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任務型探究學案】浙教版科學八上 1.5 物質的溶解(3)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任務型探究學案】浙教版科學八上 1.5 物質的溶解(3)

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
八年級上冊科學 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第5節 物質的溶解(3)
---物質的溶解度
一、核心素養關鍵任務
【核心概念】溶解度
1.概念及解析:
(1)概念:在相同的條件下,不同物質的溶解性是不同的。如何定量地來表示物質的溶解性呢?常用 定量地表示物質的溶解性。即在 下,某物質在 溶劑中達到 時所溶解的 為該物質在這種溶劑里的溶解度。
溶解度越大,表明該溫度下物質的溶解性 。這里的溶劑,通常指 。
(2)對概念的解析:
①條件:在一定溫度下溶解度受溫度影響,描述溶解度一定要指明“ ”。
②狀態:達到 只有達到飽和狀態,溶解度才是一個定值。
③標準:在100g溶劑中一定量的溶劑中溶解的溶質是一定的,科學規定“ ”;
不特別說明,溶解度是指物質在 中的溶解度。
④單位:克(g)溶解度是溶質的 ,單位是g。
(3)表示意義:如氯化鈉在20℃時的溶解度為36克。它的意義是

2.溶解度的等級及與溶解性的關系
溶解度與溶解性的關系表(20℃)
溶解度 >10g 1~10g 0.01~1g <0.01g
溶解性 可溶 難溶
閱讀下面是幾種常見物質在20℃時的溶解度:
物質名稱 氯化鈉 氫氧化鈣 蔗糖 氯酸鉀 氯化銨 硝酸鉀
溶解度(克) 36.0 0.165 203.9 7.4 37.2 31.6
上表中,易溶物質有 。微溶物質是 。
3.物質的溶解規律:
閱讀教材表1-7、表1-8中分別列出了硝酸鉀和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情況,可得出的結論是: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 ,這是 物質共同具有的規律;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 ,這是 物質具有的規律。
思考與討論:
燒開水時,隨著溫度的升高,沸騰前會出現氣泡,想一想這些氣泡產生的原因,思考氣體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情況。打開汽水瓶蓋,有大量氣泡冒出,這是為什么?

實驗說明:氣體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 。
4.影響物質溶解度的因素:
(1)影響固體溶解度的因素。內因:溶劑、溶質的性質;外因: 。
(2)影響氣體溶解度的因素。內因: ;外因: 。
二、核心素養落實任務
(一)基礎性作業
1.某溫度下硝酸鉀的溶解度為20 g,則此溫度下硝酸鉀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溶劑質量=   ,溶質質量∶溶液質量=   。
2.20℃時,1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5克A物質,50℃時,15克B物質溶于50克水中恰好飽和,A與B的溶解度(  )
A. A=B B.A<B C.A>B D.無法比較
3.t ℃時將12 g某物質溶于30 g水中,恰好配制成該溫度下的飽和溶液,則t ℃時該物質的溶解度為
   g;現有該溫度下該物質的飽和溶液210 g,則含溶質   g,溶劑   g。
4.下表為生活中常見物質的溶解度,現取表中的四種固體20克,分別加入到盛有20℃、100克水的燒杯中充分溶解后,其中有固體剩余的是(  )
常見物質的溶解度(20° C)
物質名稱 碳酸氫鈉 食鹽 碳酸鈉 蔗糖
溶解度/克 9.7 36 21.5 203.9
A.碳酸氫鈉 B.食鹽 C.碳酸鈉 D.蔗糖
5.某溫度時,將100克A物質的溶液分成兩等份,將其中一份溶液蒸發掉5克水后,降至原溫度,溶液剛好達到飽和:溫度不變,在另一份溶液中加入1.2克A物質(該物質不含結晶水),完全溶解并達到飽和,則A物質在該溫度下的溶解度為(  )
A.1.2 B.2.4克 C.24 D.24克
6.2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為36克。則下圖中能正確表示該溫度下,飽和氯化鈉溶液中的溶質和溶劑比例的是(  ) 21·cn·jy·com
