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如今家鄉山連山》教學設計教學內容:蘇教版 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我們的村莊》第一課《如今家鄉山連山》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啟發、引導學生用多種形式,創造性的參與體驗音樂,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豐富的想象力。并用歡快熱烈的情緒準確演唱、表現歌曲《如今家鄉山連山》。2.過程與方法:感受頓音記號在歌曲中的應用,準確演唱二聲部。3.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在歌曲中運用連音和斷音的唱法,表現孩子天真活潑的性格和熱愛家鄉的感情,做到斷音唱得短促而有彈性。教學重點:能夠用斷音唱法演唱歌曲,并表現出歌曲的輕巧、活潑。教學難點:歌曲旋律中的二聲部教學。設計理念:《如今家鄉山連山》這首歌曲用第一人稱的手法,是一首五聲語調式的一段體歌曲,音調很有民族特色,形象生動,具有兒童語言特征。寫出了農村兒童天真純樸的感情,抒發了對祖國的愛,歌頌了農村經濟改革后的大好形勢,是一首反映農村生活題材的歌曲。在授課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體驗、發揮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興趣。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聆聽、感悟、欣賞音樂的氛圍。以欣賞、模唱、模仿為主線,引導學生掌握二聲部的演唱方法,感受合唱的魅力。教學準備:課件 電子琴教學過程:一.談話導入,營造氛圍1.談話:你們喜歡爬山嗎?2.初聽歌曲:歌曲中的山和你們平時見到的一樣嗎?(點題《如今家鄉山連山》)3.再次聆聽歌曲并感受歌曲樂句:請你們伸出音樂小手指跟著老師畫一畫。【設計意圖:在談話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興趣。】二.設問引趣,學習歌曲1.學習一二兩個樂句。(1)比較這兩個樂句的相同和不同之處。(介紹同頭換尾的創作手法)(2)生輕聲跟著琴聲加入歌詞唱一唱。(3)用怎樣的聲音才能表現出母女間的對話?(輕松,親切)2.學習第三樂句。(1)師唱第三樂句:聽!人們愉悅的歌聲傳遍村莊的上空。(2)生唱,師介紹間奏。(3)看到豐收景象后,我們的心情怎樣?你能用這樣的聲音表現出這樣的心情嗎?3.學習第四樂句。(1)師唱第四樂句:小主人看到這豐收的景象后,小主人發出爽朗的笑聲。(2)解決重點:了解頓音記號,加上頓音記號后我們應該用怎樣的聲音來唱?(短促而跳躍的聲音)(3)生練習后跟琴唱。4.學習第五樂句。(1)解決前半句(由于音區比較高,所以要求學生唱歌的位置要提高)(2)解決后半句(提醒學生結尾處要漸弱減慢,把小主人害羞的以免表現出來)(3)生完整唱最后一句。(注意了:要唱的優美連貫些,把母女間的無限深情給表現出來)【設計意圖:分樂句歌曲的學唱,啟發、引導學生用多種形式,創造性的參與體驗音樂,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豐富的想象力。并用歡快熱烈的情緒準確演唱、表現歌曲《如今家鄉山連山》。】5.完整演唱歌曲。(1)再次聆聽歌曲。(請生一邊伸出音樂小手指畫一畫,一邊在心里面默唱)(2)生跟琴完整唱(3)生跟音樂伴奏完整唱。【設計意圖:通過老師的示范和引導反復處理歌曲,是學生掌握和鞏固歌曲的演唱。】6.情緒處理(1)師幫著生回憶每個樂句應該用怎樣的聲音來演唱?(2)生用這樣的聲音把歌曲表現出來。【設計意圖:通過歌曲的處理,增強學生的音樂表現力】三.拓展欣賞,感受合唱1.加入二聲部(1)請生再次完整唱,邊唱邊聽老師是在哪里加入的?(2)生扮演小主人的笑聲,師扮演媽媽的笑聲。(3)師生合作,生生合作。(4)加入二聲部完整唱。【設計意圖:小學音樂“新課標”強調:“要重視并著利于加強合唱教學,使學生感受多聲部音樂的豐富表現力,盡早積累與他人合作的經驗。”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初步嘗試二聲部的合唱,體驗什么是合作,以及合作的魅力,從內心接受、理解合作。】2.欣賞民樂合奏《豐收鑼鼓》,欣賞完說說你的感受。4.課堂小結小朋友們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相信只要付出智慧和汗水,就一定會獲得成功的果實。最后讓我們再次唱起《如今家鄉山連山》來結束我們的音樂課!好!小朋友們,再見!教學反思:《如今家鄉山連山》中第四樂句二部合唱是歌曲學唱的難點部分。為了突破教學難點,降低學習的難度,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歌曲的合唱部分,我對歌曲的兩個聲部進行教唱,又讓學生根據歌曲情節孩子高聲部,媽媽低聲部。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讓學生進行了母親與孩子合作的訓練,讓學生在傾聽和參與中獲得對歌曲的初步感知。在歌曲二聲部的訓練中,啟發學生傾聽聲部的音量,以培養生生之間的合作精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