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走進京劇》教學設計一、課題: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京腔昆韻》二、課型:綜合課三、教材分析“人音版”教材十六冊第五單元是學習京劇的內容,但可學唱曲目很少,僅有《這一封書信來得巧》,為了使學生更好地參與到京劇的表演實踐中,對本單元的內容進行了拓展學習,本節課旨在讓學生初步了解京劇的相關知識,加入了大量京劇入門的基本知識,希望學生對京劇產生濃厚興趣。四、學情分析對于有著數百多年歷史的國粹,學生只知其名而不愿聞其聲,仿佛離學生的距離太遙遠,由于節奏緩慢、音調唱腔等特點不能很快被學生所接受,部分學生對京劇依舊存在著偏見,大多數學生對京劇不感興趣。因此,教師必須通過營造濃厚的課堂環境氛圍、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互動活動,才能引發學生的興趣,引起共鳴,從而進一步健全學生的審美觀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五、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 概要的了解京劇的歷史起源、行當和京劇表演要素“唱念做打”和鑼鼓經等基本知識。2.過程與方法 結合京劇的表演實踐,通過聽唱、模仿及對比等方法,了解京劇唱、念、做、打等相關知識。3.情感態度價值觀 京劇是我國藝術寶庫的瑰寶,通過聆聽經典京劇曲目及教師的講解,了解國粹,并將其發揚光大。六、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學生能在課堂教學實踐中了解京劇的表演形式“唱、念、做、打”(四功),并能用自己喜愛的方式參與到京劇表演中。教學難點:京劇的唱腔、念白、做功等。七、教學準備1.學生自己搜集關于京劇的起源、行當和四功等,對國粹京劇有所了解。2.了解京劇的場面,為武場配樂八、教學過程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觀看《唱臉譜》視頻 觀看《唱臉譜》提問:什么音樂體裁?今天老師帶領大家“走進京劇”了解國粹 生觀看思考問題 《唱臉譜》常被人們誤認為是京劇讓學生正確認知2.介紹京劇起源 學生將自己搜集到的知識梳理3.介紹京劇行當 介紹行當“生、旦、凈、丑” 讓學生辨別行當4.京劇表演要素四功“唱、念、做、打” “打”功夫介紹京劇中的打,并不是我們生活當中真槍真刀的打斗,而是武術結合舞蹈的一種表演形式。打分毯子功和把子功播放《山岔口》選段,介紹劇情,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兩個人因為誤會而引起一場打斗。設問:人物的行當,打斗的功夫2.師:京劇中的打斗因為伴奏而顯得更加精彩,這個用專業的術語加“場面”分文場和武場,武場的樂器有“大鑼、鐃鈸、堂鼓”主要的作用就是烘托舞臺氣氛3.播放剛才的視頻,讓學生給視頻配樂 讓學生觀看《山岔口》,回答問題人物的行當,打斗的功夫學生小組合作給視頻配樂叫好,京劇中為演員喝彩的表現! 學生對打擊樂器使用非常感興趣,所以加入這個環節不僅讓學生了解京劇場面武場的作用,還能懂得合作配合演奏。通過給“武場”配樂讓學生感受京劇動作的精氣神,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全員參與進行身臨其境的感受。為了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讓學生走進京劇,特意將唱念做打順序做了調整,讓學生跟著老師的腳步慢慢的走進京劇,從而喜歡京劇,最后發揚!四功——“念”即念白介紹京白和韻白,播放《西廂記》,設問:人物行當和念白出示臺詞,讓學生配合表演。 1.學生辨別念白和行當。2.學生兩人一組配合表演念白。 通過學生的體驗念白,感受京劇念白的特點。四功——“做”師:傳統京劇中,舞臺上很少有實物,要靠演員的身段和動作來表演,這種表演稱為——“做”特點夸張、戲劇。下面播放京劇《拾玉鐲》選段,問:里邊人物的行當?和她在干什么?師: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做”,老師先示范一段《賣水》做鞏固前面的念白,加上做表演《賣水》叫好 生:回答略學生模仿老師“做” 學習《賣水》中做,層層遞進,鞏固學習做功和唱腔四功——“唱”唱:介紹唱腔西皮二黃腔《這一封書信來得巧》是西皮唱腔,設問:1.演唱者是什么行當?表現的情緒?師:介紹《這》劇情,唱詞中字字清晰、節奏明快,干凈利落,表現老將黃忠剛強豪邁性格四句唱詞,一句一頓,也表現了老將下達軍令嚴肅和不容質疑,最后一句轉為散板節奏的自由舒展表現這位老將胸有成竹,志在必得的氣勢。先做發聲練習,吊嗓子,螺旋音唱歌譜,裝飾音唱腔下滑。唱歌詞,京劇講究字正腔圓,每一樂句最后一個字是韻母“ao”要收攏嘴唇,而且要爆發力!強調氣成丹田,提起精神,加上身段動作,教師示范!3.叫好 播放視頻學生聽辨回答唱腔和行當;2.學生學吊嗓子,為學唱做好準備。 京劇的唱腔比較難,讓學生嘗試,學生在有興趣參與演唱過程中,體會京劇唱腔的韻味。課堂小結 京劇行當表演要素結束語 師: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動作和伴奏的緊密配合是需要長期的磨合的,所以剛才同學們的表演已經非常棒了,希望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希望同學們喜歡熱愛京劇,使我們的國粹發揚光大。師用韻白問:同學們今兒大家高興嗎?同學們,下課。 通過韻白的方式問候學生,既活躍課堂氣氛,又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