A. B. C. D.
7.已知氯化銨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對飽和氯化銨溶液(有少量晶體未溶解)加熱,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www-2-1-cnjy-com
A.加熱過程中,氯化銨溶解度不斷增大
B.加熱過程中,溶質質量分數一直增大
C.實驗前后溶液中都不能再溶解氯化鈉
D.加熱過程中,溶液的質量始終不變
8.小明在學習了硝酸鉀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規律后,開展了硫酸鈉溶解度隨溫度變化規律的探究。
【實驗過程】
步驟一:準確稱量干燥的蒸發皿質量;
步驟二:在T℃下保持恒溫,配制該溫度下的硫酸鈉飽和溶液;
步驟三:取一定量的硫酸鈉飽和溶液倒入蒸發皿中;
步驟四:加熱蒸發皿中溶液至干,放入干燥器內冷卻后稱量;
步驟五:計算出溶解度并記錄在表格中。
改變溫度重復實驗,獲得數據如下表
溫度/℃ 0 10 20 30 40 50 60
硫酸鈉/g 4.9 9.1 19.5 40.8 48.8 46.2 45.3
【數據處理】
(1)在步驟二中你判斷該硫酸鈉溶液達到飽和的證據是   。
(2)根據表中數據畫出硫酸鈉的
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曲線   。
【得出結論】硫酸鈉的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規律:  。2
(二)拓展性作業
9.20℃時硝酸鉀溶解實驗的部分數據如表。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
實驗序號 水的質量/g 所加硝酸鉀質量/g 所得溶液質量/g
① 10 2.5 12.5
② 10 3 13
③ 10 3.5 m
④ 10 4 13.2
A.表中m的值為13.2
B.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32克
C.③、④實驗所得溶液均為飽和溶液
D.實驗④中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大于實驗③
10.t1℃時,將a、b兩種固體物質(均不含結晶水)各15g,分別加入盛有100g水的燒杯中,充分攪拌后,現象如圖甲所示;降溫到t2℃時,忽略水分蒸發,現象如圖乙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t1℃時a、b溶液均為不飽和溶液
B. t2℃時a、b溶液均為飽和溶液
C. t1℃時a、b的溶解度相同
D. t2℃時a、b的溶解度相同
11.如圖所示, 室溫下的飽和食鹽水中放了一個塑料小球。(ρ球<ρ水)
(1)現加入少量食鹽晶體,充分攪拌和靜置后, 在溫度不變的情況下,小球在液面沉浮情況有何變化?
(2)若在原飽和食鹽水中加入少量的水,溶液溫度保持不變,小球在液面沉浮情況有何變化?
(3)若要在不用外力的情況下使小球略上浮,你準備采取的具體方法是什么?
(4)若保持原溶液溫度不變,蒸發溶劑,小球在液面沉浮情況有何變化?
