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基本信息課題 《美麗的夏牧場》學科 音樂 學段 5-6年級 年級 5年級相關領域 表現(xiàn)領域、情感領域、文化領域教材 人民音樂出版社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jù)本課基于音樂課程標準中“要更加重視并著力加強合唱教學,使學生感受多聲部音樂的豐富表現(xiàn)力”和“強調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chuàng)造”的理念進行教學設計。根據(jù)授課班級學生已有的能力和認知特點,結合簡單的二聲部合唱和節(jié)拍轉換,在學生的音樂活動實踐體驗中唱好歌曲,提高學生歌唱能力的同時,鞏固學生識讀樂譜的能力,讓學生在快樂的學習過程中全面提高音樂素養(yǎng)。教學背景分析核心內容以《美麗的夏牧場》演唱為核心內容,有機結合 “演唱”“識讀樂譜”“即興創(chuàng)編”等相關內容。2. 教學內容分析(1)歌曲分析歌曲《美麗的夏牧場》,e羽調,七聲音階(清樂),與哈薩克族民歌廣泛運用七聲音階的特點一致。樂曲為一段體,運用民歌旋律發(fā)展中最簡樸的手法,將第一、二樂句多次反復構成全曲。歌曲的音域不寬、只有六度,加上旋律多次重復,很適合小學高年級學唱。在天山腳下有很多牧草肥沃的牧場,恰布河橫穿期間,牧民以哈薩克族為多,因此歌中贊美為“這是哈薩克放牧的好地方”。(2)樂譜分析樂曲的結構為一段體 ||:A(a b):||B(c b’)作曲者運用了民歌旋律發(fā)展中最簡樸的手法,旋律重復,使其中前兩行的節(jié)奏和旋律完全重復,第5句為新旋律,第6句是第二句旋律的變化重復,只是將其中的兩個八分音符,改為了一個前八分后十六的節(jié)奏。學生情況分析(1)年齡特點本課教學對象是五年級學生,屬于小學高年級段。經過4年的音樂課學習,他們喜歡音樂課,熱愛唱歌。五年級3班共有36人,他們相比其他班級,想象力豐富,表現(xiàn)力強,樂于參與音樂活動,能主動的表現(xiàn)音樂。(2)識讀樂譜能力能認識并唱準八分、四分、二分音符,附點四分音符,并能較好聽唱節(jié)奏,能夠熟練掌握前八分后十六等多種節(jié)奏型。36名學生都已經初步建立首調識譜的概念,能夠聽辨并模唱出老師所唱旋律,識譜能力強,除個別學生外音準較好,接觸并演唱過簡單的二聲部合唱。(3)演唱能力學生能夠根據(jù)歌曲,自信的、有感情地演唱、表現(xiàn)歌曲。(4)歌唱習慣部分學生能夠基本運用正確的呼吸和發(fā)聲位置、自然的聲音、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前期教學狀況、問題與對策前期教學狀況:學生的音準較好,能夠準確演唱e小調音階。歌譜中出現(xiàn)的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二分音符、前十六后八分節(jié)奏、附點四分音符節(jié)奏等學生認識,掌握情況較好。問題與對策① 問題一:學生對帶有哈薩克民族特色的歌曲情緒把握不是特別準確。對策:舉例說明一些學生們熟知的哈薩克族民歌,并通過視頻讓孩子們進入音樂情境,了解感知音樂情緒。② 問題二:歌曲中加入了簡單的二聲部合唱,在音準及聲部和諧上有待提高。對策:首先引導學生初步聆聽二聲部的和聲音響效果,在此基礎上,用木琴幫助演唱,部分學生加入二聲部演唱,其他學生聆聽、逐漸加入合唱。教學方式與手段本課主要采用了聆聽感受、對比、模仿等為主要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參與歌曲學習。