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童心是小鳥》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保持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和對音樂的創造力,體驗和感受童年生活的樂趣,提高音樂學習的積極性。2 .知識與技能目標:能夠運用自然柔美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童心是小鳥》。運用點譜吹奏的方法用豎笛吹奏本曲,更好地掌握休止符和四分附點音符。3 .過程與方法目標:運用創設情境法、激趣法、吹奏法、聽唱法、自主探究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作能力以及群體意識。教學重難點: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能夠運用自然柔美富有彈性的聲音準確演唱歌曲《童心是小鳥》教學難點是:準確掌握三拍子的強弱規律、附點四分音符、休止符等音樂知識。教學設計(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出示多媒體課件展示四季美景并以《童心是小鳥》為背景音樂請學生欣賞。師:親愛的同學們!一年四季的變化,讓我們的生活充滿了生機與詩意,給我們的童年帶來了無窮的樂趣,你最喜歡哪個季節?在這個季節里又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呢?設計意圖:興趣是音樂學習的根本動力。通過課件展示的圖片,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以歌曲伴奏為背景音樂讓學生初步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旋律。(二)聆聽歌曲熟悉旋律1. 初聽歌曲設問:歌曲表達了什么內容?情緒是怎樣的?歌曲分為幾個部分學生聆聽后討論交流:表達了少年兒童對四季的熱愛和對童年生活的珍惜之情,歌曲情緒歡快、活潑、富有朝氣。歌曲分為兩個部分2. 復聽歌曲設問:這首歌曲是二拍子還是三拍子?課件展示3/4拍子及其強弱規律。請學生隨著三拍子的鼓點拍拍手,通過實踐感受節拍特點。3. 再聽歌曲請學生跟老師一起沿著三角形的邊跟著畫拍,學習三拍子指揮圖示。并再次設問:歌曲為什么要把童心比作小鳥呢?學生回答后我做總結:把童心比作小鳥表達了少年兒童美好幸福的童年時代,就像小鳥在大自然中一樣,快樂飛翔無拘無束。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反復的聆聽及層層設問,使學生對歌曲有了整體的把握,由淺入深的了解歌曲;通過肢體動作實踐體驗感受3/4拍的節拍特點,在音樂體驗與感受中,理解歌曲的特征和內涵。(三)視唱旋律 豎笛吹奏1. 視唱旋律(1)提煉本歌曲的典型節奏xx xx x| x x 0| x x. x| xx x-||跟著老師拍一拍,提示:四分休止符處讀“空”,不拍手;二分音符拍手后向外翻。指導學生拍出三拍子的強弱規律。反復練習直至熟練。(2)隨老師琴聲視唱第一部分旋律。讓學生說說前四句有什么規律?哪一句稍有不同?第一部分旋律聽起來歡快活潑,用了什么音樂符號能體現出這一點?引導學生找出四分休止符和八分休止符。再次帶學生視唱,讓學生準確的唱好四分休止符、八分休止符和附點四分音符,完成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難點。(3)隨琴視唱第二部分旋律,提示:反復跳越記號的地方應該怎么唱?教師依然要指出附點四分音符的節奏,帶領學生反復視唱。2.豎笛吹奏在唱好樂譜的基礎上請學生隨老師點譜用豎笛吹奏本曲。速度由慢到快。更好的掌握歌曲的節奏旋律。設計意圖:借助豎笛完成視唱旋律的教學目的,解決音準及節奏的難題,并在吹奏過程中感受旋律的起伏變化,由學生被動的學變為在實踐過程中主動的學,關注學生學的過程。(四)歌曲演唱情感處理1.歌曲演唱(1)要求學生按節奏有情感的朗讀歌詞,由一位基礎較好的同學領讀其他同學跟讀。(2)隨音樂輕聲將歌詞帶入旋律里邊。2.情感處理歌曲分為二段體,第一樂段要表達出喜悅、自豪的心情,聲音要輕盈有彈性;第二樂段旋律優美,聲音要舒展,連貫。提示學生在演唱時注意兩段聲音的區別。還可請學生用不同的力度來表現歌曲兩段的不同情緒。分別出示p、f,小組討論,把這些力度記號放在適當的位置。請小組代表展示,全班唱一唱。設計意圖:變換形式的演唱使學生更準確地掌握歌曲。通過力度的變化,運用啟發性的語言,激發學生表達歌曲的情緒,在演唱中準確的表達歌曲內在的情感內涵。從而完成教學重點:能夠運用自然柔美富有彈性的準確聲音演唱歌曲《童心是小鳥》(五)拓展延伸培養創造創編歌詞為什么作者把歌名定為《童心是小鳥》呢?因為歌曲表達了少年兒童美好幸福的童年時代,就像小鳥在大自然的懷抱中一樣,快樂、美好、無拘無束。每個同學都有自己喜歡的季節,也希望在這個季節里發生一些美好的故事,你們能不能也以“童心是小鳥”為題,把自己的童年寫到歌曲中呢?小組合作完成。我把小(x x x)放飛春天的(x x )里我把小(x x x)送回夏天的(x x )里我把小(x x x )帶到秋天的( x x)里我把小(x x x)請到冬天的( x x)里設計意圖:音樂教學是音樂藝術的實踐過程,通過合作實踐,有效提高學生音樂素養,增強學生音樂表現的自信心,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