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八年級上冊科學 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第5節 物質的溶解(2)---飽和溶液一、核心素養關鍵任務【核心概念1】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1.概念:(1)向一定量的水中逐漸加入硫酸銅晶體,當加入到一定量之后硫酸銅不能再繼續溶解。由此可知,在一定的 下,在一定量的溶劑中,物質能夠溶解的量是 。(2)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 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稱為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還能 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稱為這種溶質的不飽和溶液。思考與討論:如何用實驗證明兩瓶溶液中,一瓶是飽和溶液,而另一瓶是不飽和溶液?判斷依據:在一定溫度下,溶質在該溶液里能否繼續溶解;(1)飽和溶液的判斷:①該溶液中有 溶質存在;②溫度不變時,繼續加入該固體溶質,該固體 溶解;(2)不飽和溶液的判斷:溫度不變時,繼續加入該固體溶質,該固體會 溶解 。2.相互轉化:思考與討論:如何將不飽和的硝酸鉀溶液轉化成飽和的硝酸鉀溶液?方法1: ;方法2: ;方法3: ,使硝酸鉀的溶解性減小,直至析出固體,則可轉化為飽和溶液。小 結: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轉化【核心概念2】濃溶液和稀溶液在溶液配制過程中,有的溶液溶有 的溶質,稱為濃溶液;有的溶液溶有 的溶質,稱為稀溶液。那么,飽和溶液是否一定是濃溶液呢?活動:在2支裝有10毫升水的試管中分別加入1小匙蔗糖和熟石灰,振蕩后,靜置片刻,你看到了什么現象?從以上活動中可知,熟石灰在水里溶解的量 ,溶液很稀,但已經 飽和了;蔗糖在水里溶解的量 ,溶液很濃,卻還 飽和。 飽和溶液 是濃溶液,不飽和溶液也 是稀溶液;但 下同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飽和溶液更濃。二、核心素養落實任務(一)基礎性作業1.課堂上,老師配制了一杯70℃的已充分溶解的硫酸銅溶液,用滴管快速吸取后滴一滴在玻璃片上,發現玻璃片上有晶體析出(如圖)。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燒杯中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 B.燒杯中溶液不是飽和溶液C.玻璃片上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 D.玻璃片上溶液不是飽和溶液2.室溫時,對100毫升氯化鈉不飽和溶液甲進行如圖①②③操作,分析正確的是( )A.操作③前后氯化鈉的溶液質量不變B.丙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一定小于丁溶液C.乙、丁溶液一定飽和,丙溶液一定不飽和D.甲溶液和乙溶液相比,甲溶液屬于濃溶液3.衣服上沾有碘很難洗凈,碘在下列四種不同溶劑中的溶解性如下表所示:溶質 碘溶劑 水 酒精 汽油 苯(有毒)溶解性 微溶 可溶 易溶 易溶由表中提供的信息判斷,能最快洗凈衣服上的碘污漬且對人體無害的是( )A. 水 B. 酒精 C. 汽油 D. 苯4.如圖所示四種溶液中肯定屬于飽和溶液的是( )A. 乙、丙、丁 B. 甲、乙、丙、丁 C. 甲、丙 D. 乙、丁5.如圖所示為蒸發氯化鈉溶液的過程,其中①→②一③為恒溫過程,③→④為升溫蒸發過程,②溶液恰好為飽和狀態,分析實驗過程,可以作出的正確判斷是( )A. 在①→②過程中,氯化鈉的質量分數保持不變B. 在②→③過程中,燒杯內氯化鈉的質量不斷增大C. 在③→④過程中,水的質量分數不斷增大D. 在②→④過程中,氯化鈉的質量分數先不變后增大6.小江探究了影響物質溶解性的因素后。小江還認為:溶劑的多少也會影響物質溶解性。于是他進行相應的探究,請完成下列實驗設計和問題交流。【實驗設計】實驗步驟 設計要求①準備兩個大小相同的燒杯,分別標為A、B;向兩燒杯中分別倒 入25克粗細相同的食鹽。 選擇合適的 實驗器材②向A燒杯倒入20克水,向B燒杯倒入60克水。 設置對照實驗③都用玻璃棒充分攪拌直到A、B兩燒杯底部的食鹽不再溶解為 止,過濾、干燥剩余食鹽。 控制實驗條件④ 并記錄,并進行統計分析。 觀察和記錄【問題交流】(1)請你從控制變量角度優化步驟②________。(2)完善步驟④:________。