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鴨子拌嘴》教學設計一、教學內容人民音樂出版社第一冊 欣賞打擊樂合奏《鴨子拌嘴》二、教材分析《鴨子拌嘴》是民間打擊樂合奏。安志順根據西安鼓樂五調《中呂粉蝶兒》套曲中的開場鑼鼓為素材而創作。使用樂器以小镲為主,其他有大鑼、大镲、水镲、排木魚、小云鑼等。在演奏上充分發揮各種樂器的特性,進行各類形式的組合,運用滑、點、扣、刮、滾、悶、放等敲擊手法,形成了音色、音量的豐富變化和對比。它以鮮明的生活和自然節奏的模擬,奏出了旋律,敲出了情節,形象逼真地表現了一群蹣跚而來的鴨子——時而引頸高歌,高聲喧嘩,時而竊竊私語,最后搖擺而去,生動的勾畫出他們游水嬉戲和相互拌嘴的情景,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樂段共分三段,分為中板、華彩和快板,另有一個小前奏和小尾聲。三、學情分析本課抓住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模仿力強、注意力短暫、興趣轉移快、好奇好勝的心理,教師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以學生為主體,采用談話、律動、演示、創編等有趣的活動來實現教學目標,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在游戲中體驗和掌握打擊樂器的演奏方法、作用等知識。四、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欣賞打擊樂《鴨子拌嘴》,讓學生養成傾聽音樂的習慣,感受民族打擊樂的豐富表現力。2. 過程與方法目標:能辨別民間打擊樂器,引導學生運用打擊樂器表現樂曲形象和情景,激發學生參與樂器演奏活動的興趣。3.情感態度價值觀:鼓勵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表現鴨子活潑可愛的動態,生動地再現鴨子拌嘴的熱鬧場面,感受朋友間和睦相處的快樂。五、教學重點:認識打擊樂器六、教學難點:聽辨樂器的音色,并用樂器表現動物的形象。七、教具:課件、鑼、镲、木魚等。八、教學過程1.復習歌曲《數鴨子》。2.故事導入:同學們,今天這節音樂課老師要講一個發生在這些小鴨子之間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鴨子拌嘴》,你們知道什么叫“拌嘴”嗎?它們為什么吵架呢?引導學生解釋“拌嘴”是什么意思,激發起學生的好奇心,為后面的故事創編埋下伏筆。3.老師根據樂曲的結構分成四段講故事:天剛蒙蒙亮,鴨媽媽叫著:“寶貝們起床啦!我們要去河邊游泳了!”小鴨子們揉了揉眼睛,打了個大哈欠,一搖一擺拍打著翅膀向河邊走去。播放樂曲A段。4.師:鴨子們來到小河邊,一個一個撲通撲通跳下水,一會兒游泳,一會兒洗澡,一會兒捉小魚,玩得好熱鬧!播放樂曲B段。5.哎呀!不好!有兩只小鴨子吵起來了。一個說:“這條魚是我抓到的!”另一個說:“是我先看見的!”你一句我一句,互不相讓,“嘎嘎嘎”吵個不停。不一會兒,鴨媽媽來了……播放樂曲C段。6.兩只小鴨子聽了媽媽的話,和好了!小鴨子們紛紛跳上河岸,抖落羽毛上的水珠,跟著媽媽一搖一擺地回家了。播放樂曲D段。7.介紹作者:安志順爺爺是著名的作曲家,他用打擊樂器模仿了小鴨子從出門、游泳、吵架到回家的情景,你們想不想知道這些打擊樂器長什么樣子呢?8.欣賞現場演奏的視頻,讓學生直觀地看到各種打擊樂器的演奏方法,加深他們對樂器的感受。9.認識打擊樂器:小镲、水镲、大鑼、木魚、云鑼10.你們想不想用這些打擊樂器模仿這個小故事呢?11.出示節奏型三角鐵 ×雙響筒 × ×響板 × ×走路:三角鐵——雙響筒——三角鐵拌嘴:響板(藍色、紅色交替)回家:三角鐵——雙響筒——三角鐵12.學生用打擊樂器模仿鴨子的生動形象,最后全體學生模仿鴨子的走路動作走出教室,要讓音樂貫穿課堂的始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