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對花 課時 第一課時課型 綜合課 教具 多媒體、鋼琴、電子白板年級 五年級 執(zhí)教人教 學 目 標 知識與技能:初步了解黃梅戲相關知識并嘗試表現(xiàn)黃梅戲中唱、念、做的表現(xiàn)手段。過程與方法:學唱黃梅戲選段,能用自然流暢的聲音表現(xiàn)戲曲,感受地方戲的特點。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學唱《對花》,讓學生對黃梅戲這一地方劇種產(chǎn)生興趣,在聽賞、演唱等音樂活動中獲得積極、愉悅的情感體驗。教 材 分 析 黃梅戲《對花》選自《打豬草》由“二小”組成,人物是陶金花、金小毛,一個打豬草一個看竹筍。陶金花在打豬草時.拔草用勁過大,不小心碰斷了金小毛家兩根竹筍,慌忙用草將筍蓋上,這時,在樹上看筍的金小毛看見了,認為她有意偷筍,踩破了她的籃子。小姑娘哭著拉他去見媽媽,要他賠籃子。金小毛無奈,將舅母讓他買鹽的二百文錢賠她,她知道底細后不要金小毛賠了,說:“只要心意好,人好水也甜”,金小毛又把斷了的竹筍一起送她,陶金花提不動,又幫著她送到家里。一路上邊走邊唱盤歌《對花》,小戲在歡樂的氣氛中結(jié)束了。劇中所表現(xiàn)的青春的活力、逗趣的語言和優(yōu)美的曲調(diào),使人如沐春風,具有親切感人的魅力。《打豬草》的可貴之處就在于毫無造作,從唱詞到表演都再現(xiàn)了生活的真情,猶如田野吹來的風,清涼爽快,沁人心脾。教學 重點 1.初步了解黃梅戲這個劇種。 2.學唱黃梅戲《對花》,讓學生對黃梅戲這一地方劇種產(chǎn)生興趣。教學 難點 1.能較好的模仿《對花》的唱腔特點。 2.能唱準一字多音處。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達標意圖 教學用具一.組織教學,初聽戲曲。 二.導入新課。 三.學唱《對花》第一段。 四.表現(xiàn)戲曲《對花》。 五.音樂游戲:聽辨黃梅戲。 課堂拓展:模仿念白。 小結(jié)下課。 教師面帶笑容,師用親切的方式向?qū)W生問好。了解學生對戲曲劇種知曉的情況 1.介紹黃梅戲劇種、起源。 2.簡介戲曲《對花》并出示課題。 3.介紹黃梅戲大師嚴鳳英。 1.復聽戲曲,提問:黃梅戲的唱腔有什么特點? 2.教師深情范唱,讓學生談感受。(出示歌譜) 3.教師鋼琴伴奏教唱歌曲第一段,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難點。 4.教師邊唱邊畫出難點句(一字多音處)的旋律線。 5.鋼琴伴奏,帶領學生慢速度演唱并對音色提出要求。 6.鋼琴伴奏,帶領學生用動作表現(xiàn)旋律起伏變化。 7.鋼琴伴奏,帶領學生用多種方式練唱歌曲,有不足之處及時糾正。 1.邀請學生一同表演唱《對花》。 2.師生互評、生生互評。 1.再次小結(jié)黃梅戲的特征。 2.播放四段戲曲,聽辨哪首是黃梅戲。 播放戲曲《打豬草》念白片斷視頻。 1、學生能說出戲曲有哪些劇種 2、初聽戲曲。 1.欣賞《對花》視頻,嘗試說出戲曲劇種。 2.知道戲曲名,對學唱戲曲產(chǎn)生興趣。 3.了解戲曲大師為我國藝術做出的重大貢獻。 1.認真聆聽,發(fā)現(xiàn)黃梅戲的唱腔特點:婉轉(zhuǎn),動聽,甜美、流暢、通俗易懂...... 2.學生認真聆聽,了解《對花》所描述的故事。 3.學生發(fā)現(xiàn)難點:一字多音處。 4.學生邊畫旋律線邊反復連唱難點句。 5.學生模仿,用圓潤、流暢的聲音演唱。 6.學生用肢體語言表達對歌曲的感受。 7.師生對唱、男女對唱、小組對唱。 1.積極配合教師,參與表演唱。 2.認真欣賞臺上表演的同學,發(fā)現(xiàn)優(yōu)缺點,共同進步。 1.初步感知黃梅戲的特征。 2.認真聆聽和思考,用動作來回答。(認為是黃梅戲的高高舉起手,認為不是的胸前手交叉。) 學生認真聆聽,并嘗試學唱念白。 談話導入,增進師生情感。 初步了解解黃梅戲相關知識。 弘揚傳統(tǒng)文化,發(fā)揚戲曲精神。 了解黃梅戲的唱腔特點。 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發(fā)現(xiàn)問題,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提高學生自學能力。 將樂曲的節(jié)奏、旋律、力度、情緒用肢體語言表示,培養(yǎng)學生自信。 增強學生的表現(xiàn)力,拉近師生的距離。 鼓勵學生互評,自主學習、共同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增強了集體的凝聚力。 黃梅戲的基本功訓練。 鋼琴 多媒體 板書 板書 多媒體 歌譜 板書 鋼琴 多媒體 多媒體板書設計 《對 花》 (難點句的旋律線) 婉轉(zhuǎn),動聽,甜美、流暢、通俗易懂課后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