八年級上冊科學 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第5節 物質的溶解(3)參考答案及解析
---物質的溶解度
一、核心素養關鍵任務
【核心概念】溶解度
1.概念及解析:
(1)概念:在相同的條件下,不同物質的溶解性是不同的。如何定量地來表示物質的溶解性呢?常用 溶解度 定量地表示物質的溶解性。即在 一定的溫度 下,某物質在 100克 溶劑中達到 飽和狀態 時所溶解的 質量 為該物質在這種溶劑里的溶解度。
溶解度越大,表明該溫度下物質的溶解性 越強 。這里的溶劑,通常指 水 。
(2)對概念的解析:
①條件:在一定溫度下溶解度受溫度影響,描述溶解度一定要指明“溫度”。
②狀態:達到 飽和狀態 只有達到飽和狀態,溶解度才是一個定值。
③標準:在100g溶劑中一定量的溶劑中溶解的溶質是一定的,科學規定“100g溶劑”;
不特別說明,溶解度是指物質在 水 中的溶解度。
④單位:克(g)溶解度是溶質的 質量 ,單位是g。
(3)表示意義:如氯化鈉在20℃時的溶解度為36克。它的意義是在20℃時,氯化鈉在100克水中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質量為36克。
2.溶解度的等級及與溶解性的關系
溶解度與溶解性的關系表(20℃)
溶解度 >10g 1~10g 0.01~1g <0.01g
溶解性 可溶 難溶
閱讀下面是幾種常見物質在20℃時的溶解度:
物質名稱 氯化鈉 氫氧化鈣 蔗糖 氯酸鉀 氯化銨 硝酸鉀
溶解度(克) 36.0 0.165 203.9 7.4 37.2 31.6
上表中,易溶物質有 氯化鈉、蔗糖、氯化銨、硝酸鉀 。微溶物質是 氫氧化鈣 。
3.物質的溶解規律:
閱讀教材表1-7、表1-8中分別列出了硝酸鉀和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情況,可得出的結論是: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 增大 ,這是 大部分固體 物質共同具有的規律;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 減小 ,這是 極少數固體 物質具有的規律。
思考與討論:
燒開水時,隨著溫度的升高,沸騰前會出現氣泡,想一想這些氣泡產生的原因,思考氣體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情況。打開汽水瓶蓋,有大量氣泡冒出,這是為什么?
隨著溫度的升高,氣體的溶解度減小,故沸騰前會出現氣泡。打開瓶蓋,氣壓減小,氣體溶解度減小,產生大量氣泡。
實驗說明:氣體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 減小 。
4.影響物質溶解度的因素:
(1)影響固體溶解度的因素。內因:溶劑、溶質的性質;外因: 溫度 。
(2)影響氣體溶解度的因素。內因: 溶劑、溶質的性質 ;外因: 溫度和壓強 。
二、核心素養落實任務
(一)基礎性作業
1.某溫度下硝酸鉀的溶解度為20 g,則此溫度下硝酸鉀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溶劑質量=   ,溶質質量∶溶液質量=   。
【答案】1∶5;1∶6
【解析】某溫度下硝酸鉀的溶解度為20 g,即該溫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鉀的質量為20g,那么硝酸鉀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溶劑質量=20g:100g=1:5,溶質質量:溶液質量=20g:(20g+100g)=1:6。
2.20℃時,1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5克A物質,50℃時,15克B物質溶于50克水中恰好飽和,A與B的溶解度(  )
A. A=B B.A<B C.A>B D.無法比較
【答案】D
【解析】20℃時,1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5克A物質,則20℃時A物質的溶解度為50g。50℃時,15克B物質溶于50克水中恰好飽和,那么B物質50℃的溶解度為30g。題目沒有指明A與B的溫度,因此無法比較溶解度的大小,故D正確,而A、B、C錯誤。
3.t ℃時將12 g某物質溶于30 g水中,恰好配制成該溫度下的飽和溶液,則t ℃時該物質的溶解度為
   g;現有該溫度下該物質的飽和溶液210 g,則含溶質   g,溶劑   g。
【答案】40;60;150
【解析】(1)設t℃時該物質的溶解度為x,; 解得:x=40g;
(2)該溫度下該物質的飽和溶液210g中溶質質量:;
其中溶劑質量:210g-60g=150g。
4.下表為生活中常見物質的溶解度,現取表中的四種固體20克,分別加入到盛有20℃、100克水的燒杯中充分溶解后,其中有固體剩余的是(  )
常見物質的溶解度(20° C)
物質名稱 碳酸氫鈉 食鹽 碳酸鈉 蔗糖
溶解度/克 9.7 36 21.5 203.9
A.碳酸氫鈉 B.食鹽 C.碳酸鈉 D.蔗糖
【答案】A
【解析】由表中數據可知, 20℃時碳酸氫鈉的溶解度為9.7克,小于20克,食鹽、碳酸鈉、蔗糖溶解度都大于20克,所以20克固體20℃時加入100克水中,碳酸氫鈉不能全部溶解,有固體剩余,另三種可以全部溶解;
5.某溫度時,將100克A物質的溶液分成兩等份,將其中一份溶液蒸發掉5克水后,降至原溫度,溶液剛好達到飽和:溫度不變,在另一份溶液中加入1.2克A物質(該物質不含結晶水),完全溶解并達到飽和,則A物質在該溫度下的溶解度為(  )
A.1.2 B.2.4克 C.24 D.24克
【答案】D
【解析】根據題目描述可知,1.2gA加入5g水能夠達到飽和,設該物質在這個溫度下的溶解度為x,
; 解得:x=24g。
6.2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為36克。則下圖中能正確表示該溫度下,飽和氯化鈉溶液中的溶質和溶劑比例的是(  ) 21·cn·jy·com
