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4張PPT)第二單元 遵循邏輯思維規則第五課 正確運用判斷第三框 正確運用復合判斷目錄CONTENTS課標要求 目標達成01議學結合 培養素養02探究啟迪 知識生成03歸納總結 構建體系04實踐演練 能力提升05素養目標0102科學精神:正確理解復合判斷的含義、組成、形式,正確認識聯言判斷的含義、構成、性質,學會運用聯言判斷的意義,理解選言判斷的含義、構成、種類,理解假言判斷的含義、結構、種類、性質。公共參與:理解運用聯言判斷的意義、明確運用選言判斷注意的問題,正確進行聯言判斷、選言判斷、假言判斷。議學概括總議題:如何正確運用復合判斷?1議學環節一:關于貓與老鼠的妄想,區分聯言判斷的真假23議學環節二:商鞅對魏國是福是禍?明辨選言判斷的意義議學環節三:老鼠藥如何見真特效?引用假言判斷來辨別議學環節四:正確運用復合判斷,周密恰當解決現實問題4議學環節一關于貓與老鼠的妄想,區分聯言判斷的真假妄想自己是老鼠的男人,終于可以從精神病院出院了。可是,他竟在醫院出口處呆立不動,不敢出去。醫院覺得奇怪,問其理由。“因為那邊有貓。”“但,你不是已經知道你不是老鼠了嗎?”“確實不錯呀,但貓可能不知道哩。”【議學情境】《妄想癥》子議題一:結合議學情境,小組合作,分析這個妄想自己是老鼠的男人的邏輯判斷有何問題?為什么?議學提示:那個妄想自己是老鼠的男人,如果治好了妄想癥,就應該既認為自己不是老鼠,也應該明白貓不會認為自己是老鼠。這是一個聯言判斷。那位妄想癥的病人只認識到自己不是老鼠(一個聯言支為真),而又認為“貓可能認為自己是老鼠(一個聯言支為假),由此導致了整個聯言判斷為假,故構成了笑話。01復合判斷及其種類一、復合判斷及其種類1.運用復合判斷必要性:認識對象的情況是多種多樣的,僅僅依靠簡單判斷并不能全面地反映對象的情況。 這就需要運用復合判斷。2.含義:他判斷的判斷,它由聯結詞和支判斷兩部分組成。魯迅 既是 文學家,又是 思想家支判斷支判斷聯結詞聯結詞魯迅既是文學家,又是思想家。要么武松把老虎打死,要么武松被老虎吃掉。只要你說得對,我們就改正。這三個判斷分別由兩個簡單判斷構成,都屬于復合判斷。組成復合判斷的判斷,稱為支判斷。聯結支判斷的詞項叫做聯結詞,如上例中的“既……又……”,“要么……要么……”,“只要……就……”。一、復合判斷及其種類3.種類:根據斷定情況的不同,復合判斷分為聯言判斷、選言判斷和假言判斷等多個種類。只要你說得對,我們就改正。(1)有的是斷定對象的幾種情況同時存在——聯言判斷魯迅既是文學家,又是思想家。要么武松把老虎打死,要么武松被老虎吃掉。(2)有的是斷定對象的可能情況——選言判斷(3)有的是對對象之間的條件聯系加以斷定——假言判斷02正確運用聯言判斷二、正確運用聯言判斷1.含義:是斷定幾種事物情況同時存在的判斷。2.構成:(1)聯言支:組成聯言判斷的支判斷叫作聯言支。一個聯言判斷至少包含兩個聯言支。(2)聯言判斷的聯結項:“并且”“既……又……”“不但……而且……”“雖然……但是……”等,是常常用來聯結聯言支的詞項,叫作聯言判斷的聯結項。(在日常語言表達中,有時可以省略。)二、正確運用聯言判斷知識拓展(1)聯言判斷常用并列復句、遞進復句、承接復句和轉折復句表示。例如:①從門到窗戶是七步,從窗戶到門也是七步。②他不僅是班長,而且是校學生會主席③他披上大衣,走到院子里。④張強雖然不太聰明,但是很努力。(2)當聯言支的主項或謂項相同時,聯言判斷也可以用單句表示。①主項相同:“魯迅是文學家,魯迅是思想家”。——“魯迅是文學家、思想家。”②謂項相同:“小劉是球迷。小趙是球迷。”——“小劉和小趙是球迷。”二、正確運用聯言判斷3.聯言判斷的真假聯言判斷是斷定對象的幾種情況都(同時)存在的判斷。因此,當且僅當,組成它的各個聯言支都是真的,這個聯言判斷才是真的。也就是說,它要求各個聯言支的斷定都要與實際相符合。如果有一個聯言支是假的,這個聯言判斷就是假的。p q P并且q真 真真 假假 真假 假真假假假聯言判斷與聯言支的真值關系的真值表二、正確運用聯言判斷4.正確運用聯言判斷的意義 有助于人們將認識對象的多種情況綜合起來進行考慮,多方面地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情況,從而使思考更加周密、判斷更為恰當。例如: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這是一個聯言判斷,從幾個同方面對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地位加以斷定。