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8張PPT)地球在宇宙中人類的太空探索第一章 地球 第一節 地球的宇宙環境地球的宇宙環境地球在宇宙中人類的太空探索地球在宇宙中晴朗的夜晚、我們仰望天空。可以看到很多星星。每顆星星都是宇宙中的一員。我們人類的家園——地球,也是宇宙中的一員。宇宙這么大,地球在哪里?一、地球在宇宙中1.地球是宇宙的一員閱讀教材,了解宇宙的空間組成:我們看到的星星,大多都是 。太陽就是一顆 。太陽吸引著、小行星、彗星等圍繞它運行,組成 系。太陽系是 系的一小部分,而銀河系也只是茫茫宇宙的一小部分。恒星恒星行星大陽銀河恒星天氣晴好的晚上,夜幕中總鑲嵌著無數的光點,這其中除了少數行星,其它的絕大多數都是恒星。太陽是離地球最近的恒星。行星通常指自身不發光,環繞著恒星運轉的天體。其公轉方向常與所繞恒星的自轉方向相同。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普通的行星。彗星是指進入太陽系內亮度和形狀會隨日距變化而變化的繞日運動的天體,呈云霧狀的獨特外貌,也是中國神話傳說的掃帚星(星官名)。哈雷彗星76年繞太陽一圈。運動中的天體相互吸引、相互繞轉,形成天體系統。可觀測宇宙銀河系河外星系太陽系其他恒星系地月系其他行星系地球月球認識不同級別的天體系統:銀河系太陽系地月系地球和月球組成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體,月球圍繞地球運動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月地距離約為38.4萬千米地月系2.認識太陽系太陽系有 顆行星,按照與太陽的距離,由近及遠依次是 , , ,火星, ,土星, ,海王星。其中距離太陽最近的是 ,最遠的是 ;此外,還有小行星帶位于火星和 之間。八水星金星地球木星天王星水星海王星木星宇宙很大,但地球是我們目前所知適宜人類生存的唯一星球活動探究:地球適合人類生存的條件條件:①溫度適宜原因:①日地距離適中②自轉公轉周期適當②存在液態水的分布行星 距日距離 (以日地距離為1計算) 表面平均溫度/℃金星 0.72 >400地球 1 15火星 1.52 -63(1)讀圖表,比較地球與金星、火星的表面平均溫度,簡要說明地球適宜人類生存的溫度條件。3.地球是迄今人類唯一的家園條件:③存在適宜生物呼吸的大氣(厚度、成分)原因:地球的質量、體積適中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與地球質量相比 0.06 0.82 1 0.11 317.83 95.16 14.54 17.15大氣層厚度 幾乎沒有 較地球薄 適中 較薄 非常厚 較厚 厚 厚大氣成分 二氧化碳為主 有氧氣 二氧化碳為主 氫和氦 氫和氦 氫和氦 甲烷為主(2)讀圖表,比較地球與金星、火星的質量與體積,簡要說明地球適宜人類生存的大氣條件。宇宙環境(外部條件)太陽正處壯年行星各行其道自身條件質量、體積適中存在大氣地球內部結晶水汽;日地距離適中液態水日地距離適中適宜的溫度自轉、公轉周期適中穩定的太陽光照存在生命的原因安全的宇宙環境地球在宇宙中地球在宇宙中人類的太空探索人類的太空探索二、人類的太空探索1.了解人類太空探索進展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升空飛行。 “斯普特尼克1號”在軌運行了92天,繞地球飛行約1400圈,運轉了六千萬公里,最后于1958年1月4日脫離軌道墜入大氣層燒毀,從此宣告人類航天時代的到來。人類自古就有飛天夢,一直在嘗試探索太空的奧秘。1961年4月12日,蘇聯發射世界第一艘載人飛船東方1號。蘇聯宇航員尤里·加加林少校乘東方1號在繞地球飛行一圈,用時108分鐘。加加林成為世界上第一位上天的航天員。1969年7月20日,美國阿波羅11號飛船安全降落到月球,兩位人類成員第一次踏足另一顆星球的表面。他們在月球邁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文明邁出的一大步。1977年,美國“旅行者號”空間探測成功發射旅行者號探測器是美國研制并建造的外層星系空間探測器,共發射兩顆。1990年4月24日成功發射位于地球的大氣層之上的光學望遠鏡。1990年,美國哈勃空間望遠鏡成功發射1997年 ,人類第一臺火星車 “旅居者號”登陸火星。2010年國際空間站正式成立一個擁有現代化科研設備、可開展大規模、多學科基礎和應用科學研究的空間實驗室。蘇聯發射第一艘載人航天飛船1961年美國阿波羅11號登上月球1969年美國,旅行者號探測器發射成功1977年哈勃空間望遠鏡發射成功1990年旅居者號登陸月球1997年國際空間站建設成功2010年從時間軸看世界太空探索發展史2.我國太空探索成就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升空,在太空晝夜不停地向全球播放“東方紅”樂曲和遙測信號,向全世界宣布中國已進入宇宙空間。 使中國成為繼蘇、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個獨立研制并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發射成功,中國第一次實現載人航天。從此,中國成為世界上第3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航天活動的國家。楊利偉是中國進入太空的第一人。乘神舟五號飛船進入太空;10月16日,在完成21小時23分的太空飛行后,在內蒙古中部返回著陸。嫦娥一號是中國探月計劃中的第一顆繞月人造衛星,以中國古代神話人物嫦娥命名。