公事”。故以“閑人”自居。結合“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分析。透露出作者在貶謫中雖感慨身微,而又隨緣自適,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一句表達了作者曠達樂觀的胸懷。所以,“閑人”有兩方面含義:一,沒有公務。二,可以寄情山水,真正的不問俗世的閑人。
9.對《記承天寺夜游》文章的分析,說得不正確的一項(   )
A.運用比喻描寫月色,獨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謂如詩如畫,一個寧靜淡雅的境界,真讓人心醉神迷。
B.這篇短文,真實地記錄了作者當時生活的一個片段,透露出作者在遭貶謫中的那種凄涼、孤寂的特殊心境。
C.這篇隨筆性的小品,敘事簡潔,寫景如繪,而抒情則寓于敘事、寫景之中。敘事、寫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寫人;寫人又突出一點“閑”。
D.本文語言簡潔、準確、形象,作者觀察事物細致入微,抓住了佳境瞬間最敏感的特征,以極其少的文字,包羅較多的內容,凝練含蓄。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的把握。ACD三項正確。B項錯誤。結合“欣然起行”中的“欣然”和“念無與為樂者”的“樂”字分析,主要表現出作者在遭貶謫中“感慨深微而又隨緣自適、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而不是“無比凄涼、孤寂的特殊心境”。
10.綜合性學習。
學了《記承天寺夜游》后,班級決定開展一次“‘踩’訪蘇軾的足跡”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請你完成以下任務。
(1)【連線蘇軾】下面列舉了我國的一些重點風景名勝區,都與蘇軾有關系。請仿照示例,選擇你最熟悉的兩個景點,寫出與之有關的詩文、傳說或故事名稱。
①赤壁 ②永州 ③承天寺 ④黃樓 ⑤杭州西湖
示例:承天寺——蘇軾: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2)【擬寫廣告】承天寺入圍“文化名人蘇軾十大旅游名片”的候選名單,請你根據課文中的描寫,擬一條廣告語以吸引游客。
(3)【巧聯妙對】有人根據本文意蘊,擬寫了一副對聯,上聯已給出,請你對出下聯。
上聯:月色懂人心潛窗入戶
下聯:
【答案】(1)示例一:杭州西湖——蘇軾: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示例二:赤壁一—蘇軾:人生如夢,一梅還酚江月。
(2)示例:承載天地之靈氣,品味蘇軾之底蘊。
(3)謫人共嬋娟遣憂排愁
【解析】(1)要求學生仔細閱讀例句,可得出要求學生選擇一處景點,然后寫出蘇軾所寫的有關這處景點的詩文名句即可。如:黃樓——蘇軾:朝來白露如細雨,南山不見千尋剎。
(2)擬寫標語應注意:一要緊扣主題;二是要注意文字簡潔,字數不能太多(標語特點),可以適當使用修辭,一般宜用對偶、比喻、對比等,要注意控制字數,句式整齊,修辭得體。據此可擬寫為:走進承天寺,品蘇軾文化。
(3)要求學生從對聯的特點考慮,一是字數要相等;二是詞性相當;三是結構相稱;四是節奏相應;五是平仄相諧;六是內容相關。根據“月色懂人心潛窗入戶”可擬寫下聯:閑人賞嬋娟步入中庭。
二、探究案
(一)課內閱讀理解。
記承天寺夜游
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1.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1)相與步于中庭 ( ) (2)遂至承天寺 ( )
(3)懷民亦未寢 ( ) (4)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 )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2)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3.“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是膾炙人口的寫月名句,請你任選一個角度加以品析。
4.全文沒有一處直接寫友情,但可以從字里行間看出來。請找出能表現蘇軾與張懷民友情的句子(寫出兩句),并以其中一句為例,說說你選擇它的理由。
5.怎樣理解“閑人”的含義?