這對我們正確認識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地位有著重要的意義。這是一個聯言判斷,從幾個同方面對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地位加以斷定。這對我們正確認識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地位有著重要的意義。議學環節二商鞅對魏國是福是禍?明辨選言判斷的意義【議學情境】公叔痤:要么重用商鞅,要么殺掉商鞅戰國時期,魏國的國相公叔痤病重,魏惠王前去拜望。公叔痤向魏王推薦商鞅說:“商鞅年輕有才,我死以后,可以讓他擔任國相來治理國家。”見魏惠王對商鞅不感興趣,沒有重用之意,公叔痤于是告誡說:“主公如果重用商鞅,那是國家之福;如果不用商鞅,就一定要殺掉他,千萬不能讓他投奔到別國,那將是魏國的后患。”魏惠王根本沒有將他的話放在心上,既沒有重用商鞅,也沒有殺死商鞅。后來商鞅逃到秦國,被秦國重用,通過變法富國強兵后多次攻打魏國,讓魏惠王吃盡了苦頭,深悔當初沒有聽取公叔痤的意見。子議題二:結合議學情境,小組合作,分析公叔痤對魏惠王的勸誡是屬于什么判斷?有何特點?議學提示:公叔痤提供給魏惠王的意見,是一個不相容選言判斷,魏惠王就犯了全部否定不相容選言支的錯誤。【議學情境】公叔痤:要么重用商鞅,要么殺掉商鞅03正確運用選言判斷三、正確運用選言判斷1.選言判斷的含義:是斷定對象的可能情況的判斷。2.選言判斷的構成選言支聯結項 組成選言判斷的支判斷叫做選言支。一個選言判斷至少包含兩個選言支。①常常用來聯結選言支的詞項,叫做選言判斷的聯結項;②舉例:“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不是……就是……”等;③選言判斷的聯結項一般不可以省略。三、正確運用選言判斷(1)相容選言判斷:①選言支所斷定的情況可以同時并存。②在日常語言中,“或者……或者……”可以用來表達相容選言判斷。(2)不相容選言判斷:①選言支所斷定的情況只能有一種存在,不能有兩種和兩種以上的情況并存②在日常語言中,通常用“要么……要么……”來表達不相容選言判斷。3.選言判斷的分類三、正確運用選言判斷(1)相容選言的判斷:①一個相容選言判斷是真的,要求它的選言支中至少有一個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②如果沒有選言支是真的,這個選言判斷就是假的。(2)不相容選言的判斷:①一個不相容選言判斷是真的,要求它的選言支中有且只有一個是真的。②如果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選言支是真的,或者沒有選言支是真的,這個不相容選言判斷就是假的。4.選言判斷的真與假三、正確運用選言判斷4.選言判斷的真與假相容選言判斷與選言支的真值關系的真值表p q P或者q真 真真 假假 真假 假真真真假不相容選言判斷與選言支的真值關系的真值表p q 要么P要么q真 真真 假假 真假 假真假真假三、正確運用選言判斷5.正確運用選言判斷的意義不僅有助于我們準確地表達關于對象的各種可能的情況(從認識角度看),而且能夠明確解決問題的范圍和途徑(從實踐角度看)。6.正確運用選言判斷應注意的問題⑴要根據認識對象的實際情況,確定應該使用相容還是不相容選言判斷,不能誤用;⑵要根據實際問題的需要,盡量把對象的可能情況都揭示出來, 不要遺漏了有選擇價值的可能情況。議學環節三老鼠藥如何見真特效?引用假言判斷來辨別某人舉著一個小紙包對圍著他的人群起勁地喊:“這是我家世世代代祖傳的專毒老鼠的特效藥。再猖狂、 再厲害的老鼠,只要沾上一點我的老鼠藥,立刻就會死去。”聽眾問:“請問這藥怎么使用?”這個人回答說:“簡單得很,只要把藥抹一點在老鼠的嘴巴上就行了。”子議題三:結合議學情境,小組合作,分析賣藥人介紹毒鼠的方法犯了什么邏輯判斷錯誤?【議學情境】《老鼠藥》議學提示:在上例中,賣藥人介紹毒鼠的方法可以歸納為一個必要條件假言判斷:只有把鼠藥抹在老鼠的嘴上,老鼠才能藥死。但是事實上是很難把老鼠藥抹在老鼠嘴上的,因此必然得出這樣一個必要條件假言推理:只有把老鼠藥抹在老鼠嘴上,老鼠才能藥死;不能把老鼠藥抹在老鼠嘴上;所以,老鼠不能藥死。上例之所以可笑,就在于他介紹的毒鼠方法“只有把老鼠藥抹在老鼠的嘴上,老鼠才能藥死”這一必要條件假言判斷如果是真的,那么否定它的前件,后件就不能實現,這正是賣藥人可笑之所在,故構成了笑話。