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0張PPT)第二單元 遵循邏輯思維規則第五課 正確運用判斷第二框 正確運用簡單判斷目錄課標要求 素養目標01議學結合 培養素養02探究啟迪 知識生成03歸納總結 構建體系04實踐演練 能力提升05目標達成關鍵能力1、了解形成恰當判斷的條件,學會正確運用直言判斷和關系判斷。2、區分判斷的不同類型。科學精神:理解性質判斷和關系判斷的含義、結構、種類。通過分析判斷的不同類型及其種類,提高思維能力,樹立科學精神。公共參與:根據準確運用性質判斷的要求,形成正確的性質判斷。核心素養 議學概括 總議題:如何正確運用簡單判斷?1議學環節一:從馬克·吐溫妙諷議員中明晰性質判斷的運用23議學環節二:從阿凡提巧懟蹭飯無賴中探究關系判斷的運用議學環節三:正確把握簡單判斷方法,明確自身職責與義務第一目正確運用性質判斷01議學環節一從馬克·吐溫妙諷議員中明晰性質判斷的運用議學情境:馬克·吐溫妙諷國會議員子議題一: 結合議學情境,小組合作,運用邏輯知識說明,馬克吐溫前后說的兩句話分別是什么判斷?并分析他的“道歉聲明”為何能起到對議員的諷刺作用?議學提示:(1)①美國國會中有些議員是狗婊子養的②美國國會中有些議員不是狗婊子養的這兩個判斷都是性質判斷,又叫直言判斷。(2)顯然,這兩個判斷中都使用了特稱量項“有些”,不同的是,判斷①是斷定主項議員“具有某種性質,是肯定判斷;判斷②是斷定主項”議員”不具有某種性質,否定判斷。但是“肯定此‘并不意味著”否定彼”,“否定彼也并不意味著”肯定此”。所以,馬克.吐溫斷定“美國國會中的有些議員是狗婊子養的”并不是說其他議員就一定不是“狗婊子養的”,反之亦然。馬克吐溫正是通過這種方法來表達他對那些議員的嘲諷。人們認識事物,首先要判斷它們是什么或者不是什么,就是要對事物的性質作出“有”(是)或“沒有”(不是)的判定。這就需要運用性質判斷。2、什么是性質判斷(直言判斷)?性質判斷就是斷定認識對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種性質的簡單判斷。這種斷定是直接的、不附加任何條件的,所以,性質判斷又稱為直言判斷。1、運用性質判斷的必要性是什么?性質判斷3、性質判斷是如何構成的?性質判斷一般由量項、主項、聯項和謂項組成。①主項:表示斷定對象的叫作主項。③量項:表示主項被斷定范圍的叫作量項。(“所有”“一切”表示全部對象;“有些”“有的”表示部分對象;“這個”表示一個對象)②謂項:表示斷定對象性質的叫作謂項。④聯項:起著聯結主項和謂項的作用的叫作聯項。(“有”“是”或“無”“不是”)4、什么是量項、主項、聯項和謂項?性質判斷(1)依據判斷的質,即以判斷所用的斷定方式是肯定還是否定的,性質判斷分為肯定判斷和否定判斷。①肯定判斷是斷定對象具有某種性質的判斷。②否定判斷是斷定對象不具有某種性質的判斷。(2)從判斷的量,即以判斷所斷定的對象的范圍,性質判斷分為全稱判斷、特稱判斷和單稱判斷。③單稱判斷斷定的對象是某類事物的一個,即判斷主項反映的是單個對象。①全稱判斷斷定的對象是某類事物的全部。②特稱判斷斷定的對象是某類事物的部分。5、性質判斷如何分類?(依據不同的標準,可以把性質判斷分為多個種類)5、性質判斷如何分類?(依據不同的標準,可以把性質判斷分為多個種類)(3)從質與量的結合上劃分,性質判斷有六種基本的判斷形式:全稱肯定判斷、全稱否定判斷,特稱肯定判斷、特稱否定判斷,單稱肯定判斷、單稱否定判斷。⑥單稱否定判斷是斷定某一個別對象不具有某種性質的判斷。①全稱肯定判斷是斷定一類對象的全部都具有某種性質的判斷。②全稱否定判斷是斷定一類對象的全部都不具有某種性質的判斷。③特稱肯定判斷是斷定某類對象中至少有一個具有某種性質的判斷。④特稱否定判斷是斷定某類對象中至少有一個不具有某種性質的判斷。⑤單稱肯定判斷是斷定某一個別對象具有某種性質的判斷。六種性質判斷的邏輯結構圖示:所有所有有些有些商品真理中學生中學生許海峰這個人是不是是不是是不是有價值的一成不變的共青團員球迷運動員小學生全稱肯定判斷全稱否定判斷特稱肯定判斷特稱否定判斷單稱肯定判斷單稱否定判斷量項主項聯項謂項相關鏈接(2)避免主項與謂項配合不當,否則不能如實地反映事物狀況,容易造成誤解。