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2009年3月1日,嫦娥一號完成使命,撞擊月球表面預定地點“中國天眼”的學名是500米口徑射電望遠鏡。不同于常見的通過可見光進行觀測的光學望遠鏡,射電望遠鏡通過接收宇宙中不可見的無線電波來“觀測”宇宙。射電天文學的推動人類認識宇宙起源、生命起源。2022年12月3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成的國家級太空實驗室——中國空間站(天宮空間站)建成。2024年4月25日,國旗隨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搭載進入中國空間站,由神舟十八號航天員乘組與神舟十七號航天員乘組進行了太空傳遞和在軌展示。 4月26日,神舟十八號3名航天員順利進駐中國空間站。 2024年4月28日,神十七、神十八乘組進行交接儀式,移交中國空間站的鑰匙。認識我國的航天家族探月工程“嫦娥”系列月球車“玉兔”系列行星探測器“天問”系列火星車“祝融”系列空間實驗平臺“天宮”系列載人飛船“神舟”系列實驗艙“問天”系列探日工程“羲和”系列3.分析太空探索意義(1)太空探索有助于推動科技進步(2)促進新資源的開發(3)幫助我們了解宇宙的起源與演化,探索生命的起源,并認識宇宙環境對地球的影響。(4)人類能更好地保護地球家園。(5)大空探索也體現了人類的探索精神和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6)彰顯國力,提高民族自信……未來我國將有航天員登上月球。月球的自然環境和地球有很大不同。月球的重力只有地球的1/6,航天員需要克服低重力對身體的影響。月球大氣十分稀薄。大空輻射強,易對航天員的身體造成輻射傷害。航天員還要面對劇烈的溫度變化(面向太陽100℃,背向太陽—170℃),以及沒有水、氧氣、食物、能源等生存必需資源的困難。1.低重力對身體的影響2.空氣稀薄,缺氧,太陽輻射強。3.日溫差距大。4.沒有水、氧氣、食物、能源等物資。……探索分析:航天員在月球上需要克服哪些困難?河外星系地球的宇宙環境地球在宇宙中人類的太空探索位置人類生存條件銀河系太陽系其他恒星系地月系其他行星系地球月球適宜的溫度液態的水存在大氣,有氧氣人類探索中國太空探索成就太空探索的意義登錄月球—哈勃望遠鏡—國際空間站第一顆衛星發射—加加林進入太空中國天眼—天空空間站東方紅1號—神州五號—嫦娥系列太陽、行星及其衛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和行星際物質等組成太陽系。地球與月球組成地月系統。圖為“太陽系八大行星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1.關于地球的宇宙環境,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地球位于天體系統的正中央 B.地球是太陽系的九大行星之一C.金星和火星是離地球最近的行星 D.行星都是自東向西繞太陽公轉2.地球的天然衛星甲星球是( )A.月球 B.太陽 C.金星 D.木星CA太陽系是一個受太陽引力約束在一起的天體系統,包括太陽、行星及其衛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和行星際物質。下圖為“太陽系八大行星示意圖”,讀圖完成3~4題。3.關于地球的宇宙環境,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A.地球位于太陽系之中B.地球是太陽的八大行星之一C.離地球最近的兩顆行星是金星和火星D.八大行星皆是自東向西繞太陽公轉4.目前為止,人類還未在太陽系其他星體發現生命存在的痕跡,因此地球是人類唯一的家園。地球適合人類生存的條件有( )①日地距離適中,所以氣溫適合人類居住 ②地球上有液態水的存在③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擾,有著安全的宇宙環境 ④地球有大氣層起保護作用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DA我國的航空航天事業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完成5~7題。5.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是( )A.嫦娥一號 B.神州五號 C.神州七號 D.東方紅一號6.太空探索的意義有( )①有助于推動科技進步 ②促進新資源的開發③ 幫助我們了解宇宙的起源與演化 ④人類能更好地保護地球家園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7.人類登陸月球可能面臨的困難是( )A.溫差變小 B.氧氣充足 C.超重現象 D.無液態的水 、氧氣等DDD(1)圖中的字母所代表的行星名稱是:A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D___________(2)比太陽系低一級的天體系統是________,其中心天體是_____;比太陽系高一級的天體系統是________。ABCDEFGHI8.讀太陽系模式圖, 完成下列各題:水星天王星海王星土星地月系地球銀河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1 地球所在的宇宙是什么樣.mp4 1.1 地球的宇宙環境.pptx 1.1 太空探索的意義.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