04正確運用假言判斷四、正確運用假言判斷1.條件聯系的含義 某一情況的發生會促使另一種情況的發生;某一情況不會發生,會導致另一情況不發生。事物情況之間的這種聯系,就是條件聯系。2.假言判斷(條件判斷)的含義 斷定事物某情況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況存在(或不存在)的條件的判斷。假言判斷又叫條件判斷。3.假言判斷的構成一個假言判斷由表示條件關系的兩個判斷組成。其中,表示條件的判斷叫作假言判斷的前件,表示依賴這一條件而成立的判斷叫作假言判斷的后件。“如果…那么…”“只有…才…”“…當且僅當…”等,是常用來聯結前件與后件的詞項,叫作假言判斷的聯結項。前件 后件聯 結 項表示條件的判斷叫做假言判斷的前件,表示依賴這一條件而成立的判斷叫做假言判斷的后件①常用來聯結前件與后件的詞項,叫做假言判斷的聯結項。②舉例:“如果……那么……”“只有……才……”“……當且僅當……”等;四、正確運用假言判斷4.假言判斷的種類假言判斷的前件和后件所反映的事物情況之間存在著三種條件關系,相應地,假言判斷分為充分條件假言判斷、必要條件假言判斷、充分必要條件假言判斷。(1)充分條件假言判斷:①含義:如果有前一種事物情況就必有后一種事物情況,前一種情況就是后一種情況的充分條件。充分條件假言判斷是反映事物情況之間充分條件的判斷。斷定前件是后件充分條件的假言判斷。如果前件存在,后件一定存在:前件不存在,后件不一定存在(后件可存在,也可以不存在),那么前件就是后件的充分條件。②邏輯形式:如果p,那么q。“如果……,那么…、只要……,就.....、若....,則……”等充分條件假言聯結詞的語言形式。四、正確運用假言判斷(1)充分條件假言判斷:③真值:充分條件假言判斷的真假與其前、后件真假之間的關系可用真值表表示:p q 如果p,那么q真 真 真真 假 假假 真 真假 假 真總結:有之必然/有前必有后 、無前未必無后四、正確運用假言判斷(2)必要條件假言判斷:①含義:必要條件是產生某種事物情況所不可缺少的條件。如果沒有前一種事物情況就一定沒有后一種事物情況,前一種情況就是后一種情況的必要條件。必要條件假言判斷是反映事物之間必要條件關系的判斷。②邏輯形式:只有p,才q。(聯結詞形式:只有p...才q.../除非…不…/不……不…)③真值:必要條件假言判斷的真假與其前、后件真假之間的關系可用真值表表示p q 只有p,才q真 真 真真 假 真假 真 假假 假 真總結:無之必不然/無前必無后 ,有前未必有后。四、正確運用假言判斷(3)充分必要條件假言判斷:①含義:有了這種情況,必將產生某種情況;沒有這種情況,必不產生該種情況。這種條件關系就是充分必要條件關系。充分必要條件假言判斷是反映事物情況之間充分必要條件的判斷,是同時斷定充分和必要兩種條件的假言判斷。②邏輯形式:p當且僅當q或者當且僅當p,則q。③真值:充分必要條件假言判斷的真假與其前、后件真假之間的關系可用真值表表示:p q p當且僅當q真 真 真真 假 假假 真 假假 假 真總結:有之必然且無之必不然,有前必有后且無前必無后四、正確運用假言判斷四、正確運用假言判斷總結:假言判斷的真值表p q 如果p,那么q (p→q) 只有p,才q (p←q) 當且僅有p,則q( )真 真真 假假 真假 假真假假假真真真真假真真真5.假言判斷的真假 ①假言判斷既是反映事物情況之間條件關系的判斷,它的真假就不取決與前件、后件本身的真假,而取決與判斷所揭示的事物情況之間條件關系能否成立。因此,如果前件和后件都是假的,但是事物情況之間確實存在著某種條件關系,這樣的判斷仍然可以是真的。 ②掌握假言判斷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況之間的條件關系,是我們正確地運用假言判斷的前提。四、正確運用假言判斷判斷是由概念構成的,又是構成推理的基本要素。沒有判斷就不能明確概念,沒有概念就不能進行推理。6.正確運用判斷的意義四、正確運用假言判斷議學環節四正確運用復合判斷,周密恰當解決現實問題議學延伸:準確地判斷,有利于我們掌握事物的發展趨勢,并作出正確決策。當我們對自己的生活、工作、學習等各方面的事情都有了準確的判斷后,我們就如同有了慧眼,會透過一切撲朔迷離的迷霧,清晰地看到事物的真實本質。并因此而做到明察秋毫,運籌帷幄。請你談談我們在日常生活與學習中該如何具體有效地提高我們的判斷能力?課堂總結復合判斷含義構成聯結項真假判斷意義不同情形要求假言判斷選言判斷聯言判斷課堂練習1.