例如:中學生是人生的重要階段。(主謂配合不當)⑷誤用多重否定。例如:沒有誰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國家不安定。(1)不能缺少主項和謂項,否則判斷就不完整。例如:所有的人都認同。(缺謂項);通過學習進步很快。(缺主項)(3)要準確地使用量項和聯項,以保證判斷的“質”和“量”都準確無誤。例如:所有的金屬都是固體。(斷定過量)6、準確地運用性質判斷應注意哪些問題?第二目正確運用關系判斷02議學環節二從阿凡提巧懟蹭飯無賴中探究關系判斷的運用議學情境:阿凡提巧懟蹭飯無賴子議題二:結合議學情境,小組合作,從對象之間關系傳遞性的角度,分析視頻中的蹭飯無賴使用的是什么關系?阿凡提的智慧表現在哪兒?議學提示:這些蹭飯無賴將朋友這種非傳遞關系強化為傳遞關系。阿凡提的智慧表現在:用反傳遞關系對付這些蹭飯無賴不當的強化傳遞關系。事物除了具有某些性質之外,還與其他事物有多種關系。人們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既要認識事物的性質,也要認識事物之間的關系。2、什么是關系判斷?斷定認識對象之間關系的判斷叫作關系判斷。1、運用關系判斷的必要性是什么?關系判斷3、關系判斷的構成是怎樣的?關系判斷一般由關系者項、關系項和量項三部分組成。【示例關系判斷的邏輯結構圖】有的 被告 反控 某些 原告量項第一關系者項關系項量項第二關系者項關系者項:表示關系承擔者,按出現順序稱第一、第二…對于不同關系者項來說,誰在前、誰在后,會影響關系判斷的性質。關系項:表示關系者之間的關系。量項:表示關系者項的范圍。相關鏈接對稱關系 含義 指當A與B具有某種關系時,B與A也具有這種關系舉例 ①甲和乙是同學;②一小時等于六十分鐘常見詞語 “朋友”、“同學”、“交叉”、“對立”等反對稱關系 含義 指當A與B具有某種關系時,B與A必不具有這種關系舉例 ①甲比乙大3歲;(則就不可能乙比甲大)常見詞語 “大于”、“晚于”、“多于”、“高于”、“在……之上”等非對稱關系 含義 指當A與B具有某種關系時,B與A可能具有這種關系,也可能不具有這種關系舉例 ①甲認識乙。(當甲認識乙時,乙可能認識甲,也可能不認識。)常見詞語 “認識”、“尊重”、“重視”、“喜歡”、“信任”、“幫助”等對稱性關系傳遞關系 含義 指如果A與B具有某種關系時,且B與C也具有這種關系時,A與C也必具有這種關系。舉例 甲比乙長得高,乙比丙長得高。(這里“……比……長的高”關系是傳遞關系,甲一定比丙長得高。)反傳遞關系 含義 指如果A與B具有某種關系時,且B與C也具有這種關系時,A與C必不具有這種關系。舉例 甲是乙的兒子,乙是丙的兒子。(這里的“……是……的兒子”關系是反傳遞關系,甲必不是丙的兒子)非傳遞關系 含義 指如果A與B具有某種關系時,且B與C也具有這種關系時,A與C可能具有這種關系,也可能不具有這種關系。舉例 甲認識乙,乙認識丙。(這里的“認識”關系是非傳遞關系,甲不一定認識丙。)相關鏈接傳遞性關系認識事物,只有既弄清對象的性質,又了解對象之間的關系,才能對對象有較為全面的把握。①把握對象的性質和對象之間的關系的意義:4、把握對象的性質和對象之間的關系有什么意義?在社會生活中,弄清不同對象之間的關系,對于我們認清自己的社會地位和角色,明確自己的職責,更好地履行應盡的義務、維護合法的權利,具有重要意義。②把握對象之間關系的意義:議學環節三正確把握簡單判斷方法,明確自身職責與義務議學延伸:隨著城市化的推進,越來越多的家長進城務工,無暇顧及對子女的教育,并在這方面有著錯誤的認知,認為自己把孩子放到學校的目的就是為了讓老師替自己管教,自己不知道也無暇管教孩子。為了讓這類家長認清自己的角色并履行相應的義務,你會從哪些方面進行勸說?請列出三點提綱。