(3)多次重復實驗后,小江發現A、B兩組在相同的條件下每10克水________基本相同,于是得出結論:溶劑的多少不會影響物質溶解性。7.甲是60℃的蔗糖溶液,按如圖所示進行操作。以下分析錯誤的是( )A.甲一定是不飽和溶液 B.丙和丁一定是飽和溶液C.乙的溶質質量分數一定比甲大 D.甲和丙的溶質質量分數一定不相等(二)拓展性作業8.20℃時,取一定質量的固體硝酸鉀于燒杯中,把100克水平均分成四份依次加入燒杯,不斷攪拌,使之充分到溶解,實驗過程如圖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 甲燒杯中,硝酸鉀溶液是不飽和溶液B. 丁燒杯中,硝酸鉀溶液是不飽和溶液C. 乙→丙過程中,硝酸鉀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變大D. 丙→丁過程中,硝酸鉀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變大9.燒杯中盛有一定質量、溫度為80 ℃、溶質為M的溶液,將其置于室溫環境中,測定不同溫度時析出固體M的質量。測定結果記錄如下表。溶液的溫度/℃ 75 65 50 35 20析出固體M的質量/g 0 0 2.0 4.5 8.4若不考慮水蒸發對實驗的影響,請回答下列問題。(1)65℃時,該溶液是否為飽和溶液?________(填“是” “否”或“無法判斷”)。(2)將40℃時接近飽和的M溶液變成飽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一定能達到目的的有________(填序號)。①升溫 ②降溫 ③加溶質M ④加水 ⑤加另一種固體N ⑥恒溫蒸發水 ⑦與40℃時M的飽和溶液混合10.某探究小組學習《溶液》后,進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動。(1)【活動一】小紅對“物質溶于水是否都能形成溶液?”進行探究。生活用品有:①氯化鈉;②植物油;③蒸餾水;④冰塊;⑤蔗糖;小紅認為:有的物質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如上述物質中 放入水中就能形成溶液(填“序號”)(2)【活動二】小明探究“物質溶于水后液體的溫度是否改變?”實驗目的 探究下列物質溶解前后體溫變化變化情況實驗用品 藥匙、燒杯、玻璃棒、溫度計、水、氫氧化鈉、氯化鈉、硝酸銨操作過程圖示③中的操作存在一處錯誤,應改正為 .(3)經老師指出原因后,小明同學又重新做了三次氫氧化鈉固體溶解的實驗,三次實驗得出相同的結果,該結論為 。八年級上冊科學 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第5節 物質的溶解(2)參考答案及解析---飽和溶液一、核心素養關鍵任務【核心概念1】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1.概念:(1)向一定量的水中逐漸加入硫酸銅晶體,當加入到一定量之后硫酸銅不能再繼續溶解。由此可知,在一定的 溫度 下,在一定量的溶劑中,物質能夠溶解的量是 有限的 。(2)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 不能 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稱為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還能 繼續 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稱為這種溶質的不飽和溶液。思考與討論:如何用實驗證明兩瓶溶液中,一瓶是飽和溶液,而另一瓶是不飽和溶液?判斷依據:在一定溫度下,溶質在該溶液里能否繼續溶解;(1)飽和溶液的判斷:①該溶液中有 剩余固體 溶質存在;②溫度不變時,繼續加入該固體溶質,該固體 不再繼續 溶解;(2)不飽和溶液的判斷:溫度不變時,繼續加入該固體溶質,該固體會 繼續 溶解 。2.相互轉化:思考與討論:如何將不飽和的硝酸鉀溶液轉化成飽和的硝酸鉀溶液?方法1:向不飽和的硝酸鉀溶液中繼續加入硝酸鉀固體并不斷攪拌使其充分溶解,當其不能再繼續溶解硝酸鉀時,即變為飽和溶液;方法2:將不飽和硝酸鉀溶液恒溫蒸發水,直至有固體析出,則可變為飽和溶液;方法3:降低溫度,使硝酸鉀的溶解性減小,直至析出固體,則可轉化為飽和溶液。小 結: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轉化【核心概念2】濃溶液和稀溶液在溶液配制過程中,有的溶液溶有 較多 的溶質,稱為濃溶液;有的溶液溶有 較少 的溶質,稱為稀溶液。那么,飽和溶液是否一定是濃溶液呢?活動:在2支裝有10毫升水的試管中分別加入1小匙蔗糖和熟石灰,振蕩后,靜置片刻,你看到了什么現象?