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基本信息教師 課題 《雪絨花》(合唱教學)學科 音樂 年級 五年級教材 人民音樂出版社1.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一)指導思想 這首歌曲是一首以思念故鄉(xiāng)為人文情懷的外國合唱歌曲,單二部曲式,旋律有重復。作為一名五年級音樂教師如何制作一頓“色、香、味”俱全的“音樂大餐”讓孩子們去探索、選擇、品嘗,吸收呢?我覺得不防從情境入手制作,情境教學是把兒童的認知和情感活動結合起來,將兒童帶入一種思想境界,以便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使之在探究的樂趣中激起學習興趣的一種教學方式,在這一過程中,我用觀察圖片、解讀歌詞內容等方式,設置雪絨花小小的、潔白無瑕的這個情境,從這點入手,讓學生在情境中玩、學,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會歌曲,并進行了許多合唱練習,強化合唱教學,使課堂教學渾然一體。(二)理論依據1.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是由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的認知結構輪發(fā)展而來的。建構主義理論的內容很豐富,但核心內容強調學生的“學”,認為學習者要完成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最好的方法就是到現實的真實環(huán)境中去感受、體驗,而不僅僅是聆聽別人關于這種經驗的介紹和講解,在課堂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fā)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2.認知結構學習理論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一個積極的探究者。學習的主要目的不是要記住教師和教科書上所講的內容,而是要學生參與建立該學科知識體系的過程。所以,布魯納強調的是,學生不是被動的、消極的知識接受者,而是主動的、積極的知識探究者。2.教學背景分析一、教學內容分析: 1.核心內容分析《雪絨花》出自人民音樂出版社五年級(下冊)第三課,選自音樂劇《音樂之聲》中的一首插曲。歌曲為C大調 , 拍,單二部曲式,歌曲的第一部分,好似在低聲訴說著純潔的雪絨花在窗外盛開的美景;第二部分,由“景”轉“情”,由對雪絨花的贊美,轉向對在德寇侵占下的祖國深深的祝福……2.相關內容分析本課相關內容包括表現領域的“演唱”、感受與欣賞領域的“音樂表現要素、音樂情緒與情感”相結合,這些相關內容的選擇是與核心內容的教學需求緊密結合的。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在以演唱為核心內容的基礎上,在同一領域教學中加入合唱訓練。(1)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還根據學生的需求自制歌譜,為核心內容的演唱起到了輔助作用。 表1 樂譜排版分析樂譜排版教材樂譜樂句不明顯,每行小節(jié)數過長自制樂譜以樂句為單位排版,每行小節(jié)數都為8(2)此外,第二樂句中,一字對多音,為了降低難度,突出合唱教學,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將歌詞加以修改,如下:把第二樂句中的“總很高興見我”,改為“總很高興遇見我”(3)第三,低聲部第二、四樂句中,除每句第五小節(jié)的第二個音不同,其余音高都行同,為了淡化難點,突出合唱教學,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將第二樂句的sol,改為與第四樂句相同的mi二、學情分析:(一)基本情況本課的授課對象是五年級一個普通教學班。(二)音樂相關能力1. 本課的核心內容是歌曲《雪絨花》的合唱。在教學中,教師將引導學生從“聽”入手,讓學生在感知-體驗-參與-實踐的過程中理解歌曲所表達的內容。2.《雪絨花》是一首合唱歌曲,對于五年級的普通班來說,合唱教學一直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所以采用由淺入深的方法進行合唱訓練。從A段中的和聲音程入手,之后進入到曲譜合唱。3.根據我校學生的音域范圍,歌曲《雪絨花》第三樂句音域較高,在演唱時,有一定難度。采用聆聽、模仿的方式學習。4.根據我校學生以往的學習情況,學生在演唱曲譜還是有一定基礎的,所以在學習時,只給了個別音的字母譜提示。3.教學目標1.“情感 態(tài)度 價值觀”目標樂于參與本課的歌唱實踐活動,能感受歌曲所表達的祥和安靜的氛圍。