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山谷靜悄悄 》教學設計教學內容:學唱《山谷靜悄悄》、欣賞《羊腸小道》課標分析:隨著生活范圍和認知領域的進一步擴展,四年級學生的體驗感受與探索創造的活動能力增強,注意引導學生對音樂的整體感受,以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和藝術魅力吸引學生。保持對音樂的興趣培養音樂感受與欣賞的能力,初步養成良好的音樂欣賞習慣,能自信、有表情地演唱,樂于參與演奏及其他音樂表現、創造活動,培養藝術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學生樂觀的態度和友愛精神,增強集體意識,培養合作能力。根據小學生音樂課程標準及教材要求,在設計本課的教學活動時,注重以音樂審美為核心、興趣愛好為動力,重視音樂實踐,鼓勵全體學生參與音樂活動和音樂創造,師生共同參與音樂活動,通過演唱歌曲感受、體驗音樂情緒與意境,沉浸到歌曲的意境中,唱出歌曲的層次,唱出對祖國河山的贊美之情。《音樂課程標準解讀》中指出:“對于音樂教育來說,知識與技能的學習是必要的,這既是人的整體素質中的音樂素質的一種需要,同時也為學生進一步學習音樂奠定了基礎”。將知識與技能的學習方式融入到具體的音樂實踐活動中,與情感、態度、興趣等因素緊密融合,并強調:知識或獲得技能的方法與過程是當前音樂教育和教學應所關注的方向。學生在一系列生動、有趣的教學活動中,通過聽、說、唱等活動,開拓了學生的音樂視野,使他們主動參與音樂活動,積極參與音樂體驗,整個教學過程環環相扣,層層深入,循序漸進,始終以音樂為主線,滿足學生的審美需求。教材分析:A、歌曲《山谷靜悄悄》《山谷靜悄悄》是一首描繪大自然美麗景色的藝術歌曲,一段體結構。歌曲一開始用“”的節奏、很弱的的音量,把我們帶入寧靜的山谷,然后節奏緊縮并加入切分節奏,描繪出山谷的勃勃生機,使人有如身臨其境之感。前三段歌詞分別描繪了山間的景物,從“煙霧““花”直至“溪流”“野兔”, 音樂動感不斷增強。在四小節間奏之后,“地質隊叔叔”的出現,打破了原先的靜謐安詳,,使山谷頓時熱鬧起來,錘子擊石的叮咚聲和溪水聲交織成一支美妙的樂曲在山谷中回蕩。四段歌詞雖都配同樣的旋律(第四段的旋律稍做變化),由于歌詞在形象、意境上有豐富細膩的變化和發展,歌曲很能使人們對山谷中的美麗景色產生聯想與想象。節奏和旋律特點分析歌曲的第一樂句與間奏后的第一樂句節奏和旋律完全一樣的。節奏型不同但旋律音完全相同。(3)歌曲的前奏和間奏完全一樣,尾奏是前奏音樂材料的變化。情緒、情感的分析(1)歌曲中八分休止符,附點四分音符,圓滑線,連音線和全音符的巧妙運用,使歌曲既輕巧活潑又不失優美輕柔。(2)歌曲前三段歌詞描繪的是從遠處看是薄薄的霧、淡淡的煙,走到近處看有紅梅花、小溪流、小野兔,一派生機。學生感悟到這靜中有動,演唱時就能沉浸到歌曲的意境中,唱出歌曲的層次,唱出對祖國河山的贊美之情。歌曲音響的分析歌曲的音響主要由前奏——歌曲前三段歌詞的演唱——間奏——歌曲第四段歌詞的演唱四部分構成。B、管弦樂《羊腸小道》管弦樂《羊腸小道》是一首具有美國西部音樂風格,氣息寬廣、富有歌唱性的旋律,氣質開朗,表達了旅游者在大自然環保懷抱中舒暢的心情和對大自然的神奇景觀的衷心贊嘆。美國亞利桑那州西北部科羅拉多河的大峽谷,長達數百公里,深約千余米,寬達十數公里,是大自然鬼斧神工之杰作,為世界上罕見的奇觀異景。大峽谷以其令人心驚的巉巖削壁,五色斑斕的嶙峋怪石,谷底奔騰的洶涌急流日出日落的色彩變幻,吸引著世界各地游客。美國作曲家格羅菲(1892-1972) 曾多次赴大峽谷旅游,雄偉壯觀、富于詩情畫意的景色激發了作曲家的創作欲望和靈感,他懷著敬仰、激動的心情,決定以音樂來表達大峽谷蘊含的變幻無窮的自然之美。此后,他以十年之久的時間,完成了《大峽谷》組曲。本曲是其中的第三樂章,也是組曲中最著名的一個樂章。樂章開始,整個樂隊以響亮的全奏滑音,模仿了驢叫聲。接著,獨奏小提琴奏出華彩樂段,這里,旅游者主題的音調與驢的叫聲巧妙他融會在一起。這是樂曲的引子。 引子之后,樂曲進入主體。第一部分,在打擊樂器模仿驢蹄的節奏中,雙簧管奏出了一支斷斷續續的,帶有爵士味的詼諧曲調: 音樂形象地描繪了旅游者騎驢悠然行進的神情。