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西風的話》教學設計課型:以唱歌教學為主的綜合科年級:小學四年級教學內容:學唱歌曲《西風的話》及表演歌曲教材分析:教材選自蘇少版小學音樂第八冊第三單元《四季放歌》。歌曲《西風的話》創作于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由廖輔叔作詞,黃自作曲,是一首抒情性兒童歌曲。4/4拍,行板、大調式,是由四個規整的樂句組成的一段體,這四個樂句采用了相同的節奏4/4 X X XX XX | X ─ X ─ | X X XX XX | X ─ ─ 0 歌曲旋律流暢,在上下流動的級進中插入五度、七度、八度的音程大跳,變化有致,使歌曲有豐富的表現力。學情分析:《西風的話》這首歌,歌曲短小,曲調優美,歌詞生動,學生們容易學也喜歡唱。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在歌詞記憶、節奏、旋律方面能夠較快的掌握,但在聲音強弱處理和歌曲情緒表達上還是有一定難度的,需要通過教師引導合理運用氣息,唱出歌曲強弱變化,表達歌曲情緒,體味歌曲的美感。教學目標:能用輕柔、優美、連貫的聲音,親切可愛的情緒演唱歌曲《西風的話》,表達出純真無邪的天性和熱愛生活的情趣。認識mp、p、f、<、>等力度記號,懂得其含義,并能在演唱中運用氣息表現出歌曲的力度變化。能積極與他人合作,用合唱、朗誦、律動等多種形式表演歌曲,準確表達歌曲的意境和情感。教學重點:以多樣的形式演唱和表演《西風的話》。教學難點:唱出歌曲的力度變化,表現歌曲的美感。教學策略:1、強視覺、聽覺感受、講故事、音樂游戲相融合,從“一份神秘的禮物”出發,一直到發現神秘使者,創設一個有趣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故事的發展中使他們能更好地參與音樂實踐活動。2、引導學生感受體驗歌曲的速度、力度、旋律走向、情緒等音樂要素,幫助學生唱準旋律,理解和把握歌曲。3、通過談話、討論、朗誦、為歌曲命名等方式,幫助學生理解音樂文本,體味歌曲之美。4、通過設計表演形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音樂表演活動中,在探究合作中理解和表現歌曲,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教學準備:小楓葉若干片、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情境導入跟隨老師在《捉迷藏》的歌聲中律動進教室。師:剛才我們聽到的這首歌曲是?生:《捉迷藏》師:這首歌曲當中唱了春夏秋冬四個娃娃。今天,其中有一個娃娃派他的使者給我們送上了一份神秘禮物。讓我們一起來拆開這份禮物吧。播放關于秋天大自然景色的課件(背景音樂《秋日私語》)【設計意圖】創設課堂情境,通過開啟一個有趣的童話世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導入環節中伴著《捉迷藏》的歌聲進入教室,讓學生在無意識中跟唱歌曲,為接下來引出“秋娃娃”埋下伏筆。再結合聲音、圖像等具體直觀形象引導學生走近秋天,感受秋天,述說秋天,為接下來的整個教學渲染一個美好的秋日氛圍。二、節奏練習1、師:秋娃娃創造了這么美得秋天,讓我們用音樂的節奏來感謝她吧。4/4 謝 謝 秋天 娃娃 | 謝 ─ 謝 ─ |我 們 特別 喜歡 | 你 ─ ─ 0 |生有節奏地模仿。師:誰能把剛才這句“感謝語”的節奏,拼接起來。(出示分別標有四個小姐的卡片,讓學生按順序把節奏完整地排列出來)4/4 X X XX XX | X ─ X ─ |X X XX XX | X ─ ─ 0 師:觀察一下,都是由哪些音符組成了這條節奏。生:四份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附點二分音符、休止符。設計跺腳、拍手、拍肩等身體動作,用聲勢來演奏這條節奏,四個樂句四個方向。