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轉圓圈》【教材分析】歌曲《轉圓圈》選自(人音版)6年級下冊第2單元月下踏歌一課,是云南少數(shù)民族撒尼族的童謠,表現(xiàn)了撒尼兒童在皎潔的月光下歡快舞蹈、轉圓圈的生動情景。全曲旋律骨干音主要運用1 3 5 三個音,描寫夜晚月亮剛出來時的寧靜、徐緩的音樂與在皎潔月光下歌唱舞蹈的歡快的小快板音樂兩部分構成,結構完整。拍和拍交替進行,表達了熱烈、質樸、歡快的情緒,音樂形象鮮明,表現(xiàn)力豐富。【學情分析】六年級學生在音樂審美能力方面有所提高,課堂上能積極參與各種演唱活動,對老師的要求做出恰當?shù)姆磻?,大部分學生演唱歌曲姿勢較正確,聲音自然流暢,節(jié)奏音準較好,能隨老師的琴聲哼唱出旋律,但單獨視唱還有困難。部分學生已進入變聲期,心理、生理處于矛盾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積極引導,滲入變聲期嗓音保護知識。【教學目標】1、通過欣賞、探究,引導學生感受拍和拍的不同韻律感,并隨音樂做簡單舞蹈動作。2、通過感受、體驗,引導學生感受歌曲兩部分的情緒對比,體驗歌曲意境。3、通過學習,感受撒尼族人載歌載舞的歡快熱烈的氣氛,激發(fā)學生對我國各民族音樂的喜愛。【教學重點】完整演唱歌曲,獲得情感體驗,培養(yǎng)學生音樂審美、創(chuàng)新綜合能力【教學難點】感受、體驗歌曲意境,在課堂活動參與中,表現(xiàn)歌曲歡快愉悅的情緒。【授課時間】 40分鐘【教具準備】鋼琴、多媒體【教學過程】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學進度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導入 教師范唱歌曲 提出問題,探究問題,揭示課題 聆聽歌曲演唱 初步感受歌曲情緒 獲得對歌曲情緒的初步感受,激勵學生學習積極性,明確本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歌唱《轉圓圈》新課教學 唱會歌曲 簡介歌曲 結合課程資源(撒尼族服飾。。。)簡單分析作品 探究撒尼族的名族生活特色 體會歌曲意境,感受歌曲兩部分情緒對比,建立學生良好歌唱的習慣良好歌唱習慣培養(yǎng)(一聽歌曲) 創(chuàng)設意境(寧靜的夜晚,月亮出來了,人們跳起歡快的舞蹈);進行歌唱發(fā)聲訓練 進一步感受歌曲的情緒,聯(lián)想歌曲意境。 用U來歌唱歌曲的第一部分旋律。學唱歌曲旋律(二聽歌曲) 引導、探究歌曲的旋律 探究歌曲的旋律,通過跟唱、模唱、律動等學法,識讀歌曲旋律譜,進一步感知歌曲前后兩部分的不同音樂表現(xiàn)風格,積極參與音樂實踐活動 能較準確的歌唱旋律;進一步感知歌曲前后兩部分的不同音樂表現(xiàn)風格,明確撒尼族音樂的特點分析歌曲音樂特點(三聽歌曲) 分析探究撒尼族音樂的特點認識2/4、3/4交替拍子,探究前倚音的演唱方法唱好歌曲 學唱歌詞(四聽歌曲) 引導、探究歌詞、運用多種方式進行歌曲演唱 通過聽唱、模唱等學法學唱歌詞,感受撒尼族人載歌載舞的歡快熱烈的氣氛;觀察模仿教師的律動動作,嘗試用串鈴等課堂樂器為歌曲伴奏 學會歌詞演唱,體會撒尼族人載歌載舞的歡快熱烈的氣氛,會唱歌曲 歌曲二度創(chuàng)作 提出歌曲二度創(chuàng)作要求,分組指導 利用課程資源(串鈴...),進行大膽創(chuàng)作與表演 充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為歌曲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能用串鈴等課堂樂器為歌曲伴奏,并能隨歌聲載歌載舞。表現(xiàn)歌曲 與學生一起分組、集體進行課堂創(chuàng)作表演活動(分組演唱、伴奏、舞蹈...) 積極參與歌曲二度創(chuàng)作與表演課堂小結 學會歌曲的演唱,掌握撒尼族的音樂特點,感受歌曲帶來的歡快熱烈氣氛,提高了同學們審美、創(chuàng)新、藝術表現(xiàn)的能力,增強了同學們的文化自信感,提升了同學藝術素養(yǎng)。板書設計 轉 圓 圈 變拍子 撒尼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