忽然,音樂變得急促起來,雙簧管與低音單簧管相繼奏出全部由三度跳進構成的下行旋律,仿佛驢子步伐踉蹌地跑下山去。 當驢子的嘶鳴聲重又響起時,在驢蹄聲和詼諧的曲調上,圓號奏出了旅游者的主題:這支氣息寬廣、富于歌唱性的旋律,氣質開朗,具有美國西部音樂風性,表達了旅游者在大自然懷抱中舒暢的心情和對大自然的神奇景觀的衷心贊嘆。這一主題在不同樂器、不同背景上反復三次,然后氣氛變得熱烈起來,前面出現過的各種音樂素材通過樂隊全奏進行展開。在一聲驢子的長嗚中,音樂突然停頓。樂曲進入中間段落,給人們帶來夢幻般的寧靜。鋼片琴奏出清泉般的音響,使人疑為仙樂飄飄。隨后是再現段落,弦樂的明快撥奏迎來了管弦樂隊全奏,有如游客驅驢在山路上疾跑,樂曲在樂隊奏出的響亮的驢叫聲中結束。學情分析:四年級學生學習態度積極,學生思維敏捷,接受能力較強,對于新事物有很強的興趣,隨著生活范圍和認知領域的進一步擴展,學生的體驗感受與探索創造的活動能力增強。 經過長期的音樂學習積累,學生已基本掌握了全音符、二分音符、 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八分休止符和四分休止符的名稱及時值,少部分學生對音符的時值掌握不穩定,初步了解了附點節奏和切分節奏,在課堂上能夠在律動、音樂游戲、歌表演等活動中與他人合作,對音樂要素和情感的把握較好,他們會隨歌曲的旋律用肢體動作來表現歌曲,投入到歌曲的情境中。學習習慣較好,學生能夠用正確的姿勢,良好的狀態,較為準確地參與音樂活動。教學目標:能用自然、柔美的聲音演唱歌曲,感受自然之美,探索發現自然奧秘。能運用體驗、模仿、聆聽、合作的方法,使學生掌握歌曲,并能用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感受力度變化在音樂中的表現作用,能在音樂實踐中運用力度的變化表現音樂的意境。教學重點:能用自然、柔美的聲音演唱歌曲,感受力度記號在音樂中的表現作用。教學難點:掌握并運用力度記號。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電子琴、雙響筒教學過程:創設情境、激趣導入同學們,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去一個美麗、神奇的地方,先跟老師來玩一個有趣的節奏格子游戲。在這個節奏格子中有很多有趣的聲勢,有拍手、跺腳、彈舌,還有很多空格,表示休止符,請同學們在內心把拍子數好了,伴隨著動聽的歌聲,讓我們開啟今天的音樂之旅!設計意圖:創設情境,通過節奏格子游戲的方式引導學生用心聆聽音樂,感受歌曲的拍子,培養學生穩定的節奏感。多遍聆聽,學唱歌曲師:同學們聽出來了嗎?這個美麗而又神奇的地方是哪里?生:山谷師:這是怎樣的山谷?生:靜悄悄的山谷師唱:“山谷里,靜悄悄”——靜悄悄的山谷學唱第一部分師:那么在這靜悄悄的山谷里都有什么呢?讓我們邊看邊聽,看誰聽得最準確。觀看圖片,教師范唱(師唱,圖片呈示與范唱歌曲內容一致 ,PPT)設計意圖:教師有感染力的范唱,能有效拉近師生距離,將范唱與歌詞內容相結合,感受山谷的美麗景色。有節奏讀歌詞師:聽出來了嗎?有什么?師:輕輕地讀讀歌詞,一起走進這優美、寧靜的山谷。先讀第一段,師用帶有情境感的語氣讀紅色部分,并帶領學生讀。A師:“什么在飄飄?”師生合作,生讀紅色,師讀藍色師生合作接龍,生讀“山谷里,靜悄悄”,師讀“薄薄的霧,淡淡的煙”。B完整讀第二段讀歌詞生完整讀第二段歌詞,出現問題及時糾正,提示“山谷靜悄悄”的情境感。生自主讀第三段歌詞跟伴奏讀前三段歌詞,提示節奏讀詞的情境感。設計意圖:用富有情境的語言、體態、肢體動作、眼神引導學生輕聲讀歌詞,走進優美、寧靜的山谷。演唱第一段師:讓我們加上旋律,劃著圖形譜輕聲唱一唱,感受一下旋律的特點。帶著學生演唱曲譜師:前半部分休止符,唱得聲斷氣不斷,富有情境的演唱。輕聲加入歌詞,師生合作A師先唱p部分,生mp(加入手勢,鋼琴單音輔助)B交換(提示力度的變化)C 完整演唱第一段加入前奏,跟琴完整演唱第一段。(引導學生注意聽好前奏)自主學唱,跟琴完整演唱前三段。接下來,老師要考考大家的記憶力,看哪位同學記得最準確。(遮蓋歌詞)設計意圖:通過直觀的教學手段,將力度記號具體化、形象化,采用合作、情境引導、肢體輔助等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深入淺出地解決重難點。