2.“過程與方法”目標體驗“從和聲練習到曲譜合唱再到學唱歌曲”的學習過程,提高學生的識譜能力以及合唱能力。3.“知識與技能”目標(1)能夠用安靜的情緒、輕柔連貫的聲音演唱歌曲。(2)能夠基本完成歌曲的二聲部合唱。4.教學重點、難點1.教學重點(1)用輕柔的聲音演唱歌曲。(2)能夠基本完成歌曲二聲部的合唱2.教學難點(1)歌曲二聲部合唱5.板書設計6.教學過程與教學資源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學活動(一).基本練習 活動(1)-----圖片欣賞欣賞雪絨花圖片活動(2)-----發(fā)聲練習演唱音程演唱旋律片段播放MIDI音響,同時PPT上播放跟音響同步的進度條低聲部演唱曲譜,教師鋼琴彈奏雙聲部高聲部演唱曲譜,教師鋼琴彈奏雙聲部雙聲部合唱曲譜,教師鋼琴彈奏雙聲部(二)聆聽感知 活動(1)-----聆聽《雪絨花》范唱聆聽歌曲《雪絨花》,感受旋律以及情緒,聽后交流。找到之前發(fā)聲練習中,練過的旋律。(三)學唱歌曲 活動(1)-----學唱A段演唱曲譜復習曲譜的演唱用不同形式演唱,強化每個樂句的后四小節(jié)音準強化演唱時的氣息,四小節(jié)一換氣演唱歌詞低聲部演唱低聲部演唱,教師彈奏雙聲部高聲部演唱高聲部演唱,教師彈奏雙聲部播放MIDI音響,默唱伴隨著MIDI音響,演唱雙聲部分組展示,清唱活動(2)-----學唱B段聆聽B段,找到與A段中相同的樂句。(第四樂句)演唱第4樂句學唱第3樂句聆聽教師演唱前四小節(jié)模仿教師演唱前四小節(jié)用不同形式演唱前四小節(jié)完整演唱第三樂句 活動(3)-----完整演唱歌曲完整演唱歌曲,教師鋼琴彈奏雙聲部完整演唱歌曲,清唱。同時各聲部的小伴奏,默練口風琴完整演唱歌曲,各聲部伴奏同學吹奏口風琴分組演唱教師發(fā)雪絨花道具,手拿著雪絨花,演唱歌曲(四)拓展提升 活動(1)-----觀看欣賞電影《音樂之聲》中,雪絨花的演唱片段簡介《雪絨花》,《音樂之聲》。從速度、情緒上對比《音樂之聲》中的兩次演唱教師講解兩次演唱的背景活動(2)-----回憶以前學習過的愛國兒童歌曲播放《祖國祖國,我們愛你》和《國旗國旗真美麗》的片段。活動(3)----教師小結7.學習效果評價設計過程性評價音樂課堂教學評價要注意多元化,整體性,不僅關注學生的知識、技能,更關注每個學生的態(tài)度、情感、意志、想象思維和審美的情趣等非智力因素。過程性評價貫穿于教學活動的始終。實踐活動式評價 音樂學科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學生的音樂能力和水平只有在音樂活動中才能全面體現。要求課堂評價面向全體、綜合評價關注個人差異,促進學生發(fā)展。我會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不同特點分配他們學習任務,從而使每個孩子都有學習的收獲和提升以及愉快的學習體驗。8.教學設計特色說明與教學反思設計特色說明:(一)以“聽”為中心,感受、體驗、學唱歌曲 音樂是聽覺藝術。音樂藝術的一切實踐都須依賴于聽覺。唱歌、樂器演奏、音樂創(chuàng)作等活動都離不開聽覺的主導作用。在《雪絨花》這首歌曲的學唱環(huán)節(jié)設計上,教師把對學生音樂聽覺思維的培養(yǎng)放在首位,淡化了學習活動中“教師教,學生唱”的知識傳遞過程,指導學生運用聽唱法、模唱法、識讀樂譜相結合的方式學習歌曲,讓學生在感受、聆聽、監(jiān)聽中完成歌曲學習的過程。(二)創(chuàng)設情境,在玩兒中學,在學中玩兒 在構思這節(jié)課的環(huán)節(jié)設置時,我想利用歌詞,從情境入手,將學生帶入一種思想境界,以便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使之在探究的樂趣中激起學習興趣的。在這一過程中,我用欣賞圖片、解讀歌詞內容等方式,設置雪絨花小小的、潔白無瑕的這個情境,從這點入手,讓學生在情境中玩、學,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會歌曲,并進行了許多合唱練習,強化合唱教學,使課堂教學渾然一體。(三)淡化難點,突出合唱 小學高年級的音樂課,合唱教學一直是重中之重,但是對于普通班來說,合唱也一直是個難點。在本節(jié)課的設計中,我從A段抽取出核心音程,進行發(fā)聲訓練,之后引入歌曲A段的學習,從曲譜的合唱到歌詞的合唱,一步一步,由淺入深,淡化難點,強化和突出合唱教學。(四)運用欣賞、演唱等方式,感受音樂作品的藝術魅力《雪絨花》這首作品,在音樂劇《音樂之聲》中共出現兩次,兩次的情緒不太一樣,但是都表達了濃濃的愛國之情和對祖國深深地眷戀與祝福。我選擇讓學生欣賞電影片段,感受情緒的對比,同時,回憶以前學習過的愛國歌曲,產生情感共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