導入環(huán)節(jié):通過發(fā)聲練習導入,使學生初步感受e羽調七聲音階旋律特點,同時解決歌曲b旋律。初步演唱歌曲旋律后,通過《可愛的一朵玫瑰花》視頻,使學生對哈薩克族音樂有初步了解。(2)旋律學唱:通過指音點拍,聆聽思考,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師生接唱進行學習。(3)歌曲處理:通過通過聆聽合唱版本啟發(fā)學生思考,并嘗試改變歌曲節(jié)拍進行演唱。教學目標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喜歡并能夠用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美麗的夏牧場》,抒發(fā)對哈薩克族人民的生活地——夏牧場的熱愛。過程與方法:能在感受、模仿、體驗、探究的過程中,識讀樂譜,體驗二聲部演唱形式,樹立準確歌唱的意識。知識與技能:能夠用自然、連貫的聲音,有感情的唱準歌曲及二聲部合唱;能夠準確地轉換4/4和3/4兩種節(jié)拍,并進行演唱。教學重點、難點(一)教學重點能夠深情優(yōu)美的聲音演唱歌曲《美麗的夏牧場》。(二)教學難點準確聽辨出合唱版本中的3拍子,并準確轉換節(jié)拍演唱歌曲。教學過程一.發(fā)聲導入1. 發(fā)聲練習① 確定do音位置在第二線,發(fā)聲練習。加入節(jié)奏視唱加入t音,再次視唱旋律。旋律接龍談話:我們來玩兒一個接龍游戲,無論我唱什么,都請你接唱黑板上這段旋律。A:集體 B:分組 C:個人談話:我們,剛剛接唱的旋律就是黑板上的這段旋律,請你試著唱一唱。提問:你發(fā)現(xiàn)這段旋律有什么規(guī)律嗎?預設:大部分學生都可以找到旋律的規(guī)律:a,b多次重復,最后一句b’為b的變化重復。設計意圖:在演唱、對比觀察后發(fā)現(xiàn)樂曲旋律的規(guī)律,降低學生學習的困難。提問:你覺得這段旋律來自我國的什么地方?預設: A.回答正確:表揚評價;介紹哈薩克族和它的音樂;欣賞《可愛的一朵玫瑰花》,感受哈薩克族音樂。B.不清楚:沒關系,從《可愛的一朵玫瑰花》視頻中找到答案,視頻中的音樂和我們唱得旋律來自同一個地方;介紹哈薩克族和它的音樂。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觀看視頻進而了解新疆哈薩克族風情,并引入本課歌曲的學習。二.感受歌曲1. 初聽情緒① 承上啟下:如果說《可愛的一朵玫瑰花》是為了紀念俄羅斯姑娘瑪利亞和哈薩克族青年都達爾的愛情的話,那么我們將要演唱的這首《美麗的夏牧場》又表達了哈薩克族人怎樣的情感呢?預設:對夏牧場的歌頌、敬畏、喜悅、贊美之情。② 評價:這不僅是美麗天然的景色,還是可以給哈薩克族人們帶來豐收的夏牧場。2. 復聽歌曲(觀看視頻)談話:夏牧場被唱得那么美,到底是什么樣子的呢?請你邊聽邊看。提問:說一說你看完后的心情。預設:學生會提到歌詞中的內容,比如:阿肯是什么人?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問題逐一進行解答,或是引導學生思考出答案。講解阿肯彈唱。設計意圖:通過聆聽初步感受歌曲,復聽加入視頻,給予學生對夏牧場的直觀感受,是學生在之后的演唱過程中對歌曲能有更好的表達。三.演唱歌曲1. 跟鋼琴伴奏演唱歌曲:請你像哈薩克族的人們一樣將這美麗的景色用歌聲表達出來。2. 再唱歌曲,師加入二聲部:太棒了!老師也想和你們一起用歌聲留住夏牧場這美麗的景色。請你邊唱邊聽老師唱了些什么。學生嘗試演唱聽到的旋律。用木琴敲擊出二聲部旋律。進行歌曲二聲部合唱。四.表現(xiàn)拓展觀看合唱版本視頻談話:我們剛剛的演唱形式是?