學唱回聲部分師:剛才我們已經了解了靜悄悄的山谷中“薄薄的霧,淡淡的煙……”除了這些自然景觀,還有什么呢?仔細來聽,是誰打破了山谷的寧靜?我們來聽聽歌曲的第二部分。有節奏讀“地質隊叔叔的小鐵錘……”師:地質隊叔叔是做什么的?生:勘測地質……師:地質隊叔叔穿山越嶺,經過重重險阻來到深山中,開采出豐富的資源來建設我們的祖國,他們是多么的偉大和了不起呀!加入旋律演唱“地質隊叔叔的小鐵錘……”,感受旋律的歡快、活潑。比較旋律的不同,感受不同的音樂形象。聽前奏,跟琴完整唱前兩句。5、師生合作,共同塑造回聲效果。1)師:在山谷中,有一種神奇的自然現象,大家有沒有從老師的琴聲中找到答案?生:回聲2)學唱“叮咚聲”a、師生合作表現回聲效果。b、分成2組,合作表現回聲效果。(注意力度的對比變化)c、師:聽,歡快的叮咚聲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加入“漸弱記號”、PP,慢慢飄遠,呈現力度記號。d、完整唱“叮咚聲”,左右兩組塑造回聲效果,營造飄遠的“叮咚聲”6、完整跟琴演唱歌曲第二部分(提示:仔細聽好前奏)完整演唱完整跟音樂演唱一遍完整跟琴演唱整首歌曲(跟琴無伴奏完整演唱歌曲)設計意圖:將情境教學貫穿其中,營造山谷的意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活動,逐步感受、體驗、模仿、合作、表現音樂,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實踐感受、逐步拓展。拓展延伸、豐富體驗師:同學們,美妙動聽的歌聲,把一只小動物吸引來了,你們聽(播放音頻)引子聽聲音師:聽出來了嗎?生:蜜蜂、馬……師:其實這是一只可愛的小毛驢師:這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呢?我們再來聽一聽,聽出來的同學,請你用這種樂器的演奏姿勢表現出來。揭示樂器:小提琴模仿小提琴演奏姿勢演奏引子部分。介紹大峽谷圖片呈示師:這只小毛驢和它的主人來到了這樣一個地方,一起來看!(多媒體課件呈示圖片)師:這是哪里?這就是被稱為世界七大景觀之一的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大峽谷磅礴的氣勢、宏偉的地貌,著實讓人震撼不已,在高空俯瞰整個大峽谷,會發現,大峽谷的頂部特別平坦,側面則是陡峭的杉,兩側的谷壁呈階梯狀,這是大峽谷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更為奇特的是,各巖層的質地不同,伴隨著天氣的變化,水光山色,變化多端,這天然美景尤為壯觀。感受第一主題讓我們跟隨小毛驢的足跡來感受一下樂曲的第一主題給你帶來怎樣的感受?讓你想到了什么?帶著這種情緒,用DA來唱一唱,注意你的表情和神態。分成四組模仿驢蹄聲。(雙響筒輔助)跟音樂完整表現第一主題。(聲勢輔助)感受、體驗第二主題我們再來聽聽樂曲的第二主題,又給你帶來怎樣的感受?為我們呈現了一副怎樣的畫面?主奏樂器是什么?(劃旋律線感受第二主題音樂)揭示主奏樂器——圓號演奏姿勢用bang來模唱主題旋律,感受圓號的音色特點。(五)完整感受樂曲的第一、二主題1、將學生分成兩組,當聽到第一主題音樂是,請一組同學做騎驢動作,哼唱旋律或是模仿驢蹄的聲音;當聽到第二主題音樂是,邊劃旋律線邊哼唱bang。2、我們來合作一下,進一步感受第一主題和第二主題是分別出現的?還是交織在一起的?師總結:兩個音樂主題是交織在一起的,這就是音樂的魅力,就像是用音符寫成的游記,為我們描繪出一副形象、生動、豐富、立體的畫面。模仿圓號的演奏姿勢,再次用bang來模唱第二主題,表現科羅拉多大峽谷的磅礴大氣。設計意圖:拓展延伸,聆聽美國作曲家格羅菲的《羊腸小道》,多種參與方式(聲勢、劃旋律線、模唱主題旋律、模仿演奏姿勢)感受、體驗樂曲的主題音樂,拓展音樂視野,提升音樂素養。總結今天,我們一起走進了美麗的山谷,感受的山谷的回聲,領略了科羅拉多大峽谷的雄偉壯觀,大自然中還有很多自然奧秘等待我們去探索、發現,讓我們再次唱起《山谷靜悄悄》,一起走出這美麗、神奇的大山谷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