A. B. C. D.
【答案】 A
【解析】根據溶解度的定義判斷。2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為36g,即該溫度下100g水中達到飽和時最多溶解氯化鈉的質量為36g,故A正確,B、C、D錯誤。
7.已知氯化銨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對飽和氯化銨溶液(有少量晶體未溶解)加熱,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www-2-1-cnjy-com
A.加熱過程中,氯化銨溶解度不斷增大
B.加熱過程中,溶質質量分數一直增大
C.實驗前后溶液中都不能再溶解氯化鈉
D.加熱過程中,溶液的質量始終不變
【答案】 A
【解析】
A.加熱過程中,氯化銨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故A正確;
B.在加熱過程中,當氯化銨完全溶解后,溶質的質量不再增大,根據“溶質質量分數=”
可知,此時溶質質量分數保持不變,故B錯誤;
C.在實驗過程中,即使氯化銨達到飽和后,也能繼續溶解氯化鈉,故C錯誤;
D.在加熱的過程中,氯化銨不斷溶解,則溶質質量不斷增大,那么溶液質量不斷增大,故D錯誤。
8.小明在學習了硝酸鉀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規律后,開展了硫酸鈉溶解度隨溫度變化規律的探究。
【實驗過程】
步驟一:準確稱量干燥的蒸發皿質量;
步驟二:在T℃下保持恒溫,配制該溫度下的硫酸鈉飽和溶液;
步驟三:取一定量的硫酸鈉飽和溶液倒入蒸發皿中;
步驟四:加熱蒸發皿中溶液至干,放入干燥器內冷卻后稱量;
步驟五:計算出溶解度并記錄在表格中。
改變溫度重復實驗,獲得數據如下表
溫度/℃ 0 10 20 30 40 50 60
硫酸鈉/g 4.9 9.1 19.5 40.8 48.8 46.2 45.3
【數據處理】
(1)在步驟二中你判斷該硫酸鈉溶液達到飽和的證據是   。
(2)根據表中數據畫出硫酸鈉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曲線   。
【得出結論】硫酸鈉的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規律:  。2
【答案】D
(1)燒杯中出現固體不能繼續溶解
(2) ▲ ;在0℃~60℃的范圍內,硫酸鈉溶解度隨溫度升高
先變大后變小
【解析】
(1)在步驟二中你判斷該硫酸鈉溶液達到飽和的證據是:
燒杯中出現固體不能繼續溶解;
(2)方格紙上橫軸表示溫度,縱軸表示溶解度,根據表格數據在方格紙上描點,最后將相鄰的點用線連
接起來即可,如圖所示。
【得出結論】在0℃~60℃的范圍內,硫酸鈉溶解度隨溫度升高先變大后變小。
(二)拓展性作業
9.20℃時硝酸鉀溶解實驗的部分數據如表。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
實驗序號 水的質量/g 所加硝酸鉀質量/g 所得溶液質量/g
① 10 2.5 12.5
② 10 3 13
③ 10 3.5 m
④ 10 4 13.2
A.表中m的值為13.2
B.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32克
C.③、④實驗所得溶液均為飽和溶液
D.實驗④中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大于實驗③
【答案】D