——二聲部合唱。《美麗的夏牧場》這首歌曲的確有合唱的版本,我們一起來欣賞。提問:你來聽一聽視頻中的合唱版本一共演唱的幾遍,第幾遍和我們今天學習的這個版本有明顯的不同,區(qū)別在哪兒?預設:學生在此處可以聽出節(jié)拍的變化和旋律的變化。將歌曲轉換為3/4拍進行演唱請你邊用手劃拍邊嘗試進行演唱(慢速)加速演唱處理樂曲銜接部分提問:如果我們將歌曲演唱三遍,你覺得3/4拍的版本應該放在第幾遍?預設:此處幾乎所有學生都選擇放在第二遍。提問:每一段該如何銜接?預設:這里學生會想出各種方式,教師擇優(yōu)進行選擇采納,或進行微調修改。引導學生思考新的演唱形式提問:你還可以如何演唱?合唱除了剛剛老師做的加入和聲之外,還可以如何演唱?預設:領唱,加入樂曲等,卡農方式此處學生若想不出來,教師可以根據(jù)之前學過的《兩只老虎》或是《美麗的黃昏》等提示學生。完整演唱歌曲。設計意圖:通過聆聽合唱版本《美麗的夏牧場》使學生了解歌曲的多種演唱和表演形式,并進行模仿和創(chuàng)造,促進學生對音樂的思考。五.總結評價1. 通過本課的學習,同學們?yōu)楦枨O計了多種的演唱形式,更好地表現(xiàn)了歌曲的內容,從中感受到了哈薩克族民歌的音樂風格。2. 希望學生可以以此了結哈薩克民族,并喜歡哈薩克民族的音樂,喜歡新疆美麗的夏牧場。學習效果評價設計(一)評價方式在教學中利用自評、互評、生生互評、師生互評的評價手段,以鼓勵性評價為主,關注各個層次的學生的學習。關注學生在音樂實踐活動中的參與態(tài)度、參與程度、合作愿望及協(xié)調能力,培養(yǎng)學生音樂的體驗與模仿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表現(xiàn)力。(二)評價量規(guī)評價要點評價方式自評互評師評能夠深情優(yōu)美的聲音演唱歌曲《美麗的夏牧場》能夠用和諧優(yōu)美的聲音分聲部演唱歌曲能夠變換歌曲節(jié)拍演唱歌曲教學設計特色說明與教學反思教學設計特色說明在本課的設計中主要體現(xiàn)在以音樂為主線貫穿教學始終。緊緊圍繞音樂(感受音樂、體驗音樂、表現(xiàn)音樂)這一教學理念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用多聲部來輔助歌曲學習。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欣賞學生們較為熟悉的哈薩克族音樂和舞蹈,激發(fā)學生演唱的情緒與情感,并能夠用自然的、有表情的聲音演唱歌曲。歌曲旋律簡單,容易學唱。為了豐富教學內容,更好的提升學生相互合作的演唱能力,將歌曲加入簡單的二聲部。不僅使學生學會演唱二聲部,還提升了孩子相互合作、傾聽的能力。拓展學習中,欣賞同名合唱版本歌曲,感受合唱歌曲的效果,同時調動學生積極性為歌曲設計不同的演唱形式。教學反思對于本首歌曲,發(fā)聲練習很重要,但是不能將發(fā)聲練習與歌曲脫節(jié),于是設計出適合本首歌曲的發(fā)聲方式,使學生能很快接受并將其融入至歌曲的演唱之中。整節(jié)課效果還是不錯的,學生在教師的啟發(fā)引導下,可以投入到美麗的夏牧場的情境中去,二聲部的演唱也比較成功,音色美并富有情感。拓展學習中,學生提到了用卡農的方式演唱歌曲,但是在課堂上短時間內并不能用此種方式將歌曲唱好,需要在之后的課堂中再次練習。學生的個體差異不同,在備課的時候要考慮到這一點,不能把他們想像的完全一樣,設計的課程應該是有變化的,根據(jù)孩子的實際情況來定教學方案是很有必要的,慢慢摸索,繼續(xù)學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