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鳳陽花鼓》 教案教學內容:《鳳陽花鼓》教材分析:《鳳陽花鼓》一課選自蘇少版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情系江淮”。江淮地區有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底蘊。江淮音樂文化具有漢族南北音樂文化過渡與交融的特點,有獨特的代表性,且流行在江蘇的大部分地區,與江南音樂互生互補,相得益彰。這一單元內容,寄寓著深蘊的文化意味和鮮明的地方特色。《風陽花鼓》是流行于安徽的民間歌舞曲,五聲宮調、四四拍,結構為擴充了的一段體。前四句構成一個起承轉合結構的樂段,每句間采用“魚咬尾”式的承遞發展法,后三句是從不同的角度對前面的樂段進行補充,進而完善作品的結構。前10小節旋律優美抒情,從第11小節開始以獨特的襯詞增添了音樂的感染力和生活氣息。襯詞“嘚兒”詼諧風趣。教學目標:1.通過交流分享,了解“鳳陽花鼓”這一傳統藝術,并產生對“鳳陽花鼓”的學習興趣。2.通過聆聽、分析,歌唱,能夠找出歌曲中相同的旋律,熟練掌握切分節奏,了解“魚咬尾”這一中國傳統音樂的結構。3.能夠用流暢的氣息、和諧的聲音演唱《鳳陽花鼓》,唱準襯詞,并嘗試輪唱和二聲部合唱。教學重點:學唱《鳳陽花鼓》教學難點:二聲部合唱教學過程:1、 新課導入1. 師:親愛的同學們,很高興與大家共度美好的音樂時光。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小段歌曲,請你們聽一聽歌曲中一共唱到了哪些打擊樂器?(師手執花鼓完整演唱歌曲)2. (生回答)3. 師:那你們知道我剛才演唱時用的打擊樂器叫什么?4. 生:(回答)2、 花鼓介紹,傳承經典1.師:你們的知識面非常寬,你看這花鼓有幾根鼓棒?生:兩根師:所以它也叫雙條鼓。它不光是一種打擊樂器,更是一種民間歌舞形式。是江淮一帶頗具代表性的舞種之一。江淮花鼓歷史悠久,據考證,明代就已有花鼓演出,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且形式多樣。如江蘇“海安花鼓”。而我剛才演唱的就是來自安徽鳳陽縣的“鳳陽花鼓”,鳳陽花鼓是一種雙人歌舞的形式,通常是一人敲小鑼,一人打小鼓,兩個人在一起邊敲打,邊歌舞。今天這堂課我們就來學唱一首安徽民歌《鳳陽花鼓》。請同學們完整的聆聽歌曲的范唱,感受歌曲的形式?(觀看相關圖片)3、 歌曲分析,自主探究(聽歌曲范唱,感知歌曲的節拍、速度說說帶給你怎樣的情緒。)師:歌曲聽完了,同學們能說一說歌曲表現了怎樣的情緒?誰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感受?生:快樂的、歡快的師:歡快的,你們同不同意?生:同意。師:我也同意她的感受,還有喜慶的感覺,活潑的感覺。下面老師來演唱歌曲的主旋律部分,請你們聽聽,我在演唱時,用花鼓加入了什么節奏?你們能模仿敲出來呢?(出示歌曲的前四句,師演唱)師:小耳朵聽出來了嗎?加入了什么節奏?你能來模仿一下嗎?(請學生模仿)師:請你們聽聽這個切分節奏一共出現了幾次?分別出現在哪里?(師再次范唱主旋律)師:出現了幾次?