周末,張嘉和李賀相約去逛街,中午時分,二人就午餐吃點什么發生爭論。最后,張嘉說:“海底撈、俏江南選一個吧!”如果張嘉的上述斷定為假,則以下可能是他們最后的選擇的是( )①張嘉說服李賀放棄俏江南,去了海底撈②張嘉和李賀中午只吃了正宗的蘭州拉面③李賀不愿意吃火鍋,堅持去俏江南,張嘉妥協了④張嘉和李賀去海底撈吃完火鍋又去俏江南吃了甜點A.①或② B.①或③ C.②或④ D.③或④答案:C解析:張嘉的斷定“海底撈、俏江南選一個”,其邏輯形式為:“要么海底撈,要么俏江南”。張嘉的斷定為假,即“要么海底撈,要么俏江南”為假。根據選言判斷的真值表可知,選言判斷為假有兩種情況,即“海底撈、俏江南同時存在或同時不存在”。條件②為兩者同時不存在,④為兩者同時存在,因此C項正確。課堂練習2.“堅持‘拉手,而不是‘松手’,堅持‘拆墻’而不是‘筑墻’。”“我們要堅持合作共贏理念,信任而不是猜忌, 攜手而不是揮拳,協商而不是謾罵。”在第三屆上海進博會上,習近平主席的這些話語擲地有聲。由此我們可以作出的簡單判斷是( )①國與國之間的關系應該是攜手合作、協商共贏關系。②國與國之間已經形成了“拉手”和“拆墻”關系。③中國與他國之間既堅持“拉手”“拆墻”,又堅持信任協商。④中國堅持發展與他國之間合作共贏的關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B解析:由習近平主席在第三屆上海進博會上的講話,可以作出①③④的判斷。其中,①④都是簡單判斷,符合題意,入 選;③判斷本身還包含其他判斷,屬于復合判斷,不符合題意,排 除。②中“形成了”與實際不符,排除。課堂練習3.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在安逸、富足的“溫室”里,容易滋生安于現狀的想法。但當今正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秩序加速重組,我們必須樹立“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憂患意識,黨員干部要增強宗旨意識,“權利來之于民,用之于民”。下列關于“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和“權利來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說法正確的是( )A.兩個都是聯言判斷B.第一個是聯言判斷,第二個是選言判斷C.第一個是選言判斷,第二個是假言判斷D.第一個是性質判斷,第二個是關系判斷答案:A解析:“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是一個并列復句,屬于聯言判斷;“權利來之于民,用之于民''也是一個并列復句,亦屬聯言 判斷。故A正確。課堂練習4.某地某種蔬菜價格大幅上升成為社會議論焦點。該蔬菜價格突然上升,或者是因為該蔬菜供應少需求多,或者是因為該蔬菜的替代蔬菜未上市,或者是該蔬菜因天氣原因歉收。以下選項與上述判斷相一致的是( )A.官僚主義者或者遇事不負責任,或者遇事主觀武斷。B.夏老師對王老師說:“這堂課要么你上,要么我上。”C.如果人可以長生不老,那么地球上的人早就沒有地方住了。D.任何一種哲學派別,或是唯物主義的,或是唯心主義的,二者必居其一。答案:A解析:相容選言判斷選言支所斷定的情況可以同時存在。題干觀點屬于相容選言判斷,A觀點也屬于相容選言判 斷,入選;B、D為不相容選言判斷,排除;C是假言判斷,排除。課堂練習5.依據前、后件所反映的事物情況之間存在的條件關系,假言判斷分為充分條件假言判斷、必要條件假言判斷、充要條件假言判斷。下列判斷屬于必要條件假言判斷的是( )A.如果學習刻苦努力,學習成績就會不斷提高。B.我們只有改革開放,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C.這篇散文文筆生動并且這篇散文富有哲理。D.一個數是偶數,當且僅當這個數能被2整除。答案:B解析:必要條件假言判斷的要求:如果沒有前一種事物情況,就一定沒有后一種事物情況。據此可知,B為必要條件假言判斷,入選。A為充分條件假言判斷,C為聯言判斷,D為充 要條件假言判斷,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感謝您的觀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