從以上活動中可知,熟石灰在水里溶解的量 極少 ,溶液很稀,但已經 達到 飽和了;蔗糖在水里溶解的量 較多 ,溶液很濃,卻還 未達到 飽和。 飽和溶液不一定是濃溶液,不飽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但相同溫度下同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飽和溶液更濃。二、核心素養落實任務(一)基礎性作業1.課堂上,老師配制了一杯70℃的已充分溶解的硫酸銅溶液,用滴管快速吸取后滴一滴在玻璃片上,發現玻璃片上有晶體析出(如圖)。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燒杯中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 B.燒杯中溶液不是飽和溶液C.玻璃片上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 D.玻璃片上溶液不是飽和溶液【答案】 C。【解析】飽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溶劑里不能再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叫做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還能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叫做這種溶質的不飽和溶液。晶體析出后的溶液是該溶質的飽和溶液。將70℃的已充分溶解的硫酸銅溶液,滴一滴在玻璃片上,發現玻璃片上有晶體析出,所以玻璃片上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而燒杯中的溶液狀態不確定。2.室溫時,對100毫升氯化鈉不飽和溶液甲進行如圖①②③操作,分析正確的是( )A.操作③前后氯化鈉的溶液質量不變B.丙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一定小于丁溶液C.乙、丁溶液一定飽和,丙溶液一定不飽和D.甲溶液和乙溶液相比,甲溶液屬于濃溶液【答案】B【解析】A.根據圖片可知,操作③中加熱后氯化鈉晶體質量減少,即溶質質量增大,那么氯化鈉的溶液質量變大,故A錯誤;B.丙溶液可能飽和,也可能不飽和,而丁溶液肯定是飽和溶液。根據溫度升高氯化鈉的溶解度增大可知,無論丙是否飽和,丁中溶質質量分數肯定大于丙中溶質質量分數,故B正確;C.乙和丁中存在未溶的晶體,則它們肯定飽和;丙中沒有未溶的晶體,則丙不一定飽和,故C錯誤;D.甲和乙相比,水的質量相同,而乙中氯化鈉的質量偏大,則乙為濃溶液,故D錯誤。3.衣服上沾有碘很難洗凈,碘在下列四種不同溶劑中的溶解性如下表所示:溶質 碘溶劑 水 酒精 汽油 苯(有毒)溶解性 微溶 可溶 易溶 易溶由表中提供的信息判斷,能最快洗凈衣服上的碘污漬且對人體無害的是( )A. 水 B. 酒精 C. 汽油 D. 苯【答案】 C【解析】由表格數據可知,碘可溶于酒精(可溶)、汽油(易溶)、苯(易溶)。易溶表示溶解速度更快,也就是洗凈的速度更快。因為苯是有毒的物質,汽油無毒,所以選擇汽油清洗衣服上的碘污漬比較合理,C選項正確。A、B、D錯誤。 故選C4.如圖所示四種溶液中肯定屬于飽和溶液的是( )A. 乙、丙、丁 B. 甲、乙、丙、丁 C. 甲、丙 D. 乙、丁【答案】 A【解析】甲中沒有未溶的物質出現,經過恒溫蒸發后才出現物質結晶,因此甲肯定是不飽和溶液;乙中有結晶物質出現,那么乙肯定是飽和溶液;將乙進行過濾,只是除去其中已經析出的晶體,對溶液是否飽和沒有影響,因此丙是飽和溶液;降溫后,丁中出現結晶,那么丁肯定是飽和溶液。因此屬于飽和溶液的是丙、乙和丁。故選A。5.如圖所示為蒸發氯化鈉溶液的過程,其中①→②一③為恒溫過程,③→④為升溫蒸發過程,②溶液恰好為飽和狀態,分析實驗過程,可以作出的正確判斷是( )A. 在①→②過程中,氯化鈉的質量分數保持不變B. 在②→③過程中,燒杯內氯化鈉的質量不斷增大C. 在③→④過程中,水的質量分數不斷增大D. 在②→④過程中,氯化鈉的質量分數先不變后增大【答案】 D【解析】A. 在①→②過程中,沒有晶體析出,溶劑質量減少,氯化鈉的質量分數增大;B. 在②→③過程中,恒溫蒸發,溶于水中的氯化鈉質量增加,而燒杯內氯化鈉的質量不變;C. 在③→④過程中,升溫蒸發水分,水的質量分數不斷減小;D. 在②→③過程中,氯化鈉的質量分數先不變,在③→④過程中,氯化鈉的質量分數增大。6.小江探究了影響物質溶解性的因素后。小江還認為:溶劑的多少也會影響物質溶解性。于是他進行相應的探究,請完成下列實驗設計和問題交流。【實驗設計】實驗步驟 設計要求①準備兩個大小相同的燒杯,分別標為A、B;向兩燒杯中分別倒 入25克粗細相同的食鹽。 選擇合適的 實驗器材②向A燒杯倒入20克水,向B燒杯倒入60克水。 