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小學音樂五年級上冊第2課《足跡》第一課時《嘎達梅林》教學設計教學內容:五年級上冊《嘎達梅林》(人音版)課型:欣賞課教學目標: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蒙古族民歌馬頭琴五重奏《嘎達梅林》豪放流暢的曲調, 激發學生對民族英雄的敬仰和懷念之情。2、過程與方法:通過聆聽和音樂實踐活動,理解音樂要素在音樂中的作用,啟發學生在積極體驗的狀態下充分展開想像, 感受兩種不同表現形式《嘎達梅林》的不同特點。3、知識與技能:認識馬頭琴,初步感受其深沉、渾厚的音色和獨特的草原氣息;聽辨男低音音色,并能哼唱《嘎達梅林》的主題旋律。教學重點:能夠運用多種方式感受、體驗音樂作品,準確把握音樂要素在表現音樂悲壯的情緒、刻畫音樂形象方面的作用。教學難點:理解音樂的內容及意境,培養學生對樂曲的感受與鑒賞能力。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鋼琴。教學過程:1、 導入談話導入師:同學們請你們談一談你對英雄這個詞的理解?生:......師:老師覺得心懷大愛,為人民的幸福做出犧牲,所謂俠之大者,正是背負著個人苦難負重前行,卻希望身邊的人們過得更好的那個簡單而又深刻的人,正為英雄。那今天老師想給大家講一講蒙古草原英雄嘎達梅林的故事,想聽嗎?生:……2、 播放觀看聆聽視頻——師講故事師:蒼涼的蒙古大地,從來都是英雄輩出的地方,在這片深情的土地上,有一位偉大的英雄嘎達梅林,嘎達是他的名字,他是家中最小的兄弟,梅林是他的官職,在美麗的科爾沁大草原上,牛羊成群,蒙古族人民的生活寧靜安詳。可是好景不長,突然傳來草原王爺要開墾土地的消息,土地的開墾意味著肥沃的草原資源將被破壞,牧民們背井離鄉,流離失所,無家可歸,無地耕種。為了保護草原,為了牧民們的利益,嘎達梅林勇敢的站了出來,他帶領草原的牧民們奮起抵抗,與王爺展開了激烈的斗爭,最后,嘎達梅林還是為草原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但他的精神和他的故事卻被人們一代一代傳唱下來……3、 了解馬頭琴和音色1、 師:同學們剛剛的故事和音樂視頻帶給你什么感受?生:悲傷師:能讓你感到凄涼和悲傷的除了這段感人的故事,主奏樂器馬頭琴更是把情緒渲染的沁人心扉。2、 PPT展示“馬頭琴”的結構師:這就是這首樂曲的演奏樂器——“馬頭琴”。蒙古族民間拉弦樂器。3、 聆聽馬頭琴演奏主題音樂(視頻)了解馬頭琴的音色。師: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馬頭琴的音色—學生聆聽師:馬頭琴的音色厚重,聽覺上有蒼涼之感,高亢奔放,如泣如訴似訴衷腸。就好像馬頭琴的動人的神話故事一般,草原上的牧童蘇和有一匹形影不離的小白馬,卻被草原王爺給殺害了,小白馬托夢給蘇和,讓他用自己的骨頭做成馬頭琴的琴頭,身體做成琴箱、馬尾做成琴弦和琴弓,當蘇和想它的時候便拉起馬頭琴。4、 隨音樂哼唱旋律5、 隨琴試唱主題旋律曲譜4、 探究活動—整體感受、對比聆聽1、 欣賞全曲。探究主題旋律出現了幾次?旋律進行的特點是怎樣的?師:你們的歌聲和馬頭琴的聲音一樣動聽,有人曾說對于大草原的描述,一首馬頭琴要遠比詩人的語言、畫家的色彩還要更加傳神。