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只鳥仔》教學設計【教學年級】五年級【教學內容】蘇少版五年級下冊第八單元歌曲《一只鳥仔》【教材分析】本課歌曲《一只鳥仔》是一首臺灣童謠,由臺灣民歌《宜蘭調》改編而來。歌曲為單樂段,五聲徵調式,四四拍,音域為九度,全曲共四個樂句,每句兩小節,節奏型幾乎完全相同,富有跳躍感。第三樂句是第一樂句的下行大二度移位,第四樂句是第二樂句的變化重復。下滑音、襯詞的運用,使得歌曲顯得非常風趣,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和詼諧的風格。全曲統一、完美,形象地表現了孩子們天真、可愛、純潔的性格以及熱愛家鄉和大自然的真摯情感。【設計理念】在當前核心素養的召喚下,我們的課堂教學要著眼于“人”本身,把學生放在課中央,從被動學習走向主動學習,從淺層次學習走向深層次學習,讓兒童的生命活潑地展現出來。本節課的設計,教師尋找到教材背后的核心價值,并下沉到兒童的生活世界。通過學習場景的建構,引導學生走進大自然,以三聲部合作表現鳥兒的歌唱;通過起伏變化的旋律線對比關注兒童的思維情感,在感受與體驗中真正地將知識轉變為能力;以多種形式的演唱鼓勵兒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和表現方式;從童謠中尋找民歌的身影,追尋文化的根源,給學生內心的震撼和眼界的敞亮,關注人文積淀,提高審美情趣。【教學目標】1、能用輕松、自然、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一只鳥仔》。2、唱好歌曲中的下滑音和襯詞,感受、體驗,樂于表現歌曲活潑、風趣、詼諧的特點。3、了解臺灣地方音樂文化,通過與《宜蘭調》的聆聽對比,進一步豐富對音樂文化的感受,同時通過綜合表演獲得參與音樂實踐活動的快樂體驗。【教學重點】學會用輕松、自然、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表現出鳥兒的風趣、詼諧,感受作品活潑、清新的風格特點,較好地表現出節奏的韻律和歌曲歡快、活潑的情緒。【教學難點】綜合表演“一只鳥仔”,能將演唱、聲勢伴奏、對自然界鳥鳴和動作的模仿等有機地組合在一起,創造性地表現歌曲。【教學過程】一、設境引情,合作表現清晨鳥兒們快樂歌唱的情景。1、故事導入,引出小黃鳥與小藍鳥的歌唱。小黃鳥:X 0 X 0 ︱X 0 X 0 ║咕 咕 咕 咕小藍鳥:0 X X 0 X X︱0 X X 0 X║啾啾 啾啾 啾啾 啾(1)分別練習(2)分兩組進行兩聲部合作練習要求:①將頓音記號、休止符、四四拍的強弱正確地表現出來。②表現出兩只小鳥你唱我和,此起彼伏有趣的場景。2、小鳥仔的童謠。(1)師生接口讀歌詞,要求讀準節奏,聲音輕快、活潑、有彈性。(2)跟著伴奏音樂,生有表情地讀童謠。3、分角色表演,三聲部合作兩組同學扮演小鳥仔讀童謠,另外兩組同學分別扮演小黃鳥和小藍鳥,一組唱咕,一組唱啾啾,一起表現大森林的早晨鳥兒們活潑歡快地歌唱的情景。二、學唱旋律,在體驗中輕輕叩開歌唱之門。1、教師范唱,感受情緒。(1)聽老師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緒。(2)揭題,介紹歌曲。這首歡快活潑的歌曲名叫《一只鳥仔》,是一首臺灣童謠。2、再次聆聽,劃分樂句。聆聽錄音范唱,感受歌曲共有幾個樂句。3、逐句學唱,辨析節奏。(1)師單手彈琴,帶領學生逐句學唱歌曲旋律。(2)關注后十六分音符節奏,前松后緊,指導學生唱準確。(3)指導唱準休止符,要求休止符前面的音短促而有彈性。(4)引導發現四個樂句的節奏基本相似,注意變化的地方,努力唱準確。(5)完整跟琴演唱歌曲旋律。4、劃旋律線,兩兩對比。(1)逐句出示旋律線,通過劃線演唱發現旋律特點。小鳥仔邊唱邊跳,在天空中舞出了一條條優美的旋律線,讓我們跟著一起來唱一唱,伸出手指畫一畫她飛行的路線吧!你能發現這些旋律線之間有什么聯系嗎?(2)一三兩個樂句對比,發現第三樂句是第一樂句的下行大二度移位。(3)二四兩個樂句對比,發現第四樂句是第二樂句的變化重復。(4)完整演唱歌曲旋律。5、分析音符,體驗調式。(1)通過演唱,你發現歌曲由哪些小音符組成?(2)介紹五聲調式,以及五個小音符的另一個名字:宮商角徴羽(3)這只鳥仔最后停靠在5這個尾音,即徵音上,所以稱之為五聲徵調式。三、填詞演唱,在實踐中體味歌曲的活潑詼諧。(1)聆聽錄音范唱,可愛的鳥仔起床后都做了哪些有趣的事呢?(2)師生交流,并用動作演一演。(3)把這些有趣的歌詞放入歌曲中唱一唱。(4)師示范加入下滑音演唱,邊唱邊用動作表演。說說老師唱的給你帶來了怎樣不同的感覺?為什么?(5)師介紹并在樂譜中標注下滑音記號,學生唱一唱,體驗下滑音。(6)邊唱邊在下滑音處加上動作,表現出小鳥仔幽默、風趣的形象。(7)分兩組接口唱,比一比誰的情緒更活潑,誰的鳥仔更可愛。(8)輪唱表現歌曲,進一步表現鳥兒們的活潑、風趣。四、溯本求源,在對比中感受音樂文化的傳承。(1)引導學生發現歌曲中的襯詞“咿都”“丟丟銅仔” 。(2)“咿嘟”是閩南方言,沒有特殊含義,在這里烘托歌曲歡快的情緒。(3)PPT音畫結合,介紹“丟丟銅仔”的文化淵源。原來“丟丟銅仔”字面意思是模仿火車穿過隧道,道頂的水低落的聲音。如今已成為流傳于臺灣宜蘭一帶的 “宜蘭調”了。(4)對比《宜蘭調》與《一只鳥仔》的主要音樂元素,感受兩首樂曲之間的聯系與變化。(5)方言演唱聆聽錄音范唱,激發學習興趣。將關鍵詞用拼音標注,引導學生讀一讀。學生嘗試著用方言唱一唱。邊表演邊用方言演唱。五、綜合表演,在情境中多形式演唱升華音樂情感。第一環節:讀童謠+聲勢師:大森林美妙的一天開始了,小鳥仔讀著有趣的童謠,小黃鳥和小藍鳥呼應著歌唱,大森林的早晨真美啊!第二環節:齊唱+輪唱師:中午,森林里更加熱鬧了。鳥兒們歡快地唱起了歌謠,讓我們一起快樂地歌唱吧!(第一遍齊唱歌曲,第二遍輪唱)第三環節:閩南方言演唱師:傍晚,鳥兒們用閩南方言唱著歌,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