設置對照實驗③都用玻璃棒充分攪拌直到A、B兩燒杯底部的食鹽不再溶解為 止,過濾、干燥剩余食鹽。 控制實驗條件④ 并記錄,并進行統計分析。 觀察和記錄【問題交流】(1)請你從控制變量角度優化步驟②________。(2)完善步驟④:________。(3)多次重復實驗后,小江發現A、B兩組在相同的條件下每10克水________基本相同,于是得出結論:溶劑的多少不會影響物質溶解性。【答案】(1)向A燒杯倒入20克20℃的水,向B燒杯倒入60克20℃的水;(水的溫度相同均給分)(2)稱量剩余食鹽的質量 (3)最多溶解食鹽質量【解析】(1)從控制變量的角度優化步驟:向A燒杯倒入20克20℃的水,向B燒杯倒入60克20℃的水;(2)完善步驟④:稱量剩余食鹽的質量。(3)多次重復實驗后,小江發現A、B兩組在相同的條件下每10克水最多溶解食鹽質量基本相同,于是得出結論:溶劑的多少不會影響物質溶解性。7.甲是60℃的蔗糖溶液,按如圖所示進行操作。以下分析錯誤的是( )A.甲一定是不飽和溶液 B.丙和丁一定是飽和溶液C.乙的溶質質量分數一定比甲大 D.甲和丙的溶質質量分數一定不相等【答案】 D【解析】甲和丙的溶質質量分數大小無法判斷。(二)拓展性作業8.20℃時,取一定質量的固體硝酸鉀于燒杯中,把100克水平均分成四份依次加入燒杯,不斷攪拌,使之充分到溶解,實驗過程如圖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 甲燒杯中,硝酸鉀溶液是不飽和溶液B. 丁燒杯中,硝酸鉀溶液是不飽和溶液C. 乙→丙過程中,硝酸鉀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變大D. 丙→丁過程中,硝酸鉀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變大【答案】 B【解析】A. 甲燒杯中,有固體沒有溶解,硝酸鉀溶液是飽和溶液;B. 丁燒杯中,丙已經沒有固體剩余,再加入水,硝酸鉀溶液是不飽和溶液;C. 乙→丙過程中,增加溶劑,溶質可能增加,硝酸鉀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不變或變小;D. 丙→丁過程中,增加溶劑,溶質不變,硝酸鉀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變小。9.燒杯中盛有一定質量、溫度為80 ℃、溶質為M的溶液,將其置于室溫環境中,測定不同溫度時析出固體M的質量。測定結果記錄如下表。溶液的溫度/℃ 75 65 50 35 20析出固體M的質量/g 0 0 2.0 4.5 8.4若不考慮水蒸發對實驗的影響,請回答下列問題。(1)65℃時,該溶液是否為飽和溶液?________(填“是” “否”或“無法判斷”)。(2)將40℃時接近飽和的M溶液變成飽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一定能達到目的的有________(填序號)。①升溫 ②降溫 ③加溶質M ④加水 ⑤加另一種固體N ⑥恒溫蒸發水 ⑦與40℃時M的飽和溶液混合【答案】 (1)無法判斷(2)②③⑥【解析】(1)從記錄表中可知溫度降到65℃時溶液中沒有晶體析出,繼續降溫到50℃有晶體析出,65℃時有兩種情況,可能恰好飽和,也可能還沒飽和但很接近飽和,所以從表格數據是無法判斷是否已經飽;(2)從表格中記錄的數據可知,此固體的溶解度隨溫度的降低溶解度減小,所以不飽和溶液變為飽和溶液的方法有:一、降溫;二、加溶質;三、恒溫蒸發水,②③⑥能達到目的;10.某探究小組學習《溶液》后,進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動。(1)【活動一】小紅對“物質溶于水是否都能形成溶液?”進行探究。生活用品有:①氯化鈉;②植物油;③蒸餾水;④冰塊;⑤蔗糖;小紅認為:有的物質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如上述物質中 放入水中就能形成溶液(填“序號”)(2)【活動二】小明探究“物質溶于水后液體的溫度是否改變?”實驗目的 探究下列物質溶解前后體溫變化變化情況實驗用品 藥匙、燒杯、玻璃棒、溫度計、水、氫氧化鈉、氯化鈉、硝酸銨操作過程圖示③中的操作存在一處錯誤,應改正為 .(3)經老師指出原因后,小明同學又重新做了三次氫氧化鈉固體溶解的實驗,三次實驗得出相同的結果,該結論為 。【答案】 (1)①⑤(2)用玻璃棒攪拌(3)氫氧化鈉溶于水溫度升高【解析】【活動一】(1)根據題意可知,氯化鈉、蔗糖溶于水都能形成溶液,所以本題答案為:①⑤;【活動二】(2)用玻璃棒攪拌不能用溫度計攪拌;(3)氫氧化鈉溶于水,溶液溫度升高,氯化鈉溶于水,溶液溫度不變,硝酸銨溶于水,溶液溫度降低,所以物質溶于水能吸熱或放熱;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