6.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前三句運用了記敘的表達方式,點明夜游的時間,夜游的原因和地點。
B.第四句運用了描寫的表達方式,描繪了庭前清水和皎潔月光。
C.第五句運用議論的表達方式,抒發了面對月光產生的感觸,表達了作者安適的心情。
D.本文包含了各種微妙的情感: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等。
【答案】1.共同,一起 于是,就 睡覺 只是 2.月光照在院中,如積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藻、荇交錯縱橫,原來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只是缺少像我倆這樣的閑人罷了。 3.作者用積水比喻月光,用藻荇比喻竹柏的影子,雖未著一個“月”字,卻處處見月光;其次,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庭下如積水空明”是正面描寫,“水中藻、荇交橫”是側面描寫,為讀者創設了一個冰清玉潔的空靈世界,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 4.(1)“遂至承天寺”,理由:唯張懷民可以同樂。(2)“懷民亦未寢”,理由:心境相同,欣賞趣味相同。(3)“相與步于中庭”,理由:關系親密。(4)“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理由:志同道合、命運相同。5.“閑人”一詞,表面上是自嘲自己和張懷民是清閑的人,實際上卻為自己的行為而自豪,月夜處處都有,但只有情趣高雅的人能欣賞。其次,“閑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涼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遠大的抱負,賞月“閑人”的自得只不過是被貶的自慰罷了。 6.B
【解析】1.要根據文意進行推斷,答題時注意分析詞語前后搭配是否得當,還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題中常常出以今釋古的類型的題。同時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一詞多義等。此題多古今異義詞,如“但”:只是。所以千萬不要以今釋古。“寢”在現代漢語中也有“睡覺”的意思,所以說理解好上下文內容是作答的關鍵。
2.文言翻譯是文言文的必考的內容,翻譯注意直譯,把句子中的每一個字都要落到實處,不能翻譯的助詞等刪掉,省略的內容根據上下文補充,這樣才能做到不丟分。注意自己確定句子的賦分點,翻譯時保證賦分點的落實,如此題中的“空明”“交橫”“但”“耳”等詞語的翻譯,同時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現象,如詞類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譯,如“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判斷句的翻譯。
3.品析文句。首先要理解好所要分析的語句大意,然后從描寫方法上思考文句的表達效果。“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分別寫出了庭下景色的空靈、坦蕩的意境和表現了藻荇姿態,仿佛觸手可及。同時“庭下如積水空明”是正面描寫,“水中藻、荇交橫”是側面描寫。恰如其分地渲染了景色的幽美肅穆。更體現出了月光清涼明凈的特點,襯托出作者閑適的心境。
4.考查對文言文關鍵信息的提取。具體考查的是表現蘇軾與張懷民友情的句子的提取及分析。要求寫出兩句。在準確理解詞意、句意、段意的基礎上,梳理各句之間的內在聯系,依據題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如可提取“相與步于中庭”“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兩句,理由分別是關系親密和志同道合、命運相同。
5.考查對文言文內容的理解。具體考查的是“閑人”的含義。現代漢語中的“閑人”有兩個意思:閑著沒有事的人;與事無關的人。文中“閑人”一詞,一方面是說兩個人是閑來無事才出來賞月的,實際上卻為自己的行為而自豪——月夜處處都有,卻是只有情趣高雅的人能欣賞的,有了人的欣賞才有美,只有此時此地的月夜才是最幸運的,因為有情趣高雅的人來欣賞它。另一方面,“閑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涼心境,作者被一貶再貶,流落黃州,在內心深處,他又何嘗愿做一個“閑人”呢?所以說,自得只是被貶的自我安慰。
6.B項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有誤。“描繪了庭前清水”錯。注意分析“如積水空明”中的“如”字。這是個比喻句。
(二)課外閱讀理解。
觀月記
張孝祥
月極明于中秋,觀中秋之月,臨水勝;臨水之觀,宜獨往;獨往之地,去人遠者又勝也然中秋多無月,城郭宮室,安得皆臨水?蓋有之矣①,若夫遠去人跡,則必空曠幽絕之地②誠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獨行以夜而之空曠幽絕蘄③頃刻之玩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與
蓋余以八月之望過洞庭,天無纖云④,月白如晝沙當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環之水,近者猶數百里余系船其下,盡卻⑤童隸而登焉沙之色正黃,與月相奪;水如玉盤,沙如金積,光采激射,體寒目眩,閬風、瑤臺、廣寒之宮,雖未嘗身至其地,當亦如是而止耳蓋中秋之月,臨水之觀,獨往而遠人,于是為備。書以為金沙堆觀月記。
注釋:①蓋有之矣:假如有這樣的地方;②若夫……則……:“如果不是……那么……”或“要么……要么……”;③蘄:通“祈”;④纖云:一絲云彩;⑤卻:退去
1.給文中劃線句子點上標點符號
誠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獨行以夜而之空曠幽絕蘄頃刻之玩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與
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觀中秋之月,臨水勝( ) (2)去人遠者又勝也( )
(3)蓋余以八月之望過洞庭( ) (4)盡卻童隸而登焉( )
3.解釋下面語句的大意
(1)安得皆臨水?