例:4/4 X X XX XX | X ─ X ─ |左腳 右 拍 手 拍 腿X X XX XX | X ─ ─ 0 左腳 右 拍 手 拍腿【設計意圖】設計節奏游戲解決曲調的節奏問題,通過教師示范,學生模仿,初步感受節奏;引導學生記錄節奏,用排列卡片的形式把它呈現出來,在此過程中不僅復習了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附點二分音符、休止符等音符,又能幫助學生記憶音樂節奏;利用身體“樂器”,結合伴奏音樂,通過四個不同的方位的聲勢表現節奏,感受樂句,培養節拍感、節奏感,也為之后的分析歌曲結構和曲譜學習做好鋪墊。學唱歌曲1、初探歌詞師生有感情地朗讀歌詞,討論歌曲含義師: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秋使者說了什么。生:(根據歌詞說說孩子們的成長和節令景物的變化)2、聆聽歌曲過渡:這段話真美呀,音樂家黃自先生把它譜成了一首歌曲,我們一起來聽聽。初聽歌曲提問:歌曲速度(行板,不快不慢),情緒(優美抒情)(2)復聽,師范唱提問:共幾個樂句(四個樂句),哪一句力度比較強(第三樂句)。感受旋律跟琴模唱,師一句,生一句,注意大跳時的音準。師生清唱,生把手掌想象成飄動的紅楓葉,跟隨旋律揮動手臂(注意休止符)。跟琴再唱,師用起伏的紅楓葉標注出旋律線條走向,生視譜再唱。跟琴完整演唱曲譜學習“樂段”知識師:這首歌曲只有四個樂句,其中第四樂句最有終止感,是一首完整歌曲。我們可以把這樣的四個樂句的組合叫做樂段,樂段有時候也會有兩個、三個、五個或更多樂句組成。樂段是完整音樂作品中的最小結構。演唱歌曲跟隨音頻默唱歌詞,找出哪些地方有一字多音。跟琴輕唱全曲,注意唱足三拍的時值,在休止符的地方要換氣。分組接唱歌曲,男女生對唱【設計意圖】本環節采用談話、講授、圖像演示、示范模仿、練習等方法學習歌曲,用揮動手臂和直觀的圖像引導學生了解旋律走向,感受旋律進行,幫助他們更好把握音準;同時在學生熟悉旋律,熟練唱歌譜后,加入樂段知識的學習,更易于學生的理解和接受。表現歌曲師:同學們剛才唱的都不錯,但我們怎么唱才能更好聽,更有感情呢?唱得連貫(1)師范唱,學生對比聽辨第一樂句,連和不連,用氣息支撐和不用氣息支撐的效果。(2)師:每唱一個樂句都要像風一樣輕柔而連綿不斷。帶領學生在氣息支撐下用自然的聲音唱全曲。唱出強弱師:好的歌聲要有輕重強弱遠近緩急之分,找找曲譜中都運用了哪些音樂記號來表現這首歌曲。生:mp(中弱)、p(弱)、f(強)、漸弱<、漸強>等。討論:用什么樣的速度、情緒來唱(不快不慢、親切溫柔),哪一句感情最強(第三句f和音高最高),最后一句為什么要減慢減弱如(表現西風漸行漸遠)。全班有表情的演唱全曲,教師指揮。【設計意圖】教師采用示范、講授、形體語言等方法,帶領學生探究不同的聲音以及歌聲強弱的不同效果,引導學生運用氣息唱出歌曲強弱變化;通過思考討論,啟發學生想象音樂的形象和畫面,引導學生用合適的速度,正確的情緒演唱,在循序漸進的學習中做到聲情并茂。合作表演1、揭示歌曲的名字師:同學們的演唱真動聽。老師決定把秋天使者的名字告訴你們。它,叫西風(出示課件風的卡通圖像),就是秋天吹的風。說到這兒,我們好像還不知道這首歌曲的名字,讓我們一起來給它起個好聽的名字吧。師生討論,出示課題“西風的話”嘗試合唱方案一:第一、二樂句合唱先用“嗚”唱旋律5 - - - | 1 - - - | 3 - - - | 6 - - - | 6 - - - | 7 - - - |5 - - - | 1 - - - |二樂句獨唱高聲部、眾輕唱低聲部,第三、四樂句齊唱。方案二:第三、四樂句輪唱師:西風吹到了山谷中,從那里傳來了?生:回聲。二樂句齊唱,第三、四樂句輪唱。3、布置作業討論:剛才我們用輪唱方式表演了這首歌曲,你們想想還能怎么表演呢?(如動作、樂器……)【設計意圖】通過取名游戲,合唱表演等形式拓展教學內容,帶領學生體驗多聲部歌曲的魅力,培養他們對合唱的興趣;課外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鼓勵學生積極投入到音樂實踐活動中,創作編排,個性展示,讓他們在交流合作中體驗快樂,增長智慧。小結師:又是一年的秋天,又是一年當中的豐收時節。希望同學們都能用心靈去感受身邊的美好,用歌聲去表達心中的喜悅,并在音樂中收獲快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