生:三次師:分別出現在哪里?(生回答)師:把掌聲送給這位同學,下面老師想和你們做一個接龍游戲,請你們演唱并敲擊這切分節奏。我來演唱其它部分的旋律。你們準備好了嗎?生:準備好了。(師生接龍,師鋼琴伴奏)師:看來我們同學們都掌握了這切分節奏,下面請聽老師再次演唱這段旋律,請同學們觀察每句的末尾和下句的開頭,有沒有什么規律?(大屏幕出示歌曲的前四樂句。)師:有沒有發現?(生回答)師:這個是我們傳統音樂中常用的一種創作手法,這種創作手法可以幫助我們同學在唱譜的時候能夠快速的找到下一句歌譜的音高。不信,我們一起來嘗試一下。我來唱前面一句的旋律,請同學們順著我的結束音,找下一句的音高、并接下去,你們準備好了嗎?揭示“魚咬尾”這一傳統音樂結構:前一句旋律的結束音和下一句旋律的第一個音相同(師生接龍共同完成歌譜,并提醒學生注意打拍子,并交換)師:找到這樣的規律后,我們唱譜就容易多了。到中學后你們還會接觸到很多這樣的作品。下面,老師和你們來個大接龍。請你們完整的演唱剛才的四句旋律,我來演唱下面新的旋律,我們一起完成這首《鳳陽花鼓》。師:接的真不錯,那你們有沒有發現這首歌曲里有沒有相同的旋律出現?(沒注意,我們再來唱一遍并請學生找一找相同的旋律并在大屏幕上顯示出來)師:我們這首樂曲出現了大量的重復的旋律,這也是我們傳統音樂的創作手法之一。哪像這樣出現的連續的重復旋律5 32 16 1 5 32 16 1,5 1 5 1 5 32 12 35 2 1 6 2 1,一模一樣的旋律,我們應該怎樣才能唱出他們的變化呢?你們有沒有什么建議?怎么唱,怎么表達?師范唱加力度對比和不加力度對比兩種形式,讓學生對比,并試一試用不同的力度演唱相同的旋律,并完整演唱樂曲旋律。師:下面老師請你們跟琴完整的演唱旋律。并要求切分節奏的地方加入拍手(跟琴完整演唱歌曲旋律)4、 歌曲學唱,掌握技能1. 學生完整演唱歌曲旋律。2. 學生自主填入歌詞演唱,找出難點。師:真是太棒了,下面老師請你們把歌詞加進來,跟著我的琴輕聲哼唱。(生加入歌詞輕聲演唱歌曲)師:你們覺得哪段歌詞最有趣?(生回答)師:這叫襯詞,沒有實際的意義,只不過使的這首歌曲變得更加的幽默風趣,下面請同學選擇一下,我要讓它變得風趣幽默,你會選擇哪一種? (AB師分別用種不同的形式來范唱)師:你會選擇哪一種?生:B師:那你們能做到嗎?試試看,用輕巧的聲音(跟琴演唱,第二次要求加上力度)3. 解決最后一句難點——襯詞“得兒”,帶給大家一種幽默的感覺,一帶而過演唱,不用太刻意,用連續升高半音的方式反復練習。4. 解決“一字多音”,提供歌唱建議:一字多音要唱好,氣息連貫是關鍵。師:后半段是風趣幽默的,那我們再找找曲子的前半部分。(范唱前面兩句,找出連音線,并說說連音線的作用唱的連貫)師:老師這準備了兩個圖示,你覺得哪個圖示能夠更好地表現這連音線一字多音的演唱要求。(師一幫范唱,一邊做手勢)師:你們覺得哪一種?生:第一種師:請你們拿起你的手一起劃一劃旋律線,體驗一下(非常的婉轉,悠揚)師:下面跟著鋼琴把這首歌完整的演唱一遍,注意兩個部分的感覺一樣嗎?生:不一樣師:好,我拭目以待。(跟琴完整演唱歌曲)師:唱得真不錯,有的同學表情都很到位了,不過我覺得你們的強弱對比在明顯一點就更好了,你們能不能再來試一試?(再次跟琴完整演唱)5、 歌曲處理,拓展延伸1. 嘗試與錄音輪唱,間隔兩拍。