(2)蓋中秋之月,臨水之觀,獨往而遠人,于是為備。
4.下列加點的“之”字與“中秋之月”中的“之”意義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蓋有之矣B.今余之游金沙灘……C.蓋余八月之望過洞庭D.余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5.作者認為在什么條件下觀月景最美?(摘錄原文詞語作答
6.展開聯想與想像,將“沙之色正黃,與月相奪;水如玉盤,沙如金積,光采激射,體寒目眩”一句改寫成一段優美的景物描寫,要寫出事物的神韻。
提示:不要寫成原文的翻譯,要加入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
【答案】1.誠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獨行以夜而之空曠幽絕,蘄頃刻之玩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與? 2.(1)(景色)美好 (2)距離; (3)陰歷每月十五; (4)全,都
3.(1)哪里能全都靠近水?(2)中秋的月亮,臨水的景觀,獨自一人前往且遠離人跡,在這里完備、齊全了
4.C
5.中秋月,臨水,獨往,去人遠
6.略,提示:不要寫成原文的翻譯,要加入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
【解析】
1.選結合文意進行分析。此題首先理解句子的意思,掃清文字障礙,疏通文意,這是添加標點的前提和基礎,根據文意推斷出所填標點符號。此題要注意兩個疑問語氣詞“也哉”“與”。
2.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內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據句意和對文言常用詞的掌握來判斷字詞義。解釋時要注意辨析詞義和用法的變化,根據語境判斷字詞義。此題都是古今異義詞,如“勝”:美好。所以千萬不要以今釋古。
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句子的翻譯能力。翻譯文言語句是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題。文言語句的翻譯一般有兩種方法,直譯和意譯,中考時常采用直譯。直譯講究字字落實,特別是關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呈現出來。文言語句的翻譯首先要知道文言詞語的意思,把詞語放到語境中,根據上下文推斷也不失是一種較好的方法。注意“安得”“遠”“于是”等字的翻譯。
4.題干與C項中的“之”均為結構助詞“的”;A項中“之”指代有中秋月而又近水的城郭宮室;B.項中“之”起舒緩語氣的作用,可不譯,D項中的“之”是代詞,故選C。
5.考查提取文言文重要信息的能力。題干“作者認為在什么條件下觀月景最美”,要求摘錄原文詞語作答。從“蓋中秋之月,臨水之觀,獨往而遠人,于是為備”的語句中提取即可。
6.先把文言文的語言轉換成現代白話文。然后再對其進行潤色和加工,用優美的言辭將其敘述出來就可以了。語言一定要生動,不能僅僅是翻譯,要進行合理的想象,用優美的語言,描繪出動人的意境。
承 天 寺 塔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惠来县| 樟树市| 封丘县| 临泉县| 镇平县| 祁阳县| 揭西县| 东乡县| 万山特区| 桂平市| 吐鲁番市| 甘德县| 东乡| 阜新市| 滕州市| 东至县| 桂平市| 荆门市| 精河县| 阿图什市| 昭平县| 蓬莱市| 岳普湖县| 清丰县| 宿迁市| 简阳市| 乌兰察布市| 信丰县| 横山县| 石台县| 永善县| 安国市| 万年县| 江津市| 玉门市| 南投市| 汤原县| 敦化市| 常山县| 博乐市| 珲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