下面讓我們一起聆聽一首由馬頭琴演奏的樂曲《嘎達梅林》,音樂中當出現像我們剛才演唱的這段旋律的時候,請大家伸出手和老師一起來劃一劃旋律線。2、 探討主題音樂出現了幾次 師:同學們聽到有重復出現嗎?生:有師:幾次?生:三次3、 分析作品師:通常我們會把整首樂曲中反復出現的旋律稱為主題旋律,這首樂曲就是由:引子、和三次主題旋律構建而成。PPT展示結構 引子 A1 A2 A3師:剛才同學們在跟老師劃旋律線的時候有沒有感受到它的進行方式有什么特點?——波浪式進行就好像感人的故事跟我們難以平靜的心情一樣,那么作曲家為什么要把相同的旋律反復出現三次呢?他又用了什么手段來渲染這個英雄故事呢?4、 對比聆聽A、 第一次主題音樂出現聽出音區、音色、速度、伴奏師:讓我們先來聽一聽第一次主題旋律出現生:音區 低音 音色 低沉 速度 慢速師:帶給你什么感受?生:悲傷師:這就是音樂家的魔力,他用音樂的手段帶給你悲傷的情緒,其實他高超的演奏技法更是把情緒烘托的淋漓盡致,我們一起來聽。音樂播放馬頭琴顫音師:這一段伴奏我們把它叫做弦樂的下行顫音再一次播放第一主題音樂,大屏幕展示演奏姿勢,隨音樂跟老師模擬拉馬頭琴動作B、 第二主題音樂出現師:當主題音樂第二次出現時,它發生了什么變化?變化在哪?我們一起來聽一聽生:匯報音色 高亢、音區 高音、速度 中速教師適時歸納定音鼓伴奏把戰爭的場面表現的栩栩如生。PPT展示定音鼓圖片,再一次播放定音鼓片段師:聽到了鼓聲使你聯想到了什么?生:戰爭的場面、英雄的氣概……師:音樂家就是用定音鼓加入伴奏把戰爭的場面描繪的栩栩如生,老師想用第二主題旋律跳一段蒙古舞蹈,你們歡迎嗎?生:歡迎學生跟老師學幾個蒙古舞蹈動作,接下來,老師邀請同學們用舞蹈與嘎達梅林并肩作戰。C、 第三主題音樂出現速度變得很快,有一種進行曲的風格。生:聽到了馬蹄聲后十六的節奏模仿馬蹄聲音區:中音 音色:渾厚 速度:快速播放第三題音樂隨老師做騎馬動作,或者拍馬蹄節奏5、 完整聆聽全曲A1、A2、A3主題旋律部分師:今天我們聆聽到的這部作品是馬頭琴五重奏來表現的,是有第一馬頭琴、第二馬頭琴、次中音馬頭琴、低音馬頭琴、倍低音馬頭琴組成的五部弦樂群。讓我們完整的再來聆聽主題旋律部分,感受作曲家描繪的一副感人的畫面。播放全曲,學生按照老師提示:拉琴-舞蹈-拍擊節奏的方式參與聆聽,體驗感受音樂。師:最后音樂在響亮的號角聲中結束,從哀悼到歌頌,仿佛我們與英雄永遠在一起。5、 聆聽男低音獨唱《嘎達梅林》師:有人說人的聲音是最好的樂器,歌唱家也用歌聲來贊美英雄。1、 聆聽聲樂版《嘎達梅林》——視頻播放學生也可隨音樂小聲哼唱聽辨男低音音色師:這首嘎達梅林是蒙古族的長篇敘事歌曲,原歌歌詞有500多段,后來壓縮到現在我們的四段歌詞廣為傳唱,很顯然我們聽到的是一首男生獨唱,你們知道這是由男高、男中、還是男低音獨唱的呢?生:暢所欲言師:一般來說男高音音色比較洪亮、男中音比較圓潤、男低音比較渾厚有力,剛剛我們聽到的是一首男低音獨唱。更能表現嘎達梅林的英雄形象。2、 討論對比比較更喜歡哪種表現形式器樂、人聲生:暢所欲言師:聲樂作品也好,器樂作品也罷只是表現的方式不同,人們對英雄的崇敬和懷念的感情是一樣的。3、 小結師:嘎達梅林是一首詩一首用音樂浸染的詩,嘎達梅林是一首歌,一首用音樂贊美的歌,讓我們記住這位英雄,記住這位為保衛草原人民土地而英勇犧牲的嘎達梅林!最后讓我們再次唱起這首嘎達梅林,在音樂聲中下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