議學情境:家長對于管教子女的錯誤認知正確運用簡單判斷性質判斷關系判斷性質判斷的含義及構成性質判斷的種類準確運用性質判斷應注意的問題關系判斷的含義及構成關系的性質正確運用關系判斷的意義相關鏈接1. “張明與王紅是同學,王紅和李麗是同學,所以,張明與李麗是同學”,這一關系判斷是( )A.對稱關系B.反對稱關系C.非對稱關系D.非傳遞關系D實戰演練解析: D:張明與王紅是同學,王紅和李麗是同學,但張明與李麗可能是同學所以是非傳遞關系,故D入選。 ABC:根據材料的信息,這一關系判斷是非傳遞關系,故ABC不選。2. 下列關系判斷中屬于非對稱關系的有( )①小明與小華是同學②小明比小華大2歲③小明信任小華④小明借小華10元錢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實戰演練解析:①:對稱關系指的是一對象對另一對象具有某種關系,另一對象對這一對象還具有那種關系,小明是小華的同學,小華是小明的同學,①屬于對稱關系,不符合題意。②④:反對稱關系指的是另一對象對這一對象不再具有那種關系,小明比小華大2歲,不可能再是小華比小明大兩歲,小明借小華10元錢,不可能再是小華借小明10元錢,②④屬于非對稱關系,符合題意。③:偶對稱關系指的是另一對象對這一對象在有的情況下具有那種關系、在有的情況下不具有那種關系,小明信任小華,但小華可能信任小明,也可能不信任小明,③屬于偶對稱關系,不符合題意。3. 下列對判斷認識正確的有( )。①直言判斷是斷定認識對象之間關系的判斷②判斷在概念、質、量、關系的把握上必須明確、準確③依據判斷的量,將判斷分為簡單判斷和復合判斷④有所斷定和有真有假是判斷的邏輯特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實戰演練解析:②④:判斷就是對事物情況有所斷定,有所斷定和有真有假是判斷的邏輯特征,判斷在概念、質、量、關系的把握上必須明確、準確。②④正確。①:直言判斷是指斷定認識對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種性質的判斷。①說法錯誤。③:依據“判斷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斷”的標準,將判斷分為簡單判斷和復合判斷,③說法錯誤。4. 對判斷的質、判斷的量的認識正確的有( )①判斷的質是指判斷所用的斷定方式是肯定的還是否定的②判斷的量是指判斷對對象的數量范圍的斷定③從質與量的結合上劃分,性質判斷共有四種基本形式④判斷的質是指判斷的性質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A實戰演練解析:①②:根據所學知識,判斷的質是指判斷所用的斷定方式是肯定還是否定的;判斷的量是指判斷對對象的數量范圍的斷定,①②符合題意。③:從質與量的結合上劃分,性質判斷共有全稱肯定判斷、全稱否定判斷、特稱肯定判斷、特稱否定判斷、單稱肯定判斷、單稱肯定判斷等六種基本形式,③錯誤。④:判斷的質是指判斷所用的斷定方式是肯定還是否定的,而不是指判斷的性質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④錯誤。5. 人們認識事物,首先要判斷它們是什么或者不是什么,這就需要運用性質判斷。性質判斷( )①就是要對事物的性質作出“有”(是)或者“無”(不是)的判定②是直接的、不附加任何條件的正確判斷,又稱為直言判斷③就是直接對認識對象情況有所肯定或者否定的思維形式④就是斷定認識對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種性質的簡單判斷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實戰演練解析:①④:性質判斷就是要對事物的性質作出“有”(是)或者“無”(不是)的判定,就是斷定認識對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種性質的簡單判斷。①④正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