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2課 我做的“文具”一、教材分析《我做的“文具”》是小學美術一年級上冊的教學內容。本課通過引導學生運用各種材料制作文具,旨在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思維和對美術的興趣。教材強調了將創意與實際生活相結合,讓學生在制作過程中感受美術的實用性和趣味性。二、教學目標1、認識各種文具的形狀和功能;學習運用不同材料和方法制作文具模型。2、通過觀察、思考和實踐,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團隊合作能力。3、讓學生體驗制作的樂趣,增強自信心;培養學生珍惜文具、愛護學習用品的良好習慣。三、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指導學生掌握制作文具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啟發學生的創意,設計出獨特的文具造型。教學難點:如何引導學生合理運用材料,使制作的文具既美觀又實用;培養學生在制作過程中的耐心和細心。四、教學準備教師準備:各種文具實物、自制文具范例、制作材料(如彩紙、卡紙、廢舊物品、膠水、剪刀等);多媒體課件展示文具圖片和制作過程。學生準備:收集的廢舊材料(紙盒、塑料瓶、吸管等)、彩紙、剪刀、膠水、彩筆等。五、課時安排1 課時六、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教師展示一些精美的文具實物,如彩色鉛筆、卡通造型的橡皮、創意文具盒等,引起學生的興趣。提問:“同學們,這些文具漂亮嗎?你們想不想自己動手做一些特別的文具呢?”從而引出課題《我做的“文具”》。(二)新授1、引導學生觀察文具的形狀和結構,說一說自己最喜歡的文具及原因。教師將各種文具有序地擺放在講臺上,引導學生:“同學們,現在請大家仔細觀察這些文具的形狀和結構。看一看鉛筆是長長的、圓柱形的,橡皮是方方的或者是各種有趣的形狀。然后想一想,在這么多文具當中,你最喜歡哪一種呢?為什么會喜歡它?”邀請學生舉手發言,分享自己的想法。學生回答后,教師進一步啟發:“那你能詳細說一說它的形狀有什么特別之處嗎?它的顏色是不是很吸引你?”對學生的回答給予肯定和鼓勵,引導學生更深入地觀察和思考。2、展示用不同材料制作的文具范例,如用紙盒做的筆筒、用塑料瓶做的削筆刀等,讓學生了解可以利用廢舊物品制作文具。教師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用紙盒做的筆筒、用塑料瓶做的削筆刀等自制文具范例,一一展示給學生看。邊展示邊講解:“同學們,看老師這里,這個漂亮的筆筒是用廢舊的紙盒改造而成的,是不是很神奇?還有這個削筆刀,是用廢棄的塑料瓶做的。其實,我們身邊有很多看似沒用的東西,都可以通過我們的創意和雙手變成有用的文具。”把文具范例傳閱給學生,讓他們近距離觀察和感受,激發他們的興趣和創作欲望。3、組織學生討論:“如果讓你自己制作文具,你會選擇什么材料?想制作什么樣的文具?”教師組織學生分成小組進行討論,每個小組圍坐在一起。提出討論的問題:“同學們,現在想象一下,如果讓你們自己動手制作文具,你們會選擇什么樣的材料呢?是家里的舊布料、廢棄的易拉罐,還是其他的東西?你們又想制作出什么樣獨特的文具呢?比如,是一個超級酷的書包,還是一個多功能的文具盒?”在學生討論過程中,教師巡回傾聽各個小組的討論,適時給予引導和啟發,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4、教師總結學生的討論結果,強調創意和實用相結合。討論結束后,教師請每個小組的代表分享他們小組的討論結果。認真傾聽學生的發言,在黑板上記錄下關鍵的信息,如學生提到的材料和想制作的文具有哪些。總結學生的討論:“同學們的想法真是豐富多彩!大家提到了很多有趣的材料和創意十足的文具。老師要強調的是,我們在制作文具的時候,不僅要有創意,還要考慮文具的實用性,讓我們制作出來的文具既好看又好用。”5、優秀作品欣賞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一系列優秀的學生自制文具作品圖片。引導學生觀察這些作品,提問:“大家看看這些作品,它們有哪些地方吸引了你?是獨特的創意,還是精美的制作?”針對每一幅作品,教師進行簡單的介紹和點評,突出作品的創意點和實用價值,如“這個用舊襪子做的筆袋,不僅有可愛的裝飾,還能裝很多筆,非常實用。”鼓勵學生從這些優秀作品中獲取靈感,為自己接下來的制作做好準備。(三)教師示范教師選擇一種簡單的文具,如用卡紙制作一個書簽,向學生示范制作過程。先展示所需材料和工具。講解制作步驟,如剪裁、折疊、裝飾等。制作過程中強調注意事項,如安全使用剪刀、膠水的適量使用等。鼓勵學生在觀看示范過程中提出問題。(四)布置作業作業要求:以小組為單位,利用收集的廢舊材料或彩紙等,制作一種文具。提醒學生在制作過程中注意分工合作,發揮創意。(五)作品展示各小組將制作好的文具擺放在展示臺上。組織學生有序地參觀展示作品。(六)評價教師對各小組的作品進行評價,從創意、制作技巧、團隊合作等方面進行肯定和鼓勵,同時提出改進的建議。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小組互評,讓學生分享制作過程中的心得和體會。七、板書設計我做的“文具”形狀結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