【解析】(1)、(3)當溶液存在未溶的晶體時,此時溶液肯定飽和,據此確定m的數值;(2)、(4)同一溫度下,物質的溶解度相等時,則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相等,據此計算。根據實驗④可知,10g水中加入4g硝酸鉀時,溶液質量為13.2g,則此時溶質質量為:13.2g-10g=3.2g<4g,即此時出現未溶的晶體,那么此時溶液飽和。由此可知,在20℃時,10g水中最多溶解3.2g硝酸鉀。在實驗③中,因為3.5g>3.2g,所以此時溶質仍然為3.2g,即m=13.2g,故A正確不合題意;綜上所述,20℃時,1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鉀3.2g,那么10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鉀:,則硝酸鉀此時的溶解度為32g,故B正確不合題意;溶液③和④都是20℃時硝酸鉀的飽和溶液,則二者的溶質質量分數相同,故C正確不合題意,D錯誤符合題意。
10.t1℃時,將a、b兩種固體物質(均不含結晶水)各15g,分別加入盛有100g水的燒杯中,充分攪拌后,現象如圖甲所示;降溫到t2℃時,忽略水分蒸發,現象如圖乙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t1℃時a、b溶液均為不飽和溶液 B. t2℃時a、b溶液均為飽和溶液
C. t1℃時a、b的溶解度相同 D. t2℃時a、b的溶解度相同
【答案】 B
【解析】
A.t1℃時a、b溶液都沒有未溶的固體出現,因此它們可能飽和也肯能不飽和,故A錯誤;
B.t2℃時a、b溶液都有未溶的固體出現,因此它們肯定飽和,故B正確;
C.如果 t1℃時a、b都正好達到飽和,那么它們的溶解度相同 ;而現在無法確定它們是否飽和,因此溶
解度大小無法確定,故C錯誤;
D.雖然 t2℃時a、b都是飽和溶液,但是無法確定溶質的多少,那么溶解度的大小無法確定,故D錯誤。
11.如圖所示, 室溫下的飽和食鹽水中放了一個塑料小球。(ρ球<ρ水)
(1)現加入少量食鹽晶體,充分攪拌和靜置后, 在溫度不變的情況下,小球在液面沉浮情況有何變化?
(2)若在原飽和食鹽水中加入少量的水,溶液溫度保持不變,小球在液面沉浮情況有何變化?
(3)若要在不用外力的情況下使小球略上浮,你準備采取的具體方法是什么?
(4)若保持原溶液溫度不變,蒸發溶劑,小球在液面沉浮情況有何變化?
【解析】
(1)食鹽水已經飽和,無法再溶解加入的氯化鈉,溶液密度不再變化,所以小球始終漂浮在鹽水中.
(2)飽和食鹽水中加入水后,溶液轉變成不飽和溶液,溶液密度變小,但始終大于塑料球的密度,所以塑料球始終漂浮,但是塑料球露出液面的體積逐漸變小,V排增大,F浮不變
(3)在原食鹽水中加入其他能被溶解的物質如蔗糖。原溶液因為溶解了其他物質,溶液密度增大,塑料球漂浮,F浮不變,但是V排減小,向上浮起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
(4)原飽和食鹽水蒸發溶劑,原來溶解在被蒸發溶劑中的溶質從溶液中析出,原溶液的濃度不變、密度保持不變,塑料球在溶液中的浮沉情況不發生任何改變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陈巴尔虎旗| 房产| 响水县| 漳平市| 景德镇市| 邵阳县| 新干县| 柳河县| 赤城县| 含山县| 盐亭县| 雷山县| 静宁县| 洪湖市| 阳西县| 黄浦区| 高陵县| 辉县市| 武夷山市| 阿城市| 佛山市| 宁河县| 许昌市| 麻栗坡县| 南岸区| 绥棱县| 东安县| 施甸县| 南投市| 彰化县| 武清区| 三河市| 云霄县| 蓬莱市| 抚州市| 乌拉特后旗| 通化市| 茂名市| 滁州市| 盐亭县| 普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