師:你們的歌聲表現能力非常的恰當,那我們剛才全部一起演唱《陽花鼓》這種演唱形式叫什么?生:齊唱師:那除了齊唱,你們還知道哪些演唱形式?生:獨唱、輪唱、合唱…師:今天我們可以體驗一下輪唱這一演唱形式。跟范唱一起來完成輪唱這一演唱形式。相差兩小節。范唱為第一聲部,我們為第二聲部。那我們在唱之前,同學們有什么建議?兩聲部在一起唱關鍵要注意什么?生:和諧師:對,和諧,不能一個聲部特別的強。那我們現在開始師:和我們的范唱合作的真不錯,把掌聲送給自己。我們五(3)的同學識譜能力強,音樂知識面廣,而且合作能力也是很棒的。剛才我們跟范唱合作了輪唱,那你們覺得進行了輪唱后你的演唱情緒更加的激動。那除了輪唱之外,我還想請你們跟我來做一個花鼓表演。請同學們用自己的凳子表現鼓的節奏,我來表現鑼的節奏。能行嗎?生:能5.加入鼓聲伴奏。師:而且我們要邊敲邊唱。(生跟范唱音樂共同完成)師:加上打擊樂之后,我們的心情怎么樣?生:更激動了師:氣氛更歡快,更激動了。同學們表現的真不錯。《鳳陽花鼓》曲子有很多,今天老師還帶來了一首《鳳陽歌》請大家聽聽,這首鳳陽花鼓和之前的鳳陽花鼓在速度和演唱形式和情緒上有什么不同?(拓展欣賞《鳳陽花鼓》)生:情緒悲傷,速度比《鳳陽花鼓》慢,演唱形式是女聲獨唱。2.師:是啊,鳳陽就是朱元璋的家鄉,隨著戰爭的爆發和自然災害,多少人民流離失所,這首《鳳陽歌》就是人們當時逃難生活的真實寫照。那么這么多年過去了,隨著歷史的發展,時代的變遷,如今鳳陽人民的生活如何呢?請聽我用歌聲來告訴大家請你邊聽邊想,在這首曲子中你有沒有聽到熟悉的旋律。5.用《鮮花調》的曲調改編《鳳陽花鼓》,引導學生即興演唱。(師唱《新唱鳳陽花鼓》)師:有沒有聽到熟悉的旋律?生:有茉莉花的旋律師:對,這就是《好一朵魅力的茉莉花》的曲調,那后面的旋律熟悉嗎?就是我們今天學習《鳳陽花鼓》的旋律。《茉莉花》的前身叫做《鮮花調》,這首舉世聞名的作品就是通過“鳳陽花鼓”的形式,由民間藝人傳唱至大江南北,并保留至今,所以,以鳳陽花鼓為代表的江淮地區的音樂作品它具有一種南北交融的特點,而我就根據這個特點創編了這首《新唱鳳陽花鼓》。請同學們跟老師一起來學唱這首《新唱鳳陽花鼓》(跟范唱一起學唱)6.嘗試將《新唱鳳陽花鼓》與《鳳陽花鼓》融合在一起演唱,注意聲音的和諧。師:如果我們把這首《新唱鳳陽花鼓》和我們今天學習的《鳳陽花鼓》放到一起,異曲同唱,會有什么樣的效果呢?讓我們一起嘗試一下。錄音范唱《鳳陽花鼓》我們來唱《新唱鳳陽花鼓》。同樣要注意合唱的要求,兩個聲部要和諧。(師生一起合作)師:六、小結今天這堂課,我們一共接觸了三個作品。《鳳陽花鼓》、《鳳陽歌》、和《新唱鳳陽花鼓》,并用異曲同唱的形式來表現《新唱鳳陽花鼓》從中我們感受到了如今的鳳陽人民生活的非常歡快和幸福。如今的鳳陽花鼓已經是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了。它不僅是一個民族的、國家的精神財富,更是世界的、人類的精神財富。短短的40分鐘,我們對這一經典有了更深的了解,也相信大家一定會把“鳳陽花鼓”這一傳統藝術帶到課后,讓它被更多的中國人傳唱、傳承!最后,讓我們在鳳陽花鼓的歌聲中結束今天的音樂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